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房謀杜斷

丘行恭投靠時是帶了數萬人一起來投的,不過他帶來的那些人,在不久前卻不屬是於丘行公的人馬。

平涼的奴賊幾萬人包圍扶風郡郡治雍縣,幾個月攻城不下,賊軍糧食吃完。

丘師利與平涼的奴賊有交情,便派丘行恭率領五百人揹着糧食、牽着牛、拿着酒到奴賊的軍營,奴賊的首領深深施禮,丘行恭揮刀把奴帥殺死,對賊衆道:“你們都是良人,爲什麼奉奴爲主,讓天子都說你們是奴賊?”

衆奴賊都跪拜在地道“我們願意更隨您!”於是丘行恭就率領這些人和丘師利在渭北一同謁見李隱,李隱任命丘行恭爲光祿大夫,然後將數萬奴賊去蕪存菁,受納了八千餘人,剩餘的則全部將之解甲歸田。

因爲李淵軍有了大糧倉永豐倉,糧食一點都不缺,故而各軍對歸降的叛軍都是來者不拒的,但李隱卻始終堅持的認爲士兵在精不在多,所以招收士兵時都是要經過嚴格把關的。

“涇陽可有賢人才士?”李隱這時向宋正本問道,自攻略渭北以來,每到一處,他必要向宋正本問一次這樣的問題,宋正本雖不是關中人,但有以傅鷹爲首的情報人員幫忙,有些留意之下自是能知道每個地方的人才情況。

李隱每次一旦知道某地有閒人才士,必定親自登門拜訪,那些人能投靠他的,李隱自是歡迎,不願爲他效力的,李隱也不說什麼必爲他們向李淵推薦,禮賢下士靈武公的形象,現在已深入渭北地區的民心之中。

不過李隱這些日子以來,接納的人有許多,但大都是空有清談而沒什麼真本事的人。

宋正本這時回答道:“涇陽城西郊、涇水以北的地方,現在有一個姓房名喬字玄齡的人,曾在十八歲的時候舉進士,能詩能文,頗有才幹,是最近才遷到涇陽的,靈武公不妨前去拜訪一二。”

李隱聽到“房喬房玄齡”幾個字後,原本平靜如常的心頓時起了波瀾,久久不能平靜。

房玄齡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與杜如晦齊名,“房謀杜斷”功勞卓越,爲盛世大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就近在眼前的人才,李隱自是不會輕易放過。

這日天朗氣清,李隱李隱與蘇定方、宋正本身着便裝,騎馬往房玄齡的住處而去,房玄齡居住於涇水之畔的山腳下,遠遠遙望山畔數人,鋤禾耕作于田間,且高聲唱着《詩經·小雅·采薇》中的歌詞:“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采薇》是一篇農事詩、反戰詩,其中最後一闕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更爲千古佳句。

宋正本讚道:“故人云,鄉有賢人,其民必慧,雖未見房先生其人,但只觀此間風貌,便能知其非同一般!”

李隱勒馬向農夫問道:“玄齡先生住在哪裡?”

農夫道:“前面直走兩裡乃松竹林,先生便住在林住的竹屋之中。”

李隱謝過農夫,向前策馬而行,進入了松竹交接的一片林中的幾間竹屋前,四周十分的清靜,只聞鳥語,不聽人聲。

李隱下馬叩門,有一老僕出來詢問,李隱道:大隋太尉唐國公之子、靈武公李隱來訪。”

這老僕聽力似乎不太好,李隱連說了幾次他才勉強聽明白,答道:“我家先生出門採藥去了,恐怕沒那麼快回來。”

李隱聽後愣了一下,心想難道要見這房玄齡,還非得來個三顧茅廬不成?

蘇定方道:“將軍不如先行回去,留書一封召此人來涇陽城便可。”宋正本等人也贊同此法。

李隱卻不願這樣草草返回。

歷史上的房玄齡,是在李世民入關中後主動前往投靠的,李隱怕稍一疏忽,他便按歷史的慣性,跑到李世民那裡去了,那他到時可就要後悔莫及了。

李隱環視一週,見不遠處的溪水邊有一座簡陋的茅草亭,於是道:“此處甚爲清幽,難得出來一趟,歇過腳再走不遲。”說着牽着黃驃馬往茅草亭走去了。

漸漸已是日落西山時。

竹屋背後的半山腰處,有兩個人正坐在一個巨石上下着棋,棋盤是臨時在巨石上刻出來的,一人以隨手撿起的石子爲白棋,一人以細木爲黑子。棋盤、棋子均簡陋不堪,但兩人都下得聚精會神,對弈得相當激烈。

以細木爲棋的是個風度翩翩的文士,下棋的時候不時的搖着手中的紙扇,紙扇中的字畫均是出自名家。

以石子爲棋的那人頭戴綸巾,氣度不凡,身邊還放着個採藥揹簍。

棋下到這時,已接近尾聲,風度翩翩的文士舉起棋子,眉頭緊皺,久久未能落下,顯然已是大落下風。

最終,文士渭然長嘆了一聲,“還是玄齡兄棋高一着啊,如晦甘拜下風了。”

與文士對弈的,便是李隱此行來拜訪的房玄齡了,而文士本人自稱如晦,自然便是房玄齡的好友杜如晦了。

房玄齡原是齊郡章丘人,而杜如晦卻是京兆郡杜陵人兩人本不相識,但在大業十一年,在西河郡西河城爲縣尉的房玄齡忽然掛印而去,舉家搬入關中,從而在杜陵結識了杜如梅。

棋雖已下完,但房玄齡這時仍盯着棋盤怔怔出神。

杜如晦笑道:“貴客來訪,主人卻在別處停留不歸,這似乎不符合玄齡兄一向的作風啊!”

房玄齡將採藥的揹簍背了起來,“值此亂世,君擇臣,臣亦擇君,他靈武公要想成大事,若是連這點耐心都沒有,便不值得我傾力相助!”

房玄齡說着便開始拄杖下山,杜如晦連忙道:“若是下山之後,靈武公李隱仍在等玄齡兄,難道玄齡兄就決定追隨他了?”

房玄齡神色複雜,沒有立即回答。杜如晦接着道:“敦煌公李世民我已見過,雄才而有大略,稱得上是明主,而且還是唐國公的嫡子,絕對比靈武公更值得投靠。”

房玄齡搖頭道:“如非嫡長子,嫡子和庶子的差別並不算太大,你想必也見過隴西公李建成的了,其人如何?”

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261章 進洛陽第五章 落草爲寇第209章 長安醉仙樓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167章 圖謀巴蜀【求訂閱!】第134章 說李靖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175章稽胡反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230章 程咬金來投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228章 裴氏父子來歸唐第256章 攻伐第244章 戰後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205章 下套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266章 告發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44章 戰後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204章 東宮第112章 定河東第272章 鴆酒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243章 風雪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二十章 奇襲第216章 朱桀滅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236章 吳國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十七章 出征第243章 風雪第206章 檢舉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206章 檢舉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266章 告發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268章 劉黑闥第二十一章 周法尚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121章 蘇定方第219章 許國滅第235章 勸尉遲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266章 告發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169章 魅雪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49章 連珠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109章 尉遲恭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
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261章 進洛陽第五章 落草爲寇第209章 長安醉仙樓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167章 圖謀巴蜀【求訂閱!】第134章 說李靖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175章稽胡反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230章 程咬金來投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228章 裴氏父子來歸唐第256章 攻伐第244章 戰後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205章 下套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266章 告發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44章 戰後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204章 東宮第112章 定河東第272章 鴆酒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243章 風雪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二十章 奇襲第216章 朱桀滅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236章 吳國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十七章 出征第243章 風雪第206章 檢舉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206章 檢舉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266章 告發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268章 劉黑闥第二十一章 周法尚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121章 蘇定方第219章 許國滅第235章 勸尉遲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266章 告發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169章 魅雪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49章 連珠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109章 尉遲恭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