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

“侯爺,咱們在蘇州和鄭氏起了衝突!”

王爭一直低頭去看公文,其實並沒擔心會出什麼大事,畢竟江南雖然地廣繁華,但還真就沒有什麼能同山東軍一爭的地方兵馬,完全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現在江南基本已經定型,需要擔心的就是李自成是否會像歷史上那樣北上。

聽到這個,王爭眸子忽然一緊,擡起頭問道:

“老範,你坐下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鹽幫和鄭氏一向都是井水不犯河水,這次的衝突是因何而起?”

範若海雖然坐下到一側,但可能是心繫漕運事務,所以剛坐下立馬又站起來,面色焦急的道:

“侯爺商談的人,是鄭氏的二老爺鄭鴻奎,但這次與鹽幫還有保安司起衝突的,可是鄭芝龍的嫡系十八芝啊!”

要說王爭手下真正的親信是戰兵一系,鄭芝龍的親信則是這十八芝。

早年還在日本的時候,鄭芝龍丟棄自己的妻子,就是爲了和顏思齊這二十八個人結成兄弟,多年下來,到現在剩下這十八個人,就成了十八芝。

鄭氏十八芝,倒是和山東軍的戰兵大將們有些類似,幾乎全部都是從無到有,一點點打拼到今天的地步,從前也是各地的小海商、小海寇,並不出名。

鄭芝龍帶領這十八芝成立水師,以兩年時間,消滅明廷水師提督俞諮皐統領之福建、浙江水師及買辦武商「漳州幫」許心素等人,掌控南洋。

一直到現在,十八芝的成員無論哪一個人手下都有大量的財富和船舶,在江南一帶早已是當之無愧的霸王。

王爭無論如何都沒想到,自己進取江南最大的阻礙不是明廷也不是士子,竟然會是鄭氏。

這所謂的“鄭氏十八芝”王爭多多少少也有所耳聞,當即面色就沉了下來,不過也沒多說,靜靜聽範若海講完來龍去脈。

其實山東軍入主南京之後和鄭氏有瓜葛糾紛那是早晚的事兒,只是王爭沒想到會來的這麼快,並且一上來就得罪了十八芝的其中一個。

一直以來,主持鄭氏和山東軍買賣交易的人都是鄭鴻奎,鄭芝龍的態度不明不暗,對鹽貨交易說不上重視,但也不會輕視。

但要是涉及十八芝和鄭氏的利益,鄭芝龍會直接翻臉不認人也在意料之中。

在山東和江北一帶設卡收取漕運厘金的時候,山東軍和鄭氏還不會有什麼衝突,多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鄭氏不會閒着沒事在陸上自找苦吃,況且山東那一帶在印象中多是貧困之地,讓出去也沒什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

但是自從佔領南京之後,山東軍兵分數路,到現在幾乎佔領了江南的半境,到處都在改革。

江南地方上的船隻幾乎都要帶着鄭氏令旗,鄭氏給這些船商令旗,一則是炫耀武力,藉此收取鉅額的厘金,這也是讓鄭芝龍迅速富可敵國的主要原因。

鄭氏令旗的第二個目的則是爲了炫耀武力,說只要是掛上他們鄭氏的令旗,去哪都可以毫無阻攔,以此彰顯他們在海上絕對的武力。

但是這令旗在山東軍地方保安司和鹽幫人員的眼裡,根本就算不上什麼,無論你掛與不掛,這些人都會深度貫徹收取厘金的命令。

不交,那就別想走!

起衝突的叫鄭之鳳,是十八芝中比較靠前,並且在鄭氏中排行較高的一個,深受鄭芝龍的信任。

當時山東軍的人在蘇州碼頭收取漕運厘金,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船商們都不怎麼會配合,往往要殺雞儆猴一番纔會老實,這些伎倆鹽幫早就耍的熟練。

可在那天除出了意外,鄭之鳳坐着大型蒼山鐵,隨同而來的還有十幾艘中小型的沙軻船,出來一問,聽到居然有人敢收取掛了鄭氏令旗船隻的厘金,當即就是怒不可泄。

鄭氏船隊的人不在這裡還好,鄭之鳳本人就在蘇州,眼皮子低下發生了這種事,大大小小的船商都眼巴巴看着自己,要是不管上一管,今後還怎麼在江南立足。

鄭氏船隊不過是二十幾條船,只有一艘能勉強算大型船的蒼山鐵,但還是那個脾氣,根本不管你什麼身份,寸步不讓。

鹽幫的人看見是鄭氏來出頭,心底雖然也在琢磨,但要談讓步,那根本是不可能,兩方就這麼擰上了,誰也不肯後退一步,火藥味十足。

那些船商基本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不斷的煽風點火,鄭之鳳是個爆脾氣,當時下令斷開船板,朝岸上發炮。

本地鹽幫和保安司的人沒想到鄭氏竟然這麼不要臉,因爲他們多是拿着腰刀,根本摸不到河上的鄭氏船隊,一時間死傷慘重。

這件事驚動了山東軍駐守在蘇州的外系兵馬主將,聽聞有人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鬧事,當即決定要來一招比鄭氏更不要臉的。

這口氣必須要還回去,一來是關乎南京方面今後升賞的決裁,高升一級也不是沒有可能,二來這也和自己的面子有關。

山東軍已經佔領的地方,從沒有人打到頭上來還能安然無恙跑回去的,這位主將爲了自身在軍中的威望和臉面,自然不會手軟,直接出動了本地駐軍。

在蘇州城內的山東軍外系兵馬開始調動,甚至連戍守城防的火器營都給調了過來,在水城上,兩方開始一場並不是很激烈的炮戰。

鄭氏這一支小船隊並沒攜帶什麼重器,也就是鄭之鳳待着的那艘蒼山鐵上有幾門佛朗機和銅鐵炮,除此之外,其它大部分船隻甚至只帶了火銃。

這點火力和蘇州城防火器營一比,壓根就什麼也不算了,其實以水城的火器就已經足夠,但這位主將要學鄭氏,玩點不要臉的。

山東軍在蘇州的城防火器營,光是神威將軍炮就調來三門,一些大型佛朗機甚至有八門屹立在水城上,無數的小型舟船包圍過去,直接給鄭氏這支小船隊打了個狗血淋頭。

並且山東軍看鄭氏船隊疲弱,當然是趁你病要你命的打法,他們甚至出動了一些小型連環舟,上面載着山東軍兵士,想要趁亂俘獲那艘蒼山鐵和沙軻船。

這蘇州鄭之鳳可不是第一次來,在他印象裡,明廷的水城基本都是個擺設,上面的火炮和水營兵士根本不敢和鄭氏船隊叫板,所以今日纔會這麼輕敵的前來。

沒成想,山東軍區區一個外系城防火氣營的火力竟然這麼猛烈,也不知道運氣使然還是實力因素,有一炮直接擊中了蒼山鐵的桅杆,鄭之鳳當即大驚失色,咒罵道這還真是什麼臉面都不要了,當即就下令離開。

蒼山鐵雖然不是很寬大,但勉強也能擠進大型戰船的行列,在這不深不淺的運河裡想要轉頭並不是很容易,還沒等他轉過來,就見到水城的閘門一開,無數艘小型的連環舟衝出來。

鄭之鳳面色一黑,這是玩什麼,還不讓自己走了?

山東軍的兵士們分批登上蒼山鐵和那些沙軻船,一旦倒到了這種時候,鄭氏的兵丁就完全不是對手,連招架之力都沒有。

即便是這些不怎麼精銳的外系兵馬,鄭氏水兵在面對面根本就打不贏。

這山東軍和鄭氏的衝突可大可小,但最後竟然是水師並不完善的山東軍贏了。

蘇州的主將一不小心立了大功,他自己都沒想到,直接活捉了十八芝中比較有名的鄭之鳳,並且擒獲了他的坐艦蒼山鐵,還有八艘保存比較完好的中型沙軻船。

眼下這個功夫,鄭之鳳和三十幾個被活捉的鄭氏水兵正在被押來南京的路上。

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
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