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

火最終還是燒到了陳默身上,你陳默不是不想回洛陽麼?好,我們來找你。

而且不止一個,楊彪、鍾繇、趙溫三人聯袂而來,這個分量,就算陳默也不能避而不見。

“諸位來意,默也清楚。”接過徐庶遞來的清水,陳默喝了一口,看着三人笑道:“三位可曾想過,我軍中將士之所以上陣殺敵奮不顧身,並非我陳默有多厲害,而是這書院制度,給了這些將士子弟一個入仕的機會,他們才願意拼,敢拼。”

“這天下之事,總與名利脫不開關係,或許諸位覺得有些俗,但不是所有人都超凡脫俗,我等既想要讓三軍將士用命,早日平定天下,卻又將他們視作牛馬,不願意給半點好處,世上哪有這許多好事?”

有道理嗎?很有道理,但三人此番前來,可不是來跟陳默論道的,三學紀要的出現,註定今後朝廷取士,將會改變形式,士族門閥要讓出來的東西,眼下是看不到,但長此以往,等於士權必然衰落。

大漢經桓靈二弟,自中平年間解除黨禁之後,士權才逐步掌控權柄,如今三學紀要的出現,卻是隱隱有阻止士權繼續膨脹的意思,這也是朝堂上很多人不滿的根由。

有些事情,不是說話好聽就能解決的,這已經涉及到根本問題,悲哀的是,關中、幷州、河洛乃至西涼士族經過董卓、李郭時期的動亂,元氣早已大傷,如今陳默這般軟刀子割肉,真正開始覺得疼的時候,他們卻發現除了在朝堂上抗議之外,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

書院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佈局,當時只有一個河東書院,陳默以蔡邕的名聲建立起來,當時並不顯眼,但如今仔細想來,恐怕當時陳默已經開始佈局,而後來長安書院的建城,書院開始大興,陳默徹底抓穩軍心,看似沒什麼關聯,但從當時開始,陳默恐怕已經有了將書院對接太學的心思。

而更可怕的是什麼?

曹操在效仿,孫策在效仿,劉表也在效仿,袁紹死前也在效仿,而且已經很多年了,如今三學紀要一出,這諸侯與士族之間的關係恐怕要發生微妙的變化。

“大將軍亦是名門出身,這些道理姑且不論,但以大將軍之才智,當知這三學紀要一事,動搖的是我等根本。”鍾繇看着陳默,沒有跟陳默長篇大論,只是直指問題根源,他知道講道理,陳默雖然不似禰衡那般鋒芒畢露,但絕對能把話題帶偏,若論辯才,陳默可不在禰衡之下,沒見禰衡那麼高傲一個人,現在對陳默卻是服服帖帖麼。

有一點,陳默是沒辦法迴避的,陳默本身是士族出身,能有今日之成就,其中士族身份起了很大作用,包括陳默身邊能夠聚集這麼多人才,滿寵、高順、崔耿、石庚、鮑庚、鍾雲、餘昇,不說後來,當初陳默建立自己的班底,這些人肯跟着陳默,固然有陳默本身的個人魅力在裡面,但若他無出身,這些人又豈會輕易跟他?

哪怕後來,陳默聲勢大震,四方人才來投,但之所以投奔,也有陳默出身的緣故在裡面,不信你看董卓,當時董卓權勢滔天,勢力可不比後來的陳默小,但又有幾人願意投他。

後來趙溫、鍾繇相繼出手幫陳默,換董卓試試看這些人是否願意出力。

陳默享受着士人身份給他帶來的便捷,如今卻要挖士人的跟腳,這有些說不過去。

楊彪也開口道:“如今大將軍獨攬關中大權,此舉在關中自然是無人敢於悖逆,然將軍可曾想過此舉只會讓天下士人離心,他日無論將軍出兵冀州亦或是中原,將會遭到各地士族激烈抵抗,這失了天下人心,再想掃清寰宇可就難了。”

如今陳默所掌之地,軍政財三權被陳默牢牢捏在手中,三學紀要在關中推廣沒人能攔,陳默現在手下並不缺人才,但天下不只是關中,如今三家爭雄,而冀州出現變故,正是奪冀州的時機,如果陳默繼續推行三學紀要的話,恐怕冀州士族會上下一心,竭力抵抗,到時候反而會讓陳默失了奪冀州的時機,這可不是楊彪危言聳聽。

“我知道此事不妥。”陳默很肯定的點點頭,一臉誠懇的道:“這也是默避出朝堂的緣故,這書院之事,當初真未曾想過這麼遠,只是勢力薄弱,無人可用,是以以此來激發將士們的鬥志。”

“後來這書院漸成規模,給有功將士子女進學也成了規矩,關中軍也日益強盛,這個時候廢除書院恐怕第一個不答應的,便是關中十萬將士,如今亦是左右爲難吶!”陳默說到這裡,一臉的痛苦和糾結,我也是被逼無奈,誰能想到當初一個無心之舉會導致今日這般模樣?

楊彪三人神色緩和了一些,要說十年前陳默便料到今日,如今想想,便是陳默博學多聞,驚才絕豔,恐怕也沒有這般遠見,趙溫溫言道:“我等也並非要大將軍徹底廢除書院以及三學紀要,不過這三學紀要許多地方都是直指士權,卻需更改。”

“實不相瞞,我這些時日,也在研究這三學紀要。”陳默點點頭,看向三人道:“諸位仔細看看,這三學紀要,其實用來作爲我士族晉升出仕之路,也頗爲合理,諸位可曾想過,將各家子弟也送入學府進學,在這點上,我士族之人本身家學淵源,若能經過書院考覈,本就優於尋常人家,若加入書院之中,又何必擔心沒了仕途?”

若天下士人皆反對陳默,那至少接下來冀州爭奪戰,陳默會處於劣勢,三學紀要如今看來並非真正出世之時,陳默如今若是不作出一些妥協,對於接下來取冀州肯定是有影響的,而且影響會很大。

“至於更改之事,諸位可以出個章程,我會讓禰衡與諸位共同商議。”陳默笑道。

禰衡?

三人皺了皺眉,陳默笑道:“放心,禰衡那邊,我會敲打一番,這次事情鬧得太大了。”

“大將軍英明!”三人對視一眼,躬身道。

“不想這次離京,除了這麼大事情,默再爲兄長祭奠三日,三日之後,我起程回京師,三位且帶我書信回去,交於禰衡,待我回去之後,親自主持此事,三位以爲如何?”陳默笑道。

“善!”三人點點頭。

當下陳默讓人取了筆墨絹帛,寫下一封書信交給楊彪,讓他們帶回去給禰衡,三人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主公,如此一來,禰衡恐怕不會甘休。”三人離開之後,徐庶看着陳默苦笑道。

這三學紀要,可說是禰衡這些年來的心血,如今要做出妥協,禰衡恐怕反應會很激烈。

“那也沒辦法,若如今冀州在我手中,我不會妥協,可惜冀州不在,天下士人的態度,我還需顧忌一番,這次走的有些急了。”陳默搖了搖頭,這一次是他步子邁的有些大了,三學紀要動搖的是士族根本,如果他拿下冀州的話,就算天下士人反對也沒用,自己已經佔據絕對優勢,三學紀要推廣下去,自己會越來越強,而天下士人反對,卻也沒能力集合力量來對抗自己,除非曹操、孫策、劉表、劉璋合併,否則對陳默根本造不成什麼威脅。

但現在冀州沒有拿下,勝負之數尚無定論,這般早便將三學紀要拿出來,反而會讓陳默有些被動。

“卻也未必全是壞事。”徐庶笑道。

“哦?元直有何高見?”陳默聞言,看向徐庶道。

“正好藉此機會,對外放出主公爲平定此事無暇分身,讓那袁氏二子沒了顧慮,相互內鬥。”徐庶笑道:“彼時何愁冀州不定?”

“妙!”陳默撫掌笑道:“元直所言甚和我意,看來也是時候回京了。”

“只是禰衡這裡……”徐庶有些苦笑,這次回去,禰衡那關不好過。

“此事當緩,待我平定冀州之後,會伺機讓他重改三學紀要。”陳默淡淡的道,事有輕重緩急,三學紀要這一步,也是他考慮失當,雖有利於天下和黃權,但卻忽略了士權的影響力,也忽略了士人在這件事上的反應,有些事情,真不是說幾句好話就能解決的。

在滎陽又待了兩天之後,陳默便帶着徐庶、典韋起身回奔洛陽而去。

第八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壓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戮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七章 瑣事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五十六章 人性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交手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四百四十七章 不解風情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二章 人盡其用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趣事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十一章 倒退第七十二章 義氣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二十五章 傷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二百八十章 決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瑜亮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二百九十九章 父子第十一章 言語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九章 凱旋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二百九十三章 奇士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八十一章 看不見的爭鋒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十五章 變味第八章 煉獄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五十四章 謄刻
第八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壓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戮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七章 瑣事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五十六章 人性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交手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四百四十七章 不解風情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二章 人盡其用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趣事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十一章 倒退第七十二章 義氣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二十五章 傷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二百八十章 決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瑜亮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二百九十九章 父子第十一章 言語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九章 凱旋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二百九十三章 奇士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八十一章 看不見的爭鋒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十五章 變味第八章 煉獄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五十四章 謄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