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失望

“這李濛應當是昔日漢將李陵之後吧,沒想到竟然淪落到這般地步,如此卑躬屈膝,真是令人唏噓。”

待李濛走遠後,賀齊出現在了步騭身後,輕嘆道。

“是啊,堂堂名將之後,如今卻……真是時也命也!”步騭也十分惋惜道。

李廣之孫李陵的遭遇,在世家之中並不是個秘密。將門虎子,卻有那般悲慘的結局,李氏一族,名將輩出卻下場淒涼,這背後牽扯的密辛他們也知道不少。

不過李氏一族向來脾氣火爆固執、不善政治,淪爲犧牲品,一步步被推向絕境落得那般結局自然也有其自身原因。

賀齊和步騭對於李陵心中還是有些同情的,平心而論,大漢確實虧欠的李陵。

李陵之罪難掩,投降之舉同樣令人不齒,但其身上揹負的重擔及冤屈,卻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以五千步卒血戰八萬主力胡騎,殺敵逾萬、轉戰千里,彈盡糧絕方止,絕對一等一的名將之姿,勇猛和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捨身入境而軍無馬,血戰八天八夜孤軍直面匈奴主力卻無絲毫援軍,因武帝輕信讒言而被滅三族,還有那詭異的第二次兵敗浚稽山,宣帝時期還派人慾將之接回。這其中種種,確實詭異的過分,給人以太多遐想的空間。

罪無可恕、情有可原,或許便是對李陵最好的評價。無數人不由爲之扼腕嘆息,若是當時有援軍,李陵突出了重圍,亦或者武帝沒有輕信謠言,結果會是怎樣。

若是易地而處,賀齊和步騭也不覺得自己在那般境地之下,心中冤屈無數還一定能做出以身殉國的決定。

因緣際會、結局如此,縱有無數人爲之痛惜,但也改變不了什麼。

其實在來之前,步騭心中還是十分複雜的。心中甚至隱隱希望李濛能夠奮起反抗,至少也應婉拒。

但李濛表現得如此不堪,着實令他深感悲哀。好歹也是昔日將門之後,竟然墮落至此。

趙魏漢吳四國定於西域,目的如何自然不言而喻。李濛若是一開始便前來相投,無論是孫策、劉備還是曹操定然都會以大禮相待。

畢竟李陵當初與漢室之間還有些香火情,一向重情重義的孫策以及曾經志在徵北將軍的曹操,對之都會有所偏向。而劉備,心中虧欠之下,也會善待於其。

但是,先祖向漢,後輩卻並非如此。李濛或許是已經忘記了自己的血脈、將血已冷,亦或者貪圖國王的身份,心存僥倖,一直未曾選擇歸附,直到現在這個局面。

危境之下,方纔選擇低頭,而且還如此的卑躬屈膝,毫無氣節。

“罷了,就當李氏之後已經斷了吧,現如今隴西李氏也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日後還是稱其爲拓跋濛吧,他配不上李這個姓”賀齊搖頭道。

自小聽着飛將軍李廣的故事長大,他着實難以接受眼前這所謂的李氏之後。

“畢竟有些事情不能翻到明面上來,昔日大漢虧欠的太多,又還不了。李氏之所以落魄至斯,不光是其自晦自侮,還有漢室的原因。”步騭輕嘆了口氣。

“不過李氏可是名將之後,家學傳承悠久,如今不過是沒有發力。現在似乎和楊家搭上了線,日後的發展必然不差。”

世家的恐怖之處便在於此。傳承悠久、底蘊深厚,無論被打壓到何種地步,只要有機會便會借勢而起。

像隴西李氏這般將門,論起家學底蘊,便是皇甫嵩坐鎮的皇甫家都難以望其項背。之前不過被大漢所壓,不得不一直蟄伏,如今天下大變,其崛起乃是必然之勢。現如今楊家與之聯合,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若論關西之將門,隴西李氏絕對首屈一指。只需認真培育子嗣,將來兩代之後,隴西李氏的發展恐怕比之楊家都不會差多少,甚至更勝一籌。

畢竟現在之大勢並非以前,已經不是單純依靠權謀人脈等軟手段才能壯大了。硬實力愈發的重要,而在這一點上,李家不要太強勢。家中傳承數百年的兵書卷藏,但凡子孫之中出一中上之姿,堆都能堆出來一個名將。

“據說直至靈帝之時幽州以北還有李陵留下的一支漢人支脈,數代皆居於北方草原,一直想要尋機建功從而攜榮歸漢、彌補罪責、重興李氏,也算不失李氏男兒豪氣。只可惜,勢弱力薄,戰至部落男丁死絕,最終爲鮮卑所滅。”

“如此方算是李氏子孫!”賀齊忍不住緊握雙拳道:“吾就說敢以五千步卒血戰八萬胡騎的李陵,其後輩總不能盡是懦夫,必然有血性之輩。”

“可惜了。時也命也,李陵一脈落得那般結局,若是其真能如願歸漢,當是不亞於蘇武牧羊的又一段佳話。”

“這個拓跋濛也是個妙人,不過格局還是太小了。否則就憑他這敏感的身份,在我吳國也足以成爲一面旗幟,日後之發展比之區區一小國國王要強上不知何許。”步騭道。

“給他的機會夠多了,他自己把握不住,如今之境況乃是自作自受。如此簡單的局面都看不清,如今的中亞,已經不再是他們這些小國能夠立足的了。我漢人至此,除北匈奴、安息、貴霜以外,其餘諸國沒有資格參與這場爭霸遊戲,他們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吞併消滅。”

他的眼光格局皆是上佳,對於如今四國與大楚的戰略方向把握得十分透徹。與北匈奴的戰鬥只能是小打小鬧,雷聲大雨點小。因爲出於戰局,漢人需要北匈奴的存在,而北匈奴不敢與漢人交戰。二者無言的默契所形成的平衡局面相對十分穩固。

相反,看似盟友的貴霜纔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如今各國的目光都集中在貴霜與身毒之間的大戰之上。

這場投入了數十萬之衆持續了已近一年的戰爭至今還未分出勝負。雙方招數頻出,但卻相互制衡,奈何不了彼此,各自傷亡不小,死傷已然逾十萬之衆,如今又陷入了相持狀態。因爲此戰,貴霜內部已然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三百零六章 分封制與擴張第五百零三章 劉虞之言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六百三十八章 公孫瓚的瘋狂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八百七十四章 驚喜第九百二十二章 防禦佈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呂布躺贏第四百七十七章 破關之機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事將起第六百五十四章 僞裝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七百八十九章 謹慎第二百七十八章 荀家的謀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可憐的曹操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第三百零六章 分封制與擴張第五百零六章 詭辯第九百四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九百五十四章 借力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府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一百九十六章 法正對楊修第七百三十八章 攻守第三百四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九百二十二章 防禦佈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八十三章 無賴戰術第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孫策的天賦第七百五十六章 阻攔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七百三十七章 拒絕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之變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七百五十四章 決絕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九百五十章 崩潰第九百四十章 隱蔽第四百六十五章 來臨第五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二十一章 世家和寒門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九百六十章 通敵第四十三章 學院第五百章 瘋狂第九十七章 追擊第四百一十三章 認命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六百七十章 決意第四百七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三十一章 軍魂軍團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六百三十八章 公孫瓚的瘋狂第三十八章 聰明的女人第九十一章 雙雙突破第九百三十三章 佈置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十七章 張遼高順第九百零七章 大禮第五百七十一章 袁紹的決斷第四百七十二章 夜襲第八百三十二章 謀略和戰力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四百三十一章 軍魂軍團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三百九十八章 馬騰的選擇第四百七十六章 陳登之能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淪陷第七百二十九章 出發第六百五十二章 強硬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事將起第七十八章 廬江不能丟
第三百零六章 分封制與擴張第五百零三章 劉虞之言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六百三十八章 公孫瓚的瘋狂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八百七十四章 驚喜第九百二十二章 防禦佈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呂布躺贏第四百七十七章 破關之機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事將起第六百五十四章 僞裝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七百八十九章 謹慎第二百七十八章 荀家的謀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可憐的曹操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第三百零六章 分封制與擴張第五百零六章 詭辯第九百四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九百五十四章 借力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府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一百九十六章 法正對楊修第七百三十八章 攻守第三百四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九百二十二章 防禦佈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八十三章 無賴戰術第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孫策的天賦第七百五十六章 阻攔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七百三十七章 拒絕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之變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七百五十四章 決絕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九百五十章 崩潰第九百四十章 隱蔽第四百六十五章 來臨第五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二十一章 世家和寒門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九百六十章 通敵第四十三章 學院第五百章 瘋狂第九十七章 追擊第四百一十三章 認命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六百七十章 決意第四百七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三十一章 軍魂軍團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六百三十八章 公孫瓚的瘋狂第三十八章 聰明的女人第九十一章 雙雙突破第九百三十三章 佈置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十七章 張遼高順第九百零七章 大禮第五百七十一章 袁紹的決斷第四百七十二章 夜襲第八百三十二章 謀略和戰力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四百三十一章 軍魂軍團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三百九十八章 馬騰的選擇第四百七十六章 陳登之能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淪陷第七百二十九章 出發第六百五十二章 強硬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事將起第七十八章 廬江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