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

一夜之間,張允營寨就換了主人。

劉備派典韋前去處理後事,投降的投降,俘虜的俘虜,除了起事的衆人以外,都被暫時看押起來。

範虎李陽霍篤等人被劉備親自召見,勉力了一番, 等戰爭結束後,再論功行賞。

雖說朝廷實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但並不是立即就給予獎勵。

因爲戰爭還在繼續,不可能現在就大肆獎勵,所以往往是採取先記錄在案,等戰爭結束後再統一發放的策略。

這是陳暮定下的規矩,除了方便統計以外,也有利於經濟發展,促進商業繁榮。

畢竟只有戰爭結束之後, 把錢獎勵給士兵們,士兵們纔有錢有時間出去大肆撒幣,現在就發錢的話,讓他們去戰場上花錢嗎?

萬一戰死朝廷還得把他們身上的錢收集起來,再另外造一個冊子,把他們的錢送給他們的家屬,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戰場上的士兵一定要口袋空空,打完仗的士兵再口袋飽飽,這纔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和經濟繁榮。

張允被生擒之後,整個曹操的營寨就徹底被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圍起來,圍了個水泄不通。

劉備採納了賈詡和荀攸的建議,採取了攻心戰術,利用投石車將大量傳單投入曹營當中,傳單內容先是表明孫策和張允已經敗亡,曹操孤立無援。

然後再告訴大家朝廷對待俘虜的政策,保證只要曹操投降, 造反之事既往不咎, 士兵皆有田土安置, 朝廷絕對不會趕盡殺絕。

當然,考慮到幾乎九成以上的士兵都是文盲,劉備又派出了喊話團隊。

利用堆積土山穩固前進,在曹營二三十多丈外修建大量土山和高櫓,居高臨下,讓聲音洪亮的士兵用大喇叭二十四小時喊話。

按理說到了這個距離,已經是曹軍的弓箭射程範圍內。可人家土山上全是木幔,曹操的投石車早就被人家的投石車砸了個稀巴爛,弓箭無用,根本無法阻攔朝廷軍。

現在人家跑到了自己應在二三十丈外,也就是四五十米的樣子天天往營寨裡喊話,幾乎是被人家掐着脖子逼他們聽,這讓曹操倍感屈辱。

可他也沒什麼辦法,用弓箭,人家掛了木幔。用投石車,他投石車早沒了,

完全沒有反制手段,只能聽之任之。

曹軍主將營寨內, 衆人靜坐, 場內氣氛都十分凝重低落與沮喪, 沒有一個人說話,全場默然。

誰都知道現在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外無援軍,內部軍心不穩,朝廷幾輪攻勢,皆打中要害,很多士兵都是戰戰兢兢,士氣大跌,早就沒有了戰鬥意志。

這仗再打下去,也不過是自尋死路而已。很多將領心中都很清楚,如今唯一的活路,就只剩下投降了。畢竟朝廷優待俘虜,且劉備也很看重曹操。

沉默了許久,面無表情的曹操冷然說道:“今日劉備送進來的書信都收繳起來了沒有?別讓這種東西動搖我軍心。”

夏侯惇苦笑道:“收繳了無用,他們在外面一直喊話呢。我只能派親衛過去駐守營寨了。”

“唉。”

曹操嘆氣道:“現在我已是窮途末路了啊。”

就連往日十分樂觀的郭嘉都沉默不語,被人家把自己的主公逼到這個田地,作爲謀士,他亦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眼見衆人都不說話,整個營寨內非常悲觀,曹操才緩緩說道:“志才、奉孝、仲德留下,其餘人先出去守營吧。某要走了張允的老路,被人家從內部攻破了營門。”

“唯!”

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李典樂進等人離去。

現在於禁和曹仁被俘虜,曹操又少了兩個得力助手,全軍將士士氣跌落,兵力也不足三萬,雖然還有一些糧草可支撐數月,但已經是走投無路了。

等衆人走後,曹操扭頭對戲志才郭嘉和程昱說道:“我欲投降劉備,保全全軍將士的性命,爾等覺得如何?”

“明公,或許......”

郭嘉欲言又止。

曹操問道:“或許什麼?”

“或許尚能突圍?”

郭嘉說道。

曹操慘笑道:“突圍?往哪裡走?還有幾個兵願意跟我走的?”

郭嘉默然無語。

現在全軍將士軍心大亂,想要投降者不計其數。

若非諸將治軍嚴瑾,恐怕現在亂兵都已經打開營門放敵人進來。

選擇突圍的話,先不說能不能突圍出去,即便突圍出去,又能夠去哪裡呢?

江東?

孫策尚在,且道路肯定也被攔截。

荊州?

劉表能堅持多久?

而且就算逃出去,恐怕也帶不了多少兵馬。

大部分士兵必然選擇原地投降。

沒有兵馬跟隨,又如何東山再起,再創輝煌呢?

現在的曹操可不比歷史上逃去荊州的劉備。

劉備即便是隻有幾千人跟隨,也還是有無數人支持他。

一是他的聲望很高,被世人推崇。

二是曹操屠過徐州,荊州百姓俱爲惶恐,寧願跟隨劉備也不敢迎接曹操到來。

所以才能夠讓劉備在荊州發展起來,於赤壁之戰後拿下荊南四郡,以此爲根基,最後圖謀了益州。

而現在的曹操一無聲望,二無強援,兵馬皆疲憊士氣全無,即便逃往南方,又如何能起勢?

因此綜合種種,選擇突圍最後的結果也無非是死路一條而已,何必徒增無謂的傷亡呢?

聽到他的話,三人都默然無語,臉色悲慼。

投降。

這或許已經是最後的辦法了。

見此情形,曹操長嘆一口氣道:“好了,你們先下去吧。”

“唯。”

三人默然離去。

待他們走後,曹操孤獨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木然的眼神盯着前方的桌案發呆。

那桌案上擺着一封書信。

“兄孟德親啓。”

是劉備寫給他本人的勸降信。

大漢徵西將軍曹侯?

曹操默然想着,這或許,是我最後的歸宿了吧。

.......

.......

淮北一戰後,孫曹劉聯軍基本就已經算是覆滅。

剩下的,就只等着曹操敗亡而已。

不管是投降還是選擇突圍,他都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陳暮也就不再浪費心思在他們身上。

他現在已經抵達了淮北廣陵一帶,身邊由蔡陽和陳登陪同,視察高郵占城稻。

當初占城稻雖然已經弄了過來,但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辦法推廣。

青州屬於丘陵地帶,山比較多,而水稻需要良好的水域基礎,如兩湖流域,長江淮河下游兩岸。

宋朝的時候太湖地區成爲了重要產糧基地,就是利用占城稻加本土水稻形成雙季稻,使得糧食大幅度增產,養活了近億人口。

而到了明清時期,當時歐洲已經開始了第一次殖民化浪潮,東南亞地區被殖民者佔據。

如澳門便是在嘉靖年被葡萄牙租借,荷蘭在萬曆年間殖民印尼羣島,也就是荷屬東印度,還有臺灣、琉球、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等。

在明末清初時期,由於東南亞國家皆被殖民,南方出現了大量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往來,這使得當時的長江下游地區逐漸成爲通商口岸,開展了對外貿易。

當然。

對外貿易得到的錢基本都被南方士紳吞掉,北方的崇禎帝一毛錢都收不到,最後自掛東南枝,吊死在了老歪脖子樹上,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但對外貿易造成的後果就是太湖地區不再發展農業,而是開始種植桑樹、棉花、甘蔗、麻草等經濟作物。

而農業則開始往長江中游方向轉移,到了洞庭湖流域以及洪湖,人們開始圍湖造田,大量開墾農業,使得兩湖不斷萎縮,洪湖作爲曾經雲夢澤的一部分,面積已經不如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

現在全國統一在即,江東最晚明年就能收復,荊州和益州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所以陳暮要開始爲將來佈局,考察如今的大漢各地地形形勢,推動糧食作物的生產計劃。

“不管是河流還是湖泊,對於地方環境以及生態發展都有很重要的調劑作用。雨水的來源就是水汽的蒸發,如果讓河流與湖泊消失,就會發生旱災。”

陳暮的周圍除了蔡陽和陳登以外,還有一羣泰山學宮出身的徐州優秀官吏,這一次收復淮北,他們也將會成爲這些地方的主官。

所以面對即將到來的糧食生產計劃,他必須提前打好預防針,爲將來的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他繼續說道:“在春秋時期,濟水是四大河之一,但到了如今,水流以及小了很多,這是因爲河南人口興旺,大量砍伐樹木,造成濟水以及大河兩岸森林減少,水土流失。大河氾濫成災,被人稱爲黃河,就是典型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例子。”

一旁的陳登詫異道:“丞相,環境保護的理念我在泰山學宮也聽聞過,知道它的好處很多,可是現在大漢還是處於飢困遍地的境界,現在談環境保護還尚早了些吧。等到飢餓消除之後,再談豈不是更好?”

陳暮笑道:“元龍,目光要放長遠一些。現在大漢的人口少,需要的糧食其實並不多。南方推廣占城稻,北方推廣番薯、土豆、玉米之後,糧食很快就能充足起來。所以完全可以在保證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將環境保護住,做未來更久遠的考量。”

大漢現在總人口估計也就四千萬左右,一旦糧食增產計劃完全推動之後,過個幾年,以那些高產作物的產量,養活這幾千萬人口綽綽有餘。再進行圍湖造田,那就屬於非常嚴重的浪費和破壞環境的行爲,完全沒有必要。

因此陳暮目前的打算很簡單,以目前的田地先進行生產。同時大量修建水渠、運河、水泥路來保證南北通行,至於火車嘛,需要用到的鋼鐵太多,以目前的鋼鐵產能還是有些做夢,只能小範圍建設。

所以從實際角度出發,進行國家方面的宏觀調控就很有必要。一是要保護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二是要保證生產,達到糧食產值增加。二者並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

畢竟人口少,要養的人就少,需要的農田也不會太多。

國家禁止圍湖造田,甚至鼓勵百姓把農田遷移至離湖泊遠一些的地方,在江河湖泊的岸邊上廣植樹木,同時大肆修建溝渠、運河,一來灌溉農田,二來保護環境,三來南北通航,解決運輸的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聽到陳暮的話,陳登連忙拱手說道:“丞相說的是。”

陳暮又道:“環境惡劣了,乾旱和洪澇災害就會接踵而至,越砍伐樹木,百姓生存就會越艱難,形成惡性循環,在環境治理上,我十分贊同孟子“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的說法。”

陳登說道:“丞相是打算在廣陵推廣種植嗎?”

陳暮點點頭,取出地理學院繪製的徐州地圖,在廣陵上畫了一個圈說道:“廣陵先作爲雙季稻的一個試點,高郵目前就做得很好,現在下一步是推廣至全郡,陳登,我任你爲廣陵太守,來完成此項工作。”

陳登大喜道:“多謝丞相。”

陳暮說道:“你有舊疾在身,雖然元化先生多次爲你診治,但並未痊癒,我只希望你能多注意身體,莫太操勞。你除了要保證雙季稻推廣以外,還有另外一件事情。”

“請丞相告知。”

陳登忙道。

陳暮指着高郵與淮陰二縣說道:“擴建邗溝,疏通邗溝水道。”

陳登頓時雙目瞪圓,渾身一震。

這可是個艱鉅的任務。

邗溝由吳王夫差下令開挖,溝通了淮河與長江,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工程。

但當時邗溝並不算寬,難以行駛大型運船,直到隋煬帝時期,才進行大規模疏通,形成了新的大運河。

此時雖然邗溝也是溝通淮河與長江,可六七百年下來,河道堵塞、泥沙淤積,早就不復當年境況。

即便是疏通擴建河道遠比要開挖一條新的河道要輕鬆許多,可也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要想完成這個任務,恐怕不知道得費多少人力物力。

接手這個命令,難度很大呀。

不過難度雖大,但收益也成正比。

一旦成功的話,一來功績很高,二來千古留名。

想到這裡,陳登咬牙道:“登,必不會讓丞相失望!”

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七十章 出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四十章 鳴金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九章 陌上桑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六章 馬鈞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八章 籌謀
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七十章 出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四十章 鳴金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九章 陌上桑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六章 馬鈞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八章 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