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臨近三月,溫暖的陽光揮灑在大地上,給予世間勃勃生機。

洛陽東面門戶,滎陽,已經被討董聯軍佔領。

滎陽縣衙中,各路諸侯召開大會。

“諸位請看,洛陽乃天下中樞,虎踞龍盤之地,西南北三面環山,便是這東面,也是十分險要。”

陳暮戴着進賢冠,長袍飄飄,在地圖上將各個關隘要口標註出來,以做講解。

不要以爲陳暮的地位不高,實際上,如果論起官職來說,這裡很多諸侯的身份都比不過他。

因爲他曾經做過尚書令,位居中央,執掌天下政務。雖然只是千石,可位卑權重,乃是三獨坐之一,僅次於三公九卿。

而這裡很多諸侯都是刺史太守,要是在天下承平的時候,這些諸侯還得看他臉色,尚書檯可是有兩千石曹,專門管各地太守國相事物,擁有罷免他們的能力。

更何況青州大軍最多,勢力最大,因此這裡的諸侯沒人敢小瞧他,哪怕陳暮才二十三歲,就在這裡指點江山,衆人亦是當他年少有爲,一世聰慧。

“東北面平津、孟津二關便不消多說,這虎牢關也是厲害得緊,北面是大河,南面是少室,處大河與大山之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黃河在漢代被稱爲大河,少室就是嵩山,而虎牢關,其實就是修建於黃河與嵩山之間的一座城鎮,名字叫做成皋縣。

所以虎牢關,又被稱爲成皋關、汜水關。

至於老羅說的華雄守汜水關,呂布守虎牢關,實爲虛構。

因爲這二關,本來就是一個地方。

陳暮並沒有被三國演義所誤導,他久居洛陽,很清楚洛陽的地勢有多險要,可以說,沒有成倍於敵的大軍,幾乎不可能攻入洛陽,因此就得進行兵力上的布控。

“不過相比於洛陽南面的廣成、太谷、伊闕、轘轅四關,東面的虎牢關算是最好打的一關,因爲其它關隘都在山川與河流之間,像大谷關和轘轅關就是兩條山道,只能容納一兩萬大軍進攻,我們的人馬再多,

也無法悉數展開,若是強行進攻的話,就如同添油戰術,去一批死一批,可謂兵家大忌,必不可取。”

陳暮面對天下諸侯,侃侃而談,繼續說道:“唯有虎牢關地勢較爲開闊,可以同時容納我們二十萬大軍進攻,相當於攻城,只要攻破了成皋縣城,後面就是一馬平川,聯軍可以過鞏縣、偃師,進入洛陽,而不需要再攻破其它關卡。”

如果打開谷歌地圖,看洛陽的地勢就會發現,這個地方確實是天下易守難攻之地,十分險峻。

北面是邙山山脈,西南面是伏牛山脈,東面是嵩山山脈。

唯一的平原地區,就是東北面河內郡的豫北平原,也就是後世的焦作、新鄉一帶,可以適合大軍進攻。

但可惜的是這裡有一條黃河天塹做屏障,又有平津和孟津二關做隘口,討董大軍即便想要渡河,一沒有船隻,二會被半渡而擊,可謂千難萬難。

因此剩下比較好攻打的地方,確實只有東面的虎牢關。

也就是從鄭州市攻入滎陽市,再從滎陽市,打到鞏義市,接着繼續打到偃師市,最後進入洛陽市這麼一條路線。

因爲虎牢關其實就是成皋縣城,擋在黃河與嵩山的界口,過去之後,後面的地形就會開闊許多,而其它關隘則完全是兩山之間的山道,除非聯軍都各個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不然不可能破關殺進去。

陳暮繼續說道:“所以我認爲,我軍主力,應該以虎牢關爲主,然後再派出數股迂迴力量,佯裝主力,一股繞道少室山,進攻轘轅關。一股沿洢水,取伊闕關,最後一股自少室山西側,攻大谷關。分散董軍兵力,爲主力贏得時機。”

劉備點點頭,他曾經做過河南尹,自然也很清楚這些關隘的險峻,便環視衆人說道:“諸位,我軍兵力兩倍於董卓,若能分散董卓兵力,則是大功一件,我必當請奏天子爲諸君請功,誰願意打轘轅伊闕大谷三關?”

當下衆人互相對視,很快就有張超張邈這對好兄弟站起來道:“我兄弟願打轘轅關!”

劉岱橋瑁也道:“我們去伊闕關。”

袁遺陶謙道:“我們去大谷關。”

孫堅之前從酸棗出發,進攻滎陽,佔據了滎陽縣城,爲後方大軍掃清障礙,如今又站出來道:“我願爲大軍先鋒,向虎牢關進發。”

“好。”

劉備大喜:“衆將聽令,張超張邈二位帶本部人馬打轘轅關,劉岱橋瑁二位帶本部人馬打伊闕關,袁遺陶謙二位帶本部人馬打大谷關,文臺領本部人馬爲先鋒,往成皋出發。如今董賊還在爲禍天下,天子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一切就拜託給諸位,請諸位務必用心。”

“唯!”

當下,衆人領命而去,六路諸侯帶本部人馬,總計約五萬多人,佯攻洛陽南面三關,給洛陽董軍制造壓力。

另外十五萬大軍則爲主力,孫堅八千丹陽精兵爲先鋒,從滎陽出發,直取成皋縣。

討董大軍展開了進攻,戰爭轟轟烈烈地拉開帷幕。

而就在聯軍準備正是進攻的時候,此時洛陽的董卓在做什麼?

他在往虎牢關去的路上。

歷史上董卓非常畏懼關東聯軍,甚至都沒有跟聯軍硬碰硬,就已經逃跑。

雙方之間,總共就打了兩仗。

一仗是在虎牢關外的汳水附近,當時聽說董卓逃竄長安,關東羣雄在虎牢關面前依舊畏懼不前,曹操就去追擊,被徐榮在汳水擊敗。

另外一仗則是在大谷關與陽人城,當關東羣雄畏懼不前的時候,孫堅從洛陽南面進攻,在陽人城大敗呂布胡軫,斬殺華雄,北上進攻大谷關,眼看就要殺入洛陽,因爲袁術不給糧草而敗退。

接着第二年,孫堅繼續進攻,在洛陽先帝陵墓前,打敗了董卓,最後才被徐榮擊敗。

所以真正的討董聯軍,實際上是虎頭蛇尾,關東羣雄除了曹操和孫堅與董卓正面交鋒過以外,其他人幾乎跟搖旗吶喊沒有什麼區別,根本沒有老羅寫得那麼精彩。

而如今董卓雖然有遷都西遁的意圖,但卻是打算借關據守。

究其原因,是因爲如今他的兵力比歷史上雄厚得多,得了南北二軍以及關中羣雄的部隊,總兵力接近十萬,已經有底氣與聯軍一戰。

因此探得聯軍主力已經在成皋縣以東五十里外的滎陽縣之後,作爲沙場老將,董卓很快明白,東面的虎牢關必然是主要戰場,所以早早地佈下重兵防禦,大軍集結於此。

實際上不僅是西面和南面,西北面董卓也得派兵,因爲幷州處於一片泥潭之中,朱儁的官軍與鮮卑打得不可開交,幷州百姓過得十分艱難,就有黃巾餘孽在幷州白波谷宣佈起義,聚衆十萬,聯合南匈奴首領於夫羅,進攻河東郡。

董卓擔心白波軍與關東聯軍聯盟,就派董旻李傕郭汜帶領兩萬人守住平陰、孟津、陝縣一代,也就是小平津和孟津二關把守。

看地圖就知道,河東郡雖然在洛陽的西北面,也就是山西臨汾地區,但要渡過黃河,爬過太行山、伏牛山、邙山等山脈,才能威脅到洛陽。

因此只要控制住往西去長安的交通要道,董卓其實是有退路可言,並不需要擔心被白波軍偷了屁股。

至於南面三關,董卓同樣派遣三萬人,各有一萬人馬,將三關牢牢把控住。

因爲這三關不像虎牢關一樣是座城鎮,而是真正山隘口。

像大谷關和轘轅關,都在嵩山山脈裡面,是兩條山之間的一條山道,跟劍門關的地形一樣,只是地勢沒有劍門關那麼險要而已。

而伊闕關則在後世的伊川縣以北,夾在嵩山山脈與伏牛山脈之間,地形看似還挺開闊,但這裡有條河,洢水。

洢水是豎着流淌,所以除非聯軍乘船北上,不然就只能從河邊去,還是要被關隘卡住。

所以從這三關進攻,別說二十萬大軍,就算五萬大軍去打,都會因爲地勢過於狹窄而擺不開陣型。

只需要派遣一萬大軍,就能抵擋住十萬大軍的進攻,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從南面進攻實在是太險要,董卓也很清楚,只要聯軍不傻,不可能把主力進攻點放在南面。

因此他只派牛輔董越胡軫等人帶少數人馬,就可以將這三關牢牢控制。

當然,說是難以攻破,其實是一個理論概念。

一旦被攻破的話,戰略損失就極大,聯軍就可以從三關進入洛陽地區,然後再兩面夾擊虎牢關,到時候董卓就徹底會失敗。

那麼董卓明知任何一關被攻破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爲什麼還要選擇迎戰呢?

原因很簡單。

還是實力的提升讓董卓的內心開始膨脹。

歷史上董卓並沒有太多兵馬,攏共不過四五萬人,面對聯軍以及白波軍的威脅,不得已只能退守長安,學秦國佔據關中來虎視天下,靜觀天下之變。

而如今董卓總兵力有十萬,再加上洛陽八關地勢之險要,完全可以憑藉地利進行防禦,不用擔心被攻破。

這讓董卓產生了一種可以擊敗聯軍的錯覺。

於是立即調兵遣將,進行防禦。

這次排兵佈陣,董卓也是有所準備,很有講究。

首先是西北面的陝縣是以後逃亡長安的退路,必須由最親密的人鎮守。

那麼誰是董卓最親密的人?

自然是親弟弟董旻。

而南面三關雖然險峻,可也十分重要,僅次於西面的退路,不僅要親密之人,還得有一定軍事能力的人去纔可以。

於是他就讓不可能背叛的女婿牛輔,以及最早跟隨自己的老將胡軫段煨去鎮守。

最後主力方向,則由他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去虎牢關迎敵。

這樣洛陽城內,反倒是空虛下來,只有數千城門士兵把守,不過董卓任命自己大哥的兒子,親侄子董璜爲城門校尉,留在了洛陽,牢牢把持着朝政。

如此佈置,董卓這才放心大膽地率領大軍親自趕往虎牢關駐紮。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89章 拉開序幕)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七章 定徐州(2)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
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七章 定徐州(2)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