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鈺看着位子, 白擎挑着擔子繼續去田裡挑割下來的麥子,麥子都已經用繩子捆紮好,一趟大概可以裝十捆, 挺重的, 所以幾趟下來白擎肩膀上就已經壓出了紅印子了, 但白擎卻沒有說過, 所以白鈺也沒有當回事, 她從來都沒挑過麥子,完全不瞭解這種疼痛感。
倒是陳溪在家裡又熬了一鍋綠豆湯,端到了冰窖裡, 又順便鏟了些冰出來端到房間裡,如今孩子的衣服大大小小已經做了十幾套了, 足夠一歲到三歲的了, 現在還剩些布, 夠做兩件衣服的,都比較薄, 可以做成汗衫,陳溪想着給白擎做兩件汗衫出來。
汗衫還是很容易做的,裁剪了布料,剪出適當的大小,縫合起來, 上面還特地做了兩個口袋, 可以裝東西。
一個時辰做了兩件汗衫, 零碎的布頭則拼接起來做了幾個抱枕和墊肩, 等白擎再過來時候, 讓白擎換下他身上那件被汗水浸溼了的汗衫,換上她做的新汗衫。
給白擎肩膀上墊了兩個墊肩, 又讓白擎帶了兩個墊肩給爹孃,他們肯定是要挑麥子回家的,所以墊肩是必須要的。
白擎喝了一口冰鎮的綠豆湯抹了把臉便回去繼續挑麥子了,白鈺則跟着一起挑麥子,幾人分工合作,爹孃林叔等人收割麥子,白擎白鈺挑麥子,杈散麥子,曬乾一些之後用轆軸攆麥子,一個下午忙碌下來,渾身都痠疼的要命,好在晚飯陳溪已經煮好了,煮的粥,鹹菜炒青豆,滷的花生,煮了鹹鴨蛋,晚飯比較簡單,反正還有中午的菜呢。
燒了兩大鍋熱水,讓爹孃先去洗澡,換身衣服,白鈺也先去她家洗一下澡,洗過了換白擎洗,她自己早就洗過澡了,等大家都洗過澡了,這纔開始吃晚飯,端出中午的菜,一起吃了晚飯。
吃完晚飯,大家都坐在了樹蔭底下納涼,白鈺手裡拿着把蒲扇時不時的扇扇風,畢竟晚上風還是挺大的,而且家裡離小溪也不遠,所以很涼快。
“今天下午那個男的就沒醒來過麼嫂子?”想起她房間裡躺着的那個男人,白鈺便問道。
“沒醒,昏迷着呢,也不知道得什麼時候才醒呢。”今兒下午,陳溪一直待在房間裡呢,所以男人醒沒醒她都知道,完全沒動過,估計是傷的真挺重的。
“我估計他明天也就該醒了,明天晚上再不醒就得找大夫看看了,總不能讓他一直躺着昏迷着。”救人就到底這個觀點他們都知道,他們是農村人,心眼實在,既然救人了那就救到底,好歹也是一條人命啊。
又納了會兒涼,大家都各自回去睡覺了。
夜裡,男人清醒了過來,看了一下外面的天色,正值午夜,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來,還是有些亮堂的的,手摸了摸身上的衣服,果然被換了,慢慢坐了起來,靠在牀頭上,解開衣服,從書桌上拿了火摺子,點燃了蠟燭,拆開了紗布。就着燭光看了一下身上的傷,本來筆直的傷口現在被縫合的像條蜈蚣似得,好在藥都上了,雖然難看了些,不過還算不錯了。
就是這縫合的技術有些讓人哭笑不得,自己的衣服眼下正被人整齊的摺疊在牀尾呢,就是不知道衣服裡的東西還在不在了。
拿了衣服,翻了一下口袋和衣服裡的夾層,好在夾層裡的東西還在,眼睛瞟到書桌上的一個竹編的小方框裡,拿過來一看,果然自己的東西都在裡面。
特製的藥丸,金瘡藥以及整齊摺疊放在一起的一疊銀票和令牌。銀票都是大面額的銀票,令牌有兩塊,一塊刻着墨字,一塊刻着雲字,都是純玄鐵製作而成,墨字令牌下面雕刻着騰龍圖案,雲字令牌則刻着麒麟圖案。
銀票一張未少,說明這家人非貪財之人,令牌未動說明不好奇,看來白家還是不錯的,他也並未選錯人。
傷口疼痛的厲害,從瓶子裡倒出一棵藥丸吃了,換了一遍藥,重新裹上紗布,穿好衣服,扣上釦子,躺下繼續睡覺。
天大亮,白鈺起牀回了家,刷牙洗臉,白氏已經蒸了窩窩頭出來,還買了豆漿回來,就着泡菜吃完了早飯,去房間裡看了一下男人,剛要離開,忽然發現昨天摺疊好放在牀尾的衣服被人動過了,而且書桌上的竹框也動了位置,再看了一眼男人,發現他衣服也動了,便知道他肯定醒來過了。
不過現在還在睡着罷了,也不知道他名字,不如等他醒了再說了,重新摺疊好衣服,放到牀尾,把薄被蓋在他身上,稍微整理了一下小聲的道“受了傷還睡得如此不安穩的也是沒誰了。”
整理完之後便出去洗衣服了,衣服都端到河邊洗了乾淨,擰乾晾曬到竹竿上,然後拿木杈把門口的麥子翻了一遍又去翻河邊的麥子,翻好一面後又回家去餵雞和鴨去了。
家裡菜圃裡的黃瓜已經開花了也結果了,不過還是很小的,番茄之類也都結果了,過不了多久就都可以吃了。
去小溪邊看看昨晚上下的網有沒有捕到東西,還特地帶了一個小木桶過去,從地龍裡還真倒出了不少小龍蝦,漁網裡也有不少魚呢,都倒進了桶裡,端着回了家,家裡就她一個,陳溪在自己家裡呢。
白鈺發現自己要是不出門去找朋友,基本沒人過來找她,對於這一點白鈺就有些納悶了,不過她還沒想多少呢,米粒就過來了,她手裡正拿着鞋底在納呢。
“白鈺,你咋又撈了這麼多小龍蝦呢,你家得吃好幾天呢啊,對了,我聽說鎮上小酒館裡掌櫃的找人收購龍蝦呢,十五文一斤呢,你家這麼多,也賣一些給他們得了,多少也賺點錢,買點吃食都是好的。”
“哎,這也行啊,怪不得這幾天那麼多人到處下地龍呢,感情是因爲鎮上小酒館收購呢,這不花錢的買賣我肯定做啊,到時候讓我哥送到鎮上去也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