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這玩意,真就雞毛蒜皮破碎一地。
輕工那邊提出的,就是摸排一下玩具廠的生產流程,總結優秀經驗。
然後以玩具廠爲總廠,在滬上以及別處,設立幾個分廠。
以滿足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需求。
這個玩具廠的領導層們肯定高興。
要是能擴大規模,就算他們分不到肥肉,那也是能沾點油水的。
至少去別的分廠當個副手,那級別總要給他們提一級吧。
但這個事,如果全部由輕工主導,外貿口那邊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了。
所以外貿口就拿出了專利權說事。
以前也不是沒在內地銷售過,像是天津衛跟四九城幾個商場,都有玩具廠的產品。
並且賣的不比出口的零售價格低。
這是常情,後世也這樣。
而這筆錢,外貿口肯定能分到很大一部分,進入他們的小金庫。
反正只要沒收入私人口袋,那麼這種玩法,上面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在要是輕工把廠子拿走,那這部份錢,外貿口就一分都沒有了。
這就是矛盾由來之一。
至於專利問題,也是沒事找事。
都清楚,咱們現在內地根本不認這個。
但港商跟咱們合作那個商貿公司,又的確是這幾年玩法最漂亮,也是被港島本地企業接受度最高的一種方式。
要是一點不顧及這個專利,全面鋪開。
那引起的後果,也是災難性的。
這麼大的國家,這種面向平民百姓的事,肯定是保不了密的。
所以外貿口拿專利說事,真就嚇住了輕工那邊。
現在這個事也是僵住了。
何雨柱一個人的離職,把整個四九城都攪得雞飛狗跳。
很多大部門都被何雨柱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是何雨柱原本也沒預料到的。
其實不管是農場那邊,還是玩具廠這邊,都是一個問題。
就是那些人既想吃肉,又不願意承擔一點點責任。
這纔是讓何雨柱疲倦的原因。
像是電視機產業鏈上面,哪怕再難,前面風險再大,何雨柱也是想着辦法去解決。
而不是想着逃跑。
農場跟玩具廠的這些鬧劇,何雨柱是真不想摻和。
在何雨柱來說,的確是很簡單的事。
他完全可以代表婁曉娥那邊做主。
比如說爲了報答生養她的土地,把專利免費給玩具廠使用。
本就是算不清的爛賬,發明是何雨柱在玩具廠發明的,但專利是婁曉娥申請,並且專利使用費,也是咱們在外面一些單位的經費來源。
所以這個上面有點複雜。
要是何雨柱發個電報過去,婁曉娥也不可能真的讓國內企業給她交錢,還不如大方一點。
那也就等於何雨柱得罪了外貿口了。
這纔是這些破事,沒完沒了沒法解決的根本原因。 當然,何雨柱是一言不發。
他所疲倦的是隔三岔五,就得面對那些爲了小集體利益爭得面紅耳赤的場面。
但也有一個好處,沒人敢勉強他。
明擺着,何雨柱都要跟這兩個單位一點關係沒有了。
誰敢勉強他?
萬一把何雨柱逼急了,何雨柱投向另一方,那明擺着優勢就在人家那了。
其實真正煩的人倒是有一個,何雨柱在路口下車,也就是因爲這個。
老文跟盲流似的,蹲在路邊牙子上,要不是他身上那一身筆挺的的確良,還有那輛氣派的自行車,說不準那些大媽就得上前詢問他身份了。
何雨柱走到老文面前,眼瞅着地上七八個菸屁股。
還有兩個是過濾嘴的。
看來老文也是身上帶着兩包煙的爺們。
普通煙自己抽,好煙是敬客人的。
像是過濾嘴,現在市面上還真不多見。
六十年代之前,滬上出過一款,基本上就等於奢侈品了。
但這個事怎麼說呢?何雨柱是覺得這個年頭的香菸,哪怕沒有過濾嘴的也是挺香挺醇和的,並且不會像後世那樣起痰。
所以是沒必要。
“老文怎麼不去家裡坐?”表面上的客氣,何雨柱肯定得有。雖然他知道老文過來是因爲什麼事,並且他更清楚,就老文的請求,他根本不可能答應。
“去了,您家裡孩子多,我想着出來抽根菸。”老文眼見何雨柱出現在他面前,除了喜出望外之餘,也有一絲拘束與尷尬。
老文曾經膨脹過,特別是何雨柱去農場以後,老文雖然表面上對何雨柱客客氣氣的,但內心裡也有着他已然是玩具廠老大的想法。
當然,每次他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時,他也會清醒一下。
但事情過後,等回到廠裡,聽到那些下屬各種奉承拍馬,過不了多長時間,他又迷失在那種“老子是老大”的美好當中。
也就是因爲何雨柱是一直優秀,並且農場的事,老文也是摻和不上。
不然說不定老文也會想着把何雨柱徹底架空的主意。
這種事都不用說,哪怕就是再好的朋友,只要涉及到職場,總歸會有這種想法。
想想並沒有問題,只要不是真的去那樣做,那麼就不會影響他跟何雨柱的交情。
兩人一前一後,進了何家。
這個時候就是何家大閨女何媛表演的時候了,泡茶,拿煙,並在老文注意不到的地方,對着何雨柱比劃了一個“二”的手勢。
這是何媛叮囑何雨柱,只許抽兩根。
何雨柱連忙點頭,被自家閨女管,何雨不覺得丟人。
散煙過後,彼此客套一下,點燃了。
然後吞雲吐霧中,卻是誰都沒有先開口。
就像何雨柱知道老文想說什麼。
老文其實也知道何雨柱知道他想說什麼。
並且知道何雨柱大概率不會答應。
這個怪圈,職場裡面的人都清楚,卻是誰都破不了。
wωw●тTk дn●¢o
就像某些單位有領導崗位空缺一樣,下面幾個副手,哪怕知道自己沒希望的,也要去自己的後臺家裡坐一坐。
這是套常規,別人都去,你不去,好像你不懂事一樣。
就算這次沒機會,要是下次呢?
只有經常去,不怕拒絕,拒絕的愈多,領導的記憶就越深刻。
領導積累到一定的愧疚感,說不定某一次良心大發,總會記起你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