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

“三國之謀伐 ()”

中秋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

庭院的樹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枯萎發黃,花園裡的花凋謝,落葉積滿了整個院子。

來自西伯利亞的北風呼嘯着吹過草原,被燕山山脈阻擋之後,拂過華北平原,再吹過了黃河,來到了河南兗州地區,將天地都變得陰沉沉彷彿隨時要下起暴雨。

曹操跪坐在院中,披上了棉衣,棉衣的外面是用黑色絲綢縫製,款式還是很好看,但老曹的心情卻不是很好,一個人在院中與自己對弈。

曹操喜歡下棋,歷史上曹操掌權時經常與當時的名家對弈,雖然常常是以平局結尾,大概率是這些名家在故意讓他,但這也充分說明曹操的棋力不弱,至少也有個七八段的水準。

可今日的棋局卻極爲雜亂,不管是黑方還是白方,都露出無數的破綻。自己與自己下棋本就相當於左右手互搏,本質是一心二用,充分發揮弈者的心智。

但棋局亂了,自然也就證明弈者的心亂了。沒有一顆棋子融入進棋盤當中,它們散得像是一片沙,形成不了一條可以連接起來的大龍。

下到最後,曹操煩了,一把推翻了棋盤,嚇得在遠處服侍的僕從連忙過來跪倒請罪。

“不關你的事,你出去吧。”

曹操倒還沒有喜怒無常到遷怒無辜奴僕的地步,揮揮手,讓他先出去。

奴僕跪着過來把地上的棋子收拾了之後才倒退着離譜。

庭院中秋風四起,落葉漫天,曹操看着院子,第一次覺得自己未來的道路如此迷茫。

他已經很努力地想要打開局面,讓自己從兗州這個困局當中逃脫出去,可是這裡就像是一個樊籠,四面八方都是敵人,宛如一根繩套,將他束縛在裡面,怎麼樣也逃不出去。

何日才能龍歸大海,虎歸山林呀。

曹操在心中哀嘆。

“明公。”

就在這時,郭嘉從庭院側面的拱門中走進了迴廊,看到廊下發呆的曹操,輕聲呼喚。

在整個兗州,只有郭嘉和曹昂以及卞夫人可以不用通報就能直接進來。

曹操回過神,扭頭看到了郭嘉,說道:“是奉孝啊。”

“明公,有兩個好消息。”

郭嘉笑道。

“哦?”

曹操立即打起了精神說道:“什麼好消息。”

“袁紹在邯鄲用詐死之計,成功打敗了鮮于輔,擊退了劉備,現在正整頓軍馬。”

郭嘉答道。

曹操皺起眉頭:“這應該算是個壞消息吧。”

他們現在在等,等袁紹覆滅,劉備自己露出破綻,一旦劉虞死了,劉備如果試圖登基爲帝,他立即就可以一聲號召,傳令天下諸侯,再來一次討伐董卓之戰。

不過謀士團也分析過,劉備敢於稱帝的原因必然是在消滅袁紹之後,袁紹一死,冀州落入他手裡,勢力必然大幅度膨脹。

此時天下諸侯已經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再等到劉虞一死,劉備大概率會選擇稱帝。

首先是自己也是漢室宗室,好歹姓劉,即便是登基爲帝,雖不如光武帝苗裔那樣合情合理,但至少也有個漢室子孫的名頭。

其次是到了這個份上,在手握那麼大勢力的情況下,換了任何人很難不對稱帝心動。

畢竟光武帝本人就是在奪取了冀州之後稱帝。

所以曹操和郭嘉等人早就分析過,劉備在奪取冀州,同時等劉虞一死,很有可能登基。

因爲這有可能是劉備最後的機會,一旦他選擇當權臣保留名聲,那麼在選擇一個幼帝登基,將來再行篡位之舉,無異於第二個王莽,

人設崩塌,天下人必然反叛無數。

當然。

這一切的前提是曹操郭嘉他們基於王莽的失敗得出的結論。

而陳暮早就分析過,如果劉備學王莽當權臣,只要保證治理不出問題,天下風調雨順,人人都有飯吃,將來篡位最少都是個曹丕而不是王莽。

畢竟王莽篡位那是他運氣不好,一是災荒頻繁,百姓流離失所,二是土地兼併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三是他的改革過於激進觸動了官僚階層和地主階層的利益。

只不過雖然透過現象看本質地分析,知道老大哥選擇做權臣將來也能登基,但那樣時間實在是太長,所以他做了一些另外的計劃而已。

曹操和郭嘉當局者迷,分析了許久都覺得劉備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劉虞死後的權力真空期篡位,因此計劃了那麼久,他們就是在等待袁紹覆滅,同時劉虞病死,誰都知道這幾年天子身體不好,能不能挺過今年冬天都是個問題。

一旦袁紹覆滅,劉虞死後,劉備只要開始行動,他就立即號召天下諸侯共討劉備,再上演一出虎牢關之戰。然而現在袁紹在邯鄲打敗了鮮于輔,擊退了劉備,這對於曹操來說,確實不算是一個好消息。

因爲在他們的計劃當中,鮮于輔是很重要的一環,將來如果劉備篡位,作爲劉虞的死忠,鮮于輔必然掀起抗劉的號角,作爲將來的潛在盟友,他被擊敗,自然讓曹操覺得不舒服。

但是郭嘉卻笑着說道:“明公,冀州那邊傳來消息,說是袁紹雖然病得很嚴重,乃至於嘔血二升,不過尚還能支撐得住。鮮于輔大敗,我若是袁紹,則立即接管北方,至少目前來說,袁紹如果依舊佔據着大半冀州,則還是能夠和劉備繼續一較長短。”

“可是我們當初覺得劉備只有在袁紹覆滅之後纔會考慮稱帝,現在袁紹死灰復燃,是不是就意味着劉備稱帝遙遙無期,我們依舊要被困在這小小的兗州,前進不得,後退不得?”

曹操想起了自己現在的困境,徐州北面被青州佔據,徐州南面呂布苟延殘喘,像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樣難以消滅。

每次他親自征討呂布,呂布都以淮河據守,難以逾越。

南方孫家在豫州愈發穩固,現在又將袁術逼去了江東,佔據了淮南,看到別人發財比自己虧了錢還難受,曹操眼紅得不得了,但兗州的地形實在太差,不管是和孫家反目還是攻打徐州都做不到,讓他進退維谷,根本無法施展拳腳。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好消息了。”

郭嘉笑道:“洛陽那邊傳來消息,天子病得很厲害,咳血了,不知道能不能熬過今年冬天。”

曹操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也笑了起來:“確實是個好消息。”

劉虞死了,袁紹卻沒有死。

這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因爲劉備稱帝的最佳機會,就是劉虞死後的權力真空期。

由於劉虞的兒子劉和當初失蹤,導致劉虞沒有子嗣,這意味着此時沒有遴選皇嗣,就沒有新帝繼位。

劉備如果消滅了袁紹,掌控冀州和青州,實力強大,稱帝也許就要不了多遠。

正如歷史上曹操是在佔據河北之後,勢力與權力才達到巔峰一樣。

但現在袁紹未死,劉虞卻死了,不僅洛陽的大統失去了意義,劉備本人也會變得騎虎難下。

稱帝更好,曹操登高一呼,開始抗劉。

不稱帝也沒關係,曹操完全可以上書洛陽,來主導新帝登基的事情。

當初郭嘉他們也分析過,如果劉虞能夠成功撐到新帝登基,他們便完全能夠作爲朝廷的外援,入主朝政。

畢竟朝廷是忌憚劉備的,現在曹操手裡還有五萬軍隊,孫堅那邊也有四五萬人,新帝登基,朝廷不蠢的話一定會選擇聯合他們來與劉備爭權。

這樣三方爭奪權力的地方就是在朝堂上,最後誰當權臣還不一定呢。

所以總得來說,至少眼下袁紹再撐一撐,等到劉虞死後再被消滅,對於曹操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可惜了,當初陳子歸下了一步好棋啊。”

郭嘉嘆道:“他將孫堅安置在豫州,恐怕就是爲了讓豫州、徐州、兗州等河南之地無法統一,三家爭霸,誰也吞併不了誰,到最後他們只需要打敗袁紹,南方之地,便無人能與他們抗衡。”

曹操皺眉道:“孫氏現在已經破局,自豫州往東南進攻淮南,現在又繼續在攻打袁術,若他們得了江東之地,實力就一躍而起,到時候我們就危險了。”

“不,那樣的話,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郭嘉搖搖頭反駁。

“爲何?”

曹操納悶不已,江東被孫氏得了,爲什麼對他們來說反倒也是件好事呢?

郭嘉笑道:“因爲我們就可以奪取徐州了。”

“奪取徐州?”

曹操詫異。

呂布以淮河爲界,佔據了徐州南方的淮南地區,他們每次進兵都被阻攔。

就好像提前知道他們要來一樣,次次都提前修繕好工事,雙方往往只能隔河相望,沒有船隻根本不可能過去。

郭嘉說道:“呂布不過是匹夫之勇也,明公以爲,他能夠治理好淮南嗎?爲何每次我們去攻打他,他的兵力都充足,糧草都妥當,且每次都知道我們從何處進攻,明公不覺得,這太巧了?”

“你是說?”

曹操若有所思起來。

郭嘉繼續說道:“青州軍情司無孔不入,在我們兗州必然有暗樁。”

“但每次行動知道的人不多.......”

曹操沉吟了片刻,目光忽然放出一絲冷意:“你的意思是府邸之中有劉備內應?”

郭嘉搖搖頭:“不好說,其實打仗也並非只靠內部消息就能判斷。我們每次行動,都要準備糧草,市面上糧價因而會有大幅落差,這或許也能成爲敵人判斷的依據。”

“那我們又應該如何知道是府邸內部出了問題,還是他們自己判斷的呢?”

曹操問。

郭嘉說道:“明公可收購糧草,提高糧價,但卻不出兵,若呂布那邊有動靜,則證明府邸之內並無內應。”

“嗯。”

曹操點點頭,從廊下站起來,舒緩了一下因爲久跪坐而麻木的腿,輕聲說道:“那就繼續再靜觀其變吧。”

.......

.......

淮南,呂布今年有些醉生夢死。

他已經四十多歲,雖然還佔據着個徐州牧的名頭,但現在卻如曹操一樣,哪裡都去不了。

當初他靠着張楊一萬多兵馬起家,最後流落到了廣陵下邳,雖然有了根據地,壯大了一點實力,可也不過是堪堪兩萬軍隊,每次防守,都要靠“朝廷”情報。

是的,衛覬告訴呂布,曹操每次進攻徐州,都會上報給朝廷,而且還告訴他,朝廷是“信任”呂布的,所以每次都會給他通風報信。

仗着占城稻在廣陵生根發芽,一季雙熟解決了糧食危機以及外部危機後,呂布就開始沉迷於酒色,日益消沉。

按理來說,呂布這樣,衛覬和張楊他們應該很憤怒,勸說他振作精神纔對。

然而相比於其他有雄心壯志的諸侯,不管是呂布還是張楊,都沒有想着稱霸四方,他們現在心裡有一個奔頭,那就是相信朝廷,等到天下太平,朝廷肯定會徵召他們進洛陽當大官。

正是抱着這樣的美夢,所以二人在廣陵也是得過且過,無所畏懼。畢竟在他們看來,朝廷還在,秩序也就還在,即便將來劉備得勢,大不了向他低頭便是。

只不過他們絕對沒有想到,朝廷從未在淮南布過局,幕後的主導一直都是陳暮,陳暮在利用他們當曹操的攔路虎而已。

這一日,衛覬忽然上門,找到正在後院喝酒的呂布,高興地大喊道:“將軍,大好消息。”

“哦?”

呂布喝得醉醺醺的,看見衛覬過來,便問道:“伯覦,什麼好消息啊。”

衛覬笑道:“袁紹覆滅在即,朝廷爲了防備劉備,準備徵召將軍入京, 將軍回了洛陽,可謂是龍歸大海,虎嘯山林。到時候以將軍之能,必然被朝廷重用,封侯拜將,指日可待矣。”

“當真?”

呂布眼睛都亮了起來,他在徐州確實過得憋屈,被曹操摁在地上錘,北面的蔡陽是青州勢力,劉備勢大他不敢招惹,南面袁術跟他難兄難弟,西面孫堅實力也比他強,可以說是到處都去不了。

所以他唯一的奔頭就是被朝廷徵召,去洛陽當大官。雖然還是會久居人下,但相比於在淮南過得悽慘,哪有在洛陽朝廷掌控兵權,肆無忌憚來得舒暢。

到時候他就請命去關中征討亂黨,雖然早在去年李傕郭汜已經被段煨消滅了,不過呂布卻知道即便是消滅,西涼那邊還有很多勢力,關中也是一片大亂,還沒有恢復治理,到處都是戰亂和兵災,總歸是有他能馳騁沙場的地方。

衛覬說道:“自然是真的,尚書檯已經下了詔書,不日就會送達。”

呂布大笑道:“哈哈哈哈,我終於能從這鬼地方離開了。”

說罷站起身,搖搖晃晃地走回房間。

目光所及,看到了房間中擺着的銅鏡,上面映着他略微消瘦的面容,形如枯槁,不由大驚失色。

“我呂布怎麼變成這樣了!”

“不行,朝廷已經徵召了我,我還要去洛陽做大官的,我還要帶着伯覦,稚叔他們飛黃騰達,我決不能這樣消沉下去!”

一瞬間,他的酒清醒了,目光當中,已是露出一抹堅決。

然而此時,不管是曹操還是呂布都不知道,此刻在樑期,陳暮心中卻在盤算着什麼。

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請假條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七十章 等人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八十章 倉庫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四章 乃祖之風請假條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四章 冀州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九章 羅市賊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七十章 等人
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請假條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七十章 等人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八十章 倉庫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四章 乃祖之風請假條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四章 冀州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九章 羅市賊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七十章 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