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

兩天後,朝堂之上,滿心歡喜的董卓不出意外的死了,死在了呂布的手上。

臨死前的那一聲“吾兒奉先何在?”顯得如此的諷刺。

曾經的一代西涼英豪,卻依舊逃不過美色的腐蝕。做了無數滔天罪行的他,最終死的極慘。曝屍東市,以臍點燈,連帶着董卓三族都被夷滅。

與此同時,呂布的名聲也徹底的臭了。明面上王允和劉協讚揚他有功於社稷,還加封他爲前將軍,但暗地裡所有人都對這個兩次弒父的三姓家奴充滿了鄙夷。

王允想要搶在呂布之前派遣皇甫嵩前去收攏李榷和郭汜手下的西涼兵。卻不曾想到,皇甫嵩突然病重了,躺在牀上不省人事,看着跟快要西去了一樣。別說是前去納降,就是下牀都做不到。

漢末三大名將,盧植已經死了,皇甫嵩抱病在牀、眼看就要不行了,現在在長安的只剩下一個朱儁了。

可是朱儁的威望和能力雖然不錯,但相較於皇甫嵩還是差上不少。而且不像皇甫嵩曾經是董卓和李榷郭汜的老上司,朱儁和他們雖然同在皇甫嵩麾下作戰過,但關係並不好。

想要派朱儁前去收攏西涼軍,根本不可能,他們本來就不是一路人。

在這種情況下,王允也不知是真的被滅掉董卓這場大勝衝昏了頭腦,亦或者是有其他原因。

爲了不讓這羣士卒落入呂布手中,避免他成爲另一個董卓,王允竟然下令要處死包括李榷郭汜在內的所有的董卓麾下將領。意圖將這些將領一一剪除,讓朱儁前去接管西涼軍,從而制衡和壓制呂布。

雖然有不少大臣還保持着理智,知道董卓的大軍主力都不在長安城內,如此做法恐怕會招致西涼軍的再次反叛,不停的勸阻着王允。

但初掌大權的王允完全無視諸多大臣的勸阻,剛愎自用的代劉協下了令。

劉協在王允的幫助下,終於成功地消滅掉了董卓大魔王,自然對於一心匡扶漢室的大忠臣王允言聽計從了!果斷同意了王允的命令。

於是不在長安內的李榷和郭汜當時就準備跑路了。但剛準備逃跑就收到了李儒寫的一封信,對於李儒極爲崇敬信賴的他們立刻轉頭調集了西涼的大軍前去攻打長安。

面對十多萬如狼似虎的西涼軍,即使是呂布也得認慫,慌不擇路的就逃跑了。而剩下的王允面對李榷郭汜的逼迫,最終選擇從城牆上一躍而下,跳樓身亡。

王允爲了劉協的尊嚴和漢室的顏面選擇了自盡身亡。而劉協面對這樣的情況,噤若寒蟬,顫顫巍巍的連話都沒說一句。

本以爲王允的死就代表事情過去了,李榷郭汜會成爲另一個董卓,一切又會恢復原來的情況。卻不曾想到,就在王允跳樓後,無數箭矢從暗中對準劉協射了過去。

好在王越也不是吃乾飯的,立刻現身挑飛了箭矢。就在這時,站在劉協身後的一位大臣悄悄的伸出一隻手,將一把塗了劇毒的短刃插入了劉協的心臟。

在所有人不敢置信的眼神中,劉協死了。死的如此乾脆,如此突兀。

李榷郭汜最後還是佔據了長安,但不同的是,劉協死了!

後經查證,殺死劉協的那名大臣是益州新晉的官吏,而向劉協射箭的那些刺客則是幽州軍打扮。

很快,劉協身死的消息傳遍了天下。漢室最後一個嫡系繼承人就這樣死去了。

整個天下頓時暗潮洶涌,無數有心人或是欣喜、或是震驚,一個個都動起了其他的小心思。

天子駕崩,九五至尊的位置就空出來了。無論是益州的劉焉還是幽州的劉虞,論及身份都有競爭這個寶座的資格。

亂世之初,原本有些平靜的天下頓時變得混亂起來,熱鬧無比。

“劉虞、劉焉乃是逆賊,弒殺天子,罪大惡極!”

最先發出聲音的自然就是當事人李榷郭汜。天子死在他們的眼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一定要把髒水潑出去的。

不管這事是誰做的,他們都得先把這個黑鍋先甩出去。劉焉和劉虞自然成了他們眼中最好的背鍋俠。

畢竟天子駕崩,參與刺殺的兩撥人明面上來自益州和幽州。二人身爲兩州的州牧,自然逃不掉干係。

更何況天子駕崩後,最有資格和實力成爲下一任天子的人就是他們倆。

證據、動機都確鑿無疑,這鍋他們不背誰背?

隨後響應的是距離最近的中原衆多諸侯。

曹操、劉備、陶謙、孔融四人震驚之後,憤怒或慶幸之餘卻也對於此事並沒有發表什麼過激的言論。

劉備和曹操還宣稱此事恐怕還有陰謀,證據和動機都太明顯了,劉焉和劉虞應該不會做這種事,一定是有人栽贓,號召天下人一定要冷靜。

他們倆可是看得十分明白,這件事表面上是對劉焉和劉虞有益。但實際上這事對於二人是有害無益。

在這亂世之中,劉協駕崩,他們二人絕無可能順理成章的成爲下一任天子。

而且就算成爲天子又如何?有名無實,誰會認可?不過是一傀儡罷了。

更何況天子駕崩是一件對於漢室的聲望有着重大打擊的事,使得原本就衰弱的漢室聲望再次大跌。

這對於二人來說有害無益,更不可能是他們做的了。

明眼人都清楚,這二人恐怕是替其他人背了黑鍋。深思之後,曹操和劉備同時把目標鎖定在了袁術的身上。

這件事情中得益最大是誰?

袁術!

將污水潑在劉焉和劉虞身上,最大的可能是對於二人有所企圖。

對於劉虞有所企圖的是公孫瓚。這事可以讓他名正言順的除掉劉虞,順理成章的徹底掌控幽州。

不過由於刺客來自幽州,並不一定是劉虞的手下,也可能是公孫瓚的。若是公孫瓚所爲,恐怕會派遣劉虞麾下在冊的士卒前去刺殺,這樣纔好定下罪名順便撇清自己。

所以說此事是公孫瓚乾的的可能性不大。更何況公孫瓚那個性情暴躁的大老粗,恐怕也不會想到做這種事情。

相較於公孫瓚,袁術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袁術早就對益州垂涎三尺了,現在完全可能借此機會名正言順的輕鬆拿下益州。

不過這種推測完全沒有證據,而且沒有說服力。這種類似於陰謀論的想法,除了少數的聰明人會深思一下外,其他人肯定是不會信的。

更何況就是曹操和劉備也不確定此事究竟是不是袁術所爲。只不過比較懷疑他而已。

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七百九十四章 氪金打法第八百七十二章 割草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五百五十五章 入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九十二章 鎮服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七百三十一章 劃地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二百一十章 謀求幷州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第九百一十五章 黑吃黑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六百一十九章 貿易城市第七百二十一章 “險惡”用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賈詡的定位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八十八章 退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五百九十三章 戰陣之威第五百三十一章 慘烈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二百五十章 南陽之變第四十六章 政事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五十一章 打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五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章 雙雄相會第六十三章 金陵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屑第八百七十五章 慘烈第六百六十三章 身毒進貢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七百章 擋住第三十七章 商稅第六百七十七章 親出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五百三十六章 歸附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陣第三百八十章 攻其必救第九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六百一十五章 曹操徵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六百一十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操的妥協第二十七章 黑山黃巾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八百七十五章 慘烈第三百零五章 馭獸之法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九十九章 撤退第八百七十四章 驚喜第二百七十章 生死一線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一百七十八章 賈詡的定位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氣運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
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七百九十四章 氪金打法第八百七十二章 割草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五百五十五章 入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九十二章 鎮服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七百三十一章 劃地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二百一十章 謀求幷州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第九百一十五章 黑吃黑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六百一十九章 貿易城市第七百二十一章 “險惡”用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賈詡的定位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八十八章 退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五百九十三章 戰陣之威第五百三十一章 慘烈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二百五十章 南陽之變第四十六章 政事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五十一章 打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五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章 雙雄相會第六十三章 金陵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屑第八百七十五章 慘烈第六百六十三章 身毒進貢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七百章 擋住第三十七章 商稅第六百七十七章 親出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五百三十六章 歸附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陣第三百八十章 攻其必救第九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六百一十五章 曹操徵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六百一十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操的妥協第二十七章 黑山黃巾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八百七十五章 慘烈第三百零五章 馭獸之法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九十九章 撤退第八百七十四章 驚喜第二百七十章 生死一線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一百七十八章 賈詡的定位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氣運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