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鬥法

陳暮是五月初出發去豫州。

劉備則是五月中旬接到盧植的命令,讓他幫助冀州各地官員清剿地方黃巾勢力,讓這些官員能夠安全赴任。

從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這一個月的時間,劉備穿縣過郡,在安平鉅鹿兩郡四處施捨。

但冀州人口達六七百萬,安平鉅鹿二郡更多達一百二十餘萬。

刨除掉戰爭瘟疫死去、不需要幫助的世家豪族大戶,以及參加黃巾的人口,剩餘七八十萬還是綽綽有餘。

即便是去掉其中大半有宗族扶持的百姓,也還剩餘二三十萬無家可歸的流民。

想幫助這麼龐大的人口,就算是金山銀山,也不可能做到。

當年曹操屠徐州的時候,一次坑殺江淮難民就達數十萬,竟至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

就是因爲曹操自己也養不起那麼多人,索性全給殺了,可見一郡之地人口本來就不少。要想養活這麼多人,每日消耗糧草數以萬噸來計。

劉備這幾千萬的財產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僅僅不到一月,就全部花光。即便再攻城拔寨,驅逐黃巾,也收穫不了太多。

不過這些錢財也不是花得完全沒有意義,劉備施捨糧食的同時,還幫助數萬百姓迴歸家鄉,安置田地。

再加上到六月初的時候,冀州黃巾已經算是勉強平定,黃巾大部隊都被困在廣宗鉅鹿等地,而其它區域的小規模隊伍已經很少,慢慢被清理光,百姓也總算是可以繼續休養生息。

等到六月中旬的時候,劉備幫助安平相李燮平定了安平國,南下回廣宗向盧植覆命的時候,他的部隊已經浩浩蕩蕩,多達一萬五千餘人,比出發時多了兩倍。

如果陳暮在這裡的話,肯定會心情複雜。一方面他無法說服劉備放棄“仁義”,另一方面,又得心疼那花出去的幾千萬錢。

那些錢可都是張飛的家產和辛辛苦苦打了這麼多仗積攢起來的家業,就這樣被劉備給揮霍一空了。

心痛得令人無法呼吸呀。

唯一的好消息是陳暮現在並不知道這個消息。

現在的陳暮非常的忙。

忙什麼?

忙着和黃巾軍鬥法。

原來那日祭祀之後,陳暮登上高臺,裝作祈禱上蒼。

遠處黃巾士兵看到情況後,向上彙報。

波纔等人出了營寨,頂着炎炎烈日手搭涼棚向城頭觀望,就看到城頭搭起二丈高臺,有人穿着道袍在上面舞劍做法,祭祀上天。

看到這一幕,一開始波纔等人十分費解,不知道長社城裡的官軍在搞什麼鬼。

後來黃巾軍中的黃老道士提醒,才明白這是在開壇做法。

太平道脫胎於黃老道,也就是後來的道教。

張角在各地黃巾軍中都安插了黃老道士,這些道士平日裡製作符水給士兵喝,遇到士兵有戰爭創傷的時候,以鬼神之說糊弄他們,算是早期的心理醫生。

波才軍中就有很多黃老道士,其中帶隊之人是張角太平道的嫡傳弟子,名叫高鳳,在波才軍中的地位非常高。

在發現長社城中有變化之後,波才就找到了高鳳,詢問情況。

“這是在祈禱上蒼。”

高鳳表情嚴肅。

波才納悶道:“大賢良師不是說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嗎?”

“你不懂。”

高鳳搖搖頭,一本正經地道:“我太平道爲黃天在人間的化身,若我太平道能成功奪取天下,蒼天才會徹底消亡,

以此被黃天取代。而如今蒼天雖已垂垂老矣,卻仍舊佔據着中央主天之位,此時正是蒼天與黃天的角力期,若被官軍禱告上蒼,蒼天降下災難,我軍危矣。”

陳暮當然知道這純屬胡說八道,黃天一說來源於張角的《太平經》,在道教中實際並不存在。不過東漢時期本來就是道教萌芽時期,這個時候的道教經典都還未產生,張角怎麼說都行。

所以陳暮不信,波才卻深信不疑,大驚失色道:“高師,有何良策應對?”

高鳳說道:“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我們也開壇做法,阻撓他祭祀。若是運氣好的話,還能溝通黃天,如大賢良師一般,祈求黃天給官軍降下災禍,到時候戰事可定,我軍將長驅直入,一舉搗毀腐朽的漢庭。”

波才大喜:“那請高師開壇。”

於是第二日,在城樓上繼續施法作秀的陳暮就驚訝地看到,對面黃巾營寨門口,同樣升起一個高臺,而且比自己腳下的高臺還要高,足有五丈。

臺上兩側掛了橫幅,左邊寫“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右邊寫“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高臺上站了一個道士,烈日炎炎下非常敬業,學陳暮開始揮劍做法,兩人跳大神一樣,隔着數百米,像是在隔空鬥法。

到了午時,上午的祭祀結束,陳暮下了高臺,朱儁迎了上來,納悶道:“對面什麼情況?”

陳暮一開始也是一頭霧水,不過跳了一會兒舞,差不多也想明白了對面什麼意思,向朱儁解釋道:“對面也有高人啊,太平道信奉黃天,黃天力量不可小覷,如果讓對面阻攔了我們的禱告,此次借東風,恐怕功敗垂成。”

“那該如何是好?”

朱儁皺起眉頭。

陳暮臉色嚴峻道:“看來只能使出我陳家數百年來醞釀的獨門絕技了。”

朱儁:“???”

當天下午,長社城法壇之上,也掛出兩道巨大的黃符,比黃巾那邊的還要大。

黃符由黃布製作,在明清之前,黃布並不犯忌諱,因爲漢朝的龍袍是黑紅色,並不是黃色,所以使用黃色布匹並不逾矩。

黃巾那邊看到這一情況,馬上報告給了波才,波才就讓一個視力極佳且認字的士兵靠近過去查看。

很快士兵回報,說左邊橫幅寫着“蒼天不老,猶有壯心。”右邊寫着“黃天欲立,但絕永年。”

這句話的意思是蒼天還沒有老,依舊處於壯年時期。黃天想要取代,永遠都不可能。

波才又找來高鳳,問道:“高師,這是何意?”

高鳳冷笑道:“長社城上之人是要和某鬥法,以蒼天符咒壓我的黃天符咒。”

“那應當如何應對?”

波才又問。

“無妨,待我今日準備一二,明日再與他鬥。”

高鳳回去準備。

下午朱儁看到黃巾那邊果然未敢再出來做法,撫須大笑道:“陳子歸之秘術的確有獨到之處,把那黃巾賊道嚇得不敢出來了。”

皇甫嵩也聞訊趕來,看到這一幕,點頭說道:“看來曲逆侯世代家藏典籍當真是厲害,家學淵源,令人豔羨。”

陳暮微笑說道:“家學知識再淵源,又哪裡比得上這世間所有的道理,我不過是予以回擊罷了。”

漢代的知識手段掌握在世家貴族手裡,而且並非所有的知識都掌握在他們手上。

也許可能有人不知道,在紙張出現之前,一本書有多厚。

漢朝出土的竹簡分爲大簡和小簡,大簡能寫二三十個字,小簡能寫十到二十個字。如周易有五千多個字,那麼就需要用到約200多片大簡,400多片小簡。

這還只是周易,漢朝時《連山易》和《歸藏易》並未失傳,三易加起來據說有九萬字,需要用3000-4000片大簡才能寫完。

而3000-4000片大簡有多重呢?

大約十多公斤。

相聲祖師爺東方朔寫自薦書就用了3000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擡才能擡起來。

司馬遷寫《史記》,52萬字,用了50多公斤的竹簡。

所以古人說學富五車,不要以爲這是褒義詞,原本是個貶義詞來着。因爲莊子說學富五車的那個時代,五車書還真不算多。

在漢朝,一個世家如果有一本完整的儒家經典,就能夠當作家學傳下去,成爲世家門閥的底蘊。

《後漢書·儒林傳》記載,弘農楊氏,世傳歐陽《尚書》。汝南袁氏,世傳孟氏《易經》。沛國恆家,世傳《尚書》。北海甄家,世傳《公羊春秋》。河內司馬家,世傳《漢書》。魯郡孔家就更不用多說,《論語》都是他家的。

因此家學累世相守,除了族內弟子,或者族中大儒收的徒弟,外人根本不可能學習。造成了世家家學也逐漸變成了神秘的代名詞,漢末遊學風氣重,“師無常”的出現,就是意在打破這種家學情況。

不過陳暮的蒲陰陳氏已經破落,家族傳下來的典籍也就一些零散片段,哪還有什麼秘籍。所以祖傳秘術,純粹是假借家學之名,忽悠皇甫嵩和朱儁而已。

偏偏這種忽悠還真能糊弄過去,畢竟家學的東西外人不知道,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全靠一張嘴,死的說成活的都行。

這邊長社城回擊了黃巾營寨的法壇,第二天,黃巾營寨又開始作妖。

一大早,就看到有士兵擡着兩把巨大的鐵劍出來,鐵劍足有二丈長,百斤重。

這裡的斤是漢代的斤,相當於後世十多公斤。

畢竟黃巾軍不可能真的弄兩把實鐵的東西,所以實際上是木劍,上面包了層鐵皮。

士兵將兩把劍掛在法壇左右,橫着擺,劍尖直指長社城。

長社城上的士兵馬上向朱儁和皇甫嵩彙報。

二人趕來,驚訝不已。

這下不用陳暮解釋,他倆都明白對面這是在詛咒長社。

劍乃殺戮之物,劍尖指着自己,傻子都明白緣由。

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九章 規劃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四章 推諉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八章 回京請假條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三十七章 成了說明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請假條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三章 得兗州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請假條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五章 賄賂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章 結義
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九章 規劃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四章 推諉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八章 回京請假條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三十七章 成了說明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請假條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三章 得兗州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請假條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五章 賄賂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章 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