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先發制人

這天晚上,劉文靜在家中宴請賓客,宴會正酣之時,有一個名叫王恪的賓客,以如廁爲由,起身離席而去了。

那王恪離開廳堂後,卻沒有直往茅房走去,反而鬼鬼祟祟的繞開了劉府中的丫鬟奴僕,到了一個僻靜之所後,學夜鶯叫了幾聲。

一會後,一個婦人從暗處走了出來,然後猛的摟住了那王恪,“冤家,你好狠心,怎麼這麼久纔來見奴?”

王恪好言寬慰婦人幾句後,正色道:“今天來找你,可是有要事與你合計的,事情若是成了,你我不僅能從此雙宿雙飛,更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婦人連忙問道:“是什麼事,真能那樣的話,我自是會盡力去辦!”

王恪聽後,向四周看了看,然後在婦人的耳邊嘀咕起來。

過了一小會,王恪終於將要交待的都說了出來,婦人咬牙道:“劉老賊將我接入門後,就沒入過我的房間幾次,對我薄情之極,他既對我無情,便別怪我對他無意,這事我定能辦妥!”

王恪這才臉露喜色,兩人又溫存一會後,才離別而卻。

而王恪和那婦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被處於暗處之中的劉文靜全程看在眼裡……

那個王恪,其實便是一個暗中投靠了東宮的官員,他與劉文靜的那個侍妾商議好了在三天之後,東宮將一切佈局都準備妥當之時,由那侍妾上書狀告劉文靜謀反。

然而就在王恪與那侍妾私會的當晚,那侍妾便被劉文靜給囚禁了起來,無法再向外傳消息,而三日後,確實有人上書狀告大臣謀反,不過被告之人,卻非劉文靜。

被人狀告謀反的人,是當今的第一寵臣、尚書右僕射裴寂,而告裴寂謀反的,是裴寂一個小妾的哥哥。

那裴寂小妾的哥哥上書言道,他的妹妹最近得知了裴寂許多大逆不道、意圖謀反之事,

所以才託付他將事情揭露出來,比如裴寂某次喝酒多了,發起怨氣來,拔刀砍柱子,說道:“我應當砍了封德彝的腦袋!”

這是因爲裴寂記恨聖上最近對封德彝十分的恩寵,讓他心懷憤恨。

裴家裡多次出現怪異的現象,裴寂的兒子裴律師還召來巫師,在星光下披散着頭髮、口中銜着刀來避邪,而且裴寂還常借巫師之口,說自己有天子之相,謀反的意圖,昭然若揭。

李淵得知這事情後,大爲震驚,若是換了別的時候,他自是不會信裴寂會謀反的,但因爲他剛剛經歷獨孤懷恩的謀反之時,所以心中仍是持有疑慮,所以即派蕭瑀與大理寺聯合審查此事。

而東宮的人得知這個消息後,比李淵更爲驚訝,因爲狀告裴寂這事,跟他們的計劃根本就差不多,只是被告的人由劉文靜,換成了裴寂而已。

如此一來,東宮的既定計劃,便已是完全無法展開了,裴寂自己都是自身難保,更不用說與他們一起對付劉文靜了。

在現在大唐的朝堂中,李淵對裴瑀的信任與重視,其實僅在裴寂之下,把許多行政事務託付給蕭瑀,事情無論大小,沒有不由蕭瑀掌握的。蕭瑀也盡心盡力糾正違失,舉發過錯,人們都懼怕他,詆譭他的人也有很多,但他始終不爲自己辯解。

當初蕭瑀爲內史侍郎的時候,李淵曾經下達命令而內史沒有及時宣佈,李淵責備內史遲緩。

蕭瑀回答:“隋煬帝大業年間,內史宣佈命令,有時前後命令相反,負責部門不知怎麼辦纔好,只好把容易執行的命令放在前面,難的放在後面;

如今陛下的大業剛剛開創,事情關係着社稷安危,遠方的人有懷疑,恐怕就失去了機會,所以,臣下我每接受一個敕令,必須調查覈審,使之與前面發佈的敕令不相矛盾,然後纔敢宣行,您所責備的命令遲遲沒有宣佈的過失,實際上是由於上述的緣故。”

李淵聽後,慷慨道:“有你這樣的臣子辦事用心辦事,我又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從此對蕭瑀愈發的看重了,這也是李淵現在將裴寂之案交給他審理的原因。

蕭瑀在審理了裴寂之案數日後,並未找到裴寂謀反的鐵證,於是向李淵稟報結案,其時劉文靜因一些事情,與李淵商議,所以也剛好在場。

李淵一向與裴寂親近,聽到蕭瑀說裴寂沒有謀反的實證後,便也放下心來,決定不再追究,但劉文靜這時卻道:“裴寂頗有謀略,在衆人之上,加上性情粗疏險惡,如今天下未定,留着他只怕是個後患。”

李淵聽後,一陣沉默,徘徊了很長時間之後,雖一度想要下令殺人,但最終還是搖頭道:“不妥,裴寂應該沒那膽量背叛朕的,此事勿需再議!”

劉文靜聽後,暗道了一聲可惜,在這個李淵最疑心病重的時刻,都未能讓他將裴寂殺了,只怕以後就更沒有那個機會了。

裴寂被釋放後,立即怒氣衝衝的去找他的那小妾算賬,然而他的那小妾卻已與其哥哥逃之夭夭了。

這事最後的結果,雖是絲毫未見血光,一切似乎又復歸了平靜,不過因爲此事,封德彝與裴寂兩人的關係,忽然間變得不那麼的友善了,特別是封德彝,他只要一想到裴寂拿刀一邊砍柱子,一邊喊着要殺自己,便會感到一陣不寒而慄……

同時,裴寂在不久後,也得知了劉文靜曾向李淵建議殺他的提議,在感到慶幸的同時,與劉文靜原本就不好的關係,變得更爲惡化了,兩人幾乎已變成了死敵狀態。

而東宮謀劃了許久的陰謀,雖被劉文靜的先發制人給攪和了,但東宮並不會就此罷休,又再開始謀劃下一個陰謀。

故而此時,劉文靜的處境並未有所轉好,不過劉文靜智絕超羣,既然已有防備,自不會像歷史上那樣,輕易的着了別人的道。

大唐長安都城的局勢,於是就此又重新陷入了波譎雲詭之中,其中的兇險,一點都不亞於河東、中原的各處戰場……

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200章 李世績第202章 王大哥?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八十六章驚變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164章 瓦崗寨之變(上)【求首訂!】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二十章 奇襲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200章 李世績第173章 報復第257章 鎮虎牢第九十七章 部落衝突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220章黃蛇嶺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239章 歸唐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257章 鎮虎牢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109章 尉遲恭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266章 告發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204章 東宮第十八章 來護兒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第245章 北海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214章 定河西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七十九章虎將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102章 井陘關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二十章 奇襲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九十三章廝殺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十七章 出征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49章 渡河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221章 劉武周兵圍晉陽,王世充篡隋稱帝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
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200章 李世績第202章 王大哥?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八十六章驚變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164章 瓦崗寨之變(上)【求首訂!】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二十章 奇襲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200章 李世績第173章 報復第257章 鎮虎牢第九十七章 部落衝突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220章黃蛇嶺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239章 歸唐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257章 鎮虎牢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109章 尉遲恭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266章 告發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204章 東宮第十八章 來護兒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第245章 北海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214章 定河西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七十九章虎將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102章 井陘關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二十章 奇襲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九十三章廝殺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十七章 出征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49章 渡河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221章 劉武周兵圍晉陽,王世充篡隋稱帝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