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新法

關武面對老婦的廝打,卻根本沒有還手的意思。

老婦打了一陣,感覺有些後繼乏力,看着關武手中仍舊滴着鮮血的長刀,當即想要伸手將其奪過來。

此時,關平已經早早來到了關武身旁。他看着老婦的舉動,心中一驚,率先上前搶走了關武的武器。

關平知道,老婦自身沒有什麼力氣,哪怕關武站在原地讓她毆打,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假如讓老婦奪走了武器,若是關武還不躲閃的話,肯定會殞命當場。

雖然不曉得關武爲何當街殺人,然而憑藉自己對關武的瞭解,以及關武殺人後的舉動,關平就能推測出這裡面一定有所隱情。

更何況老夫的兒子鄭屠,也不是一個什麼好的貨色。

老婦見關武的長刀被人奪走,急忙嚎啕着對關平說道:“這人殺了我的兒子,阿平一定要幫我報仇啊,殺了這個挨千刀的。”

關家村裡面的人口並不多,還有不少乃是後來遷徙過來的百姓。大家鄉里鄉親,基本都認識。

關平看着老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樣子,當即說道:“媼媼休要激動,關武既然當街殺人,自然會有法律對他進行制裁。”

“要不了多久,就會有官吏前來捉拿他了。”

其餘圍攏着的百姓,也都紛紛開始勸諫老婦。然而,老婦死了兒子情緒非常激動,又豈是別人所能夠勸說的?

她撲上前去,對着關武又踢、又抓、又咬。

圍觀衆人素來知道關武的品德,又敬佩他敢作敢當,以及殺人後也不逃逸的硬氣。是以很多人看着被抓傷的關武,都有些於心不忍。

幾個婦人終究還是看不下去了,他們上前拉住老婦,強制扯住了仍不解氣的鄭母。

關平看着臉上被抓出幾道傷的關武,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問道:“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鬧得非要殺人?”

關武歉意的看了鄭母一眼,只是不語,也不理會圍觀的衆人,就往外面走去。

百姓們本來以爲關武敢作敢當,殺人之後不會逃跑。卻沒想到,轉眼之間他就要離開,當即再次將關武團團圍住。

其中一個壯漢說道:“阿武,你的爲人俺們清楚,那鄭屠的品性,俺們也都瞭解。想必你當街將他殺死,也有自己的理由。”

“然而官府早以頒佈了法律,若是有人遭遇盜賊、或是殺人犯,卻不出面逮捕者,百步之內皆罰一盾。”

“俺們圍住你並不是想要官府的賞錢,只是你若就這樣離開,在場的鄉親們都要被官府罰款。”

關中的這條律法,乃是文昭借鑑了秦律,並且感念後世道德崩壞,這才重新制定的法律。

依照秦律:有賊殺傷人衝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當貲二甲。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有人於大道上殺傷人,在旁邊的人不加援救,其距離在百步以內者,與在郊外同樣論處,應罰二甲。

兩幅鎧甲,在那個時代已經是筆非常重的罰款了。

在後世,看見小偷盜竊,很多人爲了避免惹禍上身,都是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有些人好心好意扶摔倒的老人起來,反而被誣告索取鉅額賠償金。

長此以往,使得人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冷漠,許多本來心懷熱血之人,也不敢隨意見義勇爲。

文昭當時看過幾條新聞,有老人騎車摔倒在地,因爲路上有積水,老人的頭都埋到了水中。旁邊的人看到之後,有女子衝了過去想要拉起老人,卻被其他人制止。

衆人都擔心反被誣告,而且見義勇爲不但沒有好處,還容易惹禍上身。故此,衆人眼睜睜的看着老人被積水淹死,卻無人敢上前。

不得不說,在一個民智開啓,相對於古代極其發達的社會,卻會遇到這種事情,無疑讓人感覺十分心寒。

當然,這也跟法律不太完善有關。

就好像那些誣告別人者,縱然後來查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誣告者仍舊沒有損失,被誣告者卻耗費了大量時間,還有金錢。

文昭入主關中以後,得到了保存相對完整的秦律,他花費了許多時間閱讀。讀過之後,心中卻有很大的觸動。

秦律雖然分的非常細,幾乎對於百姓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記載、規範。乍一看來,似乎是秦法苛刻;細細觀之,卻發現律法之中也包含人情、人性。

就比如,秦律規定:丈夫盜竊一千錢,在其妻處藏匿了三百,妻應如何論處?妻如知道丈夫盜竊而藏錢,應按盜竊三百論處;不知道,作爲收藏。

再比如,秦律規定:甲盜竊不滿一錢,前往乙家,乙沒有察覺,問乙方如何論處?假如乙不知情,則不應論罪;如系知情而不加捕拿,應罰一盾。

通過這兩條對於盜竊案件的記載,就可以看出秦律,對於知情與不知情的處罰不一樣。知情不報者有罪,不知情者無罪。

對於那些誣告、作僞證之人,秦國律法制裁亦是極其嚴厲。

就比如:有人只偷了你三十錢,你卻說別人偷了一百錢。若是查明之後,就會以誣告罪論處,將罰款兩副鎧甲的錢。

還比如:別人沒有偷牛,你卻故意誣告別人頭牛,對於這種人,直接罰款一頭牛。

文昭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時常在想:假如後世有這些律法,那些借摔倒訛詐好心者的人,還敢不敢如此猖獗?

假如後世有這種律法,在街上看到小偷之後,人們還會不會視而不見?

當然,由於兩個時代的不一樣,秦國律法倒也並不完全適應後世。然而在陳旭這個穿越人士看來,秦國的律法、制度在這個時代,無疑是極其超前的。

秦律詳細到一個怎樣一個程度?

就比如甲盜竊了一隻羊,羊頭上有繩,繩值一錢,問應如何論處?

秦律中對於這些都有記載:若果真如此,甲所要偷的是羊,繩是拴羊的,甲就把羊牽走了,不應以超過盜羊議罪。

綜上所述,秦律有時雖然唯法,卻也有些唯心。

盜賊原意只是偷羊,並沒有想要偷拴羊的繩子。盜賊之所以拿走繩子,也是因爲繩是拴羊的,故此只能算這個盜賊偷了羊,而不能算他還偷了繩。

不管是這個例子,還是前面的不知者不罪,都可以看出秦律有着人性的一面。

文昭與夏侯蘭、程昱、陳羣多次研究過秦國、大漢的律法,才制定了新的法律,用以治理關中以及幷州、涼州。

這在種新的律法之下,人們見義勇爲已經不是一種道德鞭策,而是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

若是面對盜賊盜竊、兇手殺人,附近百姓視而不見的話,都要遭受法律的制裁。當然,關中法律對於這種情況的制裁,遠遠比秦律中輕得多。

畢竟事實證明,秦國法律的制裁亦是太過嚴厲,兩幅鎧甲的罰款,根本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

(不知不覺,已經五百章了,求票!)

第242章 出塞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424章 橋蕤第163章 洞房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51章 欲擒故縱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753章 反攻第795章 益州定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999章 刺殺第395章 困境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75章 輕視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957章 鬥陣(下)第145章 回馬槍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281章 往事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949章 東風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15章 買糧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580章 抉擇第727章 始末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892章 陷陣營第955章 鬥陣(上)第611章 三問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737章 餘波第305章 謀劃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299章 大婚第601章 魯肅(下)第389章 殺貴妃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740章 戰畢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1006章 家宴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814章 婚事(下)第719章 心憂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36章 賞賜風波第719章 心憂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247章 反攻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206章 擒張遼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8章 矛盾論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378章 殺眭固第453章 張遼至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72章 華雄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399章 密信第41章 白馬失守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570章 離別第230章 郭嘉第96章 末路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24章 國輔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144章 鬥將
第242章 出塞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424章 橋蕤第163章 洞房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51章 欲擒故縱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753章 反攻第795章 益州定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999章 刺殺第395章 困境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75章 輕視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957章 鬥陣(下)第145章 回馬槍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281章 往事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949章 東風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15章 買糧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580章 抉擇第727章 始末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892章 陷陣營第955章 鬥陣(上)第611章 三問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737章 餘波第305章 謀劃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299章 大婚第601章 魯肅(下)第389章 殺貴妃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740章 戰畢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1006章 家宴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814章 婚事(下)第719章 心憂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36章 賞賜風波第719章 心憂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247章 反攻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206章 擒張遼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8章 矛盾論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378章 殺眭固第453章 張遼至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72章 華雄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399章 密信第41章 白馬失守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570章 離別第230章 郭嘉第96章 末路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24章 國輔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144章 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