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允盜請

時光如流水,匆匆而過,轉眼已經過完了新年。

兗州地處北方,這個時代的冬天,格外寒冷,崎嶇的路上,一個二十幾人的隊伍在緩緩行駛着。

“大郎,阿韋,此處已經是濟陰與樑國的交界處,我們馬上就要到達豫州了,如今此地人跡罕至,你們出來透透氣吧。”

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年,騎在一匹駑馬之上,對着身後的牛車喊道。

少年話音剛落,就見兩個矇住頭的壯漢,從牛車裡面出來。

說話的少年是橋宇,兩個矇頭的壯漢正是陳旭與典韋。

話說前番,陳旭因不捨典韋,沒有答應藏匿到橋家,只是讓陳靜向橋宇表達謝意。

橋宇知道陳旭與典韋在一起之後,他素聞典韋名聲,早就有心結交,便極力邀請兩人一同躲在橋府。

如此,陳旭二人來到橋府,每日藏在家中,習文學字、勤練武藝。

陳旭兩世爲人,天資聰慧,雖然只是幾個月的時間,卻也將漢代的文字學會了七七八八。典韋卻不愛讀書,只是學習了一些常用的漢字。

過完新年,橋瑁聽聞橋玄病重,奈何他公務在身,無法前去探望,只得派遣橋宇前去照料。

橋玄性格剛強,不阿權貴,待人謙儉,儘管屢歷高官,但不因爲自己處在高位而有所私情,其人爲官清廉,家中清貧無比,被人稱爲名臣。

橋瑁雖說比不上橋玄清廉,但是家中財物也並不多,當日橋宇在陳旭賣虎時,出言擠兌張其,其實只是虛張聲勢,橋瑁雖是東郡太守,家中卻是拿不出一百萬錢。

“伯翁(古人稱呼自己父親的伯父)無子嗣侍奉左右,家中又非常清貧,連幾個僕人都請不起,家翁(古人對別人稱呼自己的父親)曾經派人給伯翁送些錢財,伯翁都不肯接受,我真的很擔心他的身體,”

見陳旭、典韋二人過來,橋宇臉上滿是憂愁。

“橋公雖位居高官,卻清廉守正,若我大漢官員盡皆如此,必定天下太平。”

橋玄名聲極大,即便是典韋也聽說過他的一些事蹟。

“我曾聞橋公不止一子,爲何無人在膝下侍奉?”

陳旭在橋府的時候,偶爾聽說橋玄有兩個兒子,但是知道的人對於此事都很忌諱。

特別是說起他那個小兒子時,更是遮遮掩掩,現在聽橋宇說家中無子嗣侍奉,陳旭不由出聲詢問。

不想陳旭話音剛落,橋宇就滿臉悲慼,不肯言語。

陳旭見狀,連忙出聲道歉:“若某說話有何唐突之處,橋君切莫怪罪。”

“無妨,伯翁爲了此事,悔恨終生,是以我等都不願提起此事。”

橋宇說出這段話來,也不道出原因,只是撥馬便走。

剛纔之事,使得行程有些沉悶,衆人走了一個多時辰,全都十分疲憊,眼見將近午時,便商討着休息一番,順便埋鍋造飯。

“此處十分荒僻,山嶺衆多,我等行走數日,風餐露宿,甚是辛苦,不知附近有無野味,打來一些前來下酒纔好。”

橋宇早已調整好了心態,環顧四周,喃喃自語。

“我與大郎在山林之中生活過些許時日,捕獵的本事確是不差,橋君若想吃些野味,我等去四處看看便是。”

典韋、陳旭呆在橋家,橋氏父子待他二人甚厚,聽得橋宇想吃野味,典韋立刻毛遂自薦。

橋宇聞言,拿起弓箭,亦是躍躍欲試。

在濮陽郡內,由於橋瑁管教甚嚴,他很少出去打獵,如今有這個機會,自然不肯錯過。

漢時的書生不似宋、明、清時的書生一般,手無縛雞之力,那時講究君子當學六藝。

《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何爲五射?五射即:“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剡注:謂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漢代雖說對於君子六藝的要求,不如周、春秋、戰國、秦時那般嚴格,然而若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士族子弟,他們的弓箭之術甚至要遠遠超過軍中勁卒。

可以說,‘秦漢之後,再無華夏’,那個時代的真正士人,他們不畏權貴、不懼生死,下馬能安邦,上馬能定國,那個時代的風骨,纔是整個華夏精神的精粹。

“此處荒郊野嶺,難保不會有賊人盤踞,若在打獵途中遭遇賊人,卻是如何?主人還是與我等呆在此處較好。”

一位橋家家奴,見橋宇想去打獵,自然不允,苦口婆心的勸說。

“你等切莫小覷於我,我自幼勤練騎術、弓術、劍術,雖然尚未及冠,三五個賊人也難近身,況且阿韋、大郎都有萬夫莫當之勇,若果真遇到些許毛賊,正好抓去領賞。”

橋宇執劍在手,大聲說。

話畢,騎上那匹駑馬,招呼了陳旭、典韋一聲,吩咐其餘人等在此處等待,就向山中趕去。

陳旭二人無奈,只得連忙跟上。

他們心中對於那位家奴的話,還是頗爲贊成。

此地如此偏僻,再加上如今盜賊四起,他們雖然不怕,卻擔心橋宇的安全。

橋宇所騎之馬雖是駑馬,也比陳旭兩人跑得快,眼見距離越拉越遠,陳旭怕橋宇出意外,只得拼命追趕。

兩人繞過一道山嶺,只見那匹駑馬拴在樹上,卻不見橋宇身影,不由大驚。

正要大聲呼喊,卻見一百多米外,橋宇突然起身,給兩人打了個不要出聲的手勢。

橋宇既然無礙,陳旭兩人自是放下心來,放眼望去,只見橋宇挽弓搭箭,正朝一個地方瞄準。

如此狀況,看來橋宇發現了獵物,陳旭兩人停在原地,不敢出聲,生怕驚走了獵物。

橋宇瞄準之後,放了一箭,正中獵物後腿,中箭的兔子大驚,拖着受傷的後腿鑽進林中。

見射中的獵物要跑,橋宇連忙追趕,陳旭二人見狀亦是向前追去。

二人還未追上橋宇,只見那隻剛鑽進林中的兔子,居然拖着受傷的後腿,又慌慌張張的跑了出來。

橋宇見狀大喜,就要上前捉拿獵物,陳旭卻好似想起了什麼,急忙大聲喊道:“橋君趕快過來,林中有危險。”

陳旭知道亂世將至,特意向橋宇借了幾本兵書認真研讀,‘逢林莫入’指的就是那些上面有飛鳥盤旋,卻不肯落入林中;或是山林寂靜一片、沒有飛禽走獸的林子。

一般這樣的林子之中,大多都有埋伏。

如今候鳥南飛,自然不能通過飛鳥的動向來判斷,但是負傷的野兔跑到林中之後,不懼怕後面追它的人,反而跑了出來,這就說明林中有危險。

橋宇聽得陳旭喊聲,愣了一下,就在他愣神的一瞬間,幾十個手持武器的漢子竄了出來,一把撲倒橋宇,他還來不及掙扎,就有一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哈哈,他們幾十個人帶了幾車東西,估計有不少財物,本來見他們人多,還不好動手,沒想到這廝卻自己跑到這裡。”

一個臉上有一條刀疤的漢子,大笑了兩聲,興奮地說道。

另外一人也是嘎嘎笑道:“不錯,我看他衣着華麗,估計是富家子弟,今日劫了他們,一定收穫不少。”

典韋見橋宇被人挾持,渾身上殺氣騰騰,怒吼着罵道:“混賬,趕快放開橋君。”

陳旭比較冷靜,取下背上的弓箭,給典韋使了一個眼色,冷冷的望着幾十個劫匪,慢慢靠近。

“放下手中的武器,別再向前,否則小心這廝性命不保。”

一位貌似首領的盜賊,看着殺氣騰騰的兩人,知道陳旭兩人不好惹。

見他們越來越近,不禁有些慌張,連忙把武器架在橋宇脖子上,威脅說道。

陳旭二人停住了腳步,都有些猶豫,不丟掉武器的話,擔心賊人傷害橋宇。

丟掉武器,這幾十個山賊一看就是兇悍之輩,不是濮陽的那些郡國兵和張家家奴可比,兩人雖然勇猛,赤手空拳卻也忌憚三分。

看到陳旭兩人猶豫,山賊頭子趁熱打鐵,繼續說道:“我們只劫財物,你們把將車隊中的武器、財物交出來,我保證不傷你們性命。”

他劫道無數,殺過的人也不少。

但是陳旭、典韋二人身上散發的殺氣,還是讓他感到畏懼,而且兩人高大威猛,一看就是勇力過人之輩,不由得他不忌憚。

他們過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向來欺軟怕硬,若是早知車隊中有這兩個人在,他也不會劫持橋宇,打這個車隊的主意了。

橋宇剛纔還說三五個壯漢進不了身,卻不想轉眼間就被賊人劫持,心中羞怒不已,掙扎着怒聲高呼:“大丈夫死則死矣,何懼脅迫?”

“律法雲:凡是有劫持人質者,一律格殺,不得拿財寶贖回人質,讓罪犯有利可圖,你等二人勇武過人,幾百人亦難近身,儘管放手殺賊,休要管我!”

賊人聞言,盡皆臉色大變。

ps:本書QQ羣:433089387

喜歡本書的書友都可以加進來。

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872章 野炊第56章 折辱第331章 賭約第960章 登岸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85章 內亂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923章 對策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508章 出巡第227章 來使第267章 捷報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242章 出塞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892章 陷陣營第797章 入涼州第513章 隱情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185章 高順第288章 欲殺人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923章 對策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章 獵虎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242章 出塞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476章 重逢第24章 國輔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5章 臥虎嶺第275章 出巡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608章 盜竊案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135章 趙家村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21章 相邀第96章 末路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220章 徐晃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329章 虐呂布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88章 矛盾論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49章 援兵第231章 遭遇第495章 父與子第984章 楊樹下第112章 騎兵第371章 函谷關第360章 鬥將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923章 對策第308章 換糧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20章 重逢第280章 司馬懿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600章 魯肅(上)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655章 鬧事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500章 新法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192章 比試第318章 魄力第489章 糾結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737章 餘波第1010章 血色山河
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872章 野炊第56章 折辱第331章 賭約第960章 登岸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85章 內亂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923章 對策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508章 出巡第227章 來使第267章 捷報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242章 出塞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892章 陷陣營第797章 入涼州第513章 隱情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185章 高順第288章 欲殺人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923章 對策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章 獵虎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242章 出塞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476章 重逢第24章 國輔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5章 臥虎嶺第275章 出巡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608章 盜竊案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135章 趙家村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21章 相邀第96章 末路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220章 徐晃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329章 虐呂布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88章 矛盾論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49章 援兵第231章 遭遇第495章 父與子第984章 楊樹下第112章 騎兵第371章 函谷關第360章 鬥將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923章 對策第308章 換糧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20章 重逢第280章 司馬懿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600章 魯肅(上)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655章 鬧事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500章 新法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192章 比試第318章 魄力第489章 糾結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737章 餘波第1010章 血色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