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三韓

一日激戰之後,鮮卑騎兵如潮水般退去。

郭縕看着他們遠去的身影,鬆了一口氣,對士兵下達善後的命令。

鮮卑人不擅長攻城,雖然他們的騎兵彪悍,可在城牆面前,騎兵依舊要撞得頭破血流。

在命令士兵將敵人遺留在城外的雲梯、屍體處理後,郭縕下了城牆,城下有一面容稚嫩的少年郎在等着他。

“父親。”

今年十六歲的郭淮向着郭縕拱手一禮。

郭縕點點頭,對他說道:“你儘快啓程回太原,這裡很危險。”

郭淮卻道:“父親,我不這麼看。”

“嗯?”

郭縕皺眉問道:“什麼意思?”

郭淮想了想說道:“鮮卑人數次在雁門關碰得頭破血流,我不明白他們爲什麼還要來進攻。”

郭縕沉吟道:“你還小,不要總把事情想得那麼簡單。如今天下大亂,雁門關的守衛力量嚴重不足,全關老弱加起來一萬多人,可用之兵卻只有數千,一旦破關,則可長驅直入,你明白了嗎?”

郭淮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可畢竟年少,還沒有長大成後來的那位老妖,仔細想了半響,也只能說道:“我知道了父親,明日我就回太原。”

連續數日,鮮卑人都沒有再進攻。這讓郭縕覺得有些奇怪,派出去的遊騎發現在北面陰館縣城駐紮,雁門郡北面大部分縣城都已經淪陷,很多地方皆已破敗,雁門關外塞北遼闊草原地區,早已經被鮮卑佔據,成爲了遊牧民族的牧場。

陰館縣就是後世的朔州市到山陰縣一帶,這裡在此時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和連綿的山區,有夏屋山、句注山、雁門山等山脈,東面則是汪陶、繁峙、劇陽、平城等縣,位於後世的大同市南面,數縣相距不遠。

鮮卑人來勢洶洶,卻被連綿的山脈和無數關隘口擋住,寸步不能南下。相比於東進,南面就只有雁門關可以防守,一旦突破雁門關,則可一舉進入關中地區,爲什麼鮮卑人不進攻了呢?

這個問題讓郭縕百思不得其解,或許他的兒子說的是對的,鮮卑人的忽然進攻,確實有些奇怪,哪有氣勢洶洶地過來,只一次試探性進攻就停止不前的道路?

但是等到十一月中旬,郭縕的疑惑終於得到了解釋。從西北方向,一支殘破的軍隊緩緩而來,終於抵達了雁門關。

是從代郡高柳而來的援軍,可此時的援軍卻是經過一番血戰,只剩下數千餘衆。

在得知鮮卑人正猛攻雁門關後,代郡太守王澤親率一萬大軍支援,可哪知道半路竟然遇上了鮮卑人伏擊,損失慘重,倉皇逃入了恆山山脈,從此時的滷城,後世的靈丘縣方向,回到了雁門關。

王澤帶着殘兵進城,原地休整。郭縕親自迎接,帶他去了府邸,知道真相之後,大驚失色地道:“這竟是圍魏救趙之計!”

“是啊,鮮卑人什麼時候這麼聰明瞭。”

王澤苦笑道。

郭縕連忙找來附近輿圖,仔細研究半響,才一屁股又坐回席上,喃喃自語道:“原來他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代郡!”

漢末時期的輿圖並不完善,但郭縕和王澤都是幷州人,且又是地方大族,對地形自然清楚。

雁門郡可謂是被山區與平原環繞的一郡,北面就是後世內蒙的呼和浩特,漢朝幾乎沒有環境污染一說,此時包括整個幷州北部,春夏的時候都是一片綠水青山,山林陡峭,草原植被繁茂。

但到了秋冬季節,因爲過於苦寒的氣候,即便是遊牧民族也受不了,紛紛開始內遷。

然而漢人朝廷怎麼可能不防備着草原民族?

所以在各處山區都設置了關隘,

天下九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設立,於《呂氏春秋》中有記載。

此時漢末天下大亂,各地諸侯互相征伐,朝廷無暇顧及北方,只能讓幷州本地豪強世家自行處理,上黨郡經過多年內亂,早已殘破,整個幷州由陽曲郭氏、祁縣王氏、晉陽王氏把持。

三大家族由郭氏鎮守雁門,晉陽王氏鎮守代郡,祁縣王氏隨着王允之死,稍有沒落,但實力依舊保存,尚有不少家族精銳死士,幫助另外兩大家族協守。

這也是爲什麼中原大亂,天下紛爭的時候,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打不進來的緣故。

可現在鮮卑人居然玩了一招聲東擊西,表面上進攻雁門關,實際上卻是偷襲了王澤前來支援的部隊,將代郡的守備力量打殘,然後從代郡方向殺入幽州。

幽州地形被燕山山脈包裹,中部鮮卑可以進入的渠道有限,東面是東部鮮卑和環繞在幽州外圍的烏桓力量,唯一可以走的道路,就是從代郡、上谷方向,也就是後世的大同市、陽高縣、張家口一帶。

而這裡被王澤守住,現在卻被鮮卑人圍點打援,將王澤擊敗,這意味着代郡和上谷方向除了烏桓部族以外,就已經沒有了其他漢人勢力,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幽州和冀州要遭到入侵。

因爲烏桓屬於有奶便是娘,誰給他們錢糧,他們就幫誰打仗。可沒有忠誠於漢朝的意思,而且此時的烏桓同樣不懷好意,大量收納漢民,開墾田地,有做遊牧地主的趨勢。

所以烏桓不可能幫漢人去抵禦鮮卑,沒跟着他們一起去參與燒殺搶掠,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是鮮卑人爲什麼會清楚季道接到我的求援後,一定會來呢?”

郭縕滿腦子疑惑。

王澤深深地皺起眉頭,說道:“我們三家聯姻,同氣連枝,是最近兩年的事情,幷州以外的其他世家都不清楚,鮮卑人會如何得知?”

“只有一個解釋。”

郭縕看着王澤。

王澤微微點頭:“不錯,只有一個解釋。”

有內鬼。

而且這個內鬼,是在故意放鮮卑人入關。

那麼,這個內鬼是誰呢?

那就要看,鮮卑人到底會是去攻打幽州,還是冀州了。

......

......

十一月孟冬,當北方揚起紛紛大雪的時候,半島弁韓盧國,卻是四季如春。

其實也談不上四季如春,只是氣溫還算合適,大概十度左右,空氣清新,遼闊的海岸線上,起伏着無數山巒,海邊有大量房屋、田舍、桑竹,林木森森,景色宜人。

www✿тTk án✿℃o

在村莊對面的一塊半島上,修建了一處船塢,船塢內常駐了一百多名士兵,爲首的兩名屯長都已經三十多歲,年近四十,懶洋洋地曬着太陽。

這裡是青州駐紮在半島上的一處轉運點,青州海運極爲發達,靠着海鹽之利,大肆發展造船業,泰山學宮天文院地理以及物理學院,合作研發了多項航海技術,讓海船能夠走得更遠。

但爲了能夠繼續往北探索,因此在沿途有人煙的地方,就會大量建設補給點。這個補給點就屬於三韓半島,位置是在盧國,根據《三國志》記載,盧國靠近倭國,差不多就是後世的釜山一代,氣候十分不錯。

三韓半島很有意思,馬韓屬於土著,而弁韓和辰韓則是秦人,秦末的時候朝廷服役嚴重,修長城、打仗、修陵墓、修阿房宮等等,對於北方的秦人來說,是一種嚴重的負擔。

所以有大量北方秦朝遺民逃亡遼東,然後繼續往東南遷移,跑到了三韓半島上,形成了弁韓和辰韓二國。

這一點在《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裡都有記載。

兩國並不是一個統一政權,而是一個鬆散的地區結構,下面分爲二十四個國家,說是國家,其實就是村、鄉、縣。

小一點的就幾百戶,人數不到千人,號稱爲國。大一點的有數千戶,人口數萬,也稱爲國,林林散散,分落各地,總共四五萬戶,合起來有那麼二十萬左右的人口。

而馬韓就大許多,佔據了後世韓國北部,也就是首爾地區,有五十四國,總人口在五十萬左右,在三韓中取絕對統治地位,首領叫做辰王,名義上統治了整個三韓,並且弁韓與辰韓部落的首領,也必須由馬韓人擔任。

一開始青州在盧國建立據點,弁韓部落的首領根本不同意,雙方因此發生了一場大戰。說是大戰,其實就是小規模村莊之間的械鬥,弁韓王帶領他的三千大軍,被青州海船上的一千士兵打得落花流水。

戰爭之後,青州順利在盧國有了一處根據地。漢人的忽然來訪,讓三韓王都惴惴不安,但很快他們發現漢人並沒有繼續北上攻打,只是確實把盧國當場一處補給點,就不再過問,因此倒也很快放下心來,繼續統治着弁韓與辰韓的秦民。

海岸線上,駐紮在此地的屯長遠遠地看着陽光灑落在海平面上,閒着無聊,一名臉上有刀疤的屯長隨口問道:“你說四將軍爲什麼一定要在這種破落地方建個據點,這裡又窮又破,什麼都沒有,何必浪費錢財。”

“誰說的,不是有海帶嗎?”

另外一人少了隻眼睛,用僅剩的右眼掃了眼海岸邊上,那裡曬着的無數海帶。

當地居民撈上來後,都會賣給青州南來北往的商運船隻。

“可是這玩意兒東萊海上不也多的是嗎?”

刀疤臉出口反駁。

“還有礦產呢。”

獨眼龍說道:“這裡鐵礦很多。”

弁韓以鐵器生產聞名,其生產的鐵器銷售到漢四郡,日本和朝鮮半島其它地區。

“青州也多的是鐵礦。”

刀疤臉聳聳肩。

“魚呢。”

“青州也產魚。”

“我說老趙,你沒事說這些做什麼,四將軍既然這麼安排,自然有他的妙用。”

獨眼龍有些不耐煩了,這幾天他老是絮叨個沒完。

刀疤臉沉默了片刻,嘆息道:“來這破地方都快兩年了,我想我閨女了。”

“哈哈哈哈。”

獨眼龍樂地指着他道:“我就知道是這樣,你急什麼,再過一年不就能回家了嗎?”

“還得再熬一年啊,這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到頭。”

刀疤臉嘆息了一聲。

他們都是早期跟着劉備的老兵,按理來說,到了這把年紀,要麼一直跟着劉備死在戰場上,要麼退役安安心心回家。

不過陳暮要探索美洲大陸,順着朝鮮半島、俄羅斯庫頁島、阿拉斯加等方向層層遞進,建立無數據點,因此讓這些老兵發揮餘熱,駐紮在這些據點上。

探索的道路註定充滿了艱辛和險阻,從七八年前陳暮制定北上探索道路,到現在也僅僅只是在庫頁島建立據點,還沒有往北進入白令海峽,這一路上病死、與當地土著廝殺、海洋災難而死的水手就不下數百人。

這還只是官方沿着海岸線航行,如果有一天摸索出了一條從太平洋上直接前往北美大陸的航線,估計死的人會更多。

因爲在太平洋上能夠建立的據點屈指可數,在沒有遠洋能力的情況下,一直航行在大海上,造成的結果只能是去多少人,死多少人。稍微一點磁場變化,或者惡劣天氣,就能造成航線迷失,葬身在大海里。

所以雖然順着海岸線摸索距離遠比直接從太平洋跨越過去要遠得多,但它至少還算安全,摸着石頭過河就行。

“老趙,再等一年吧。”

獨眼龍安慰了他一句, 扭過頭,繼續看向大海。

就看到原本平靜的海平面上,不知何時,多出來了無數的小黑點。

初時只有一個,然後是兩個,三個,無數個,在二人目瞪口呆之中,密密麻麻,遮蔽了整個海平面。

“敵襲!”

刀疤臉從海灘上幾乎是跳着爬起來,往回跑準備動員士兵。

獨眼龍連忙喊道:“老趙,你瘋了,這三韓誰有這能力組織起那麼多船?”

刀疤臉愣在原地,若有所思地走回來道:“你是說?”

“這肯定是咱們的大軍。”

“咱們的大軍?”

“你想啊,除了咱們的船,還有誰有這能耐。”

“這倒也是。”

聽到獨眼龍的話,刀疤臉鎮定下來,挑頭張望。

這邊的動靜很快鬧得整個青州駐盧國據點的士兵們紛紛出來查看。

百十來號人一個個站在海岸線上,遠遠地瞧着。

所謂望山跑死馬,這句話在海邊同樣適用,他們這邊能看到船隻,可船隻離他們足足十多公里。

過了快小半個時辰,船隻才距離他們越來越近,只有一公里之遙。

他們也總算看到了旗幟,那是青州的旗幟。

紅底黑字寫着一個“漢”!

在最前面的那艘船上,甲板龍頭之上,立着一個三十左右的年輕人。

獨眼龍和刀疤臉都認識他,有些吃驚地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地愕然道:“四將軍!”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說明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十章 B計劃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二章 活着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章 反間計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請假條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十章 B計劃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請假條
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說明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十章 B計劃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二章 活着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章 反間計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請假條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十章 B計劃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請假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