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煎餅出爐

張林有詢問過,這年代的煎餅通常都是用粗糧製作,成品類似於牛皮餅,面厚耐飽,口感筋道。

他將要推出的煎餅則是要做的薄一些,做法上參考後世,在薄面層上燙一層雞蛋,再卷夾肉碎和菜蔬,主要突出的不是耐餓管飽,而是新鮮時髦。

不論是肉夾饃還是即將推出的煎餅,都屬於能打包帶走的流動性食品,對於本錢不雄厚開不起大鋪面的張林來說,是屬於條件簡陋下效果最好的賺快錢渠道之一。

攤煎餅的平底鍋早先就讓鐵匠鋪的錢老頭在打了,明天就能取貨,順帶着明天木器店的趙大叔會讓人上門來擴門面和不知桌凳,可有夠忙活的。

第二天大早,張林依舊是睡到八九點鐘才起牀,武大郎和王婆子都識趣地沒有來攪他清夢。三三兩兩的客人在王家茶鋪上喝茶湯吃肉夾饃,見到他出門,都笑着打聲招呼。

武大家裡,潘金蓮依舊是民婦着裝,在邦邦邦地切着碎肉,一屋子的肉香瀰漫。鄆哥兒在手不停地貼麪餅,昨天那兩個談好的丫頭已是在廚竈上燒柴看火了。

“叔叔早。”“張哥早。”“老爺。”

“嗯嗯,早早早。”張林邊迴應着,邊檢查了一下食材準備的情況,問道:“早上生意怎樣?”

潘金蓮洗了手上肉油,端來一盆熱水替他浸潤毛巾,柔聲回道:“大郎挑了一百個去街上賣,還沒回來,王乾孃鋪上已賣了七八十個,只是知縣府上又叫人來說要單買兩盤東坡肉。”

“價格說了沒?”

“說了三百文一盤,那衙役也沒說貴,叫我們只管送過去。”潘金蓮將熱毛巾遞給他擦臉擦手,順手把張林衣服上褶皺處捋平,跟照顧自家丈夫似的親切。

張林眼瞅一屋子的人,哪裡敢讓她再服侍下去,讓開道:“既然他們要吃,那咱就緊着賣,回頭讓鄆哥兒跑一趟就是,反正賺的也多。”

“叔叔說的是。”

張林揭開廚房簾子,朝裡面的丫頭笑道:“你倆誰認得鐵匠鋪錢掌櫃的家?”

瓶花趕忙起身,細聲細氣地回道:“老爺,我知道。”

“行,你待會去他家鋪上把我定製的平鍋和三角鏟拿回來,帶着翠玲一起去認路,錢我已經給過了。”

“知道了,老爺。”

張林放下簾子對潘金蓮道:“嫂嫂,家裡有雞蛋吧?”

“有的有的,叔叔可是要做那蛋卷煎餅?”

“嗯,今兒先試做一下,等趙大叔把我家門面佈置好了再正式賣。”張林忽然一拍腦袋:“光記得定製鍋具了,也沒想起來再買個煤爐。”

正要轉身出門,卻被潘金蓮笑着拉住:“叔叔不用自己去,叫王乾孃跑一趟就行,總不能白拿那麼多的一份子錢。”

張林心說老子給她好處還不是爲了你這個小浪.貨別紅杏翻牆麼,把王婆子那裡做足工作,有了細水長流的進項錢財,就不擔心那婆子會爲西門慶幾兩破銀子耍皮條。

有了兩個新買來的丫頭,張林和潘金蓮只用負責切肉和監督的工作,壓力減輕了不少。鄆哥兒剛出門去送東坡肉,木器店的趙大叔就帶着兩個夥計上門施工了。

張林忙出去招呼,把原來的門戶由民居扇門改成做買賣的片板門,將正廳裡的雜物都堆到了後院裡,廚房也加了一道扇門。

想了想,他決定把閣樓上的簾子也改成門。

趙大叔聽完他的改造計劃,考慮了會兒道:“張小哥你這廚房不若改到後院裡,既然你是跟武大家合夥做買賣,也不用拆牆,只需要把兩家後院牆直接通個門就行了。”

張林連連擺手:“那不行,小子還得要點麪皮呢。”

趙大叔嘿嘿笑一陣,又道:“那就依你的意思改吧,只是工錢要加一半,至少三天時間。”

“行,沒問題,但明天晚上收工前必須先把門面改好。”

“那是肯定的。”

和趙掌櫃談妥,那邊翠玲和瓶花已經從鐵匠鋪把定製好的掛耳平底鍋和三角鏟抱了回來,張林檢查了一下沒毛病。

這邊在改門面,已是接近中午時分,王家茶鋪上來買肉夾饃的客人也多了起來。武大郎輕飄飄地挑着擔子回來,看他黑巴臉上的笑容就知道肯定賣光了。

潘金蓮讓他歇了會兒,又將準備好的七八十個肉夾饃裝進擔子裡,叫武大趁着飯點挑到縣前牌坊街上去賣。

張林在王家茶鋪上幫忙招呼生意,王乾孃替他買煤爐回來,順道把那兩個丫頭的家裡長輩給帶來了。幾人簽了賣身契,交了錢,翠玲和瓶花纔算正式地賣了身。

那兩丫頭現在雖然享受不到大戶人家丫鬟的待遇,每天還需要下廚幫活,但好歹每頓都能吃到肉,離家又近,哪裡還有什麼委屈感,把她們爹孃給羨慕的也想來幫工。

張林現在還不需要擴充人手,只敷衍了幾句,每人塞個肉夾饃嚐鮮就打發他們回去。從飯點忙到午後,等客流量稀疏了,纔有吃午飯和休息的功夫。

這廚竈每天三更燒起來,只要肉入了鍋就不能停火的,需要一個人不時地盯着火候,現在專門由翠玲負責。

吃完中午飯後,小睡了一會兒,張林趁着武大郎回來,就把他和潘金蓮叫到廚房裡試做煎餅。

做煎餅不是什麼高難度活,重在熟能生巧,主要就是一個速度。把平底鍋反過來攤上細面,抹平後燙上雞蛋再抹勻了,用肉碎代替火腿,撒上些蔥花在菜片上,刷一層豆豉醬,捲起來一氣呵成。

潘金蓮興奮地第一個試吃,小小咬一口,眯着眼睛咀嚼起來:“蠻好吃的,只是醬味有點淡了,叔叔何不放多點?”

張林笑道:“我怕口味太重,嫂嫂既然說淡,那就多放些豆豉醬吧。”說着,再重新做一個給她試吃。

“咦,這菜看着像是生的,咬到嘴裡卻有股子鮮味。肉香,菜蔬和豆腐醬鹹的味道混在一起,倒讓奴家喜歡上了。不知道叔叔打算賣什麼價格?”

“這玩意成本主要就花在雞蛋和肉碎上,成本約莫十二文錢,正常的人一頓能吃三個,飯量大的能吃四五個,就賣二十五文吧。”

武大郎試吃了幾口,讚道:“這蛋卷肉餅挑着方便,做的也快,只是做法太簡單,咱家一開賣,指不定要被別人給偷學了去。”

張林點頭道:“別說偷學了,要是哪家有個什麼特質的秘方醬,說不定還能比我們做的好吃。咱們唯一的優勢,就是希望別家不會做東坡肉。”

好在天南地北,時代環境限制了信息的傳遞,才能讓東坡肉在陽谷縣裡立住腳啊。

第397章 技術在變革第542章 海參崴第74章 威脅的文書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計劃第583章 科學的動力第378章 監禁裡的七姐第199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06章 唆使第306章 丫鬟心思第405章 攻城第476章 宿醉第452章 哄哄就得了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449章 科考改革第694章 機動部隊第435章 圓滿的朝會第435章 圓滿的朝會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137章 船隻計劃第289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564章 嚴防技術泄露第191章 先罵陣再單挑再羣毆第56章 想染指布行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446章 人口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670章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58章 喜當爹第562章 補給海參崴第704章 學說時代第477章 單兵發展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346章 戰略第20章 武大郎被打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261章 抄家斂財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453章 鐵軌建設第218章 清君側第580章 政績賞罰第177章 忽然間索然無味第510章第201章 回返大名第186章 老爺的無恥心思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405章 攻城第684章 技術泄露第604章 東西伯利亞的歸屬第61章 娶妾和應邀第696章 藝術戰爭第436章 鴛兒橋的女人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704章 學說時代第606章 整風第714章 愛爾蘭人的舞蹈第443章 新皇宮建設第672章 電氣化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614章 宗教第480章 內戰第438章 大整改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204章 派對第329章 法治人治第551章 賞賜大內總管第490章 鼓勵商貸第232 軍人和政治家的區別第611章 土地第400章 有趣的計時器第465章 南下用兵第364章 推行新漢學第611章 土地第579章 鑄幣第688章 飛黃騰達的普爾森第665章 養豬第273章 有了閨女第165章 該砸多少錢?第454章 稅改第558章 工業帶第664章 秘本第263 朝廷鼠輩第222章 瑣事第650章 北美清剿第393章 集權與分權第52章 朝廷賞賜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207章 誘使梁山來討伐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第114章 爭寵第409章 合兵廬州城第406章 戰壕掘進第526章 視察鐵廠第141章 官坊舊船翻新第245 荷塘好事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
第397章 技術在變革第542章 海參崴第74章 威脅的文書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計劃第583章 科學的動力第378章 監禁裡的七姐第199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06章 唆使第306章 丫鬟心思第405章 攻城第476章 宿醉第452章 哄哄就得了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449章 科考改革第694章 機動部隊第435章 圓滿的朝會第435章 圓滿的朝會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137章 船隻計劃第289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564章 嚴防技術泄露第191章 先罵陣再單挑再羣毆第56章 想染指布行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446章 人口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670章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58章 喜當爹第562章 補給海參崴第704章 學說時代第477章 單兵發展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346章 戰略第20章 武大郎被打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261章 抄家斂財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453章 鐵軌建設第218章 清君側第580章 政績賞罰第177章 忽然間索然無味第510章第201章 回返大名第186章 老爺的無恥心思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405章 攻城第684章 技術泄露第604章 東西伯利亞的歸屬第61章 娶妾和應邀第696章 藝術戰爭第436章 鴛兒橋的女人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704章 學說時代第606章 整風第714章 愛爾蘭人的舞蹈第443章 新皇宮建設第672章 電氣化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614章 宗教第480章 內戰第438章 大整改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204章 派對第329章 法治人治第551章 賞賜大內總管第490章 鼓勵商貸第232 軍人和政治家的區別第611章 土地第400章 有趣的計時器第465章 南下用兵第364章 推行新漢學第611章 土地第579章 鑄幣第688章 飛黃騰達的普爾森第665章 養豬第273章 有了閨女第165章 該砸多少錢?第454章 稅改第558章 工業帶第664章 秘本第263 朝廷鼠輩第222章 瑣事第650章 北美清剿第393章 集權與分權第52章 朝廷賞賜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207章 誘使梁山來討伐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第114章 爭寵第409章 合兵廬州城第406章 戰壕掘進第526章 視察鐵廠第141章 官坊舊船翻新第245 荷塘好事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