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法正

張鬆離開州牧府以後,仍舊感覺心中鬱鬱不平。他雖然滿腹才華,並且出身名門,然而因爲自身長相醜陋,故此也未曾得到劉璋的重用。

若不是仗着自己過人的家世,恐怕張鬆想要獲取如今的地位,更是毫無可能。

張鬆雖然長相醜陋,卻是一個眼高於頂之人,只與那些才華橫溢,並且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相交莫逆。

張鬆朋友並算多,而法正就是其中的一人。

說起法正此人,可能很多人只知道此人才華出衆,智謀高深。然而對於他在歷史上的詳細事情,卻大多都並不十分熟悉。

其實法正在歷史上留下的戰績,因爲他本人死得太早也並不太多,只不過後人通過其他人對待法正的態度以及評價,才覺得此人智謀過人。

法正乃扶風人氏,當初爲了躲避戰亂纔來到益州。然而法正作爲一個外來戶,縱然才華橫溢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不僅如此,他還受到不少本地人氏的排擠,心中一直鬱鬱不平。

歷史上法正出使劉備之後,就深得劉備喜愛。後來張鬆與法正合謀迎劉備入益州,法正更是得到了劉備的器重,繼而飛黃騰達起來。

法正在劉備帳下的地位,甚至不下於諸葛亮、關羽、張飛。

諸葛亮是個內政人才,法正對於內政的精通卻比不上諸葛亮。然而法正爲人善出奇謀,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往往能夠獻上讓人意料不到的計策。

先主傳中就提到:諸葛亮爲股肱,法正爲謀主。

由此可見,對於劉備而言,法正在軍事上的重要性甚至要超過諸葛亮,不然也不會被稱之爲謀主了。

劉備對於法正的器重也是毋庸置疑,法正乃是有恩報恩、有怨抱怨之人。

後來法正得到劉備的重用後,以前給過法正小恩小惠的人,都得到了他加倍的回報;相反,那些曾經與法正有舊怨的人,也都得到了法正的報復。

法正報復他人可以算得上是公報私仇,諸葛亮主管內政非常注重境內的法制。饒是如此,諸葛亮對於法正的違法舉動,也毫無辦法。

因爲他知道,法正深得劉備器重,若是真要追究法正的罪責,最終不但不會使得法正受到懲戒,反而可能因此結怨於法正。

歷史上法正的戰績並不太多,其中一個就是他幫助劉備奪取漢中,用計使得黃忠斬了曹操麾下大將夏侯淵。

當時劉備搶奪了劉璋的基業佔據益州,曹操卻是一舉降伏張魯佔據漢中。

法正認爲曹操打下漢中卻沒有繼續進攻益州,只留下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一定是內部有了動亂。

而夏侯淵、張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漢中,應該趁此良機立即發兵奪取漢中。

法正認爲:若是奪去了漢中之地,上,可以討伐****,尊崇漢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打持久戰。

劉備被法正說動,就率領諸將進攻漢中。

隨後劉備南渡沔水,於定軍山、興勢山山麓紮營,與率軍前來的夏侯淵部對峙。當時夏侯淵駐守南線據點走馬谷,張郃駐守東線據點廣石。

法正採取聲東擊西之計,讓劉備將萬餘精兵分作十隊,趁夜輪番進攻廣石。

張郃爲了抵擋劉軍,只得率親兵搏戰。張郃雖然沒有丟失據點,卻也抵擋不住劉備軍的輪番攻擊,於是向夏侯淵要求增援。

夏侯淵當即將精兵分撥一半去支援張郃,自己卻繼續固守南線。

隨後劉備派兵偷襲走馬谷,放火燒燬了曹軍陣地前的鹿角,夏侯淵親自率四百軍士出營救火、修補鹿角。

此時法正見夏侯淵出寨救火,當即瞅準時機提議全力進攻夏侯淵。劉備於是命黃忠居高臨下,從後方擂鼓突襲。

夏侯淵猝不及防被黃忠斬殺,曹軍潰敗,劉備從此佔據了漢中之戰的主動權。

可以說,定軍山一戰奠定了劉備佔據整個益州,三分天下的基礎,也鑄造了蜀中大將黃忠的威名。

三國時期雖然名將無數,然而能夠斬殺像夏侯淵這等名將之人,卻沒有幾個。很多人都記住了黃忠陣斬夏侯淵的事情,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是法正的謀劃。

對於法正的才華,就連曹操也都讚歎不已。

陳壽對於法正的評價更是非常之高,他直接把法正與曹操麾下的郭嘉、程昱相提並論。

法正雖然善於奇謀,卻品德有虧,睚眥必報。無獨有偶,程昱亦是性格急躁,爲人陰沉,喜歡與人結怨;郭嘉卻是不喜拘束,行爲不檢點。

陳壽將這三個人並列在一起,卻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只不過法正英年早逝,他只比諸葛亮大五歲,卻很早就病逝了。

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而後被追諡爲翼侯。這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後來關羽戰死,劉備準備東征孫權爲關羽報仇,麾下羣臣大多進諫,劉備全都不聽。彝陵之戰蜀軍戰敗,劉備退回白帝,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諸葛亮當時就感嘆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諸葛亮這句話,對於法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過諸葛亮。

其實這句話也並非毫無根據,當初劉備與曹操交戰,戰局不利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沒有人膽敢勸諫讓劉備撤退。

當時矢下如雨,法正卻直接跑到劉備跟前。

劉備就說:“孝直避箭。”

法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

劉備懼怕法正有失,只得無奈的說道:“孝直,吾與汝俱去。”

法正聽到劉備願意撤兵以後,這纔跟隨劉備離開。如此一來,在別人都不敢去勸諫的情況下,法正卻勸說劉備回心轉意了。

這不僅表現了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法正勸人的能力。

然而,無論法正是個多麼智謀出衆之人,現在卻只能當一介縣令,空有才華卻不得施展。

第568章 生死鬥第161章 斬赤龍第625章 殤第69章 程昱第42章 卜己之死第677章 拒絕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246章 追擊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795章 益州定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378章 殺眭固第111章 民心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101章 詭異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360章 鬥將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94章 策馬北上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933章 狙擊戰第542章 子午谷第329章 虐呂布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732章 第三天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568章 生死鬥第86章 甦醒第308章 換糧第278章 相見第771章 捉鄧賢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317章 謀關中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387章 圍殺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301章 反應第247章 反攻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867章 美人殤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23章 擊賊第490章 狩獵第245章 大捷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856章 傷勢第144章 鬥將第799章 陳沫第384章 下一代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928章 拜將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689章 中伏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23章 擊賊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77章 奇襲丘縣第638章 諸葛至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570章 離別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779章 下戰書第609章 刁難
第568章 生死鬥第161章 斬赤龍第625章 殤第69章 程昱第42章 卜己之死第677章 拒絕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246章 追擊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795章 益州定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378章 殺眭固第111章 民心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101章 詭異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360章 鬥將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94章 策馬北上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933章 狙擊戰第542章 子午谷第329章 虐呂布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732章 第三天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568章 生死鬥第86章 甦醒第308章 換糧第278章 相見第771章 捉鄧賢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317章 謀關中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387章 圍殺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301章 反應第247章 反攻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867章 美人殤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23章 擊賊第490章 狩獵第245章 大捷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856章 傷勢第144章 鬥將第799章 陳沫第384章 下一代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928章 拜將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689章 中伏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23章 擊賊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77章 奇襲丘縣第638章 諸葛至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570章 離別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779章 下戰書第609章 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