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

這一年,王爭帶着軍隊進圍西安,招降李自成,三個月之後揮軍南下,在鳳凰山一戰,殲滅大西軍精銳近三十萬,陣斃張獻忠。

滅順、滅西,逐步收復川蜀、陝西、青海,緊跟着下半年,相繼平定了雲南、貴州等地的土司作亂,取消前明沐王府藩號,將雲南收歸朝廷。

二年正月初八,彰武皇帝王爭大封開國功臣,寬赦天下。

冊封了以晉國公黃陽爲首的七位公爵,其餘六人分別爲魏國公董有銀、成國公鄧黑、吳國公高亮、徐國公李巖、越國公江大。

鄧黑這個名還是後來改的,說是把那個‘子’字去掉,更顯得正式,就連王爭都已經點頭同意,無奈之下,鄧黑子只好改成鄧黑。

冊封了以全卓、邢一刀、陸井榮、劉四等爲首的二十三位侯爵,追封戰死之邵勇爲義烈候,子邵得福襲義烈伯。

以李巖、牛平亮、範若海等爲首,冊封了八十六位伯爵。

以顧君恩、劉雄、任胡、任漢、邱武、孔欒等人爲首,冊封了四十八位子爵;包括劉國能、陳永福、左光先、袁時中、高傑、黃得功、祁耀武、李青山、吳惟忠、高山等人在內,冊封了一百零八位男爵。

以郝搖旗爲武威將軍,充任陽和主將;以劉芳亮爲武節將軍,充任雲南孟定主將,並且按照軍功重新分派各地衛營、防營主副將。

彰武二年八月,皇帝王爭以安定候陸井榮爲主帥,以李定國爲徵東前將軍,以祁耀武爲徵東將軍,率齊軍十餘萬在北京出發,號稱二十萬,開始進行最後的統一戰爭。

王爭責令蒙古、朝鮮出兵協助徵遼。

八月底,在大齊的壓迫之下,土默特汗禿馬敦率二十餘部尊奉王爭爲天可汗,出動騎兵十餘萬協助,朝鮮仁祖則是出兵五萬。

三方總計兵力近四十萬,號稱五十萬,進行滅清戰爭。

......

今時不同往日,興京、盛京都被齊軍大肆屠殺,旗丁損失慘重,清軍八旗又在回援的路上爆發內戰。

多爾袞勸阻不成,只好被迫還手,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殺死豪格,擊潰土默特等蒙古騎兵,順帶着將漢軍一同殺的四散。

但是經過內戰之後的清軍不復當年,兩藍旗、鑲紅旗還有兩黃旗幾乎什麼都沒有剩下,八旗相當於廢了五旗。

況且多爾袞的親信兩白旗,也在和豪格的戰鬥中損傷慘重,急需修整添丁,但招募近一年,卻只招到了一千多的旗丁。

如今形勢再也不向着滿清,福臨和孝莊仍被看押在北京,雖然多爾袞及時登基稱帝,但內部依然四分五裂,難以爲繼。

彰武元年,大齊滅順、滅西,今年又是大封功臣,北伐迫在眉睫,隨着王爭在紫禁城頭念出的一紙《討虜檄文》,八旗子弟在遼東的處境每況愈下。

不等齊軍、蒙古和朝鮮進入遼東,遼東內部倖存的漢人便是活動起來,爆發了一次反清高潮,據說義軍已經在五月份趁勢克復金州一帶,並且打着大齊朝廷旗號。

金州的起義軍很快就被憤怒的多爾袞率軍撲滅,但內部已經四處冒火,壞消息一個接着一個,多爾袞將正白旗和半數精銳留在鬆錦一帶駐防,帶着鑲白旗四處救火。

無論多爾袞怎麼奴隸,很多人都能看得出來,大清要亡了。

以前在黑龍江、寧古塔一帶的旗丁很願意參軍,因爲那個時候滿清處於優勢,幾乎是無能能擋。

但現在不同,蒙古二十餘部臣服大齊,協同朝鮮三面夾擊,見到滿人就殺,一個個城鎮的漢人被解放出來,到處都喊着滅清的口號。

原本滿清八旗軍幾乎已經死傷殆盡,漢八旗、蒙八旗不斷叛變,就連自己現在的領土都保不住,還是回深山老林安全一些。

很多旗人對興京和盛京的屠殺暗自懼怕,況且現在沒有漢民和朝鮮、蒙古人當炮灰,衝鋒陷陣都要自己上。

打贏了的前程也不再值錢,多爾袞已經給不起他們想要的,能躲着還是不要出來。

多爾袞面對旗丁的背叛無計可施,又不能大開殺戒,只能動用手下鑲白旗強徵,然而這樣卻激起了建州內部的反彈。

多鐸和阿達禮等人都是所謂猛將,帶着多爾袞的主力部隊屯駐在鬆錦一帶,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是處心積慮的想謀求一勝,用以提升士氣。

求戰心切,便是心態大亂,面對齊軍一味的猛衝亂打,第二次鬆錦之戰的結果可想而知。

齊軍組成嚴謹的陣列,雙方在平原上大戰,多鐸爲了提升士氣,讓郡王阿達禮壓陣,親自衝鋒陷陣。

滿清引以爲傲的騎射,在齊軍已經普及的線列遂發火槍面前,完全成了小孩子過家家的把戲,他們的八旗鐵騎,面對手持轉輪打火槍的齊軍驍騎,也是完全被碾壓的份。

彰武二年十一月,齊軍在錦州、松山一帶大敗清軍正白旗,梟首一萬兩千,徵東前將軍李定國陣斬多鐸,敘列一等功。

徵東將軍祁耀武斬殺阿達禮等兩名滿清郡王,敘列二等功。

現在的齊軍已經一隻腳邁入近代化,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和遂發火槍,騎兵也在逐漸向火槍騎兵轉變,單論盔甲裝備並不輸於滿清,每次戰鬥都是以火器優勢掌控着戰場上絕對的主動權。

在真正的戰場上,光有死衝的勇氣遠遠不夠,清虜一直對漢人的火器嗤之以鼻,對齊軍火器的強悍程度遠遠估計不足。

這些韃子依然用努爾哈赤那個年代進攻明軍的法子來和齊軍決戰,造成一次次潰敗。

戰勝之後,齊軍勢如破竹,一路向北,在陸井榮、李定國和祁耀武的率領下依次收復了松山、錦州和廣寧西鎮,進至西寧堡一帶。

西寧堡已經屬於遼東腹地,威脅到多爾袞新定的都城蓋州,祁耀武和多爾袞都明白,齊、清兩方在不久的將來,勢必在海州、營口一帶進行最後的決戰。

這場戰爭若是多爾袞獲勝,滿清則可以苟延殘喘一陣子,齊軍則需要調集更多兵力征遼,若齊軍獲勝,那收復遼東便是指日可待。

不過多爾袞並不太看好大清的前途了,要知道,這次齊軍派出的不是全部,甚至連精銳的禁軍都只出動了一個驍騎營。

如果僥倖打勝,王爭必然會集結禁軍和關內精銳再次徵遼,到那時,多爾袞那也明白自己根本無法抵擋。

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五百二十八章:安平內議,約商蘇州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
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五百二十八章:安平內議,約商蘇州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