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

當天夜裡,吳三桂將自己鎖在爵爺府裡,拿出當年父親贈給自己的那把匕首,嘆了口氣,開始動筆寫訣別信。

“不肖男三桂,泣血百拜,上父親大人膝。父親一生,素以忠義自居,如今雖大勢已去,也當拼盡全力,不成,則應以身殉國難...”

“南京魯監國朝廷封兒爲平西候,自古忠孝難兩全...兒子定爲父親報仇血恨,即使不成功而成仁,我父子二人不也成就忠孝之名?父親爲何在賊營忍辱偷生,枉爲人臣...”

寫到這裡,木窗忽然被吹開,屋外吹進一陣大風,將吳三桂放在桌子上的信吹落到地上,吳三桂撿起來繼續一直寫到天明。

“...賊就算將父親置於刀斧油鍋之上要挾,兒子亦絕不悔改,自今日起,兒與父斷絕關係,絕不相往來。”

這封信發出去後,吳三桂下令斬殺大順使者,宣告與李自成徹底決裂,因爲大順還是弒君的政權,而滿洲人不過是還未開化的建虜,就算這兩方給他的地位再顯赫,也無法比得上正統朝廷的忠臣之名。

此時擺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了一條路,要麼做孝子,要麼當忠臣。

祁耀武和劉四抵達山海關的三天後,吳三桂下令,在山海關原本大明旗幟的旁邊,添加了一副“王”字藍底黃龍大旗,並且三萬關寧精兵全部換上齊王運來的新式盔甲。

一時間,山海關上佈滿了“王”字大旗,關寧軍已經成了齊軍下轄的一支分軍,人人都披掛着嶄新的衣甲。

......

關外,老坡之上,清軍大營內旌旗密佈。

無數的八旗馬隊在營盤周圍來回走動,營內人喊馬嘶,看見山海關城頭上更換旗幟,就連關寧軍都換上新的衣甲,哨騎連忙將這個消息告訴攝政王多爾袞。

“吳三桂投奔了王爭?”

多爾袞坐在豪華的金黃色墊子上,周圍兩名漢人侍女寸步不離的侍奉,營中坐滿了圖爾格、鰲拜等八旗大將。

他吸了一口大煙,聽到這話後大吃一驚,接連咳了幾聲,這時候,豫郡王多鐸起身說道:

“攝政王,能不能趁亂奪取山海關,那吳三桂只有三萬人馬,而我大清這次有三十萬,足足是他十倍!”

多爾袞又吸一口大煙,咳咳幾聲,但卻並沒有直接回話,反倒是看向一旁默默無聞的幾個漢族大臣,對其中一人說道:

“範先生,你有什麼想說的?”

范文程早就在心中想好對策,聽到多爾袞發問,連忙趴下來五體投地的行了個大禮,這馬屁拍的是既熟練又響亮。

周圍的多鐸、鰲拜幾人微微皺眉,對范文程這些沒骨氣的漢人更加厭惡,要不是攝於多爾袞的權威,早就將范文程等人大卸八塊。

“回攝政王的話,奴才覺得,此時應當從速繞過山海關,借道蒙古,避免八旗鐵騎無謂傷亡,保留實力爭奪京師,定鼎燕京,纔是重中之重。”

多爾袞用手指了指范文程,十分贊同的說道:

“你們看看,範先生這話簡直說到本王心坎裡去了,但本王還有疑慮,那李自成縱橫中原,據說麾下有百萬大軍,定然是不可小覷,靖南王怎麼看?”

耿忠明和尚可喜對視一眼,這纔有些慌亂的起身,躬身說道:

“奴才和範先生商議過,李自成雖然在中原所向無阻,但麾下兵馬絕不會超過三十萬,並且奴才也曾在登萊一帶待過,大順這三十萬,其中定然大部分都是歸附的老弱病殘和前明軍隊,不足爲慮。”

多爾袞點點頭,他問尚可喜他們只是爲了知道大順軍的組成和實際人數,他們的看法並不會對多爾袞的策略造成任何影響。

在他眼裡,崇禎二年的時候皇太極入寇都沒能打下來,已然是天底下最難以攻破的城池,李自成竟能如此之快的攻下京師,大順軍戰鬥力肯定是不低。

所以對這些漢人的話,多爾袞其實一直都是半信半不信。

“來人,傳本王的命令,放棄山海關,取道大淩河,先進入中原再說。”

由於王爭殘餘了對燕京的爭奪,這使得多爾袞原定在山海關看戲,逼迫吳三桂投降大清的計劃徹底泡湯,但他立即對此做出反應。

依照范文程等漢臣的傾心謀劃,多爾袞制定了從大淩河穀道進入冀北,再從邊牆進入,清軍以這種方式入關劫掠已經有了五次,簡直屢試不爽,

不過這次並不同,多爾袞是打着入主中原的心思來的,所以進入關內之後,他並不會直接去圍攻北京,反而會繼續耐心等待。

李自成和王爭素來就是死敵,若不稍加利用一番實在可惜。

聽聞吳三桂斬殺大順使者,投降王爭的消息後,那李自成料想必定會火冒三丈,說不定就會出動大兵去攻擊山海關,這就是多爾袞所希望的。

到那個時候,李自成主力在攻擊山海關,王爭又被大順軍攔在北直隸,一定不會很快抵達北京城下,多爾袞就可以長驅直入,一舉攻克北京。

眼下最要命的就是心急,還是再等等看。

......

“吳三桂殺我使者,與我大順朝決裂!?”

正在皇城內的李自成聽到這個消息後,簡直是又驚又怒,怒斥吳三桂整個就是一匹中山,收下自己那四萬兩銀子,但卻把使者殺了投奔王爭去了。

偌大的紫禁城,李自成已經是當之無愧的王者,誰也不敢忤逆,就只有吳三桂,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清晰可聞。

這對於李自成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羞辱,他當即把衣甲披掛整齊,持刀召集衆將前來議事,說要東征山海關。

“打仗,現在天下太平,打什麼仗?”

“就是啊,老子府內還有幾房小妾,誰願意去誰去!”

不過讓李自成無奈的是,大順軍屬下這些將軍們卻並不買賬,聽到他的命令後,第一時間不是尊令,而是想各種理由推脫。

最先跳出來的還是原劉宗敏部下白旺,說是拷掠大計還沒完成,再說了天下都望風歸降我大順了,改朝換代還打什麼仗。

原劉部的許多將領本來就對李自成那次偏袒牛金星心存不滿,眼下都忙着搶掠,更是紛紛蹦出來,藉口五花八門,其餘的農民軍首領都是如此。

震怒之下的李自成根本顧不了這麼多,見沒有一個人肯去,想着吳三桂不過是三萬兵,自己部下有十萬之多,應該夠用了。

所以被逼無奈,李自成只能親自帶領忠於自己的十萬大順軍,浩浩蕩蕩啓程東征。

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十章:意外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
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十章:意外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