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詭異

廣宗城,留下了一萬人兩個月的糧草,王延等人全部離開這裡,朝泰山郡的方向趕去。

城中的糧草輜重,被官兵一把火燒掉了十之七八,已經所剩不多。

好在當初陳旭離開之時,張角將城中繳獲的所有戰馬,都一併交給了陳旭,並且還送給了他們很多糧草。

如此,黃巾軍中的糧草,纔不顯得那麼缺乏。

上次衆人議事完畢,陳旭就決定讓王延、陳靜帶領其他黃巾軍,以及他們的家眷進入清河國,而後趕往泰山郡。

由於黃巾軍的家眷衆多,再加上其他兵卒,一共有將近十萬之衆。

陳旭生怕官兵半路攔截,就把王延、陳靜,以及幾個渠帥一起派了出去。讓他們帶領其餘的黃巾軍,一起前往泰山郡,只在廣宗留下了一萬人馬。

陳旭率領一萬黃巾精銳留守廣宗,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爲了掩護王延等人離開,防備皇甫嵩銜尾追擊。

王延所率領的那支人馬,其中夾雜了太多的老弱婦孺。如此,他們的行軍速度必定不會很快。

陳旭若是想要保證他們不被皇甫嵩追擊,就只能固守廣宗,吸引官兵的注意力。

第二個目的,待官兵徹底無法追上王延等人以後,陳旭就打算率領手下這一萬黃巾精銳,北上與張寶合兵一處。

這一次,陳旭挑選的都是會騎馬,能夠使用長兵器的黃巾軍。

冀州靠近北方,與幽州、幷州接壤,乃是產馬之地。歷史上,袁紹取得冀州以後,袁術就曾向袁紹索要馬匹。

可以說,生活在冀州的男子,很多人都會騎馬。再加上這裡民風彪悍,很多冀州男子,只要稍加訓練,就能成爲一支合格的騎兵。

陳旭在後世,知道女真人與蒙古人的驕人戰績,深知騎兵的重要性。所以他就想將自己手下的這一萬人,全部訓練成騎兵。

其實,黃巾軍剿滅威縣的官兵,再加上曲周黃巾守將那次大破皇甫嵩,一共繳獲了四千多匹完好的戰馬。

再加上黃巾軍自己從豪強、富戶家中搶來的,也才只有五千多匹戰馬。

而且這些戰馬良莠不一,既有西涼好馬,又有僅僅比耕馬強一些的駑馬。

雖然戰馬的數量,要遠遠少於廣宗的黃巾軍。但是,爲了保證王延那隊隊伍的安全,陳旭至少要在廣宗堅守半個月才行。

半個月下來,不知要和官兵交戰多少次。屆時,一萬黃巾軍能否剩餘五千人馬,還是一個未知數。

威縣縣衙,皇甫嵩聽完斥候的彙報,面沉如水。斥候回報的情報,正是王延等人撤離廣宗的事情。

思考了半晌,皇甫嵩叫來門外的傳令兵,讓他宣軍中將官前來縣衙議事。

衆人被皇甫嵩傳來沒多久,就知道了自家主將的計劃,他們紛紛按照皇甫嵩的將令行事。

“報告渠帥,威縣已經派出大隊人馬,殺向廣宗。”

聽到傳令兵的報告,陳旭問道:“觀其旗幟,有多少人馬?”

傳令兵答道:“斥候並未稟報,他們只說,官兵旌旗蔽日,灰塵遮天,看不清多少人馬。”

“再探,讓他們報告詳細情報!”

陳旭走出縣衙,帶了一些人馬來到城牆上。自從王延等人撤出廣宗的那一刻,陳旭就等着威縣官兵的到來。

沒過多久,又有斥候騎馬回來,向陳旭稟報道:“從旗幟來看,官兵出動了將近三萬人馬。”

“三萬人馬,皇甫嵩這可是傾巢出動啊。”陳旭喃喃自語。

經歷幾次戰事,皇甫嵩手下的官兵,其實已經不足兩萬。他全殲廣宗黃巾的計劃失敗以後,一邊待在威縣休整,一邊從魏郡與趙國調遣郡國兵前來助戰。

時至今日,威縣官兵的人數,再次超過了三萬。

按理說各個地方的兵卒,沒有詔書不得跨境擊賊。

但是皇甫嵩有持節的身份,他代表當今天子前來平定叛亂。所以說,徵調附近郡國的軍隊前來助戰,倒也說得過去。

皇甫嵩親率三萬大軍,而後兵分兩路,一路圍困廣宗,一路直取界橋。

廣宗留下守城的黃巾軍有七千人馬,防守界橋的主將是陳虎,他在清河東岸安營紮寨,死死堵住界橋。

皇甫嵩若是想要追擊,必定要先渡過清河。而界橋,則是廣宗附近的清河河段,唯一一個都夠允許大軍通行的位置。

清河下游雖然有一個河段是淺灘,但是現在的水位亦是很高,無法涉水渡河。

這附近的所有船隻,也都早已被黃巾軍收攏了起來,焚燒一空。

皇甫嵩若是想要過河,要麼奪取界橋,要麼伐木造船。

但是清河離廣宗如此之近,附近也沒有可以隱蔽的地方。若是官兵想造船渡河,只要黃巾軍站在城牆上,就可以將官兵的動作看得一清二楚。

如此,想要渡過清河,官兵將毫無取巧的辦法。

“轟隆隆!”

戰鼓響,戰事起。

本來還在圍困廣宗的官兵,突然全部轉向界橋的方向。一時間,整個清河河畔,官兵的人馬無邊無際。

“渠帥,官兵集結所有人馬前去攻打界橋,我等要不要派兵支援。”

陳旭站在城牆上,細細打量着官兵的旗幟。他突然發現,官兵所用的旗幟似乎太多了。

古代行軍打仗,往往都是旌旗招展。他們這麼做,不是爲了炫耀,而是爲了更好的指揮。

雙方交戰,人數太多之時,戰場就會拉得很開,士卒們也很容易衝散。這個時候,旗幟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

主帥有主帥的旗幟,偏將有偏將的旗幟。

漢代每一曲五百人,設立一個君侯,每一曲都會有旗幟,將君侯的官職、姓名寫在旗幟上。

只要旗幟不倒,哪怕自己的部曲跑得再遠,也能迅速找到自家主將。所以,古代看一個軍隊有多少人數,往往都是看這支軍隊的旗幟。

那個時候,旌旗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僅是指揮士卒們必備的東西,更能鼓舞士氣。

人們常常說‘斬將奪旗’,把‘斬將’與‘奪旗’並列,可見旗幟也是戰後計算戰功的重要標準。

一方的旗幟若是被砍斷,往往表示自家主將已經戰死,看到旌旗倒地的士卒們,必會士氣大降。

陳旭心中有些疑惑,他細細打量着那些涌向界橋的官兵。用心數了一下,他才發現官兵每個曲只有四百人馬。

照這樣算來,這些三萬官兵的旌旗,只有兩萬四千人馬,還有六千人馬哪裡去了?

冷笑兩聲,陳旭對着剛纔向他詢問,是否要出兵救援界橋的人說道:“我等無需着急,只需緊守城池便可。”

“界橋狹窄,易守難攻,況且我軍正在界橋對岸安營紮寨,官兵縱然擁有三萬人馬,亦是無法佔據優勢。”

“況且,官兵藏匿了六千人馬,必是埋伏在西邊的樹林之中。皇甫老賊,他故意擺出全軍攻擊界橋的姿態,想要讓我等出兵救援。而後,西邊樹林中的伏兵在趁勢奪城,果真是好算計!”

“我等只需按兵不動,官兵若是見我等沒有中計,必定會撤走攻打界橋的士卒。"

黃巾軍將官聞言,都仔細數了一下官兵每個部曲的人數,發現果真少了六千人馬,不由紛紛罵道:“皇甫老賊,奸猾若斯!”

罵完之後,他們又在心中暗暗敬佩陳旭。他們在爲自家主帥細緻的洞察力,而感到驚奇與驕傲。

果真如同陳旭所料的那般,官兵見廣宗黃巾軍沒有中計,他們又沒辦法攻克界橋,只得鳴金收兵。

之後連續幾日,官兵都是到廣宗城下挑釁叫戰。奈何,無論他們如何辱罵,陳旭只是按兵不動,然後鼓勵手下士卒死守城池。

官兵見黃巾軍不出城作戰,只得發起強攻,卻每次都被黃巾軍擊退。

這一日,陳旭一如既往的來到城牆上,突然有斥候來報,說是官兵已經撤兵,退回威縣。

陳旭聞言,心中雖然歡喜,亦是不敢大意。

他一邊讓陳虎緊守界橋,一邊親自巡視廣宗,而後派出大量斥候偵查官兵動向。

然而,接下來的消息,卻讓陳旭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官兵居然撤出了威縣,只留下一座空城在那裡。

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103章 人心思定致所有書友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472章 劫營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235章 鮑信第892章 陷陣營第242章 出塞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477章 反目第688章 追擊第52章 暗鬥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194章 陷陣營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247章 反攻第319章 邀戰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310章 馬騰第738章 再戰第813章 婚事(上)第289章 疑惑第304章 曹嵩第479章 回蒲阪第773章 破劍閣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1006章 家宴第245章 大捷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580章 抉擇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906章 再設計第41章 白馬失守第738章 再戰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363章 斬李暹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6章 虎嘯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371章 函谷關第771章 捉鄧賢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188章 依附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41章 白馬失守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558章 法正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328章 龜兒子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733章 破寨第144章 鬥將第161章 斬赤龍第560章 反心第67章 人頭滾滾第210章 獻城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51章 欲擒故縱第549章 水淹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866章 孫權第771章 擒張任第6章 虎嘯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485章 家事第797章 入涼州第741章 徐賢來援
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103章 人心思定致所有書友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472章 劫營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235章 鮑信第892章 陷陣營第242章 出塞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477章 反目第688章 追擊第52章 暗鬥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194章 陷陣營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247章 反攻第319章 邀戰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310章 馬騰第738章 再戰第813章 婚事(上)第289章 疑惑第304章 曹嵩第479章 回蒲阪第773章 破劍閣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1006章 家宴第245章 大捷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580章 抉擇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906章 再設計第41章 白馬失守第738章 再戰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363章 斬李暹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6章 虎嘯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371章 函谷關第771章 捉鄧賢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188章 依附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41章 白馬失守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558章 法正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328章 龜兒子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733章 破寨第144章 鬥將第161章 斬赤龍第560章 反心第67章 人頭滾滾第210章 獻城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51章 欲擒故縱第549章 水淹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866章 孫權第771章 擒張任第6章 虎嘯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485章 家事第797章 入涼州第741章 徐賢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