第17章 舌戰羣儒-上

李素聽張亮提到的那些質疑殿興有福論的傢伙,貌似也沒什麼重量級人物,便沒放在心上。

這個局面,也算在預料之中——絕大多數治學嚴謹、專注正道的大儒,並不想質疑殿興有福的理論基礎,因爲他們知道他們想質疑的點,政治上都是大逆不道的。不如就藏在心裡不說了,或者等將來棄官下野躲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再說。

而董扶、華歆這類人,甚至包括如今還沒被陶謙舉茂才的王朗,都是漢末比較著名的喜歡預言“天命所歸”的人。

動不動就是預言哪兒有天子氣、要麼就是大放闕詞說什麼“天數有變、神器更易”。這種類型的學者,就喜歡假裝承認“殿興有福論”的理論基礎,來進行歷史案例分析,以“友好學術交流”的姿態,從具體案例中找出李素自相矛盾的地方。

說白了,就是一個加強版的《蔡李公問對》。

想來就來吧!真理越辯越明。

侍中董扶學界威望與輩分雖高,但他已經太老了,戰鬥力不行。

至於華歆,呵呵,如今一介尚書郎,不足爲慮——別以爲帶尚書二字就覺得牛逼,加上一個“郎”就不值錢了,基本上都是孝廉入仕後累計三五年資歷,就是尚書郎了。比如之前給李素抄書拿潤筆的鐘繇,也是尚書郎。

當然了,華歆這人的威脅,倒也不僅僅靠官位,而是此人學界輩分比較高。

他與遼東關寧,當年同拜於馬融門下,算是馬融最年輕的一批弟子,所以理論上他倆是跟盧植、鄭玄同一輩分的。

……

李素在雒陽盤桓兩日,一直期待皇帝在朝會獻功之前會單獨召見、瞭解情況。

但看來他是白準備了。

也許靈帝對於張舉授首並不是很上心,也可能是覺得看了劉虞的書面奏章已經夠了。

李素把他抵京的手續辦了之後,當值的宦官只是隨口交代了幾句,讓他上元節當天直接按班到南郊太一罈等候,依宣召以禮覲見。

李素還想問問當天大朝會的安排,卻被告知沒有單獨的朝會。

皇帝會在太一罈完成上元祭禮後,就地跟百官處置一些重要的朝廷大事,就算是辦過朝會了。

考慮到漢靈帝一貫的荒唐、多年不親自參與朝會只讓十常侍通傳,李素立刻相信他確實幹得出這樣的事情。

皇帝肯親耳聽百官嗶嗶已經很給面子了,還想挑地方?

上元節當天,天還沒亮,大約才凌晨寅時,李素就很積極地起牀了,只帶了趙雲一人,穿着紅色的朝服,騎馬出城去南郊排隊等候。

趙雲只是負責沿途保護李素罷了,外加一會兒要負責捧裝人頭的木盒,所以也沒穿盔甲,同樣是紅色袍服、只帶了一把佩劍。真到了面聖的時候,劍也是老遠就要存起來的。

漢朝官服並沒有那些鳥獸花紋級別,東漢尚火德,百官都穿紅袍,從衣服上不容易看出官位高低。

李素和趙雲都是第一次面聖,所以小緊張是免不了的。

做官做到一千石,皇帝都沒見過的,也是大有人在。

而且面聖朝見的時候,列隊也不是按品秩的,李素雖然一千石,但因爲是召見的外官,只能排在最後面。很多比六百石的侍郎、更低級的尚書郎,都排在他前面。

如今的侍郎和尚書郎,都是尚書檯的低級官員,當尚書郎五年以上還不得升遷外調的,一般都會給轉正職級爲侍郎。

晨光熹微,大約到了卯時三刻,百官早就在太一罈前排列整齊、等候許久。

劉宏終於施施然乘着六御的金根車出現了。

隨着天色放亮,周遭火把被熄滅,李素纔看清了太一罈上的青銅噴泉造型。

原來是一隻巨大的青銅龜蛇雕像(玄武),怕不有十幾萬斤重的銅。龜背上立了一根銅柱,龜尾的蛇則沿着銅柱纏繞而上,典禮開始後,玄武的蛇口與龜口就同時往外猛烈噴水,對沒見識過的漢朝人而言,算是蔚爲壯觀了。

但李素見多了噴泉,估摸龜背上那根銅柱應該是空心的,就起到水塔的作用。銅柱後面肯定還有其他往上泵水添水的機關。

皇帝劉宏遠遠看去身體虛胖,始終也沒走下來逛幾步,祭典致辭也都是剛上任的太常卿馬日磾幫他讀的,劉宏就全程看着馬日磾表演。

“真是浪費啊,這些銅拿去鑄錢,起碼有一萬貫了,就拿來做個銅噴泉雕像。這還沒算加工工藝的靡費。”

李素暗暗搖頭,沒興趣再看典禮的細節。

一番跳大神的奇怪操作之後,祭典終於結束,皇帝也登壇受拜,進入朝會環節。

朝中大臣們,都好幾個月沒在朝會上見過皇帝了,想要表現的人肯定不少。但他們的表現欲註定要被插隊了。

十常侍中位列第二的趙忠,氣定神閒走到皇帝與百官之間,下令召幽州獻功使者覲見。

百官們竊竊私語,張舉被斬送的消息,皇帝四五天前就知道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朝臣們品秩高、消息靈通的當然也知道。但更多還是混日子不知所云的。

“幽州別駕、護烏桓校尉擁節長史李素覲見,獻僞帝張舉首級。”

隨着趙忠的解說,李素小步快趨上前,趙雲在旁邊捧着木盒,腳步也絲毫不慢。

“哈哈哈哈,稱帝?流竄幽冀之地就敢稱帝了?不到半年就授首,真是可笑。”劉宏居然當着朝廷百官哂笑嘲諷起來,也不顧天子威儀。

百官也知道皇帝是個什麼樣的,本來就望之不似人君,也不好多說什麼。

“快點呈上來給朕看看,那張舉究竟是何模樣。”劉宏命令趙忠下階去接人頭,趙忠立刻照辦。

只可惜人頭已經用石灰醃了一個多月,早就徹底黑了,哪能看清面目,劉宏稍微看了一眼,就一腳踢開木盒:“如此污穢之物,拿走拿走。鼠輩作亂,該有此報!”

趙忠端開之後,劉宏的心理陰影似乎一下子就驅散了,很快又像個沒事人,指着下面的李素詢問:“你是怎麼說服丘力居斬殺張舉的?”

李素:“幸賴陛下天威、大漢天命,烏桓單于丘力居聽臣解說天命後,深感張舉定遭天譴、與之合作不得善終,故而斬送。此外,烏桓叛亂諸部缺糧,亦是重要原因。”

李素說話很穩妥,最後不忘補上一句烏桓缺糧。免得落人口實抨擊他拍皇帝馬屁、被人噴成“諂諛之臣”。

但劉虞給烏桓人補足欠餉,這一點是絕對不能說的,所以錢的功勞就得全部說成是“丘力居也相信了天命始終在漢、殿興有福”。

劉宏聽完,愈發飄飄然起來:“你很會說話嘛,僅憑口舌之利就能說服胡人,天下已經幾十年沒見過如此舌辯之士了。”

李素:“不敢,天命本就在漢,只是胡虜與無知愚民不知解讀。臣之言,便如撥雲見日,其功在日,撥雲者豈能貪天日之功爲己有。

何況斬送張舉只是小功,張舉死後,右北平、遼西諸郡叛軍猶存,全賴劉使君及劉都尉、公孫長史併力用命,方纔收復各郡。”

天命和真理本來就擺在那兒,李素只是解讀,不是發明真理。

孔子說的“述而不作”,也是這個道理,人家以天道發現者自居,而不是天道發明者。

劉宏聽得越發高興,而其他朝臣,更是深受震撼。

因爲他們哪怕提前知道張舉是被外交斬送的,但在李素親口解說之前,他們也不知道李素跟丘力居到底說了啥。

現在李素當面說清內幕,居然是跟胡酋談天命就讓胡酋投降了,那得多誇張的政治哲學和正統論功底啊!

“殿興有福論,在實戰中對於招降納叛威力那麼大的嗎?那將來能不能用來跟涼州羌人打仗的時候用用?讓羌人酋長自己發現自己沒前途,直接投降算了。”很多不看好李素的大儒,內心不無惡意地想道。

“他既然牛吹得那麼大,到時候就慫恿陛下,把這個李素再派到其他難搞的胡酋那裡,讓他一個個去提出無理過分的要求,等那些胡酋受不了了,一刀把李素剁了,也就不用我們逞口舌之利跟他辯駁了。”另外幾個自命口才與辯論之能不凡的朝臣,更是心生歹毒,畢竟同行是冤家嘛。

這就像是一個陰毒大律師對另一個陰毒大律師的怨恨,不需要理由。

幸好,他們還沒有機會開口,劉宏就沒心沒肺地親口給李素找了個麻煩的問題:

“李愛卿,你與蔡邕合著的《殿興有福論》和問對,朕也讓趙常侍給朕講過了,確實挺有趣,那朕倒是想問問,既然當年我大漢得天下,是因爲高祖皇帝殿興有福,那我們還用不用再祭陳勝了?陳勝只是個首倡遭了天譴之人,按你這麼說來,跟項逆也沒什麼區別嘛。”

李素心中微微一凜,他估計皇帝是想不出這種問題的,肯定也是別的朝中大儒藉着講故事的機會,埋下了懷疑的種子,想要給殿興有福論的反駁下眼藥呢。

在此之前,漢朝人對於陳勝吳廣的態度還是比較正面的,畢竟人家首倡反秦,是被秦軍殺了的,劉邦爭天下時已經不需要跟陳勝衝突。

劉邦當皇帝之後,就在芒碭山圈地,劃了三十戶人家給陳勝守墓,這三十戶的稅賦也不用上交,都算是養護陵墓的開支。到漢武帝的時候還加祀了,此後漢朝一直沒虧待這方面的祭祀。

很明顯,出主意的人,並不想正面反駁“殿興有福”,反而是想把這個理論推廣到邊緣,甚至偷換概念誘敵深入,逼着李素多走一步。

畢竟真理也是有適用範圍的,多走一步就不是真理了。

李素深呼吸了一口:“陛下,臣以爲,按殿興有福之論,陳勝之祀當與項羽同。”

“什麼?這不是改了高祖皇帝以來的規矩了麼?真是猖狂啊!”羣情立刻洶洶,很快就有兩個大儒想跳出來了。

“陛下,臣彈劾李素妄言天命!”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大儒,一副光腳不怕穿鞋的姿態,出班奏請,正是初生牛犢的尚書郎華歆。

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381章 大行令楊修第188章 淪落爲島夷的公孫度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番外第57章 平定漠南第304章 天命不可違第599章 全取三郡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858章 重回桃園,封賞功臣第202章 蠻將歸降,景毅授首第35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539章 四渡黃河越鬼門第830章 斬曹休,下合肥,圍壽春第225章 長安淪陷第498章 孤欲帝則帝,何須遺詔第806章 田種不炒第97章 驚天猛料第180章 千金市骨諸葛亮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362章 收割勝利果實第754章 夏侯幼常的爛攤子,只好讓李子均來收拾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第557章 步步緊逼第520章 勝利的陰影下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335章 假裝這是一場靜坐的戰爭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539章 四渡黃河越鬼門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88章 知恥後勇張翼德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番外第15章 降維打擊第725章 蠻夷到了極點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60章 惺惺相惜第17章 舌戰羣儒-上第95章 李中郎回京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第389章 諸葛亮就是問題多第468章 什麼都略懂第729章 居然敢在漢人面前玩詐降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474章 圓滿忽悠第689章 不攔頭不截腰只擊尾番外第60章 無聲的擴張第40章 瞞天過海第550章 天下數學家盡入彀中矣(八千六百字大章)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3章 外交的最高境界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27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560章 張鬆禰衡中門對狙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3章 外交的最高境界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168章 讓!全都可以讓!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458章 有錢人的揮霍方式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626章 託名司空,實爲漢相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788章 攢了五年的水師,一夜回到一無所有第12章 一魚三吃,一功三立第507章 新野練手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376章 當世子貢楊德祖第67章 李伯雅單刀赴會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84章 逐漸迪化第730章 光復兩千裡第298章 強偷弱是賭,弱偷強是白給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747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39章 上達天聽第819章 八陣和八陣圖的差距第231章 再戰陽平關後續更新和開新書計劃第520章 勝利的陰影下第27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番外第13章 移民拓荒基本國策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349章 比脫錦袍玉帶還乾脆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429章 可惜看不到敵人的士氣槽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726章 黑壓壓的一片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紙面的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508章 有歷史能抄我就安心了第466章 羣策羣力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第3章 什麼?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
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381章 大行令楊修第188章 淪落爲島夷的公孫度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番外第57章 平定漠南第304章 天命不可違第599章 全取三郡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858章 重回桃園,封賞功臣第202章 蠻將歸降,景毅授首第35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539章 四渡黃河越鬼門第830章 斬曹休,下合肥,圍壽春第225章 長安淪陷第498章 孤欲帝則帝,何須遺詔第806章 田種不炒第97章 驚天猛料第180章 千金市骨諸葛亮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362章 收割勝利果實第754章 夏侯幼常的爛攤子,只好讓李子均來收拾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第557章 步步緊逼第520章 勝利的陰影下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335章 假裝這是一場靜坐的戰爭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539章 四渡黃河越鬼門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88章 知恥後勇張翼德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番外第15章 降維打擊第725章 蠻夷到了極點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60章 惺惺相惜第17章 舌戰羣儒-上第95章 李中郎回京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第389章 諸葛亮就是問題多第468章 什麼都略懂第729章 居然敢在漢人面前玩詐降番外第16章 公孫康:西扛太史慈,北拒趙子龍第474章 圓滿忽悠第689章 不攔頭不截腰只擊尾番外第60章 無聲的擴張第40章 瞞天過海第550章 天下數學家盡入彀中矣(八千六百字大章)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3章 外交的最高境界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27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560章 張鬆禰衡中門對狙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3章 外交的最高境界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168章 讓!全都可以讓!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458章 有錢人的揮霍方式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626章 託名司空,實爲漢相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788章 攢了五年的水師,一夜回到一無所有第12章 一魚三吃,一功三立第507章 新野練手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376章 當世子貢楊德祖第67章 李伯雅單刀赴會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84章 逐漸迪化第730章 光復兩千裡第298章 強偷弱是賭,弱偷強是白給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747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39章 上達天聽第819章 八陣和八陣圖的差距第231章 再戰陽平關後續更新和開新書計劃第520章 勝利的陰影下第27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番外第13章 移民拓荒基本國策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349章 比脫錦袍玉帶還乾脆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429章 可惜看不到敵人的士氣槽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726章 黑壓壓的一片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紙面的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508章 有歷史能抄我就安心了第466章 羣策羣力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第3章 什麼?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