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

所有的將領們跟着陳暮,都放一百個心。

可陳暮居然把指揮大權交給了諸葛亮這麼一個十九歲的毛頭小子。

雖說他是陳暮的得意弟子,但上前線拼殺的可是他們這些將士,一旦指揮失誤,白白丟了性命。

這對於全軍將士來說,顯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爲。

因此包括武安國文謖馮楷等很早就跟着劉備的將軍,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陳暮微笑着看着衆人,輕聲說道:“我知道大家在擔心什麼,但我會全程在一旁看着,斷不會讓將士們送命。”

有了他的保證,武安國文謖等人便第一個表態站起來拱手道:“見過監軍!”

諸葛亮長舒一口氣,立即開始指揮道:“武安將軍,敵人大軍開拔,向我軍襲來,正好迎頭痛擊,請將軍領本部人馬,正面迎敵。”

武安國帶了一萬人,這些是他的本部人馬,聽到諸葛亮要自己一萬人對兩萬人正面去硬剛,一時遲疑,目光看向陳暮,卻看到陳暮微微點頭,於是拱手說道:“尊監軍令!”

“將軍與敵人相遇之後,儘管正面對壘,無需派先鋒襲擾。即便是誘敵深入,敵人也不會追擊,因爲他們的任務是拖住我們,等待張繡軍來援。”

諸葛亮繼續道:“將軍只需要與敵人全面交戰,無需擔心,我自有其他安排。”

“得令!”

武安國接了軍令之後出了帳篷準備去執行命令去了。

從育陽到南就鄉有七十多漢裡地,差不多三十來公里,以平均每小時4到5公里算,即便劉表軍早晨八點出發,也得下午三四點纔到,他們這邊完全可以從容佈置。

而張繡那邊繞遠路更是要走一倍距離,只是聽斥候來報,他們是天還未亮,平旦三刻就出發,也就是早上大概清晨四點鐘,移動距離達60公里以上,這樣即便是繞遠路,也差不多是傍晚五六點鐘左右抵達戰場,頂多晚一個多時辰。

因此對於諸葛亮來說,時間還是很緊張。不過他倒是不擔心敵人會選擇急行軍,雖說急行軍能加快行軍速度,可他們這邊兵馬也是要南下的,一路疾馳,

到了戰場上相遇,體力耗盡,拿什麼打仗?

所以時間雖然緊張,但只要籌劃得當,還是未嘗沒有成功地可能。

命令完武安國,諸葛亮又看向文謖道:“文將軍,軍中騎兵由你執掌,請你過宛橋,追擊張繡部,千萬不要和他們交戰,只遠遠跟着就行,若是他們派少數人斷後,是戰是繞開,由將軍決定。但切勿中了賈詡計謀,遭敵人埋伏,逢山莫進,逢林勿入,只有開闊地帶,確定沒有伏兵之後,再選擇進攻。”

“得令!”

文謖之前就是劉備的騎將,身邊還有三千輕騎兵,如今還是上午隅中初時,軍隊纔剛剛吃完飯不久,張繡的部隊只走了約兩個半時辰,差不多三十餘里地,騎兵短程奔襲,追上張繡的部隊並不困難。

諸葛亮又對馮楷說道:“將軍領本部人馬順着淯水方向南下,跟隨在武安將軍右翼照應,切記一定要在淯水方向,武安將軍的右翼,千萬別在左翼出現。”

馮楷一臉詫異,不明白爲什麼諸葛亮一定要他靠着淯水河流,但既然人家有安排,照做便是,拱手道:“得令!”

諸葛亮看向陳暮,問道:“師君,玄甲重騎可能用否?”

“今日你是主官,隨意便可。”

陳暮迴應道。

諸葛亮便對許褚說道:“許統領,請率玄甲重騎跟隨武安將軍,但千萬要保持距離,切莫靠得太緊,不要被敵人斥候發現,一旦武安將軍馮楷將軍與敵人交戰,等雙方膠着之時,從左翼突襲敵人側翼,必能擊潰敵軍!”

許褚看了眼陳暮,陳暮沒有迴應,於是拱手道:“得令!”

待許褚出去後,諸葛亮便叫來傳令兵,對他說道:“去宛橋派人通知李蘭將軍,令他派少數人馬佯裝襲擊宛城。若敵人出城來追,便在宛橋設伏,若不來追,便收割城外麥田。”

收割城外麥田?

陳暮眼睛頓時一亮,諸葛亮這小子確實聰慧,已經將自己的一身本領繼承了個七七八八。

如今已經是六月,由於五月份陳暮大軍就已經南下,張繡龜縮在宛城之中,而小麥成熟時期,正是五六月,所以此時城外還有大量麥田並未收割。

張繡據南陽,南陽諸多縣城都以他馬首是瞻,但陳暮大軍來之後,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得了淯水東岸大量城池,這些城池既然已經投靠朝廷的情況下,百姓收割的小麥自然不用上繳給張繡。

而作爲受黃巾之亂以及董卓之亂較爲嚴重的一郡,人口早就不復和帝時兩百餘萬丁口,且南陽以南的很多縣城都被劉表控制,使得張繡治下人口和地盤其實並沒有那麼多。

在朝廷軍隊已經佔據了很多地盤的情況下,張繡還得養着軍隊,那麼宛城附近的大量田地收割就變得十分重要,如果全讓朝廷收走,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因此諸葛亮這一招可謂是打蛇打七寸,即便張繡不回援,那你城外的麥田就別想要了,除非劉表援助,否則今年過冬的糧食都會成爲問題。

不過這一招厲害歸厲害,但還是不能傷筋動骨,狠一點學曹操,直接把宛城周邊百姓遷移走,同時再派人襲擾南陽西面的酈國、順陽、祈縣、丹水、南鄉等縣,搬空剛剛充實的府庫,來一招釜底抽薪,保管讓張繡絕望。

只是那樣做太傷民心,諸葛亮也許想到了,但並沒有這麼做。

將戰術佈置做完之後,諸葛亮這才拱手向陳暮說道:“師君,可還有遺漏?”

“不錯了。”

陳暮讚許道:“中軍與敵人糾纏,右軍牽制,最後由玄甲重騎一錘定音。而對張繡部隊,也有所防範,以騎兵威懾,拖延他們的腳步,在這一點上,即便是我也不能做得更好。”

諸葛亮沉聲道:“這都是師君當年用過的戰術,曾經在課堂上跟學生講過,學生一一記下來,今日學生只是東施效顰,並不算什麼。”

“我當年用過的戰術?”

陳暮回憶了一下,發生還真是。

利用騎兵作爲威懾牽制敵人步兵,是當年打黃巾時對郭大賢用過的戰術。

中軍對壘,重騎兵側翼突襲就更不用多說,幾乎都快成爲了陳暮看家法寶,打黃巾、董卓、袁紹都經常用,屢試不爽。

谷𫍣其實這種戰術並不是他發明的,別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單說古羅馬時期,愷撒和龐培的法薩盧戰役,就是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利用主力步兵正面牽制敵人,然後騎兵側翼突襲打亂敵人後方陣型的戰役。

所以實際上並不是說戰術具有優越性,而是要分析己方與敵方的具體實際情況,然後做出的選擇。

正如陳暮有一支重騎兵的存在,才造就了用這套戰術的時候,經常無往而不利。

如果他沒有這樣一支重騎兵,那這套戰術自然起不了任何效果。

諸葛亮將命令傳達下去之後,所有朝廷兵馬都開始動了起來,總計兩萬七千軍隊,其中步兵兩萬兩千,騎兵五千。

步兵的來源是陳暮出洛陽時帶的七千由鞠義訓練的河內兵,以及三千三河騎士,又從河南潁川等地帶了一萬後方留守的郡兵,然後是趙雲派出了五千駐紮在葉縣的後援部隊,剩下兩千騎兵就是陳暮的玄甲重騎。

諸葛亮幾乎把所有兵力全都運用到了極致,正面戰場由武安國率領一萬人展開進攻,然後右側戰場有馮楷領七千人將敵人的位置往左翼戰場擠壓,而許褚則領兩千重騎突襲敵人左翼。

這樣本來就因爲馮楷位於右翼的壓力致使敵人陣型偏左,一旦被重騎突臉,整個陣型就會變得十分擁擠,從而出現混亂的局面。

可以說從正面的話,就是一萬九千對兩萬,看似少一千人,但諸葛亮卻發揮了超強的兵種優勢,光從陣型上來看,就足以扭轉這區區一千微不足道的差距,將荊州軍擊敗只是時間的問題。

關鍵在於,文聘能堅持多久。

如果短時間內不能擊敗文聘的話,那等張繡援軍到達,恐怕不一定能取勝。

所以諸葛亮又做了第二手以及第三手安排,第二手就是排文謖騎兵襲擾,拖延張繡軍的腳步,第三手則是佯裝進攻宛城,逼迫張繡回防,只是這兩手能有多大成效,就要看賈詡是否能迅速應對。

不過總體來說,諸葛亮的方案還是已經處於比較優秀的地步,捫心自問,陳暮在他那個位置,除了少數幾個細節,比如賈詡會不會採取別的計謀之外,也沒什麼可考量的。

因此在諸葛亮已經做得相當不錯的情況下,陳暮也就沒有特意去指手畫腳,再幫他查漏補缺。畢竟人要學會獨立思考,事事靠別人,也成不了什麼才。

對於未來的千古名相,陳暮的態度是該教他的肯定會教,但該讓他自己成長還是得讓他自己成長,否則就是溫室花朵,經不起寒風。

這邊朝廷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開始井然有序地行動,各部各就各位,按照之前預定的計劃開始前進。

武安國的主力部隊開始南下,向着文聘的部隊方向前進。

兩邊雙向奔赴,快速接近。

等到了午後,雙方就已經在棘陽西北方向的小長安聚相遇,此地差不多就是後世南陽市宛城區最南面的瓦店。

光武帝劉秀以及齊王劉縯曾經在此地與王莽的軍隊發生戰鬥,史稱小長安之戰。

這個地方雖然名字叫做小長安,但山高林密,東北方向還有大片山谷,地勢極爲複雜,從村口北面會進入一片山谷,四周高山茂密,草木森然。

歷史上劉縯就是在這片山谷當中中了新朝軍隊的埋伏,二弟劉仲,妹妹劉元以及三個外甥女全都犧牲,可謂是損失慘重。

由於此地更靠近南就鄉,因此諸葛亮的部隊其實早早地進入山谷設伏,武安國就分兵在兩側山中。

文聘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裡非常適合埋伏,所以立即停止不前,派斥候查探。

很快斥候回報,林間茂密,具體情況看不清虛實,似乎並無異樣。

文聘的副將鄧濟就對他說道:“將軍,看來谷中並沒有埋伏,如果繞路的話要走很遠,不如直接穿過山谷,直奔南就?”

“不。”

文聘騎在馬上遠眺那邊山谷,淡淡地說道:“我們的任務是阻攔敵人南下,等待張繡來援,沒有必要以身犯險。既然我們繞遠路困難,那敵人繞遠路同樣困難,就扼守住谷口,有利於我們拖延時間。”

鄧濟一想也是,便點點道:“那便依將軍之言。”

當下大軍便停在谷外休息。

那邊武安國的斥候見他們不進谷,連忙來報,武安國得知消息,一邊嘴裡嘀咕着年輕人不靠譜,四將軍太信任弟子之類的話,一邊只能立即派人向後方傳信。

此時陳暮諸葛亮陳羣等人的後方指揮也已經抵達了位於南就鄉以南,小長安聚以北,剛好處於中間地帶的南筮聚,得知文聘大軍到谷口停滯不前,衆人連忙進入山谷當中,與武安國軍隊匯合,站在了山坡上遠遠地眺望。

武安國心裡不太信任諸葛亮,但介於陳暮在身邊不敢嘲諷,只能說道:“敵人現在不進谷,我們就只有出谷與他們決戰。但谷口地形狹窄,騎兵根本不可能出的去,被人家堵在此地,如何是好?”

諸葛亮在心裡默默地計算了一下時間,扭頭問一旁的當地嚮導道:“此地可有路繞過小長安聚山谷,抵達前方河流岸邊?”

嚮導笑道:“小長安聚其實就是一片小山谷而已,再遠一些就是大片平地,要想繞也簡單,從南筮聚西南方向淯水河岸就有直通南面楊家聚, 只不過走遠路的話,得走將近兩個時辰。”

“若是用馬車呢?”

諸葛問。

嚮導答道:“那地方道路平坦,馬車走得快點,一個時辰就到了。”

諸葛亮立即對傳令兵道:“去告訴許褚將軍,用馬車載着鎧甲,迅速前往楊家聚,只要我們這邊開戰,他就立即出兵。”

“唯。”

傳令兵馬上前去傳達指令。

武安國詫異道:“監軍是打算讓騎兵繞道突襲嗎?這樣是不是太耽誤時間了?”

諸葛亮擡起頭,看了眼夏日六月午後火辣辣的太陽,淡淡地道:“浪費時間便浪費時間吧。張繡軍從宛城趕過來沒那麼快,只要文將軍拖住敵人半個時辰,那此戰就必勝!”

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請假條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四章 冀州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五十七章 巫蠱
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請假條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四章 冀州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五十七章 巫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