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州牧

公孫瓚進來的時候,是黑着一張臉的,雖然到最後城門還是打開了,但齊周卻沒有退讓一步,依舊是讓公孫瓚一個人進來的,而公孫瓚的那些部下兵馬,全都被關在城門外。公孫瓚倒不是害怕自己一個人進城糟了暗算,不過因爲這樣一來,自己的臉面盡失!只是劉備已經進城了,他豈能還留在城外?別的不說,萬一劉虞與劉備之間謀劃了一些什麼,自己卻不知道,那豈不是糟糕?所以無奈之下,這次公孫瓚也只能服了這個軟,向劉虞低下了高傲的頭!

劉虞見到公孫瓚服了軟,當然是高興,自從公孫瓚進了門,劉虞就是一直笑眯眯地看着公孫瓚,完全無視公孫瓚那近乎殺人的目光。對着公孫瓚一擺手,自己卻是坐在那裡不動,笑着說道:“公孫將軍終於進來了,請坐!請坐!我和玄德正準備派人去請呢!”

劉虞這話語中句句帶着刺,聽得公孫瓚那是全身上下都不舒服,偏生一肚子火不能發泄,只能是悶哼一聲,一屁股坐在一旁的坐席上不吭聲。見到公孫瓚坐下之後,劉虞眼中始終帶着笑意,轉頭又是看了一眼一旁的劉備和甘信,卻發現兩人始終都是目視前方,就彷彿沒有看到剛剛那一幕。當即劉虞眼中的笑意就是少了一半,輕咳了一聲,這纔是說道:“適才我正要說起,這次將你二人匆匆招來薊縣的緣由!你們二人乃是幽州的翹楚,幽州之事少不得要與你們商議,而這件事卻是關係到整個幽州的大事,我也自是要找你們來好好商量一番!”

說完,劉虞從自己的袖口中抽出了一個金黃色的錦帛卷軸,拿在手中掂了掂,卻是隨手遞給了旁邊的甘信。在場衆人,就屬甘信的身份最高,貌似劉虞的整個舉動沒什麼問題,只是落在公孫瓚的眼裡,甘信那是劉備的結拜兄弟,東西先給劉備的人,那豈不是說公孫瓚不如劉備?這又是讓公孫瓚不由得氣結,卻又不能吭聲。

甘信倒也沒想那麼多,接過那捲軸一看,卻是嚇了一跳,因爲這卷軸竟然是一份聖旨!心中一驚,甘信也是下意識地擡起頭,與劉備對視了一眼,見到劉備衝着自己點了點頭,甘信這才深吸了口氣,穩住了心神,將聖旨直接展開一看。看完聖旨上的內容,甘信頓時就是眉頭一皺,擡頭看了一眼劉虞,又是隨手將聖旨交給了劉備。

這份聖旨上的內容,其實甘信卻是早就知道了,歷史上也有過記載,那就是時任太常的漢室宗親劉焉向天子進言,請求撤銷刺史一職,改由一些有清名的官員和漢室宗親擔任州牧,作爲各個州郡的地方長官。而天子也是聽從了劉焉的諫言,將天下各個州郡的刺史撤銷,換成州牧,而幽州卻是比較簡單,因爲幽州刺史本就是清名在外的劉虞,又是漢室宗親,所以朝廷下詔,直接任命劉虞爲幽州牧。

將刺史一職改換成州牧,這一改,

卻不知是那麼簡單地換個名字而已。其實要真論起來,刺史一職並不能算是一州之長,所謂刺史,只是朝廷派往各個州郡的監察史罷了,實際上並不能算是真正握有實權的州郡官員。這也是爲什麼劉虞到了幽州這麼多年,卻一直沒有能夠將幽州大權握在手中的緣故,因爲劉虞真正的權限並不包括幽州的軍政大權,劉虞只能通過拉攏那些軍政官員來慢慢收攏權力。

而州牧一職就不一樣了,州牧這個職位第一次出現卻是在王莽亂政時,當時王莽爲了對付各地的起義軍,設置各州州牧一職,將各個州郡的軍政大權下放,讓各州郡能夠自行招募兵馬去抵禦起義軍。也就是說,任命州牧,就等於是將各個州郡的軍政大權下放,反倒是削弱了朝廷對地方的掌控!

事實上,向天子諫言的這個劉焉本來就是包藏禍心!甘信記得清楚,歷史上記載,劉焉正是聽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所以纔會自己請命前往益州擔任益州牧,而劉焉所控制的益州,也正是第一個與朝廷脫離了聯繫的地方勢力!甚至有傳聞劉焉在死前還命人打造三千車乘意欲稱帝!天知道這天子到底是有多昏庸,纔會答應劉焉的諫言!

心中將這件事前因後果都捋了一遍,甘信纔是擡起頭,此時連公孫瓚也已經看完了那份聖旨。看完聖旨後的公孫瓚臉色極爲複雜,擡頭望向了劉虞,他當然知道劉虞的意思。在此之前,幽州的軍隊一共分爲三大塊,分別由劉虞、公孫瓚和劉備掌握着,劉虞雖身爲幽州之長,但手中握有的兵權卻是最少的。如今朝廷已經任命劉虞爲州牧,那就意味着幽州的兵權今後都要集中到劉虞的手中了!

難道公孫瓚就真的要將自己手中的兵權交出去嗎?這怎麼可能!兵權就是公孫瓚安身立命的根本,交出兵權,那豈不是意味着公孫瓚要將自己的脖子送到劉虞的劍下?只是這件事有利有弊,州牧一職就意味着朝廷已經放棄了對地方上的監管,公孫瓚卻是想到,若是自己將來除掉了劉虞,擔任這幽州牧一職,那豈不是真正成了幽州的土皇帝了?想到這,公孫瓚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反對還是應該支持。

公孫瓚的臉色變化完全印入劉虞的眼中,其實像公孫瓚這樣的直性子,根本就沒有被劉虞放在心裡,而最讓劉虞放心不下的,卻是在旁邊一直不動聲色的劉備。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劉備的城府要比公孫瓚深太多了,劉虞根本就無法看透劉備的心思。對於劉虞來說,手下有這麼一號人物,那絕對是讓他十分不安的,想到這裡,劉虞也是忍不住轉過頭,望向了劉備,堆着一臉的笑容,對劉備問道:“玄德,對這份聖旨,你可有什麼想法?”

聽得劉虞發問,劉備立馬就是站起身,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抱拳說道:“回稟使君,既然是天子的旨意,劉備自然是遵從,豈敢

有任何異議?”

遵從?聽得劉備的回答,劉虞和公孫瓚都是不由得心中冷笑,既然要遵從,那你可敢把手中的兵權上交?劉虞還真有點想開口問劉備這句話,只不過劉虞自己也很清楚會得出什麼樣的答案,自己又何必去自討沒趣?暗暗穩住心神,又是笑着說道:“其實嘛,幽州現在的狀況也很不錯,有玄德和公孫將軍保護幽州安寧,我只需坐享其成就可以了,豈不自在!這刺史也好,州牧也罷,只是一個稱呼罷了,算不得什麼!”

劉虞這話一說出口,劉備心裡想什麼不知道,在劉備身邊的甘信卻是忍不住擡起頭,滿心疑惑地望向了劉虞。難不成,劉虞這次把劉備和公孫瓚招來,就是爲了打一聲招呼?爲這等雞毛蒜皮之事而興師動衆,這可不像是劉虞的行事作風啊!

而公孫瓚也是擡起頭,眼中閃過了一道疑惑之色,顯然和甘信是一樣的想法。猶豫了片刻之後,公孫瓚也是抱拳說道:“使君這話說得客氣了,不過正如使君所言,末將身負幽州防衛重任,特別是這幾年來,鮮卑人幾度南下,末將要防備鮮卑人入侵幽州,只能是操起軍備之事,不敢有絲毫怠慢!”

公孫瓚言下之意,就是打定了主意不肯放兵權了,雖然劉虞現在並沒有張口要,但至少這句話堵上去,也是避免了之後劉虞耍什麼花招。這性子直爽也是有好處的,至少這樣直言不諱,讓旁人很多手段都使不出來。

不過劉虞似乎早就料到公孫瓚會有這麼一出,並沒有感到意外,只是笑着對公孫瓚擺了擺手,說道:“公孫將軍不必着急,你所說的事情,我也知道!防範鮮卑人是幽州重中之重,自然是不能怠慢了!將軍只管放心就是,鮮卑人一日不退出幽州,我便一日不會插手漁陽軍備之事!”

劉虞竟然答應得這麼痛快,也是讓公孫瓚感到越發意外,只不過人家既然答應下來了,公孫瓚總不可能反倒矯情,當即也是客套了幾句,便是閉口不言了。而甘信聽完劉虞的這番話,卻是眼睛一亮,隱約察覺到劉虞話語中的問題了!

劉虞剛剛的那番話是說,鮮卑人不退出幽州,他就不會去要公孫瓚的兵權,而反過來說,如果鮮卑人退出幽州呢?公孫瓚是以鮮卑人入侵爲藉口霸着兵權的,倘若沒有了這個藉口,按照道理,那公孫瓚就該上繳兵權了!當然,從現在幽州的情況來看,就算是兵力強盛的公孫瓚都沒辦法趕走入侵幽州的鮮卑人,更不要說是兵力稍遜一籌的劉虞了。可甘信若是沒記錯的話,歷史上劉虞正是靠着懷柔手段,一舉收服了包括鮮卑人在內的幽州各方異族,從而得到了各方異族的兵馬支持,成爲了公孫瓚的大敵,這才逼得公孫瓚不得不下殺手,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死了劉虞。那現在,劉虞是不是已經開始着手對鮮卑人實施懷柔手段了呢?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奪先鋒第五十八章 大戰猴子山(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長安之亂(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黎陽第五百零二章 造反第三百二十六章 蛇已出洞第三百二十七章 黃麻子第八十一章 城外一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袁氏相爭第二百六十四章 太史慈發威第一百三十九章 強襲虎牢關(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師兄弟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奪先鋒第二百零四章 同門第二百五十五章 偶遇高手第四百七十七章 誘敵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永第一百零四章 征討叛亂第二百六十八章 割讓第三百八十六章 潼關來客第三百九十七章 決戰沂源第二百七十章 都誤會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戰偃師(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二百零七章 陣法之威第十三章 山寨被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投奔甘信第四百七十七章 誘敵第十七章 膽大的劉備第一百八十四章 甘信歸來第四十一章 猴子山鉅變第八十七章 大功勞第五十四章 比試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戰偃師(十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喪子之痛第一百八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一百六十九章 秦嶺大戰(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等候伏擊?第四百五十四章 連環刺殺第三百八十六章 潼關來客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發冷箭第二百四十七章 糜竺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全軍出動第三百六十四章 琅琊變故第九章 討伐第二百一十七章 論計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計第六十一章 可憐蟲第四百四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教訓紈絝第四百二十章 生死別第九十四章 洛陽夜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閉城不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急迫的天子第五百零一章 世子府兵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馬騰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突然來襲第一百三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零七章 糜家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功第一百七十九章 老者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離不棄第一百一十七章 爭論第七十七章 急援第二百六十六章 絕路血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襲官邸第二百八十三章 入城第四百七十章 仁德之名第三百九十八章 鬥將第五十一章 賣馬的書生第三百六十五章 道統之爭第四百七十七章 誘敵第四百九十三章 長安之亂(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太平道驚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寡情薄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老者第三百二十六章 蛇已出洞第一百九十二章 謀主之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糾紛第九十二章 兩不相幫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永第二百章 重甲之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遇李儒第十四章 賊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謀主之謀第四百零三章 甘林第三百六十四章 琅琊變故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挑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武威馬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勸說關羽第一百六十三章 趕往洛陽第二百七十九章 草原胡漢第二百二十七章 張覺第五百零九章 笑面虎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七十三章 投奔甘信第二百七十六章 遣使兗州
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奪先鋒第五十八章 大戰猴子山(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長安之亂(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黎陽第五百零二章 造反第三百二十六章 蛇已出洞第三百二十七章 黃麻子第八十一章 城外一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袁氏相爭第二百六十四章 太史慈發威第一百三十九章 強襲虎牢關(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師兄弟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奪先鋒第二百零四章 同門第二百五十五章 偶遇高手第四百七十七章 誘敵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永第一百零四章 征討叛亂第二百六十八章 割讓第三百八十六章 潼關來客第三百九十七章 決戰沂源第二百七十章 都誤會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戰偃師(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二百零七章 陣法之威第十三章 山寨被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投奔甘信第四百七十七章 誘敵第十七章 膽大的劉備第一百八十四章 甘信歸來第四十一章 猴子山鉅變第八十七章 大功勞第五十四章 比試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戰偃師(十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喪子之痛第一百八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一百六十九章 秦嶺大戰(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等候伏擊?第四百五十四章 連環刺殺第三百八十六章 潼關來客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發冷箭第二百四十七章 糜竺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全軍出動第三百六十四章 琅琊變故第九章 討伐第二百一十七章 論計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計第六十一章 可憐蟲第四百四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教訓紈絝第四百二十章 生死別第九十四章 洛陽夜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閉城不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急迫的天子第五百零一章 世子府兵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馬騰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突然來襲第一百三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零七章 糜家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功第一百七十九章 老者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離不棄第一百一十七章 爭論第七十七章 急援第二百六十六章 絕路血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襲官邸第二百八十三章 入城第四百七十章 仁德之名第三百九十八章 鬥將第五十一章 賣馬的書生第三百六十五章 道統之爭第四百七十七章 誘敵第四百九十三章 長安之亂(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太平道驚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寡情薄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老者第三百二十六章 蛇已出洞第一百九十二章 謀主之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糾紛第九十二章 兩不相幫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永第二百章 重甲之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遇李儒第十四章 賊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謀主之謀第四百零三章 甘林第三百六十四章 琅琊變故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挑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武威馬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勸說關羽第一百六十三章 趕往洛陽第二百七十九章 草原胡漢第二百二十七章 張覺第五百零九章 笑面虎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七十三章 投奔甘信第二百七十六章 遣使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