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中

按照俘虜中的大致說法,原本圍困荊門城的官軍至少還有萬餘人;周淮安還擔心逃回去的劉巨容回合之後,會重整旗鼓變成太平軍新的妨礙和阻力。

這才讓明顯已經使用過度的剩餘幾艘水輪船,冒着隨時解體和損失的風險,拖曳着滿載着追兵迅速北上而去搶佔先機。怎麼就會在一夕奪寨之後就全部投降了呢。

然而在親眼見到了這些投降的官軍之後,周淮安也基本心中釋然了。顯然山東節度使劉巨容麾下的大軍,也不是平白能夠變出了來。尤其是在前年攻略中損失的兵員和甲械,可沒有那麼容易補回來的。

所以,當他的主力大軍攻打荊州城的時候,着進門城下的圍困部隊,就被他逐步逐批的抽調和替換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老弱病殘之流。

因此,如今靠牆的臨時俘虜營地中,幾乎都是各種面黃肌瘦的人等,在手口並用捧着太平軍提供的乾糧糊糊和帶皮薯粉湯吭哧有聲;

甚至還顯眼的夾雜着,頭髮花白的老人和渾身乾巴巴沒幾兩肉的沒毛少年。顯然是劉巨容在維持軍隊的同時,也治下能夠羅括到的男性勞力都給帶出來參加攻戰了。

不過相比之下,易手過兩次變得城壕破敗的荊門城中也好不到哪裡去;最後能夠站着出來迎接大部隊的,也只有人人帶傷的不足千餘而已。

而負責帶隊的只是原本三營駐隊中的一名團屬校尉而已。至於其他職介比他高或是相等的存在,基本上非死即傷或是在戰場失蹤了;而只剩下他一個還能活蹦亂跳的。

周淮安額外撥亢召見這個幸運的勇士,詢問敵情時才發現他的名字叫做杜洪,乃是由地方土團蓋而投奔了義軍的嶽州人士。

後來太平軍北上之後,就隨着駐留義軍雜屬一起被收並;經歷了打散重新後因爲表現積極,又成爲了一名補充營的隊正,然後臨陣積累資歷火線提拔爲旅帥、副尉。

算是一個太平軍治下頗具相當代表性的人物了。

接着一路下去,重整旗鼓再接再厲的太平軍,水陸並進勢如破竹的攻破已然是沒有多少防守力量,或是守備盡數逃亡而格外空虛的長林、樂鄉、義清、率道、南漳等多座城池;

又花了很小的代價拿下唯一有數百官兵,進行堅守和抵抗的漕運水陸要衝——柘林戍之後,襄州州城兼山南道的理所——襄陽,就徹底對太平軍武裝力量敞開了懷抱。

只是站在平穩行駛的座船上,看到天際那座隱隱呈現於奔涌大江之畔的襄陽城時候,周淮安心中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卻是諸如《黃蓉襄陽後記》《軍營中的女俠們》之類的文學作品。

好吧,拋開這些有的沒的瞎想。根據事先做過的功課,這座城池最早起源春秋楚國的北津戍,後來經過東漢末的荊州刺史劉表,東晉的梁州都督朱序等歷代修繕和增築,纔有了現今的氣象和格局。

雖然還不是南宋末年那個被往復營造過的“鐵打的襄陽”。但是現有足足周長九里、水陸八門的格局,也是荊楚、江漢之地難得的大城、雄城所在了。白居易就曾有詩《寄微之三首》雲:襄陽九里郭樓堞連雲樹。

而在城池東面、南面都是自北向南奔流而下又折轉往東的漢水,以及分出來幾條環城交匯的支流;而北面和東面的大片郊野則是被紫蓋山、鹿門山、萬山、峴山等羣山所遮護。

至於江上還有漢津戍的浮橋,與漢水對岸的樊城鎮相連;從而形成南北之間互爲抵角,聲氣相通的優勢。

至少相比太平軍之前攻掠過的幾座大城都邑;諸如背湖面江三水繚繞的安南交州宋平(大羅)城,或又是羣堤重重環抱而兩山包夾其中的江東潤州丹徒重鎮等,都毫不相讓更是有所勝之。

可以說在這種地形下,想要進行圍困的話不是不可以,卻是要在水路配合之下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行;而想要進行攻城的話,那能夠展進行大範圍的排兵佈陣或是展開攻擊部隊和器械的餘地,卻是相當的有限。

因此,在這裡也相繼做過隋朝的總管府,唐初的都督府、行臺尚書省、安撫使、中唐的採訪處置大使,晚唐的山東節度使、觀察使、轉運使、鹽鐵巡院的駐地和理所。

通常號稱有戶四萬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萬二千一。只是在眼下劉巨容的山東行營兵馬大都覆滅在江陵城下之後,不知道這座城中還能夠剩下對少殘餘的守備力量了。

因爲身爲官軍主帥的劉巨容這人,在地方任上堪稱是精明有爲而手段酷烈;對城內控制的也是相當嚴密,甚至是採取了寧枉勿縱的嚴厲態度。

故而雖然之前有太平軍的外圍武裝,時不時在城下騷擾過,但是對於襄陽城中的消息打探和其他的情報工作,一直都是進展甚微。

長期以來,江陵方面就只有一些私下偷偷往來的商旅,所能提供的二三手間接消息,來進行扯麪的推斷和判定了。儘管如此,挾以大勝之勢的周淮安還是有相應的興趣和信心,以麾下這重整後的數萬虎賁來稱量和計較一番長短的。

“傳我令下,”

想到這裡周淮安斷聲道。

“屬下在。。”

左右頓時一片拱手而立的應和聲。

“令王重霸的水軍封鎖江面,配合左陣吳星辰麾下第四軍的五營戰兵先行渡水,再以本陣樣子隊和投火兵爲支援和加強。”

“相機拿下安養縣內的樊城鎮,就此隔斷襄陽在漢水以北的聯繫和援應。。”

“謹遵軍命。。”

一身披掛而愈發顯得臉瘦小眼的左陣郎將吳星辰,瞬間於其他幾個人很是激動交換了一番眼神,當即喜形於色的出列俯首道。

畢竟,這些日子過來他們這些怒風老營的故舊從屬,都是隨着大流而動多數的表現泛善可陳,基本也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和機會。

因此眼見得太平軍麾下的越發的兵強馬壯而各色人才雲集,自己這些怒風營出身的老義軍,也不免暗自有些隱然的緊迫和危機感了。

雖然這位領軍一貫以來表現的都很顧念舊情,也善待那些曾經追隨身邊出過力的老兄弟。哪怕傷病退役了實在不能做事,也會給個安身之所好吃好喝這頤養天年,確保衣食無憂的度過餘生是不成問題的。

但問題是吳星辰他們可還算是年輕,還有大把的歲月可以用來有所作爲的;讓他就此交卸下軍中的職事,保留軍籍和待遇到後方去,兼翎一個悠閒自在的體面和優遇位置,卻是遠非他所願的結果。

所以他不但要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本色,表現出一切以領軍馬首是瞻的堅決態度來,區別於那些新附和投效之輩;還要想方設法抓住每一個可以建功的機會,來彰顯和體現出自己這些老兄弟的價值和用處。

至少也要保住現在位置上,不被人給用更多樣的選擇給後來者居上,乃至取而代之掉。要知道,如今在太平軍愈發繁雜的體系之中,隱然是各種淵源和干係的派系。

他們既在《太平田畝制度》和《聖庫制度》《太平要略》等,共同的旗幟、目標和主張的理念下攜手奮進;又在各自訴求和具體立場的細微差異下,保持着相互競爭和制衡的局面。

最初的時候,除了他們最先追隨起家的怒風老營兄弟之外,又有曲乘裕、張彪和丘宦、樊綽爲首的安南鄉土派;再加上嶺南本地聚附起來的將士,所構成的五嶺子弟;其中又產生潮循出身老派和廣府出身新派的細微差別。

此外,尚有鍾翼、趙引弓爲代表所謂棄暗投明的光復派;隨着越來越多反正和投降、被俘獲,又被改造的官軍士卒而壯大起來。其中又天然分爲客籍的長征戍卒,和本土的五管舊屬兩大羣體。各自又與安南鄉土派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後來隨着黃王大軍北上,太平軍出桂州而攻城略地於湖南,又陸續收並整編了許多義軍舊屬之後。尤其是王充隱,曹師雄、朱存、張居言等義軍故舊和軍將,相繼交出部隊加入進來,就讓他們所面臨的的競爭局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了。

所以吳星辰哪怕依舊身爲那位領軍最早任命的六主簿之一,但卻也是其中危機感最強的吊車尾。

畢竟劉主簿中地位最高的柴平,可是在落魄時提攜過那位的天然恩義,只要不犯大錯就是當之無愧的副手之一;

而留在嶺內的老關和程大咬,雖然出身的資歷最低也沒有什麼突出之處,但是卻是他剛入義軍時,第一個追隨鞍前馬後的老人中的老人。

隸屬於後陣的蘇無名這就早早的暗自投靠和抱上這位大腿,而事事唯命是從,屬於用得順手不會輕易改換的人選。

而另一位射聲校尉出身的呂方,則是這位早年合作有加的老相識了,而且基本安於現狀而不爭什麼了;估計差不多時候到了就會退養到後方去與將頭王蟠作伴了。

就像是最後一位劉六茅也比他強上許多,因爲他不但是王將頭的親兵隊出身,也是早期義軍中唯一的馬軍將官,哪怕後續補充進來的人選再多,也無法與他的資歷和威望的。

所以他思來想去之下,似乎也只有自己是最晚表現出善意和態度來,而已經不是讓人不可或缺的那個了。如果他不能夠再奮發振作和有所表現機會的話。

另外,也因爲他暗中打聽到一件事情的端倪,而促使他下定了決心的緣故。

衆所皆知,如今已經構架完成八個軍序的主官,目前都只是各人分別兼任一部分,並沒有直接的任命落實到誰頭上。而在地方戍防官的任命上也只落實了寥寥數人而已。

隨着協助黃王東征、北伐的大業基本塵埃落定;再加上湖南、荊南地方的重新平定;論功行賞和委任相應的職守也就勢在必行了。

他固然是堅信義軍的大業必有所成,也信服太平軍的那些理論和主張必然能改變這個世道,但也不妨礙爲自己着想而而更上一步的渴望和憧憬。

若是錯過了這最後一遭在戰場建功的機會,也許日後就也要長久的落於人後了。所以,他也不惜麪皮的求了柴平、蘇無名、乃至呂方來爲之傳話和表態,只求這個首戰先發的出陣位置。

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1018章 分兵救朔方(中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千里卷戎旌(續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意恐3第811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853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1031章 虜陣精且強(續二第697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下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三百二十八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中第701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中第1038章 使者遙相望(中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852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下)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上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783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五十五章 驟然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造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三十三章 驟亂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中第三十七章,迴歸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北路人絕(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意恐5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776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中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635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戰尤翻飛(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983章 單于一平蕩(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五百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704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二第五十四章 路上(下)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三十二章 突現(下)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759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二第642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第三十一章 突現(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1057章 旌甲被胡霜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他鄉各異縣(續二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平5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734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貪殘逞一時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995章 羽檄起邊亭(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響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十三章 繼續活下去(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
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1018章 分兵救朔方(中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千里卷戎旌(續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意恐3第811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853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1031章 虜陣精且強(續二第697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下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三百二十八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中第701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中第1038章 使者遙相望(中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852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下)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上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783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五十五章 驟然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造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三十三章 驟亂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中第三十七章,迴歸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北路人絕(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意恐5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776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中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635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戰尤翻飛(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983章 單于一平蕩(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五百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704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二第五十四章 路上(下)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三十二章 突現(下)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759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二第642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第三十一章 突現(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1057章 旌甲被胡霜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他鄉各異縣(續二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平5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734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貪殘逞一時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995章 羽檄起邊亭(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響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十三章 繼續活下去(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