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

萬勝軍結成軍陣,緩步向着北面的敵人靠攏。

在發覺有大量敵軍向着他們奔來之後,高幹果然下令不繼續追殺幽州軍,而是改爲重新調整隊伍。

這是一個哪怕統帥能力極低的普通將領都會知道的一個常識——當自己的軍隊處於一片散沙的時候,一旦被敵人抱團衝殺,立即就會直接崩潰。

從春秋戰國到秦末前漢時期,還從未有過陣型散亂的情況下,被敵人列陣衝陣時反敗爲勝的例子,即便是昆陽之戰四十二萬人,也被人家劉秀一個猛擊,直接導致四十多萬大軍兵敗如山倒。

所以高幹很快轉變進攻方式,將前方的部隊調集回來,命令休屠各部首領約束自己部下騎兵,然後迂迴左右包抄,正面大軍則是列陣,向着張遼部緩緩逼近,準備全殲了張遼。

此時如果張遼選擇在這裡和高幹硬碰硬,一代名將大概率是要隕落在此。因爲人家光正面部隊就比他的萬勝軍多足足兩倍有餘,左右還有近兩萬的包抄騎兵部隊。

戰術得當再加上人數衆多,以張遼部區區一萬多人,即便死戰,也不可能敵得過。所以見到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救下了幽州軍,陳暮立即下令後撤。

“徐徐後撤!”

傳令兵飛奔至列陣的各營部下達指令,萬勝軍訓練有素,立即後隊變前隊,一路小跑開始向後方營寨撤離。

前隊則是繼續保持着戒備狀態,緩緩向後退,等到後方距離拉開,纔開始扭頭奔跑。

高幹的部隊畢竟人數較多,想要達到萬勝軍那樣轉進迅速不太容易,因此他僅僅只是派出輕騎揮灑了幾波箭雨,造成了數百近千的傷亡,一直到張遼營寨,纔沒有繼續追擊。

與此同時,袁紹城內的士兵也出來,與高幹部匯合在一起,大約七萬大軍,如潮水一般向着張遼營寨發起了衝擊,戰爭很快打響,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不斷。

但牽招部、高順部、張飛部以及劉備本部人馬都在邯鄲城外圍,戰事一開啓,劉備就已經派人向各部求援,只不過張遼部離得最近才先到。

所以當袁軍進攻張遼營寨沒有多久,劉備援軍也陸陸續續抵達,這樣由於袁紹在城中還留守了兩萬多人,使得雙方的兵力極爲接近,劉備軍由於臧霸部人還在南面的樑期縣,因此總兵力不到六萬,只有五萬多人。

七萬戰五萬,而且還是佔據了先機的情況下,

正常來說,應該能拿一場大勝。換了韓信白起這類大神來帶兵,說不好利用張遼部被圍困的優勢,來一波圍點打援,將劉備軍五萬人全殲在這裡。

可惜高幹不是韓信白起,他沒有很聰明地把這個佔據先機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因此在外圍部隊的接應下,張遼部強攻打開一個缺口,順利往後繼續撤離,逃出了包圍圈。

劉備軍以高順部爲前軍,牽招部、張飛部以及劉備本部人馬左右策應,互相看住了對方各部兵馬,連休屠各部的騎兵也被張飛的青州騎兵攔截下來,雙方在邯鄲城外進行了幾波小規模的試探性進攻,鋪天蓋地的箭雨和弓弩將整個戰場覆蓋。

但也僅限於此,在發現青州軍主力來援之後,高幹遲遲不敢下達全面進攻的命令,上報到了袁紹那邊後,不管是袁紹還是劉惠,都猶豫不決,最後也只能選擇丟下兩千多具屍體,緩緩向後撤,進入了邯鄲城中。

袁軍損失不大,青州軍的損失也不多,除了最開始張遼部傷亡了一兩千人以外,就是剛纔的幾波試探性進攻裡,牽招部和劉備本部人馬傷亡了兩千多人,戰損比是2比1,勉強能接受。

袁紹不敢進攻的原因誰都清楚,歸根到底,別看劉備軍只有五萬人,但精銳俱存,真拼起來,大概率是四六開,劉備六,袁紹四,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而且最重要的是袁紹只剩下這點兵馬,鄴城那邊也還殘了點剩餘兵力,他的士兵加上高幹的人馬在這裡拼光,人家那邊還有洛陽大軍存在,並且青州可以繼續派後續部隊進入冀州,反觀袁紹丟掉了大部分冀州土地,已經很難再徵召士兵。

所以爲了保存實力,他也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這屬於無奈之舉,如果換作兩年前財大氣粗的袁紹,哪怕是七萬人和人家拼個同歸於盡也無所謂,但現在袁紹已經落魄,界橋之戰讓他元氣大傷,已經無能爲力了。

是夜,就在袁紹利用詐死之計,大敗幽州軍和劉備軍之後,洛陽皇宮當中,袁紹死亡,餘部準備投降的消息姍姍來遲,洛陽到邯鄲三百多公里,即便是快馬加鞭,也要兩天路程才能將奏摺送上。

西宮嘉德殿,進入秋天之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嘉德殿外的幾顆大樹已是枯葉泛黃,秋風一吹,宮內遍地都是落葉,以至於僅剩的這點宮女宦官不得不加班加點清掃各宮室。

原來的西宮玉堂殿是漢孝康帝最喜歡待的地方,因爲那裡有地暖。但十多年過去,地暖無人維護,早就朽壞。古代防鏽技術大多選擇是塗漆或者塗油,如果時常維護,運轉個百八十年沒什麼問題。可惜董卓之亂後,宮室無人修葺,更別說地暖。

因此在失去地暖之後,洛陽作爲一個盆地,本就陰溼的天氣就更加刺骨。偌大的皇宮,冷風吹拂,呼嘯的風灌進來,將空曠的宮殿變得十分陰寒。即便是站崗的虎賁軍與羽林衛也受不了,一個個躲進了室內,燒着木炭取暖。

劉虞穿着棉衣,跪坐在嘉德殿正殿上方的主位上,全神貫注地看着公文。他的旁邊有一個木炭盆,裡面堆滿了炭,因爲炭太多,燃起了火,火苗不斷竄動,映照着劉虞鬢角滄桑的白髮,以及滿是皺紋的額頭。

“咳咳!”

咳嗽了兩聲,似乎是察覺到了身邊越來越暖和,劉虞扭過頭看了眼,眉頭頓時鎖了起來,輕聲責備道:“子嚴,怎麼燒那麼多炭?”

齊周在幽州時是劉虞的從事,可以說是他的謀主,當年爲劉虞平定幽州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劉虞貴爲天子,需要一些親信,因此將鮮于輔、鮮于銀、齊周等人全部召入宮中,鮮于輔回幽州領軍,鮮于銀擔任宿衛中郎將,齊周爲侍中,跟在他身邊做參謀。

聽到劉虞的問話,齊周答道:“是臣自覺太冷了,因而多燒了些,請陛下責罰。”

劉虞張了張嘴,卻什麼都說不出來,最終嘆息一聲,苦笑道:“我知道子嚴是看我這兩日咳嗽,怕我去年冬日的舊病復發,想幫我驅寒。可城中百姓以及天下萬民無數都在飢寒交迫之中,我又如何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呢?”

齊周說道:“陛下自然是愛民如子,但陛下的身體事關天下,只有陛下無恙,才能讓國家恢復安寧。若是連陛下的身體都出了問題,那麼誰來關心天下百姓呢?”

不得不說,齊周的話很有技巧。他知道如果說自己是爲了劉虞才把火燒得更旺一些,劉虞肯定會不高興,所以乾脆說自己冷。又說劉虞的身體非常重要,如果劉虞病倒了,那天下的百姓也沒有人再關心,弄得劉虞居然一時講不出什麼話來反駁。

苦笑片刻,劉虞指着他搖搖頭無奈道:“你呀你呀,還是跟當年在幽州一樣,伶牙俐齒。不過也就是靠着你這伶牙俐齒,才能幫我說服那麼多部落首領臣服於朝廷,算了算了,由着你吧,宮中今年這點開銷,遲早要被你敗完。”

齊周笑嘻嘻地道:“待陛下收復了冀州,以冀州之富庶,重建北宮都夠了,燒這點炭能火多少?”

“冀州?”

劉虞被他提醒,忽然想起了點什麼,對齊周說道:“對了,冀州,袁紹已時日無多,只剩下邯鄲與鄴城,遲早要被消滅。冀州我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去,你去做冀州牧吧,我膝下無子,還得子嚴幫我去冀州遴選皇嗣。”

“啊?”

齊周驚訝道:“陛下,這可是冀州牧,臣不管是資歷還是威望,恐都不能勝任。”

州牧位高權重,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擔任。當年王芬還是名望滿天下的八廚之一,也不過是個刺史,在漢孝康帝時期,除了皇甫嵩短暫做過冀州牧以外,也就只有擔任過少府、太僕等九卿之位的黃琬以及擔任宗正的劉焉,做過豫州牧和益州牧。

也就是說,如果是做州牧的話,必須是九卿之位纔可以。當然,或許有人說,既然州牧不是普通人能當的,那爲什麼天下那麼多諸侯擔任州牧?劉備曹操孫堅陶謙劉表,個個都是州牧,也都沒有做過九卿高官。

然而劉備的州牧來源於救過董太后的命,而曹操孫堅二人的州牧來源是在於討董,把滿朝公卿迎回洛陽的功勳,劉虞楊彪等人爲了安撫功臣,這纔給了曹操孫堅州牧之位。

至於陶謙劉表,他倆一開始不過就是個徐州刺史和荊州刺史,因爲上表朝廷遣使奉貢,被提爲州牧。

最主要的是他倆當時是名望比較高的老臣,洛陽朝廷以爲他倆是漢室忠臣,希望他們能夠治理好徐州和荊州,幫助朝廷平叛,誰能想到他們也有野心呢?

還有袁術連刺史都不是,他一開始是長沙太守,後來討董時被提爲左將軍,對荊州揚州豫州等地根本沒有管轄權,完全是在靠武力奪取。袁紹就更離譜,他是王芬僞帝政權的冀州牧,根本不是朝廷敕封,屬於非正式途徑。

所以除了這幾個有原因的之外,其它州郡諸侯,都是刺史,如揚州刺史陳溫、劉繇,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幷州刺史丁原等等,這些人在漢末都是刺史之位,根本沒有資格擔任州牧之職。

現在朝廷局勢趨於穩定,冀州也已經大半都快收復,作爲天下最富庶的州府,冀州牧的位置是重中之重,不僅要有能力擔當,還要忠誠於朝廷,不能是左右搖擺的牆頭草之流。

所以這些日子劉虞也與三公九卿商議了幾次,想找個人去,但要找個既有能力還得有資歷威望的人不容易。

除非讓九卿當中的一人過去,只是劉虞現在在朝中的勢力就這麼點,去一個少一個,像楊彪趙溫種拂這些三公重臣肯定不能去,九卿當中,有些要麼資歷威望不夠,有些要麼能力不足,還有些乾脆就是並非劉虞核心圈的人,唯一可以去的,就是士孫瑞了。

但士孫瑞現在也纔剛剛進入高層核心圈,未來是三公人選,如果調去冀州的話,九卿之位就得挪個窩,現在滿朝劉備黨羽無數,如果再上來一位劉備黨羽,劉備在朝中的勢力又會更上一層,所以對忠誠於他的九卿,劉虞根本沒法動。

今日見到齊周,劉虞纔想起來,齊周的能力和忠誠度肯定是夠的,唯一不足的就是威望和資歷。齊周聽到劉虞想讓他做冀州牧,這自然是莫大的信任,感動的同時,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資歷和威望不足的問題。

聽到他的話,劉虞想了想,緩緩說道:“子嚴入朝廷也有數年了,一路升遷,確實資歷尚淺,不過資歷雖然不足,但也可以想辦法補一補,明日先遷爲將作大匠,待過一兩個月,再由滿朝商議。”

從侍中直接升遷爲州牧肯定是資歷不足,但將作大匠是僅次於九卿之位,再由朝議決定的話,就勉勉強強。就如同從一個縣衙衙役直接升爲縣令肯定是不現實,但如果先把這個衙役升爲縣尉,再從縣尉升爲縣令,這樣按部就班一點,至少面上能過得去。

得到了劉虞的承諾,齊周大喜道:“多謝陛下。”

“陛下!”

就在此時,門外忽然進來一名小黃門。

劉虞問道:“怎麼了?”

小黃門用顫抖的聲音喊道:“陛下,剛纔尚書檯來了公文,鮮于將軍上奏,說是袁紹病死了,袁軍準備向鮮于將軍投降!”

“什麼?”

劉虞蹭的一下就站起來了,身上披着的棉衣也落了下來, 一臉不敢置信地問道:“此事當真否?”

小黃門雙手捧着奏摺,快步上前道:“陛下請看。”

劉虞接過奏摺,打開迅速掃了一眼,原本有些病態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潮紅起來,呼吸急促,一雙眼睛像是在綻放璀璨的明光。

看到他興奮的模樣,齊周頓時知道肯定是真的,便問道:“陛下,鮮于將軍已經確定過了嗎?”

“哈哈哈哈哈。”

劉虞大笑着合上奏摺,整個人像是年輕了十歲,忍不住在席上激動地走來走去,一邊走還一邊說道:“輔國已經派人去城中看過了,確定了,袁紹已死,冀州迴歸朝廷了,此大喜事也!”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齊周也興奮不已,連忙跪下向劉虞道喜,君臣在此時一下子彷彿回到了當年,但比當年平定幽州的時候還高興。

冀州平定,這大漢天下,便至少平定了一半!

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請假條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八十五章 取勝!請假條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十章 B計劃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請假條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請假條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請假條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十章 天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
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請假條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八十五章 取勝!請假條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十章 B計劃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請假條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請假條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請假條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十章 天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