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

轟轟烈烈的戰爭機器啓動。

張遼高順牽招,大軍浩浩蕩蕩北上。

此戰以荀彧爲軍師,牽招爲主將,領兵前往浮陽。

同時快馬傳信,命徐榮北上騷擾北皮城的糧草基地,威脅袁紹後方。

關羽於洛陽出兵,命趙雲北上蕩陰、林慮,攻佔了兩座城池,配合青州這邊的行動。

而劉備和陳暮,卻在這個時候回了樂安國。

袁紹大軍已經北上,軍隊就沒必要再遮遮掩掩,順着從高城與浮陽之間的官道,大搖大擺地行軍。

不過從平原到浮陽還是有一定距離,需要先從平原到樂陵,再去高城,最後往浮陽去。

兩地相隔三百里,即便是急行軍也需要三天,何況青州大軍多日趕路,頗爲疲倦,因此最少需要四到五天才能抵達。

這個時候就能體現出徐榮的作用,徐榮接二連三擊敗了郭圖與淳于瓊,在清河國左衝右突,無人能擋。

他得到命令之後,立即領軍北上,攻佔了東光縣,然後繼續北上威脅南皮縣城。

值得一提的是,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在南皮被破之後,原本是要往浮陽方向去投奔公孫瓚,結果還沒抵達南皮,就發現高覽將城池包圍。

無奈之下,他只得往南去了重合縣,投奔青州,這裡是青州佔領區,荀彧派人接納了他,讓他在重合縣原地休整。

此次徐榮北上之後,公孫範領着數千休整完畢的殘兵再次北上,與徐榮匯合,騷擾敵後。

文丑原本是打算利用已經組裝好的投石機開始攻城。

得知徐榮北上,威脅到自己後方的消息,大驚失色下,立即聯合郭圖淳于瓊以及張郃等部兵馬,嚴正以待。

北皮城是之前袁紹的糧草基地,此次袁紹北上,屬於輕裝上陣,士兵糧草帶得不多,全靠北皮城儲存的糧食,如果北皮城有失,袁紹不殺了他纔怪。

天色已經過了晌午,徐榮的牽制還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張遼高順牽招大軍順利北上,擊破了部署在官道上的攔截軍,靠近浮陽。

離城池還有二十餘里的時候,文丑領兵來襲,與先鋒張遼部相遇。

二人在官道上擺開陣勢。

此地是浮陽南面的一處鄉亭村莊外,官道右側有一片平原地區,原本是農田,如今早就長滿了雜草。

文丑帶了五千人馬,張遼的先鋒軍也是五千人馬,雙方在平原上對峙。

這次出戰,之所以讓牽招爲主將,一是牽招資歷不比張遼高順差,同樣是在野王時加入的劉備軍,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二是張遼所部先鋒軍,素來悍不畏死,適合擔任先鋒大將。而高順所部陷陣營屬於重步兵,移速緩慢,適合爲後軍。

因此只有牽招適合統領中軍,且牽招爲人穩重,有大將之資,三人共事很久,可以進行居中統籌。

先鋒軍佔據了南面平原,文丑軍則是佔領了北面官道。

雙方當面鑼對面鼓,沒有任何計謀。

史書記載,不管是顏良還是文丑,雖勇冠三軍,然不過兩名匹夫之勇而已。簡單來說,就是兩個莽夫,打起仗來,沒有絲毫頭腦。

而張遼雖也是個莽夫,但卻是個有頭腦的莽夫,可謂是大將之才,遇上文丑,早就佈置了一些戰術。

他命令士兵們擺開陣勢,以三角錐形陣準備,軍陣密集,攻擊佔據優勢。

而文丑則是經典的一字陣型排開,毫無花裡胡哨。

“某乃雁門張遼,何方鼠輩前來送死?”

張遼越衆而出,囂張跋扈。

他的名氣可比文丑大得多,早年跟隨劉備,

南征北戰,不管是戰績還是出道時間,都要比文丑早。

文丑自然知道他的名聲,冷笑一聲舉刀出列,暴喝道:“某乃安平文丑是也!”

“文丑?沒聽說過。”

張遼不屑道:“無名之輩,也敢來我面前狺狺狂吠?”

“可惡!”

見自己被鄙視了,文丑勃然大怒。

可一時間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因爲他和顏良確實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反觀人家張遼,青州數得出來的大將之一,跟隨劉備打過冀州叛軍,又在虎牢關前戰過呂布,去過關中鏖戰董卓,天下聞名。

當劉備帶着麾下這些大將們四處征伐的時候,袁紹還苟在渤海郡圖謀整個冀州,根本就沒有參與各種大戰,因此他麾下這些將領,自然也就沒有出名的機會。

張遼見他無能狂怒,大笑道:“鼠輩,給你個機會,可敢與我來戰?”

“戰便戰!”

受到張遼侮辱,文丑大怒不已,拍馬舞刀向着張遼殺來。

這就是莽夫和智將的區別。

受不得激。

在歷史上,顏良也跟他一樣,袁紹派顏良爲大將,進攻白馬。

沮授就曾經勸諫袁紹,說顏良雖然驍勇,可性格魯莽促狹,不應該爲大將。

袁紹不聽,依舊讓顏良擔任大將,結果顏良在攻打白馬時,果然被關羽一刀砍下腦袋。

從這一點上來看,可知不管是顏良還是文丑,純有武力,只適合擔任進攻的先鋒,而不能成爲三軍統帥。

張遼激怒文丑,二人拍馬來到陣中,開始廝殺。

正常情況下,文丑武力值比張遼高几點,而且還是含怒出手,肯定是招招致命。

不過張遼沉着應對,並沒有被嚇住。只是畢竟有一定差距。戰不過五十回合,還是落入下風。

隨着一道銀輝閃爍,張遼虛晃一刀,逼得文丑側身躲避,同時勒馬扭頭便走,邊走還邊道:“傻大個,來日再戰。”

“可惡!”

文丑暴喝道:“無膽鼠輩休走,再來一戰!”

說罷拍馬急追。

二人一前一後,很快接近先鋒軍。

“殺!”

隨着張遼副將一聲吶喊,全軍出擊,士兵們紛紛向前衝鋒。

張遼再次勒住馬匹,回頭挺刀再戰。

文丑大驚失色。

如果再跟張遼打下去,等他被敵人大軍團團圍住,那就必死無疑了。

當下也不遲疑,揮刀盪開張遼的進攻,調轉馬頭就跑。

眼看敵人進攻,文丑部也同時發動襲擊。

過了片刻,雙方短兵相接,錐字陣像一根尖銳的矛一般直刺中心,同時後方大軍源源不斷往前衝刺,將文丑部分成左右兩部。

雙方長矛不斷碰撞,刀兵相碰,迸濺出激烈的火花。

緊接着最前頭的張遼穿過了敵陣,不斷呼喝跟着他一起殺出來的士兵左右包抄,以點破面,四處廝殺。

陣型被分割,導致文丑軍各自爲戰,很快就被擊破,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接下來就是銜尾追擊,先鋒軍悍不畏死,剿滅了被分隔在陣型中的敵人殘餘勢力之後,就開始追殺,文丑部一路往北逃竄,曠野之上,人如熱鍋上的螞蟻,四散奔逃,毫無章法。

如果文丑聰明點,安排人在北面的山林裡埋伏一標人馬,或許能轉危爲安。但可惜他只是個莽夫,連軍中陣型都維持不了,更何況還安排人手。

在歷史上,文丑就是本部人馬因爲去拾取曹軍丟棄的物資而散了陣型,導致五六千騎兵,被人家六百騎兵擊敗。

雙方一前一後,跑了二十餘里,一直到文丑逃進了浮陽城南的營寨這才罷休。

天色臨近傍晚,眼見青州援軍到來,且自己戰敗。文丑無奈之下,集結軍隊,開始撤退。

因爲牽招部和高順部尚未過來,張遼只有四五千人馬,加上城內也不過兩萬多人,而文丑部依舊有接近三萬,因此大家都沒有輕舉妄動,看着文丑撤退。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現在的浮陽城情況屬實太惡劣了,當張遼部抵達浮陽城外的時候,當場內心就崩潰,直接很想退避三舍。

就看到城外全是密密麻麻的奧利給,城牆以及城牆根下,厚厚的一層,足足半尺高,人踩在上面能沒腳。

臭氣熏天,這幾天來,城內臧霸部的傷亡倒是不大,但心理創傷估計這輩子都不好癒合。除了東城以外,三面城門,全是奧利給,怕是一個老八加強旅,都不一定能把這些東西弄乾淨。

所以實際上就算城內的臧霸想要出城配合張遼阻擊文丑也無濟於事,他的士兵現在士氣大跌,不是打敗仗,而是天天那麼嘔吐,飯都吃不下,換誰來都得虛弱三分。

文丑部撤離浮陽,往北皮城而去。到了晚上的時候,牽招部和高順部這才姍姍來遲,臧霸則是連忙領兵出城,這浮陽城一刻都不想待下去。

四人於城外十多裡一處背風地結營,浮陽城現在都快成了一片死地,不是那裡屍體多到無人敢來,而是臭到無人敢去。

到了第二日,荀彧才召開軍事會議,臧霸太史慈黃忠張遼牽招高順等將領濟濟一堂。

衆人合併接近四萬,昨日諸將一邊妥善安置傷兵,派人運回平原休養,一邊加緊恢復臧霸部士氣,忙得團團轉,此時衆人才有時間開會。

荀彧和荀攸主持會議,大家也不分主次坐着,圍成一圈。荀彧環顧衆人說道:“明公回了平原,此次北上,就是爲了解浮陽之圍。現在袁紹軍已退,然公孫將軍那邊卻形勢不妙,我們必須在後方給予袁軍壓力。”

臧霸說道:“我知道此戰是要幫助公孫將軍解圍,但之前我們死守浮陽,拖延了近十日,他應該已經到了幽州了吧。”

荀彧搖搖頭道:“軍情司密報,他現在被困在章武北面的滹沱河南岸,進退失據。”

“被困在滹沱河?”

臧霸和荀攸都是皺起眉頭,他們也沒有料到公孫瓚那邊居然沒有渡河過去。

實在是袁紹計劃太周密,不僅三路包抄,還策反了河間國的王門,導致公孫瓚西去不得,北面又被大河攔路,可謂是前狼後虎,沒有一點辦法。

牽招就問道:“既然如此,那我們是不是該立即北上前往支援?”

荀攸沉吟道:“不可,如今臧將軍的大軍疲憊,還需要休整。且文丑部以及張郃部、淳于瓊部還有四五萬兵馬聚集於南皮、北皮城等地,若是冒然進攻,則有被袁軍前後夾攻之風險。”

袁紹大軍二十多萬,除了一半留在魏郡抵禦洛陽兵馬以外,另外一半,則是全力圍剿公孫瓚,主力部隊北上,同時留下文丑張郃淳于瓊等部阻攔青州軍。

這部分兵力依舊有四五萬之多,雖然論起精銳程度遠不能與青州軍相比,但如果放任不管的話,依舊能威脅他們後方。

何況袁紹糧草多囤積於北皮城,若能擊破南皮和北皮二城,就能起到官渡之戰火燒烏巢的效果。

因此荀攸認爲,公孫瓚那邊不需要理會,先給袁紹後方造成破壞才最重要。

荀彧很贊同荀攸的想法,點點頭道:“不錯,子歸也是這麼認爲。且明公和子歸已經有辦法去救援公孫瓚,因而他們那邊不需要我們去管,先處理北皮城這邊,給袁軍制造壓力即可。”

“明白。”

衆將士紛紛點頭,這就是在告訴他們主要任務。

現在劉備回師,加上臧霸部和徐榮部,青州軍總兵力也已經達到了五萬,和南皮北皮那邊的情況差不多。

如此荀彧這邊派遣各路大將,從浮陽方向進攻北皮,徐榮則從東光方向進攻南皮。

有意思的是,浮陽位於南皮的東北方,而東光則在南皮西南方。

這樣一來,雙方等於是一南一北聯手進攻。

而當荀彧這邊準備呈兩面包夾芝士進攻南皮北皮二城的時候,此時此刻,樂安國萊州灣,七八艘大船放下了風帆。

航海司的水手們踩着翻車龍骨,作爲推力前進,來往三韓與青州多年的老船長,直接一個右滿舵。

此時已經是一月仲春,渤海灣颳着呼嘯而來的東風,雖然不是最好的南風,但藉着風力,船隻亦是飛速駛離港口,向着北方前進。

青州有鎮海衛,下屬航海司、護船司、稅務司以及造船司,航海司就是負責航海的船員,護船司則是護船侍衛,陳暮和劉備此次北上,沒有帶一兵一卒,除了親衛以外,就只有護船司十多屯人馬,約三四千人。

別看人少,但這些都是當年早期跟着劉備的倖存精銳。雖然也有不少缺胳膊瘸腿的漢子,在護船司養老,可彪悍之氣不改當年,如今劉備重新回來領導他們,一個個士氣極爲旺盛。

劉備很少坐船,如今第一次航海,瞧着什麼都新鮮,站在甲板龍骨上,遠眺大海,只覺得胸中乾坤浩蕩,溝壑萬千,指點江山道:“四弟,你看,那日很大。”

陳暮翻着白眼,現在早晨,剛升上海平面的太陽可不是很大嗎?

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模樣。

“大哥,現在還是近海,風浪不大,不過船隻會稍微遠離岸邊,到時候有海風襲來,人會暈船,你還是回船艙內休息吧。”

陳暮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劉備當時就不高興了,看着護船司諸多士兵一個個昂首挺胸站在甲板上,說道:“都說北人善騎馬,南人善駛船,我看也不盡然嘛。士兵們一個個都沒有暈船,我又怎麼會暈船呢。”

陳暮無奈道:“大哥,護船司已經成立近十年,士兵們一開始上船的時候,也會暈眩,實在受不了的,會被護船司篩選出去,現在剩下的,都已經習慣了顛簸,不管是水性還是坐船能力,都已是極佳。你初次登船,不習慣海浪,現在是心情激盪,過一會兒你就會暈船的。”

“真的嗎?”

劉備將信將疑:“我不信。”

好傢伙。

您就是魯豫附體吧。

陳暮無力吐槽,只得道:“大哥若是不信,再坐一會兒就知道了。”

“我在馬上顛簸半生,怎麼會被小小船隻擊倒。”

劉備自信滿滿。

陳暮翻着白眼,老大哥第一次坐船,就是不服輸,你拿他無可奈何。

就在此時,忽然一個大浪拍來,船隻劇烈抖動,左搖右晃。

劉備扶着欄杆晃來晃去,只覺得頭暈目眩,比在馬上還顛簸十倍百倍,下一秒,胸中像是有什麼東西要涌上來,他乾淨利落地趴在欄杆上:“嘔......”

陳暮:“.......”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二章 活着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請假條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請假條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請假條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請假條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九十六章 開戰!古無雙,國之功勳。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三章 盧植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六章 漢末毒師請假條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
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二章 活着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請假條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請假條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請假條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請假條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九十六章 開戰!古無雙,國之功勳。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三章 盧植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六章 漢末毒師請假條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