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天下形勢

對於田豐掠奪豫州人口、糧草的建議,陳旭雖然比較心動,終究沒有同意。

若是強行遷徙百姓進入關中,恐怕會落下一個不好的名聲,這並不是陳旭希望看到的事情。

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以後,賈詡方纔輕笑兩聲,道:“假如百姓自動跟隨主公入關,又怎會留下不好的名聲?”

陳旭聞言大喜過望,急忙問道:“還請文和教我。”

賈詡說道:“主公可別忘了,我軍之中仍有十幾萬袁軍俘虜。這段時間,主公待他們何其優厚。”

“如今饑荒遍地,若是這些人離開了主公,不見得能夠繼續活下去。現在哪怕主公趕他們走,他們也不見得會離開。”

“主公可如此如此,不僅是豫州百姓,哪怕是揚州、兗州的百姓,亦會聞風而動,拖家帶口前來投奔主公。”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得到大量人口,還可以省下許多因爲遷徙百姓,所花費的錢糧。”

陳旭聽聞賈詡的計策以後,心中甚喜,就依計行事。

沒過多久,軒轅關以及陽城的袁軍俘虜,都得到了一個消息:“只要他們願意回鄉,將自己家眷遷往關中,都可以得到糧食、土地、種子。”

“哪怕他們不願繼續參軍,也能夠得到朝廷的救濟,不至於一家人在饑荒之中餓死。”

這個消息,無疑在袁軍俘虜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袁軍俘虜雖然已經下定決心,跟隨陳旭進入關中,但是對於自己的家眷,多少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如今能夠帶領家眷一同進入關中,還能分到糧食、土地,他們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許許多多有家眷的袁軍俘虜,都在陳旭這裡領了一些糧食,而後就回鄉接自己的家眷。

當這些士卒回到家裡,鄉中百姓聽聞他們的事蹟以後,頓時對於關中充滿了嚮往。

有不少人都詢問那些士卒,他們能不能一起進入關中,會不會得到一樣的待遇。

這些士卒臨走之前,都已經被陳旭派人反覆交代過,讓他們儘量多帶百姓入關。

此時聽到鄉親們的詢問,回鄉的士卒當即拍着胸脯保證,他們前往關中,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一時間,整個豫州境內,甚至於揚州、兗州境內,都有大量百姓往關中遷徙而去。

陳旭也下定決心休戰收兵,再次以劉備爲豫州牧,並且將留下了幾千兵馬在潁川郡,交由劉備統率。

而後,陳旭就領着大軍,浩浩蕩蕩撤回了關中。

兩大諸侯之間的的交戰,聚集了整個天下的目光。

當袁術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己也兵敗身死的消息傳出去以後,整個天下都震動了。

曹操、袁紹、孫策也都蠢蠢欲動,悍然出兵奪取袁術故地。

其中,曹操取了兗州東部的泰山郡,以及豫州東北部的魯國、沛國。

孫策出兵,攻佔了揚州的九江郡與廬江郡,佔領了整個揚州。若非劉表趁機攻打江東,迫使孫策退兵回援,恐怕他還會攻取豫州其餘的郡縣。

這次袁術兵敗,勢力擴張最多的當屬袁紹無疑。他仗着境內生產戰馬,有着速度優勢,一直從冀州南下攻佔了兗州、豫州絕大多數的地盤。

兗州除了被曹操攻佔的泰山郡以外,其餘郡縣都被袁紹佔領。

豫州除了被曹操奪取的沛國、魯國,以及被劉備這個豫州牧佔領的潁川郡以外,其餘郡縣也都被袁紹納入囊中。

可以說,這次袁術敗亡最大的贏家,正是袁本初。

袁紹能夠迅速擴張如此多的地盤,未嘗沒有他姓袁的因素。

縱然袁術已經兵敗身亡,但是曹操、孫策奪取袁術故地的之時,也並非勢如劈竹。

只有袁紹,因爲是袁術的兄長,這纔得到了袁術舊部的擁戴。袁紹大軍所到之處,各個郡縣紛紛開城納降。

在這些袁術舊部看來,縱然袁氏兄弟兩人只見有些矛盾,終究還是一家人。袁術死去以後,他們接納袁紹,也是繼續效忠袁氏,倒也算不得背叛。

正是因爲這樣,袁紹才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已經攻佔了兗州、豫州大多數的地盤。

如今天下諸侯,陳旭坐擁司隸、關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加上他以數萬兵馬,大破三十萬袁軍,聲威如日中天。

其次就是袁紹,他接收了袁術大半地盤。如今坐擁富庶的冀州,以及遼河以東的幽州全境,還有兗州、豫州大部分的土地。

若是單論治下土地之廣袤,無人能出其左右。更兼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一時間,袁紹聲威大震。大有取代陳旭,成爲天下第一諸侯的架勢。

除此之外,曹操坐擁青、徐兩州,皆是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大州。兗州東部的泰山郡,以及豫州郡城沛國、魯國,亦是成爲了曹操的地盤。

曹操本人更是招賢納士,手下武將如雲、謀士如雨,實力哪怕比起袁紹,亦是不逞多讓。

袁術稱帝時期,還有一個耀眼的年輕諸侯趁勢而起,此人正是江東小霸王孫策。

他先是在袁術稱帝,自顧不暇之時,果斷脫離袁術自立。如此一來,不僅迅速掌控了錢糧廣盛的江東,還不會因爲背叛袁術之事,而遭人唾棄。

畢竟,袁術稱帝乃是大逆不道之舉,此時脫離袁術,還能夠博個忠於漢室的好名聲。

孫策若僅僅只是這樣,也不會令天下士人側目了。正是這一次,孫策與劉表爭奪爭奪廬江郡的時候,他才名揚天下。

卻說孫策得知袁術兵敗身亡以後,就找到周瑜商議,奪取揚州其餘郡縣之事。

周瑜亦是智謀、大局無雙之人,又如何肯捨棄這個,擴張勢力的大好時機?

兩人一拍即合,就定下了兵分兩路,分別奪取九江郡、廬江郡的策略。

周瑜領大軍奪取九江郡,孫策卻只召集了僅有的五百騎兵,前去奪取廬江郡。

周瑜苦苦勸諫:“兄長雖然驍勇過人,卻也不能如此託大,以五百騎兵取廬江。”

孫策卻是說道:“弟之擔憂,爲兄又豈會不知?然,天下諸侯非我一家,欲奪袁術遺留下來地盤之人不知幾何。”

“荊州劉表與我孫家乃是世仇,勢必不會坐視吾擴張勢力。若是調遣大軍緩慢行軍,恐怕尚未抵達廬江,劉表那廝就已經捷足先登了。”

“弟只管放心前去攻打九江,爲兄心中自有計較,必會迅速拿下廬江。”

孫策如此行事,倒也並非逞匹夫之勇。他曾經在袁術帳下效命,與袁術麾下諸將的關係亦是非同一般。

廬江郡以前,就是孫策幫助袁術攻打下來的。當時袁術找廬江太守陸康借糧被拒,就向孫策許諾,只要他能打下廬江,就認命孫策爲廬江太守。

孫策本來就與陸康有舊怨,聽見袁術的話以後,自然是欣然前往,幫助袁術打下了廬江。

然而,袁術反覆無常。他見孫策輕易攻下了廬江,就對孫策產生忌憚的心裡。

袁術不但沒有完成自己的諾言,任命孫策爲廬江太守,反而派遣心腹將領劉勳,擔任廬江太守的職位。

饒是如此,孫策仍舊在廬江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次劉勳隨袁術出征,戰死沙場,廬江頓時變得羣龍無首。

孫策相信,這次哪怕他只帶領五百騎兵前去廬江。但是仗着往日,在袁術帳下同殿爲臣的情誼,也能夠非常輕易的奪取廬江郡。

畢竟,孫策現在雖然在整個大漢之中,尚且名聲不顯。然而在袁術境內,以及江東之地,人們對他的名聲卻也是如雷貫耳。

正是依賴自己的名聲與威望,孫策纔敢只帶領五百騎兵,就去攻打廬江郡。

周瑜細細思量了一陣,心中已經有了計較,就對孫策說道:“兄長既然執意,帶領五百騎兵取廬江,須帶子義一同前方可。”

孫策推辭不過,只得應承下來,帶着太史慈以及五百騎兵,星夜兼程前往廬江。

果不出孫策所料,他抵達廬江以後,郡縣官吏望風而降。孫策剛剛掌控了廬江郡,劉表就已經派遣大將蔡瑁領兵五萬,前來攻取廬江郡。

面對兵臨城下的荊州大軍,孫策卻是不慌不忙。他召集起了境內的兵馬,派遣心腹前往各個縣城死守城池。

蔡瑁久攻不下,其勢已衰,孫策趁機以五百騎兵踏營,大破荊州兵馬。蔡瑁在親兵的拼死保護下,這才逃了回去。

劉表得知蔡瑁兵敗,勃然大怒,再次派遣王威、文聘領兵八萬,順着長江而下,直取豫章郡。

孫策急忙領兵回援,於柴桑據敵兩月,使得劉表軍寸步難進。無奈之下,劉表這才下令兩人撤兵。

孫策更是趁此良機,揮兵掩殺。好在王威、文聘都是大將之才,提前派人斷後,這纔沒有再次大敗而歸。

饒是如此,孫策也因爲與荊州兵的作戰,而威震四方。

除去陳旭、袁紹、曹操、孫策以外,劉表據荊州;劉璋領益州;劉備屯潁川;張魯守漢中;公孫瓚佔據遼東之地;馬騰、韓遂以及許多小勢力,聚集在涼州。

整個天下的諸侯,都在竭力壯大自身的勢力。

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2章 救人第358章 臨陣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460章 大捷第112章 騎兵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81章 董卓第111章 民心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363章 斬李暹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370章 詐城第461章 議事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269章 止戈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116章 很年輕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92章 比試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61章 救人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309章 劉備第753章 反攻第230章 郭嘉第289章 疑惑第9章 毀田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380章 謀兵權第496章 家宴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8章 神勇第222章 吹捧第66章 攻破濮陽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317章 謀關中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591章 王延第83章 流言四起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6章 虎嘯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331章 賭約第161章 斬赤龍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86章 甦醒第630章 縱第892章 陷陣營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771章 捉鄧賢第273章 甘寧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278章 相見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39章 船毀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384章 下一代第475章 逃脫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342章 斬郭汜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85章 張角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55章 虎豹騎第472章 劫營第77章 奇襲丘縣第1004章 病危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320章 破公孫第333章 投效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291章 戰鼓響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776章 解惑第807章 勸降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28章 返鄉第105章 吾命休矣
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2章 救人第358章 臨陣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460章 大捷第112章 騎兵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81章 董卓第111章 民心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363章 斬李暹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370章 詐城第461章 議事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269章 止戈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116章 很年輕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92章 比試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61章 救人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309章 劉備第753章 反攻第230章 郭嘉第289章 疑惑第9章 毀田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380章 謀兵權第496章 家宴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8章 神勇第222章 吹捧第66章 攻破濮陽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317章 謀關中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591章 王延第83章 流言四起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6章 虎嘯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331章 賭約第161章 斬赤龍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86章 甦醒第630章 縱第892章 陷陣營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771章 捉鄧賢第273章 甘寧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278章 相見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39章 船毀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384章 下一代第475章 逃脫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342章 斬郭汜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85章 張角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55章 虎豹騎第472章 劫營第77章 奇襲丘縣第1004章 病危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320章 破公孫第333章 投效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291章 戰鼓響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776章 解惑第807章 勸降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28章 返鄉第105章 吾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