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三

當魏州之變通過城中潛伏的各色探子和眼線,最終傳到了比鄰的成德鎮,又輾轉到正在平定橫海軍(滄景節度使)境內殘餘反抗的王景崇父子耳中之時,已經是數日之後。

而在德州州治安陵城下,先降後叛卻又在成德軍回頭圍攻之下,被城中反亂軍民執送出降的前德州刺史盧彥威一干人等,也五花大綁的跪倒在雪地裡,然後在揮動的旗幟間被成排的砍下頭顱,綻放出一團團殷紅的血花來。

而那些捧着香案和絹花、果品出迎的本城父老,亦是戰戰兢兢的跪倒在一旁而目睹着這一切的發生,卻是噤若寒蟬的絲毫大氣不敢有出。

“這就是彼輩最多見的下場啊。。世爲藩帥者,素來可勝不可敗,可進不可退呼;只要稍加示弱和破綻,便就是內起須臾的翻覆之禍了啊。。”

站在德州西門的門樓上,霜發灰鬢而依舊精毅健碩、聲音洪亮的當代成德節度使、常山王王景崇,也在對着臨時被從監刑場上叫回來的兒子——衙內都兵馬使王瑢嘆息道。

“你現在也當明白,爲何老夫舍下晚節和麪皮不顧,也要與草賊交通往來甚至屈身引爲呼應的道理了吧!所謂朝廷的大義名分,於我輩的進取之心,就是最好的枷鎖和絞繩啊!”

“若是那些一心守成坐享的守戶之犬也就罷了,一旦我輩想要有所逾越,便就可以名器權柄爵祿來蠱惑和挑動屬下而代之,而繼續維持朝廷的體面、權望和名份所在。自元和以後,歷代的藩帥更替繼立莫不是因循此理;”

“故而爲今之計,你我父子想要以成德鎮一地有所作爲的唯一出路,就是籍着這天下興起的賊勢,來打碎朝廷苟延殘喘的最後一點權柄和德望,所謂世人心中的大義名分自然就不成約束了。。”

“兒子省的了,自當以魏博故事爲前車之鑑,不予彼輩任何可乘之機便是了。。”

身姿筆挺巋然如鬆的王瑢,亦是做心悅誠服拱手道。

“這還不夠,我成德牙兵雖然不比魏博之驕橫,又經乃祖以降的數度更替和選汰,但是依舊不可掉以輕心;此番正好以平定和坐鎮地方爲由,將衙內最後一批兩代以內的牙軍子弟,分派到滄、景、德、棣各州去充爲鎮扼使、團練官。”

王景崇又搖頭道。

“而你再從各部軍中挑選一批驍勇健銳之士,充入衙內五都以爲後備之選,日後便是你接掌我旌節的根本。。至於前代沿襲下來的那些世兵子弟,能不用就儘量不與大用。。若要用,則用其最爲艱險之處,儘量驅與先發,使以斷後。。”

“如今魏博有變,我河北三家的格局也要發生變化了;眼下滄州的局面你也不用再管了,火速引兵一萬前往貝州交境待機。”

然後王景崇頓了頓,又想起什麼繼續吩咐道。

“那樂氏受朝廷教唆殺韓簡而奪權柄未久,魏博六州不見得人心盡服,保不準還有反亂和變數驟起,這就是你把握戰機的時候了。。”

“就算不能乘機奪得城邑、田土、戶口,也要盡力使其長久亂不能治。。更不能讓朝廷輕易得到一個完好的魏博鎮以爲助力。。若是再能將那盧龍李可舉引來一同行事就更加穩妥了。。”

“兒子謹遵大人教誨。。”

王瑢再度滿臉崇敬的應聲道。

不久之後,望着引兵遠去的浩蕩隊伍,王景崇這纔回頭下得城來,又打着全副旗牌儀仗前呼後擁的穿過城中最爲寬闊的正街,來到了已經易手的府衙之前。

然而這時候,被迫從家門中趕出來夾道歡迎的沿街百姓士民當中,突然就爆發出一陣騷亂來;霎那間從撲倒亂滾成一團的圍觀百姓當中,好些人掀翻了供奉在旁的香案,而抽拔出閃亮的兵刃來。

“殺盡成德賊啊。。”

“誓殺王老賊。。”

他們如此叫喊着,與王景崇左右的虞候和護兵迎面廝殺成一片。然後又有人躍身跳上房檐,而對着正居於馬上王景崇搭弓就射。

雖然此輩很快就被策馬趕到房下的護兵用長稍戳死,但也一箭漏過了牙兵和扈從的間隙,而射在了王景崇未嘗披甲的小腿上,又透入馬腹當中而驚痛得這匹坐騎,揚身嘶鳴着將王景崇甩脫到了一邊去。

——我是分割線——

而千里之外關內,一片冰天雪地的奉天城中。正在巡視各處營地的宰相鄭畋;也終於接到了正在河東穩定局面的都統崔安潛,不遠千里翻山越嶺,跑死凍死了數匹驛馬所送過來的一份東西。

“好個開萬世之太平!!!”

這一刻,鄭畋心中卻是生出了當初那位號稱“日月當空”的一代天后,讀到駱賓王《討武曌檄》時說出那句“宰相安得失此人!”的一番心情了。

從最初的“儼有經緯之才,卻不聞濟時所用。。”的嘆然,到後來的“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的品鑑,乃至對於“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通悟。。。

最終直到現在,他才隱然發覺自己已然無有足夠立場和格局,來品評和鑑定對方這番明顯有些大道近聖的發聵之聲了。最後他臉色變了數變,纔將這分東西重重擲於地上,重重的喘聲道:

“必殺此撩,不若爲國之患,尤甚於黃逆者。。”

雖然他一直處於道德上潔癖,而格外厭棄那些暗殺謀害的陰私手段,但是在這一刻也不得不生出,不惜一切手段和代價,也要除之餘後快的激烈衝動來。

因爲一旦令其掌握了國家鼎器,或又是相應的學問和主張擴散於天下之後,那便是對於這些五姓七望爲首的這些,歷代歷朝掌握着經學和選官的世家大族,近乎挖根掘地的滅頂之禍了。

他雖然是力挽狂瀾的大唐救時宰相,但同樣也是五姓七望的重要家族成員和政治派系的領頭人。身後自有無數割捨不斷的羈絆和利害關係的牽扯。

萬萬不可能坐視和容忍,自己身後的家族傳承與延續之道,連同這個他所敬愛和奉獻了畢生心血的大唐,就此在這些“假以聖道”的妖學僞論面前沉淪下去。

隨後,他在稍加冷靜下來的轉念數想間,又把這份狠狠丟在地上的文樣給撿了起來,然後對着被喚進來的部屬道:“令人想些法子,把這事物雋抄後送到黃逆的手中去。。”

作爲五姓七望傳承千載,歷經秦漢三國南北朝隋唐之間亂世,而跌宕起落經久不衰的資本,當然不僅是明面上掌握的政治手段和人脈資源;也有能夠輾轉施展於無聲晦暗處的確保手段。

只是當鄭畋重新看到文中後部那個“羅隱”二字的時候,還是心中不免有些波瀾起伏的,破天荒暗自生出懊惱的心思和隱隱後悔情緒來。

畢竟,相比那個一開始就不報有太大希望的“周妖僧”,文中說到的這個羅隱,羅昭諫,可是當年以詩文名冠一時,更是數度投貼過自己門下的;而昭諫二字更是當時另位宰相李蔚,有感他敢於直言深中時弊所贈的。

只可惜自己當年以貌取人還是不免看走了眼;再加上惱恨小女兒一廂情願的單相思之情,而刻意設計召其前來,命小女兒隱簾窺之。結果女兒見其形貌寢陋,遂發誓終身不讀江東篇什。

據說當時舉子或以此戲謔羅隱,羅隱或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事本以爲這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插曲,但沒有想到在今時今日居然一語成鑑了。

而今方知這個羅昭諫,竟然還與那個屢屢震驚朝廷的“周妖僧”,乃是同出一處非同尋常師門淵源;只是一個顯然是勝在文才斐然而深喑時弊,另一個精於韜略武功而發起於塵泥。

現在想來,也就是如此文武相濟之下,才得以早就瞭如今這番驚世駭俗,又前所未有切中時要之論吧。

可是如此人才當初都數度拜送在自己的門下,卻又自家顧慮之心給白白錯過了;不然的話當初十數次開科取士之間,只要有一次機會錄取了他,豈不又是一個輔世濟時的良才之選,或又是成就自己慧眼識人的一時佳話呢。

他亦是可以想象當初一心報效朝廷而有所作爲的對方,是如何在一次次科舉不第和飽受譏諷之後變得心灰意懶、偏激使然,最終在沉淪無所作爲了多載之後,絕然投奔了另一位乘時而起反亂朝廷的同門的心路過程。

他甚至可以想象到,日後這羅隱一旦隨着這太平之學名揚天下;爲士人重新所矚目之後。莫說是當年以嫌怨一貫打壓之的大臣韋昭範,就是自己也有可能會成爲一番“有眼無珠鄭文明”的典故和笑談。

想到這裡,鄭畋忍不住在自己攤開練筆的宣紙上,寫下來了“憂讒畏譏,感極而悲者矣。”數個大字。

——我是分割線——

而在江陵城外,卻是一片雪後放晴的素白中,遍地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的寂美景象。

第651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續二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661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二第728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第739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二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678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第三十六章 友鄰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995章 羽檄起邊亭(續)第636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二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883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四百四十七章 書中竟何如(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六第855章 戰城南,死郭北第747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下)第648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中第十六章 還是活着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795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三百六十一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一百九十五章 雲翻5第1032章 天子按劍怒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表裡兩相知(續二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三十一章 突現(中)第1003章 收功報天子(中第645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七十五章 夜間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二百五十二章 發端2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一百一十外章 仇寇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839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亂變3第四百二十七章 各般(續)第八十八章 新生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855章 戰城南,死郭北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1034章 天子按劍怒(下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無題(這章算昨天的)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四百零三章 候烽河外暗(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城池未覺喧(上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九十章第八十六章 告令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平5第四百八十二章 惟德被生民(續)
第651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續二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661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二第728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第739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二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行第678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第三十六章 友鄰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995章 羽檄起邊亭(續)第636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二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883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四百四十七章 書中竟何如(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六第855章 戰城南,死郭北第747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下)第648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中第十六章 還是活着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795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三百六十一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一百九十五章 雲翻5第1032章 天子按劍怒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表裡兩相知(續二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三十一章 突現(中)第1003章 收功報天子(中第645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七十五章 夜間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二百五十二章 發端2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一百一十外章 仇寇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839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亂變3第四百二十七章 各般(續)第八十八章 新生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855章 戰城南,死郭北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1034章 天子按劍怒(下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無題(這章算昨天的)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四百零三章 候烽河外暗(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城池未覺喧(上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九十章第八十六章 告令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平5第四百八十二章 惟德被生民(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