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怒斥馬騰

劉成接過荀彧遞過來的奏章打開來看,關於科考方面的條陳寫得很清楚,奏章上列出的科考詳情分爲文考和武考。

文考要考內容包含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算術、時政、策問;武考的主要內容包括拳腳、兵器、馬戰、騎射、兵法等。

每個考試內容都有寫了考試方法規則和說明,如何評分,很是詳盡。

這雖然與唐宋以後的科舉考試還有一定的區別和不足,但這個時代已經是非常先進了,劉成很滿意,對荀彧說道:“很好,就按照這個實行吧,馬上以朝廷的名義下詔傳旨天下,在察舉制之外進行科考制度,兩制同時並存,凡我大漢男子,十三歲以上、五十歲以下,任何人不論出身貴賤、不論貧富,皆可來長安參加朝廷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科考,明年二月十五日,在長安城貢院舉辦第一次全國大考,考試通過榜上有名者,皆授予官職,隨聖旨附上文考和武考兩項考試的詳細內容!”

“遵命!”荀彧欣然答應,他已經可以預見一個嶄新的時代就要來臨。科考的推行,必將對舊有的官僚體系造成巨大的衝擊,科考的舉行必然把天下人才網羅在朝廷手裡。

儘管在這個時代,知識還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但是朝廷的殺手鐗並非只有科考,還有即將配套推行的學堂制度,朝廷要求治下每亭都要有一座學堂,至少要有一位先生給適齡孩童授課,傳說學問知識;每個縣都至少要有一座官府舉辦的書院,至少要有三名以上先生授課,各亭孩童通過考試者前往縣裡的書院讀書;每郡官府必須要修建一座學院,學院至少要有一名大儒,若干教書先生,各縣書院學子通過考試者可前往學院讀書;每州官府必須要修建一座學府,要有至少三名大儒和若干先生,各郡學院學子通過考試者可前往州學府就讀;而各州推薦學識優秀學子進入太學就讀。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全國大考,各州學府的學子和太學生皆可參加。

前兩屆全國大考不加必須是學府學子的限制,只要是學子,任何適齡學子都可以參加。隨聖旨附上的考試章程上還說明,全國大考期間,朝廷安排食宿,無須學子負擔生活和住宿費,大考提前半個月開始報名,報名之後就可以提供食宿,直到大考結束爲止。

朝廷旨意很快就傳達到實際控制區域,立即引起了巨大而強烈的反響,寒門、平民學子們感覺到機遇來了,紛紛彈冠相慶,世家大族們對此嗤之以鼻,很是不滿,在他們看來,朝廷這麼做無疑會讓他們的子弟少了很多進入官場和晉升的機會,反對聲也一陣一陣傳來。

這天荀彧來向劉成報告:“主公,從派下去調查各地對出臺科考制反應的官員們反饋回的消息來看,儘管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民間大部分都是歡迎和贊同的,各郡各縣都已經開始籌建學堂、書院、學院和學府,這說明我們這一步走對了。關東諸侯那邊路途遙遠,還沒有收到什麼消息,巴蜀那邊消息又不通暢,也沒有消息傳來,不過這只是時間問題,學子們的消息是很靈通的,就算聖旨無法送達,他們只要得到消息,肯定會排除萬難前來長安參加科考的!”

劉成點點頭道:“嗯,世家子弟畢竟只是少數,年輕人大多是都是對知識和學問渴望的,也渴望得到改名命運的機會,這一點我不擔心,我現在擔心的是張既那邊不知道怎樣了,是否已經到達涼州!”

荀彧道:“主公放心,德容在縱橫之術上天賦異稟,定然可以說服馬騰歸順朝廷!”

“希望他能成功,否則的話,我們還要多花費一些心思讓他和韓遂互相廝殺,但這樣的結果卻是讓他們互相消耗實力,而這實力原本應該是屬於朝廷的!”

······

武威城,涼州太守府。

馬騰披着甲冑,戴着一頂獸皮頭盔大馬金刀的端坐在主位上,年十六歲的長子馬超身披戰甲,要懸寶劍站在身側。上首左側坐着龐德,右側坐着張既,下面還有大小將領和幕僚十幾人。

馬騰問道:“張大人,你代表朝廷來武威與我會面,爲何穿得如普通商賈一般?”

張既拱手道:“太守當知朝廷與涼州之間還隔着一個韓遂呢,如今韓遂對朝廷的態度不明,本官也不好舉着朝廷賜予的節杖光明正大的從他的地盤上路過!”

馬騰點點頭表示理解,又問道:“那不知張大人此次前來武威有何貴幹吶?”

張既反問道:“馬太守可知如今朝廷是誰在主持?”

“這個自然是知道的,聽說是原右將軍劉成,現在被皇帝封爲司空,主持朝廷軍政大事,不知是否屬實?”

張既拿起酒盞喝了一口,說道:“不錯!劉司空命本官前來先見馬太守,而不是先去見韓遂,馬大人可知爲何?”

馬騰原本對張既的到來不怎麼重視,可聽張既這麼一說,感覺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疑惑道:“還請張大人爲我解惑!”

張既沉聲道:“因爲馬太守是忠良之後,令先祖伏波將軍馬援是何等英雄,一生忠烈無雙,而今他的後人卻要割據涼州,不聽朝廷號令,欲做那遺臭萬年的罪人否?本官此來就是想給馬太守一個懸崖勒馬的機會,不至於讓令先祖在九泉之下蒙羞!”

馬騰被人當面指責想割據稱王,頓時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大喝道:“張既,別以爲你是朝廷派來的使者,本官就不敢殺你,你如此休辱我,我豈能容你?來人······”

張既當即道:“我羞辱你?難道你就沒有割據稱王的想法?”

馬騰當然不想被人誤會有割據稱王的想法,叫道:“我馬騰何曾有過想割據稱王的想法?”

“那你爲何不聽朝廷號令?你這個太守官職是朝廷封的,還是你自領的?”

“我······我馬騰不是不想聽從朝廷號令,只是朝廷奸佞當道、朝綱不振,又朝令夕改,百姓苦不堪言,涼州若無人統領,必然一片混亂,民不聊生······”

張既厲聲斥責:“所以你就自領太守一職,不把朝廷放在眼裡?這是爲臣之道嗎?若天下官員武將都像你這樣,天下豈不是早就四分五裂、國將不國了?忠臣,從來不會爲自己的錯誤尋找藉口,知錯就改!只有奸佞纔會巧言令色,你說,你馬騰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馬騰一張老臉漲得通紅,大吼:“老夫當然是忠臣!”

“你既然是忠臣,爲何不聽朝廷號令?爲何要參加討董聯盟反叛朝廷?”

“老夫說了,那是因爲朝廷奸佞當道、朝綱不振,老夫討伐不是朝廷,而是董卓這等奸佞!”

張既冷冷道:“可現在董卓已死!”

馬騰反駁:“可朝政大權依然不再皇帝手中!”

“皇帝把軍政大權放在司空大人手裡,自然有皇帝的考慮,你作爲臣子卻質疑皇帝決定,這是忠臣的表現嗎?陛下也說過自己才能不足,對處理朝政缺乏興致,把軍政大權讓司空大人執掌於國於民都是有好處的,難道你不認爲皇帝陛下這是英明的決定嗎?倘若讓皇帝自己去處理,天下又會是什麼樣子呢?現在朝廷在司空大人的主持下蒸蒸日上,政治清明、官員廉潔奉公,除了關東諸侯控制的地盤,朝廷治下社會安定,百姓們恢復生產,幹勁十足,先帝在位和董卓主政期間遠遠不及吧?”

大堂上安靜了,官員和武將們大氣都不敢出,從外拿着武器走進來的甲士站在張既身後一動不動,全部看着馬騰的反應。

良久,馬騰嘆了一口氣,對甲士們揮了揮手,讓他們退了出去。

“張大人,說出你的具體來意吧?”

張既道:“馬大人如果自認爲還是大漢臣子,就應該歸順朝廷,聽從朝廷的號令!此次本官奉司空大人之命前來見馬大人,主要還是看馬大人的意願,如果馬大人不願意歸順朝廷,一意孤行要割據稱王,那就請斬了我張既。如果馬大人願意歸順朝廷,聽從朝廷的號令,服從朝廷的安排,那我們就接着談,有什麼條件馬大人可以提出來,我若可以做主,自然會滿足馬大人,我若做不了主,則會立即上稟司空大人,等待司空大人定奪!”

馬騰不清楚朝廷究竟會給出什麼條件,會讓他做什麼,對他會有什麼樣的安排,他心裡沒底,而且他對劉成還不是很信任,也不知道這人說話算不算數,會不會秋後算賬?而且一旦他有歸順的意向,朝廷對他手下的兵將會如何處理?這些都是他希望考慮的。

馬騰思索了半響無法做出決定,對張既說道:“張大人,容我一些時日思量一二,今日有些晚了,咱們改日再談,如何?”

張既道:“無妨,本官有的是耐心!”

第238章 怒斥馬騰第50章 艱難巷戰第188章 一敗一勝第62章 殺招不停第411章 長安亂(3)第78章 戰李肅第87章 膽大包天第56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2)第438章 陣斬蹋頓第451章 猛攻邯鄲城第64章 嘴臉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100章 朝議之爭第254章 分歧第115章 一觸即發第139章 鐵騎衝鋒第114章 先下手爲強第304章 殺王投降第30章 說服第10章 兩位大才第263章 倉促應戰第348章 圍追堵截(1)第356章 三渡弓盧水第61章 銅鏡司第298章 殺人者公主第166章 奸計第148章 張遼之勇第145章 假節鉞第129章 公主的心上人第322章 內耗之計第319章 見好就收第80章 朝堂上的較量(2)第247章 車陣防騎兵第442章 意在遼東第259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84章 捉人拿贓第167章 追御駕第50章 艱難巷戰第359章 梟雄之死第314章 打袁紹第128章 冤大頭第452章 劉袁之戰第374章 戲弄程仲德第253章 禍起蕭牆第385章 呂布張邈聯合伐曹操第340章 出入第352章 三百年後再戰餘吾水第412章 長安亂(4)第189章 華雄領飯盒呂布逞威第56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2)第211章 亂咬人第199章 曹操慘敗董卓火燒雒陽第325章 聯合第274章 心驚肉跳第126章 傾心第415章 開戰第263章 倉促應戰第204章 抵長安第284章 捉人拿贓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321章 匈奴寇邊第423章 君臣新協定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190章 初露崢嶸第348章 圍追堵截(1)第35章 泄密第301章 攻打疏勒城第343章 戰機已至——出擊第341章 戰前戰術部署第374章 戲弄程仲德第146章 暗子第413章 不好善後第365章 獸羣來襲(3)第345章 匈奴河之戰(2)第301章 攻打疏勒城第356章 三渡弓盧水第169章 夜半遭襲第265章 土狼山之戰(2)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廢帝之爭第363章 獸羣來襲(1)第13章 中郎將徐榮第78章 戰李肅第274章 心驚肉跳第72章 坑慘了第102章 各有算計(1)第444章 呂布死第50章 艱難巷戰第285章 各懷鬼胎第403章 黑名冊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157章 郭大的寶藏第229章 議政第348章 燕然勒功第301章 攻打疏勒城第51章 董卓的決心第311章 收服益州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392章 逗比袁術第164章 關東諸侯反了
第238章 怒斥馬騰第50章 艱難巷戰第188章 一敗一勝第62章 殺招不停第411章 長安亂(3)第78章 戰李肅第87章 膽大包天第56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2)第438章 陣斬蹋頓第451章 猛攻邯鄲城第64章 嘴臉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100章 朝議之爭第254章 分歧第115章 一觸即發第139章 鐵騎衝鋒第114章 先下手爲強第304章 殺王投降第30章 說服第10章 兩位大才第263章 倉促應戰第348章 圍追堵截(1)第356章 三渡弓盧水第61章 銅鏡司第298章 殺人者公主第166章 奸計第148章 張遼之勇第145章 假節鉞第129章 公主的心上人第322章 內耗之計第319章 見好就收第80章 朝堂上的較量(2)第247章 車陣防騎兵第442章 意在遼東第259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84章 捉人拿贓第167章 追御駕第50章 艱難巷戰第359章 梟雄之死第314章 打袁紹第128章 冤大頭第452章 劉袁之戰第374章 戲弄程仲德第253章 禍起蕭牆第385章 呂布張邈聯合伐曹操第340章 出入第352章 三百年後再戰餘吾水第412章 長安亂(4)第189章 華雄領飯盒呂布逞威第56章 定鼎天下的戰略謀劃(2)第211章 亂咬人第199章 曹操慘敗董卓火燒雒陽第325章 聯合第274章 心驚肉跳第126章 傾心第415章 開戰第263章 倉促應戰第204章 抵長安第284章 捉人拿贓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321章 匈奴寇邊第423章 君臣新協定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190章 初露崢嶸第348章 圍追堵截(1)第35章 泄密第301章 攻打疏勒城第343章 戰機已至——出擊第341章 戰前戰術部署第374章 戲弄程仲德第146章 暗子第413章 不好善後第365章 獸羣來襲(3)第345章 匈奴河之戰(2)第301章 攻打疏勒城第356章 三渡弓盧水第169章 夜半遭襲第265章 土狼山之戰(2)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廢帝之爭第363章 獸羣來襲(1)第13章 中郎將徐榮第78章 戰李肅第274章 心驚肉跳第72章 坑慘了第102章 各有算計(1)第444章 呂布死第50章 艱難巷戰第285章 各懷鬼胎第403章 黑名冊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157章 郭大的寶藏第229章 議政第348章 燕然勒功第301章 攻打疏勒城第51章 董卓的決心第311章 收服益州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392章 逗比袁術第164章 關東諸侯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