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

“三國之謀伐 小說酷筆記()”查找最新章節!

荀和是在興奮陳暮的預言成了真。

這說明什麼?

說明如果假如楊賜明年也死了的話,那麼天子活不過五年,也有可能是真的。

雖然楊賜在當年士人中聲望甚高,也算是朝中少數正直的大臣。

但他已經七十多歲,生老病死人之常態。

所以荀和雖然惋惜,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更何況這還是天命。

上天要你死,你就必須得死,誰也無法違抗昊天老爺。

荀和很清楚,既然西北發生動亂,明年楊賜又真的死了的話,那麼他就得早做打算。

正如陳暮所言,黨人們的對手並不是宦官,而是皇帝。

脣亡齒寒的故事就是在告訴世人,當一個國家的國君目光短淺,貪戀錢財的時候,那麼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黨人其實並不在乎當今皇帝是誰坐,就好像王芬會策劃廢立天子一樣,他們在乎的是政治得到清明。

因此假如現在的天子死了,換一個年幼的天子上位,他們反而會很高興。

因爲這說明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每個人都有了新的奔頭。

所以如果籌劃得當的話,按照陳暮所說,學陳蕃竇武,率領精兵進宮除掉宦官,那麼這天下立即就會海晏河清,重新走上正軌。

這就是荀和想要看到的景象。

廳中衆人同樣驚訝於陳暮算得如此精準,王章撫須說道:“看來這陳子歸確有能耐。”

劉表也道:“既然如此,這陳子歸似乎可以信任,公舒便去問問,看他有何法子救下呂公。若是他能將呂公救下,我等必然感恩戴德,銘記於心。”

“那諸公今日暫且回去,上書之事待我詢問一下那陳子歸再說。”

荀和提議。

“公舒說的有理,

就這麼辦。”

“謀定而後動,確實應當如此。”

“那我們過兩日再聚。”

衆人覺得荀和說得有道理,現在與其去和宦官碰個頭破血流,還不如找個時機靜觀其變。

黨人們是不怕死,但那麼多年追捕,也該靜一靜心,有點耐性。

如果陳暮那邊確實有好辦法,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

......

陳暮這個時候正在寫信。

在上上個月於廣宗分別之後,又有兩個月與老大哥劉備沒有聯繫了,老大哥送來了一份信,陳暮得寫回信。

東漢時期想寄信可不容易,雖然有驛站,十里一亭,五里一郵。亭也擔當着驛站的作用,各州郡縣往來公文,都由各衙門的奏曹吏輸送。

但實際上驛站只有在送重要公文,上面蓋上各州郡縣的長官印章之後纔可以使用,再加上現在亂世,很多地方的驛站亭舍都已經荒廢,沿途山匪路霸無數,從濟南千里迢迢送一份信到洛陽來,代價會非常大。言情888 www.yanqing-

不過劉備倒不是濫用職權,特意用他國相印章送信,而是他在濟南四處處置貪官污吏,將這些人抓起來,審問罪行,然後上報給尚書檯,順便就給在洛陽讀書的陳暮寫封信。

內容其實也就是表達了思念之情,期盼陳暮早點去濟南找他。另外也說了一些別的事情,比如他已經把母親接到了濟南,還準備娶一房妻子。

信中言語間透露着一種欣欣向榮的喜悅,畢竟年紀輕輕做到了一方封疆大吏,掌管一郡事物,的確算是青年得志,比他年近三十,還在當一個安喜縣尉要強百倍。

陳暮在回信中首先是恭喜自己馬上就有大嫂了,然後又老生常談地囑咐大哥好好地治理地方,安撫百姓,不要忘記當初想要挽救黎民蒼生的初心,最重要的是少聽點音樂,少看點歌舞,多做點實事。

不過劉備在信中說起老母,陳暮也忽然想起自己還在蒲陰的宗族,從今年年初出來,到現在已經年尾,接近一年沒有給家中一封信,也不知道蒲陰陳氏有沒有在黃巾中受損。

於是他又提筆再寫了一封家書,在給劉備的回信當中寫明希望他到時候幫忙將自己的家書送到蒲陰去,反正濟南離蒲陰也不算太遠,大概300多公里。

寫完信件後,陳暮將信件放在一旁等墨跡晾乾。鴻都門學是漢靈帝大力扶持的地方,在搞藝術方面漢靈帝是真的不吝嗇,裡面的文具都是上品,紙墨筆硯一應齊全。沒辦法,鴻都門學主要搞的方向就是工筆書畫,也沒聽說過誰在竹簡上練字畫畫的。

等待晾乾的時間,陳暮開始上下打量這個送信的人,就看到他體貌修長,面容青澀稚嫩,下巴卻長滿了鬍鬚,一雙手臂極長,雖然不像演義裡描述劉備那樣雙手過膝那麼誇張,但也相差不了多遠。

這個人就是今年十八歲的太史慈,青州東萊郡人,原本歷史上應該是東萊郡的奏曹吏,不過陳暮曾經向劉備提起過,劉備到了濟南後,又聽說東萊太史慈在當地小有名聲,於是向他發起了邀請,闢他爲濟南太守府的屬吏。

見陳暮在上下打量他,太史慈覺得莫名其妙,納悶道:“司馬,慈哪裡不對勁嗎?”

“並無不對勁。”

陳暮笑了笑,將已經晾乾的蔡侯紙捲上,交給他道:“子義,好好保管,務必要親手交給我大哥。”

太史慈小心地將信件收進信囊,拍着胸脯道:“司馬放心,我必然安全送予使君。”

兩人正談話間,門外忽然傳來敲門的聲音。

陳暮租的房子是王鈞幫忙找的,就在南城離鴻都館很近,不過一般人不知道他家在哪,很少有人會來找他,也不知道是誰忽然登門造訪。

“誰?”

陳暮走出去先詢問一聲,萬一是什麼歹人呢?洛陽城現在的治安可不太好,城外還有那麼多流民,每天都有流民進入外城偷盜的事情發生。

“陳司馬,我是張畢。”

張畢是張讓府邸的監奴,也是張讓宗族之人,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後來董卓發達之後,也是把整個宗族帶去了長安,還在長安建造了奢華的宅邸郿塢,讓自己的宗族家人居住。

所以張讓府邸中倒是有不少人是他宗族之人,依附於他。

聽到是張畢,陳暮把門打開。

門外站着除了張畢以外,還有幾個張讓宅邸的護衛與一架馬車。

張畢拱手說道:“司馬,讓公請你過去一趟,有事相商。”

“哦。”

陳暮點點頭,轉身對身後的太史慈說道:“子義,你先去吧。”

太史慈心中疑惑,讓公?

這洛陽城中唯一能被這麼稱呼的,應該也就只有張讓。

難道明公的弟弟與張讓有勾連?

太史慈滿腹疑慮,但現在肯定不能當場問,於是面色不改,拱手迴應道:“那慈就先走了。”

看着他離開的背影,陳暮略微皺眉,希望太史慈不會在大哥面前亂說話。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98章 太史慈)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七十章 等人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八章 回京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
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七十章 等人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八章 回京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