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洛陽

東都,洛陽。

當陳暮看到這座目前世界上最宏偉的城市時,註定是失望的。

因爲一路走來,兩側道路平房林立,街邊攤販無數,橫溝草木旺盛,木質的板房一列列沒有秩序地排列,街頭巷尾無比雜亂。

人們有的在街上閒逛,有的在遠處農田幹活,還有的走街過巷販賣商品。東家長西家短,家庭主婦出門倒水,婦孺在門前溝渠洗菜,還有小孩光着屁股亂跑,充滿了鄉土氣息。

如果不是王鈞告訴他這裡的確是洛陽,陳暮也許會以爲這是哪個邊緣縣鎮。

但實際上這裡的確是洛陽,天下大亂以後,冀州和豫州很多難民都開始往司州跑。這屬於正常的民衆遷徙,就跟曹操屠徐州的時候,徐州的人要麼南下,要麼北上,造成幽州和揚州人口大增是一個道理。

漢順帝140年時河南郡二十一縣人口不到百萬,到190年董卓遷都長安的時候,人口達到了數百萬。雖然沒有精準數字,但可以確定的是,至少在200萬以上。

所以今年洛陽的人口已經接近達到了飽和,洛陽令這段時間忙得焦頭爛額,在洛陽周圍四處搭建房屋,安頓流民。

沿途走來,一路上安居樂業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流民都面黃肌瘦,艱難求生。有的在路邊插標賣孩子,有的沿街乞討,還有的餓死在路邊,最後被官府收斂了屍體,丟去了城北的邙山亂葬崗,便宜了那裡的野狗。

雖然也有官府在賑災施粥救濟難民,可惜杯水車薪,很多有錢的世家豪門趁機掠奪人口,將人像牲畜一樣買賣,健壯的青年男子可以用來做田奴徒附,女子可以用來當紡織女工,或者做其它用處,可憐的是小孩和老人,餓死的大多是他們。

王鈞略微嫌棄地坐在馬車裡,連窗簾都不願意掀開看一眼。

閻忠則是不忍,閉着眼睛默不作聲。

乞丐們看到數百護衛的車隊從街上走過去,像是在躲避瘟疫一樣離得更遠,沒有人再願意去送命。

開始那幾天還有人希翼着權貴能發發善心,有車隊出城的時候總是一窩蜂圍攏上去,在被打死了數百上千人後,人們知道,除了少數像劉寬那樣忠厚的長者會可憐他們,偶爾會來城外開設粥鋪以外,在大部分權貴的眼裡,他們的生命或許不如一條狗,一根草一樣賤。

如果大哥在這裡的話......

陳暮撩起窗簾,目睹了沿街的慘狀,又想起了劉備。

英雄式的人物之所以能夠成爲英雄,就是在於他們不會計較自己的得失,而總是會想到如何去反抗或者拯救。

馮子曾經說過: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

一時的成敗不代表什麼,千秋的成敗纔是英雄們該去考慮的事情。

有人說爲什麼英雄們總是別人在傳唱他們的故事,而從來不親口講述,是因爲他們都死了。

但可惜的是一百年後,一千年後。劉備曹操他們的故事依舊流傳着,而那些苟且偷生的人哪怕再多活二十年,也沒人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至少劉備在這裡,哪怕無能爲力,也會幻想着未來能創造出一片屬於黎民的天地,爲百姓們創造一片樂土。

曹操在這裡,不會去想拯救蒼生,他會想着怎麼去打破現有的秩序,從而讓更多的人活下去。

哪怕他盜過墓,掘過墳,吃過人肉屠過城。什麼壞事都做過,可他依舊是個英雄。

陳暮在這一刻忽然也有點明白了爲什麼自己那便宜大哥總是能屢敗屢戰的原因,

因爲他不僅在壓迫中反抗,還在尋求他自己的夢想和願望。

但遺憾的是現在不是西漢,劉備也沒那個運氣當光武帝,所以他最後終究是隻能把這個願意與他自己的人生一同埋葬進了墳墓裡,並且和曹操孫權一樣,拱手把江山送給了司馬家,釀造了比現在還要可怕十倍,百倍,千倍的五胡亂華。

馬車緩緩前進,走了約數裡地,總算是正式進入了洛陽外城。

洛陽城分外城和裡城,二者涇渭分明開來。

裡城自津門、小苑門、開陽門、平城門等門進去後就屬於皇宮的範疇,雖然也有人居住,如永和裡步廣裡等兩個裡坊,但住在這裡的大多數都是朝廷官員,普通百姓在裡城居住的極少。

而外城相對繁華許多,東面的中東門,西面的雍門兩門外分列着東西二市,各里坊市街區整齊規劃,總算是有了點公元184年世界第一大城市的樣子。

比較有趣的是外城連城門都沒有,中東門外就是東市,周圍各個裡坊規劃分佈,街上人頭攢動,招牌林立,各類商鋪鱗次櫛比,賣食物的香味、人流渾濁的汗味、酒肆的酒香、遠處馬市傳來刺鼻的馬糞味道,都在告訴着陳暮——這裡是真正的洛陽。

“子歸賢弟,到了洛陽,總該放我走了吧。”

閻忠嘆了口氣,一張苦瓜臉緊鎖着眉頭,本就長滿皺紋的臉上就更加顯得滄桑。

“當然。”

陳暮點點頭,從懷裡取出二斤馬蹄金,平靜地遞過去:“我這麼做是爲了保護誠漢兄,希望誠漢兄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從洛陽去西涼要比豫州去西涼方便許多,這是路費,我只能幫你到這兒了。”

閻忠又驚又喜,表情複雜道:“子歸弟不是要把我送去天子那領賞?”

陳暮佯怒道:“我以赤城之心待兄,兄何必侮辱於我?”

閻忠苦笑着道歉:“對不起子歸,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主要是我一路都沒想明白,我們之間邂逅相遇,你爲什麼要冒着這麼大的風險幫助我。”

其實閻忠最沒想明白的是陳暮爲什麼要和宦官攪和在一起,雖然也有名士和宦官打交道,比如張讓的父親死的時候,天下聞名的陳寔就曾經去弔唁,不過大家都知道,陳寔去弔唁只是出於對死者的尊敬,並不是要結交張讓,所以對他的名聲沒有一點影響。

反觀崔烈之流原本在東漢很出名的名士,哪怕沒有和宦官勾結,在西園賄賂了宦官,又交了買官錢之後,名聲也是直轉急下,就可以知道現在的宦官的名聲有多差,和他們爲伍的人,自然也被排除在東漢文人圈中。

陳暮笑着說道:“只因在皇甫將軍帳下,諸多名士雖然聲名顯赫,唯有我知道,誠漢兄纔是有大才也,只希望將來如果兄長有難處,還望不要忘記小弟,隨時可以來找我。”

閻忠認真道:“我知道了,多謝!”

接過馬蹄金,對外面的馬伕呼喊了一聲,待馬車停下之後,這纔回頭又拱手相別,下車離去。

看着他離開的背影,陳暮知道,閻忠的眼界雖然看得遠,知道東漢王朝已經瀕臨破滅,所以才建議皇甫嵩南面稱制。

但本身來說,現在大漢依舊維持着篩子般的局面,劉備也沒有一個穩定的根基,想招攬人才,很難實現。

因此還是那句話,交好就行,沒必要太執着。更何況閻忠本身就是他的一步棋,現在僅僅只是棋局開始,離收官還有十萬八千里,所以不急,慢慢來。

馬車重新出發,正式進入城裡,繼續往西去。二十多分鐘後,通過車窗縫隙,陳暮總算是看到了那座浩大的洛陽內城。

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浩大的陽渠,河水浩浩蕩蕩,環繞了半個洛陽城,巨大的吊橋從中東門放置下來,一旦發生戰爭,沒有人能從這寬十丈的河面越過去。

城南雖然沒有沒有護城河,但光看那高六丈,巍峨聳立的城門就知道這裡有多難攻打進去。

車隊緩緩駛過吊橋,身覆全身披掛重甲的城門尉士兵手持長矛,腰懸環首刀,筆挺地站在城門口,警惕的目光看向任何一個靠近城門的人。

王鈞的馬車上掛着他的官牌,車隊暢通無阻地進城。

從中東門進去後,是長長的複道,左邊是陽渠支流,沿岸楊柳飄飄,右邊是步廣裡與永和裡,建築林立。

向遠處眺望,還能夠看到遙遠的複道盡頭,兩側成羣的宮殿建築巍峨,水榭亭閣無數。

哪怕沒有親自來過洛陽,只聽人說起,陳暮也知道,洛陽內城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光一個皇宮就佔了三分之二,遠比明清時期的故宮大得多。

這座城市的功能意義與政治意義遠大於生活意義,因爲內城纔是洛陽的核心,所有的官員權貴都住在這裡,外城連城牆都沒有,就可想而知發生戰爭的時候,幾乎任何軍隊都可以在外面對平民進行屠殺。

城牆和護城河不保護平民,只保護權貴。頗有些西市外那座被寫進歷史教科書裡的千年古廟白馬寺中的佛一樣,只渡有錢人。

“籲!”

車伕拉住了繮繩,馬車緩緩停下,在一座巨大的府邸前停留。

漢朝時候的高門大院可不像明清時候的大家府邸一樣會在門上懸匾,就連掛對聯的習俗也是從唐朝掛桃符的時候纔開始,所以哪怕這座大宅再豪華,除了本地人以外,沒人知道這裡的主人是誰。

但陳暮知道。

這是東漢權傾朝野的大宦官張讓的府邸。

門口守衛森嚴,不僅有守門衛兵,宅邸中甚至還隱隱有巡邏的人。

聽說曹操刺殺過張讓?

雖然陳暮嚴重懷疑這是孫盛在美化曹操,因爲以張讓的權勢,再加上曹騰去世多年,哪怕曹操家族再厲害,也不可能庇護得了他。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東漢想讓張讓死的人肯定不在少數,遇到的刺殺也絕不在少數。

王鈞下了馬車,陳暮走過來和他並肩站在一起。

兩人等了片刻,院中走出來一人,面容清瘦,臉色微微發白,看起來精神狀態不太好。

“這是張公。”

王鈞低聲說道:“記得行禮。”

陳暮點點頭。

按照禮儀,等張讓走到院門口的臺階上方,居高臨下,面對兩人微微拱手行禮。

等他禮畢之後,下方的陳暮和王鈞也同時拱手彎腰回禮。

算是禮儀結束。

這個時候陳暮和王鈞纔可以正式登門。

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八章 美麗的夢請假條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通知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九章 陌上桑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九章 羅市賊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九章 規劃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二十九章 張遼
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八章 美麗的夢請假條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通知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九章 陌上桑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九章 羅市賊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九章 規劃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二十九章 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