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掌控江東

一場註定了結局的大戰就這麼毫無波瀾的結束了。

費棧身死,兩萬五山越兵無一逃脫,死了四千多,輕傷六千多,剩下的都繳械投降了。

之所以只死了四千多還得多虧先登死士留了手,並沒有用雲氣加強箭枝的殺傷力,只是加強了穿透力。

所以這些輕傷的山越士卒都是在身上留下了一個個拇指粗的小洞,並無太大的創傷。

而那些重傷身死的,只能說運氣不好,穿透的位置剛好是要害的地方。

不管怎麼說,經歷了這一場噩夢般的戰鬥,這剩下的兩萬左右的山越人是徹底老實了。

尤其是最後鞠義利用軍團雲氣表演的那一箭,直接熄滅了所有人的逃跑的慾望。

現在這羣山越人變得乖的不得了,讓他們幹嘛就幹嘛,絲毫沒有逃跑的慾望。

隨後在孫策部隊的看押之下,這些山越人被押往廬江。

這些人羣龍無首外加上鬥志全無,孫策麾下的五百騎兵就足以應對了,更何況沿途還有各郡的守兵協助。

而在丹陽城內此時又有一場屠殺在進行。

屠殺的一方依舊是先登死士和陷陣營,而被屠殺的一方則換成了世家豪紳們打算作亂的護衛隊和青壯們。

這次戰鬥比之前的還要順利,張家直接就挖好了坑,把這些人集中到了一個個院子內,還找藉口將各家領頭的單獨約出來在一起,結果直接全被先登死士亂射而死。

剩下的除了部分死士,大多數人在沒有頭領的情況下都直接投降了。

畢竟他們多隻是放下鋤頭被強拉來的百姓,本身戰鬥慾望就不高。

這些人就被隨後前來的黃忠率領的大軍分出一小部分直接壓往金陵進行勞動改造。

至於黃忠帶來的剩下的主力,都用於協助陷陣營和先登死士來清理整個丹陽郡剩下的潛藏在山中的其他山越殘留了。

如果說廬江和九江是整個揚州的橋頭堡,那麼丹陽和吳郡就是整個揚州的核心。

袁術打算日後定都的金陵就位於丹陽,袁術自然要好好清理這兩個郡。

其實整個江東最精華的部分就是位於長江下游的這個區域,也就是後世的長江三角洲附近,包含了廬江、九江、丹陽和吳郡這四個郡的一部分。

揚州六州就如同整個大漢的縮影,北方四個郡佔了大概一半的地盤,但是佔據揚州的人口和資源超過了四分之三,而剩下的南方兩個郡雖然地盤大,但多是沒有經過改造的不毛之地。

袁術自然知道南方的兩個郡稍加改造就是魚米之鄉,不過現在還騰不出時間和精力去改造南方的兩個郡,只能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北方四郡上。

黃忠就按照袁術的安排協助着高順和鞠義在北方四郡裡,按照附近百姓的指引,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去抓捕山越人,隨後送到廬江。

這些山越人袁術可暫時沒有時間管他們,一個個都讓他們先去幹苦力,興修水利或者修路。

畢竟這些人身體好、幹活快不說,還不需要工錢,只要飯管飽就好了,簡直不要太方便,引得顧雍和沮授經常爲了這些人的分配而吵得不可開交。

袁術可沒功夫管這些,他正在忙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這次世家聯通山越人反叛的戰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但事情還完全沒有結束。

袁術正忙着抄這些世家的家,還要忙着穩定局勢和安撫其他世家,以及新的利益分配。

在袁術的指揮,郭嘉的協助,張泫的暗中幫忙下,整個揚州頓時籠罩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中。

袁術對於這些看不清形勢、不知收斂、沒有底線的世家一點都沒有留情面。

該殺的殺,該奴役的奴役,該抄家的抄家。

無數世家子弟在被說清罪名後被當街問斬,滾滾人頭落在地上,都足以堆成一座山了。

這些世家竟然敢聯通山越,一個個自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說清罪名後有關之人全部當衆斬首,非但沒有引得百姓的恐慌,相反還令百姓暗自稱快。

百姓們的反應並沒有出乎袁術的預料,畢竟袁術的所作所爲都是名正言順,而且還是有利於百姓的。

百姓們雖然樸實但是不傻,誰對他們好他們自己心裡一清二楚。

袁術做了這麼多的實實在在的事情,早已深得民心。此次剷除了部分山越反叛之人以及勾結山越的世家,百姓們更是拍手稱快。

但是和百姓們不同,世家們現在是噤若寒蟬。

雖然早就知道袁術大勢已成,但部分世家依然心存幻想,認爲江東的統治和管理還是離不開世家。袁術縱然對自己不感冒,但也不敢真的和江東世家作對。

可是現在,滾滾的人頭,無盡的殺戮,無不證明着袁術的恐怖和強勢以及自己的天真。

對方並非不敢動自己,只不過是沒有好的理由,懶得動自己而已。

無數世家豪紳被覆滅,結果整個江東竟然還十分的穩定,絲毫沒有亂起來的徵兆。

最讓世家們感到恐懼的是袁術就這麼幹脆的完全剷除了四大世家之一的張家,輕鬆至極,竟然沒有遭遇到任何的阻攔和困難!

其他三大世家對此竟然一點反應都沒有,最可怕的是陸家竟然還在暗中幫助袁術。

說得再多都不如現實來得乾脆明瞭,袁術這一波殺戮後的結果直接讓江東的世家們都認清了現實。

袁術,大勢已成!

剩下的三大世家都已經認清了形勢,做出了選擇。自己若不投靠,就要慢慢落後於其他世家,乃至消亡。

而袁術也並非是那種眼中容不得一點沙子的殘酷暴君,對於世家還是十分寬容的。

只要不觸犯到他的底線,袁術也樂得讓世家跟着自己喝點湯。

畢竟在這個時代,自己想要管理天下,必然離不開世家。

張家和其他反叛世家留下來的空缺官職,被袁術分成了兩份,一份留給寒門,另一份直接送給了世家。

而這後一份中,大頭都被三大世家吃下了,其他世家也跟着喝了點湯。

袁術可是深知借勢而爲,利益均沾的道理。

這些空出來的本來自己留着就沒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送出去。

這也是其他三個世家就這麼漠視的看着張家的覆滅卻沒有一點反應,反而還幫袁術穩定局面的原因。

袁術並沒有損害他們的利益,相反還讓他們跟着小賺了一筆。

至於袁術的潛在威脅增大,江東世家團體勢力削弱,他們不是不清楚,而是沒辦法。

畢竟袁術的強大他們都清楚,袁術的威脅性自始至終都存在,自己原本就明顯沒有反抗的能力,除了妥協別無他法。

現在張家覆滅了,也只不過使得這個局勢變得更明顯而已。

如今反對袁術無異於飛蛾撲火、以卵擊石,向袁術靠攏纔是他們現在最好的選擇。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看似困難,但只要你有所依仗,借勢而爲,團結大多數的利益打壓小部分人,再學會利益均沾,就可以一點點的掌握住局勢,壯大自己,穩定局面。

這一波屠殺之後,江東徹底被袁術掌握在了手上!

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一百四十一章 堵門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八百六十一章 車陣第二十三章 破局的辦法第三十六章 金陵第七百一十二章 劉備的抉擇第五百八十三章 安排第九百三十七章 開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二百八十七章 張鬆第九章 周瑜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紹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三章 修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鎮服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第六百九十章 戰始第四百五十九章 驚喜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十五章 可怕的世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敵殤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四百六十六章 佈置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九百章 改變第五章 抉擇第五十三章 碾壓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二百一十三章 徐庶的見解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的謀劃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九章 周瑜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諸葛家族第五百四十八章 怒斥第四百八十三章 冒進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七章 道歉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八百五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三十四章 殘酷的西涼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三百零八章 袁紹在頭痛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七百三十七章 拒絕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消交易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八百五十五章 圍困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實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代出場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一十二章 打趣聊天第三百五十二章 氣運第四十七章 造船廠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三百五十八章 果斷的孫策第三章 認主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白馬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二百二十九章 荀氏兄弟第五十六章 陸家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五百三十九章 削弱第二百一十三章 徐庶的見解第一百章 準備出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七十章 時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絕望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戟揮舞第四百一十三章 認命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第五百一十四章 突圍第八百八十二章 氣運加身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
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一百四十一章 堵門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八百六十一章 車陣第二十三章 破局的辦法第三十六章 金陵第七百一十二章 劉備的抉擇第五百八十三章 安排第九百三十七章 開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二百八十七章 張鬆第九章 周瑜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紹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三章 修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鎮服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第六百九十章 戰始第四百五十九章 驚喜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十五章 可怕的世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敵殤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四百六十六章 佈置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九百章 改變第五章 抉擇第五十三章 碾壓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二百一十三章 徐庶的見解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的謀劃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九章 周瑜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諸葛家族第五百四十八章 怒斥第四百八十三章 冒進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七章 道歉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八百五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三十四章 殘酷的西涼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三百零八章 袁紹在頭痛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七百三十七章 拒絕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消交易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八百五十五章 圍困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實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代出場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一十二章 打趣聊天第三百五十二章 氣運第四十七章 造船廠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三百五十八章 果斷的孫策第三章 認主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白馬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二百二十九章 荀氏兄弟第五十六章 陸家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五百三十九章 削弱第二百一十三章 徐庶的見解第一百章 準備出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七十章 時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絕望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戟揮舞第四百一十三章 認命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第五百一十四章 突圍第八百八十二章 氣運加身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