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河東流去,船舶自然也隨着水流飄蕩而迅速。

洛陽已經成了一片殘垣斷壁,周邊縣同樣遭受了災難,宛如鬼域。

不過陳暮還是有樓船回青州,平縣做商船生意的蔣老闆都被一鍋端了,青州自然是不缺樓船的。

而且此次大戰,也需要船運來運送物資,因此陳暮其實只花了兩三天時間就回了濟南。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如今平縣的情況,那位被劉關張陳脅迫帶了一家人全部逃難至青州的蔣老闆無比後怕與慶幸。

原本還對劉備等人些許不滿,也早就煙消雲散,剩下的就只有感恩戴德與忠心聽命。

畢竟跟那些家破人亡的平縣老鄉比起來,他頂多算是背井離鄉,至少家族猶在,還能繼續在青州做生意,就這樣也挺好。

回到濟南之後,陳暮就馬不停蹄往齊國趕,齊國是青州的治所,政治中心,沮授華歆簡雍孫幹氏儀孫邵等後勤人員都在這裡,以沮授爲首,統籌全局,源源不斷爲前線輸送糧草。

這一戰也打了小半年,糧草是由青州與冀州一起供應,現在還只是動用了戰略儲備的小部分,並沒有傷筋動骨。

要知道歷史上大部分都是冀州韓馥供應糧草,十多萬諸侯大軍駐兵一年都還有富餘,現在青州富庶不比冀州差多少,兩州聯合一起提供糧草,供給壓力根本不大。

幾日後回到齊國,陳暮就立即回到曾經的刺史府,現在的州牧府,召集各路人馬前來議事。

主要也就是沮授華歆簡雍孫幹氏儀孫邵等官僚文人,由於武將都被劉備召走,青州一時間沒有頂級武將,只有一些低級裨將在各地郡縣統領郡兵和縣兵。

不過也不需要武將鎮場子,軍情司經過四年發展,在青州根深蒂固。別看劉備把青州主要戰力全都帶走,可要想搞事,首先就得想想自己的家奴裡有沒有軍情司的探子,不然就得老老實實乖乖俯首聽命。

沮授這個時候正在城北的糧倉清點下一批要送往前線的糧草,聽聞陳暮回來的消息,第一個風風火火趕回州牧府,看到陳暮坐在堂上,高興地道:“子歸,你回來了,前方戰事如何?”

“公與兄,大半年未見了。”

陳暮笑着站起來迎接,說道:“董卓劫持天子逃往關中之後,大哥終日在等待過函谷關的時機,如今已經是深秋,再過兩個月到隆冬,大河水枯之時,就是出兵的機會,我這次回來,就是爲這次出兵統籌。”

“原來如此。”

沮授點點頭,兩人坐下。

陳暮是八月最後一天回來的,所以他坐船的時候,還是中秋時節,黃河也未冰封,到了齊國之後,現在也才九月。

按照枯水期計算,如今的黃河水流量已經小了很多,但要到十一月左右,纔是最佳出兵時機。

所以陳暮這次回來,一來是要做他自己的謀劃,二來也是做一些統籌工作。

比如去找鄭玄寫《討董記》,

還有去準備兩月後的冬衣等等。

兩人坐下後,陳暮緩緩說道:“冬衣準備得如何?這可馬虎不得,臨行前大哥特意叮囑我,千萬不能缺了前線戰士們的御暖衣物,不然這一仗還未打,就得崩潰。”

沮授笑道:“放心吧,都已經準備好了,綿衣、皮襖、內衫都一應俱全。今年公孫瓚那邊又與鮮卑人做了大筆交易,那綿花不夠,就用羊皮彌補。”

漢朝是沒有“棉花”這個詞語的,或者說,是沒有木字旁的“棉”字,所以青州管棉花叫做綿花,取得是製作衣服所用的布“綿”。

蘇雙張世平他們這些青州官商集團雖然根據陳暮的吩咐,已經在身毒收購了大量棉花,但讓十萬人穿上棉衣,還是困難。

好在公孫瓚與東部鮮卑關係極好,不僅從他們那裡僱傭了大量的人手,還購入了大量的羊皮用來取暖。

如今青州集團——遼東集團——鮮卑集團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既,青州出產糧食,購入牛羊馬。

公孫瓚從鮮卑人那裡購入牛羊馬,然後再出售到青州,再從青州收購糧食,一部分釀酒,一部分用於出售。

鮮卑人購入糧食和烈酒,出售牛羊馬等,換了錢後繼續搞畜牧養殖這樣。

原來的幽州邊境商人都喜歡冬季去收購牛羊,因爲冬季塞北太寒冷了,牛羊會凍死,就不值錢了。

所以那個時候可以低價購入,壓得價格太低,導致鮮卑人活不下去,就會造成北夷入侵。

而公孫瓚是一年四季都會收購,價格也是非常公道的價格,使得東部鮮卑不僅能夠活下去,還日益壯大。

由於漢朝在棉花沒有傳入之前,普通百姓冬季禦寒蘆花和楊絮製作的被子,或者燒柴火和木炭。

但在外行軍打仗沒有冬衣可不行,棉衣不夠的話,就得準備大量羊皮襖。

這樣青州和塞北通過遼東一起形成產業鏈之後,青州集團就有了大量的羊皮,如此對大家其實都有很大的好處。

聽到沮授的話,陳暮點點頭。

沮授做事他還是很放心的。

就在這個時候,氏儀也回來了。

留守的人並不是都在齊國,有些出去有事了,有些還在別的地方,現在能夠召集到的,也就那麼幾人而已。

看到自己的恩主回來,氏儀連忙進入大殿,拱手行禮道:“使君回來了。”

“嗯。”

陳暮點點頭,說道:“我吩咐你的事情做得如何?”

“已經做好了,就等使君勘驗。”

“好,那過些日子我就去一趟樂安瞧瞧你的成果。”

“必不會負使君所託。”

氏儀笑着迴應。

陳暮又道:“我與大哥離開青州也有大半年了,青州這些豪強應該還算老實吧。”

“呵呵。”

沮授笑了起來:“倒是有個不知死活的宗族想要作亂,還沒等軍情司動手,就被幾家豪強聯手撲滅。”

“是那幾家豪強自己動的手?”

陳暮的臉色瞬間就拉了下來,先不說那家宗族是不是真的想要作亂,就算是真的,在青州也輪得到你們動刀兵?

沮授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什麼情況,連忙道:“是他們舉報了,那宗族想要拉攏他們興風作浪,他們便告到了我這兒,我就讓他們自己去處理。”

“那還好。”

陳暮的臉色緩和下來,轉頭看向氏儀道:“華歆簡雍孫幹孫邵他們呢?”

“子魚公在北海,公祐在樂安看着海岸,長緒與憲和在平原處理糧草問題,使君你是知道的,我們的糧草都是從平原運往河北,再通過文祖公送去前線。”

氏儀認認真真地回答。

青州的糧草都是通過平原送到冀州清河郡,在崔家的幫助下,送往魏郡,由王芬幫忙送去洛陽前線。

這樣的話在損耗上就比青州直接送過去要少消耗很多。

畢竟古代運輸糧草相當麻煩,可以說十萬石糧草,送到前線的時候,就少了一小半,這一小半的糧草,就是在路上被運送糧草的人給吃掉了。

而通過各郡各縣分批次運的話,就只需要各地主官徵辟服徭役的民夫幫忙即可,如此消耗大家均攤,糧草損耗少了很多。

“嗯。”

陳暮起身,點點頭,正準備說要去看看鄭玄。

氏儀忽然說道:“對了司命,軍情司密報,侯令史與太史軍曹回來了。”

他之前稱呼陳暮爲使君,是因爲陳暮的官方身份是齊國相。

現在稱呼陳暮爲司命,是因爲陳暮暗地裡的身份是軍情司司命。

兩種截然不同的稱呼,就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報告。

陳暮臉色不悲不喜,問道:“他們在哪?”

“前些日子給的迴應是馬上就要到樂安,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回齊國。”

“好,等他們回來,就立即讓他們來見我。”

陳暮轉過頭對沮授道:“公與,你去幫我找一個人過來。”

“誰?”

“荀彧。”

“荀彧的那位從叔?”

“他到青州了?”

“嗯。”

沮授點點頭:“舉族已經搬遷過來,現在在泰山學宮,每日與大儒研讀經典,治理學問。”

“那就好。”

陳暮笑了起來,起身道:“走,跟我一起去學宮瞧瞧。”

荀彧,不是狗貨。

早在去年,荀彧就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所以回到潁川,遊說整個潁川荀氏去外地避禍。

潁川荀氏並不是一個小宗族,包括荀彧的家庭以及荀和荀攸等人的家庭在內,光算荀氏人口,就有數百人,再加上各族奴僕、扈從、僱工,林林總總得有數千人口。

所以想要說動整個宗族,光靠荀彧一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夠。

家鄉父老故土難離,沒有辦法,荀彧只能遷走了自己的宗族,也就是他的幾個近親,父母妻兒以及家中奴僕扈從僱工等,約有四五十人,全部來了青州安頓下來。

荀彧來的時候,陳暮已經走了,跟着老大哥去了洛陽討董,所以兩人並未打照面。

陳暮也只知道荀彧應該是來了,但具體人在哪,現在在幹什麼,他一無所知。

畢竟這年頭又不是能打電話能發微信的信息時代,出門走個路都有可能走丟,更別說上千公里之遙。

因此直到現在,陳暮回了青州,纔想起荀彧,便問問沮授知不知道他在哪裡。

好在荀彧沒有跑多遠,有個學習氣氛濃郁的泰山學宮吸引住了他,要是跑去東萊某個山窩裡藏起來,那就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找得到。

到了學宮之後,陳暮先去找了鄭玄,提了提《討董記》的事情,希望他將董卓的罪惡,與老大哥的正義公之於衆。

聽到陳暮的話,老頭幾乎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甚至還問要不要請蔡邕一起幫忙,兩個人署名弄。

這讓陳暮還挺意外,沒想到鄭玄居然如此配合。

一問緣故,才知道老頭是給氣的。

六月的時候洛陽大火,劉備從火中搶救出來了上百車珍藏典籍,現在兩個月過去,早就送回了青州。

鄭玄就帶着學宮學子一邊痛並快樂地整理,一邊對董卓的殘暴罵罵咧咧。

要知道洛陽藏了天下書,歷代經典著作全都有,就這樣一把火被董卓燒個乾淨,老頭知道消息,差點沒氣死纔怪。

最後說着說着,老頭老淚縱橫起來,惹得陳暮和沮授好一頓安慰,哄了半天,這才心情平復。

《討董記》的事情搞定,不僅拉了鄭玄,還拉上了蔡邕。

歷史上蔡邕之所以替董卓嘆息一聲,是因爲董卓對他確實不錯。

因此即便是董卓十惡不赦,蔡邕也惋惜一下。

沒想到反倒爲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現在又不同。

眼看洛陽都成了這樣,蔡邕就反而慶幸鄭玄能邀請他來青州避禍,對董卓的感激全變成了對鄭玄的感激,這點小事自然沒問題。

處理了這件事情,陳暮在學宮學子的幫助下,找到了荀彧。

荀彧沉迷於書堆裡無法自拔,整天呆在學宮的圖書館,瘋狂地汲取知識。

即便荀家藏書很豐富,可是跟泰山學宮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

要知道陳暮可是通過各種手段從鴻都館與太學弄書出來, 刊印之後纔給還回去,幾年下來,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很多書荀彧也只是聽說過沒讀過,現在有機會,當然得讀一讀。

“文若!”

在一名學子的指引下,陳暮找到了荀彧。

荀彧聽到有人叫他,轉過腦袋。

這一看把陳暮嚇一跳。

才27歲的荀彧長滿了亂糟糟的鬍子,頭髮像是幾天沒洗了,兩眼通紅,頂着一對熊貓眼彷彿兩天沒睡覺一樣。

“尚書令!”

荀彧看到陳暮,幾乎條件反射地站起來,拱手行禮。

他在尚書檯幹了兩年,早習慣了當陳暮的下屬。

陳暮詫異地道:“文若,你怎麼成這樣了。”

荀彧可是最在意外表形象的人,出門不僅要打理好儀表,還要薰香。

“荀令留香”這個成語,可不是胡編亂造的東西。

荀彧苦笑道:“洛陽送了不少書回來,這些日子一直都在整理,確實沒時間好好整理衣冠。”

“行了。”

陳暮翻着白眼擺擺手:“跟我走吧。”

“尚書令,去哪兒?”

荀彧一頭霧水。

陳暮拉着他:“肘,跟我進屋。”

請假條。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八十五章 炮!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三章 得兗州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通知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五十章 鬥將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五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
請假條。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八十五章 炮!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三章 得兗州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通知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五十章 鬥將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五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