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潛在對手

皇帝一個細小的舉動,卻是拳拳愛子之心,完全落在了大臣們的眼裡。≥,

這份疼愛的是對誰的?吳王李恪是也!

這個舉動或許只是尋常的慈父之心,不希望兒子們手足相殘,不希望在失去了一個兒子之後,讓另外一個兒子蒙上污名。

也許換作任何一個皇子,李世民都會這麼做,但也許這只是針對吳王李恪的……

齊王李佑的謀反一下子讓大唐的皇子們走上了風口浪尖,太子不肖已經成爲越發顯眼的問題,皇帝對某一個皇子的態度所產生的影響和意義將非同一般。

承慶殿裡的諸位大臣都是人精,也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與皇子們背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李二陛下這微妙的舉動落在他們眼裡,自然也都體察出完全不同的意味。不過這種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不會今天討論的主題,所以心領神會即可,然後當作沒聽見就可以了。

宋州兵馬出擊,對於平叛自然是大有幫助的,只是吳王李恪未免可惜,皇帝這麼一點愛護,無疑讓他少了不少功勞。反過來自然是便宜了謝逸,這個年輕人的運氣真是好啊!

不過……

轉念一想,有反應靈敏之人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李恪和謝逸之間的關係。雖說兩人之間沒有什麼直接來往,但是有那麼關鍵的幾次,謝逸似乎欠着李恪的人情,已經第幾次好像沒人說得清楚了。

人情這東西有時候一錢不值,有時候卻堪比千金,當然也與相關的人有關係,若是個無足輕重的普通人,縱然他欠你人情又能如何?

或許不想還,或者想還卻還不上的情況太多太多。但有人的如果還得上,且有能力還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謝逸就是這樣的人,而且能耐和作爲都不可估量,如果將來他要還給吳王李恪這個人情,只怕回報不小啊!

不經意間,某些人又有些羨慕李恪,運氣那麼好被派駐在宋州,又剛好趕上了齊州叛亂,還遇上謝逸人在那裡,真是好運氣啊!

衆人心中暗自感慨的同時。李世民補充道:“只有謝逸和李恪恐怕不行……”

這話說的也沒錯,平定叛亂這樣的大事卻只派了兩個“無名小卒”,卻沒有一個柱國大將,或者說名宿老將出馬,難免讓人有些不信服,甚至無法服衆,尤其是不能壓制或者警醒那些暗中蠢蠢欲動之人。

李世民沉吟片刻,沉聲道:“下旨給李績,讓他統領河東各州兵馬。隨時做好出擊準備,在後面策應謝逸。”

“是!”宰相和大臣們自然是遵命行事的,心中越發感慨李恪和謝逸的運氣好了,李績親自出馬。哪怕只是在後面策應,其威懾也很大,只怕是叛軍聽說之後直接會聞風喪當。有這樣強大的後盾,謝逸和李恪還有什麼怕的?必然是自信心滿滿。戰無不勝,一往無前啊!

除此之外,李世民還命岑文本發揮專長。寫一篇討伐李佑的檄文,公開向天下昭示李佑的罪過,並標明皇家平叛的決心。

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一衆大臣們走出承慶殿的時候,心中滿是感慨,同時也意識到一個問題。今天在承慶殿等了那麼久,似乎沒有什麼必要啊。

除了彙報了一些情況,好像壓根沒有商量什麼,全都是皇帝陛下乾綱獨斷。皇帝耽擱了一段時間沒有及時前來承慶殿,究竟去做了些什麼他們不知道,也許是思考對策吧!

諸位大臣們走出承慶殿的時候,恰好遇到老宦官匆匆忙忙而來,皇宮上空的黑煙尚未散去,顯然是出事了。

皇宮裡出事了,諸位大臣們本身在宮內,且都是消息靈通之人,所以很快便知曉的很清楚。

首先一個,陰妃娘娘在寢宮之中上吊自殺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諸位大臣只是略微唏噓,但並未有太過強烈的反應。這件事發生一點都不奇怪,兒子謀反,做母親的能怎麼辦?沒有顏面面對天下和世人,或者不想成爲兒子的拖累,或者……

總而言之,原因可以有很多很多,這個時候陰妃似乎只有死這一條合適的路可走。反倒是如果陰妃還活着,反而會顯得不太正常。

這種情況就和古代和親的公主一樣,成婚之後雙方交戰,公主夾在其中無疑最爲爲難,往往要麼是鬱鬱而終,要麼是自殺身亡。

總而言之,陰妃就這麼死了,這讓齊王李佑的謀反事件一下子又蒙上了一層陰影,顯得越發的悲涼。

也有大臣心中暗想,或許皇帝陛下遲到就是前去面見陰妃,那麼陰妃之死究竟是無言面君,還是被皇帝陛下逼死的呢?

無論是誰,心中也只是浮現過這麼一個念頭而已,誰也不敢揣測君父,只會心中暗歎一聲罷了。

可憐陰妃先是孃家盡數伏誅,好不容易熬到今日,眼看着有了盼頭的時候,唯一的兒子又走上了這麼一條絕路,想想也是可憐人。現在自盡身亡,死後能不能陪葬昭陵都是個未知數……

除此之外,皇宮之中他恰巧發生了一件事,長樂門內起火,不過幸好沒有造成什麼傷亡。

這件是外人眼裡或許不當回事,畢竟失火是常有之事,但在這羣知曉很多高級機密的大臣們面前,這件事便不那麼尋常了。

長樂門內住的是誰?隱太子妃鄭觀音是也,雖說是幽禁,但李建成的身份已經恢復,鄭觀音皇嫂的身份不可小覷。

她的居所發生了火災,還是今天這個特殊的的日子,很耐人尋味啊,這事該怎麼說呢?

衆人心中都不約而同浮現出一個問號,尤其是長孫無忌,他驀然想起好像在什麼時候看到過陰妃匆匆忙忙從長樂門那邊走過。

當時便覺得有些詫異,也有幾分懷疑,但事後並沒有仔細追究調查,否則……

突然之間。長孫無忌心中便明白了許多事情,齊王李佑的反叛的原因似乎的有解釋了,陰妃之死和長樂門的火災似乎也有解釋了。

原來如此,之前長孫無忌還很是不解,但現在心裡卻格外通透……他隱約也明白了皇帝今天爲什麼會那麼冷靜,原來背後有如此複雜的原因。

悲劇啊,說到底這是皇家內鬥的人倫悲劇啊,這事真是……

長孫無忌暗歎一聲,然後悄然走過,事到如今這些話只能爛在自己肚子裡。自己曾經察覺到陰妃和鄭觀音有來往的事情誰都不能泄露,過去沒有過,沒能夠阻止悲劇的發生,這個發現就毫無意義。

現在說出來可不僅僅會被人笑話是事後諸葛亮,更要緊的是皇帝可能會懷疑自己,認爲是自己故意不說出來,甚至故意縱容陰妃和李佑走上邪路。

雖然自己自始至終沒有這個意思,但是皇帝未必這樣想,畢竟自己是國舅。有三個皇子是長孫家的外甥。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己是完全有這個動機這麼做的,畢竟少一個皇子,對長孫家外甥的威脅就少一分。

長孫無忌可謂是大唐數一數二的聰明人。心裡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即便是皇帝素來信任自己,關係匪淺,在這件事上也不能犯錯誤。更不能心懷僥倖。

這件事從來沒發生過,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幫皇帝處理好這些麻煩事,其他的……

且就等吧。李佑出事了,但是皇帝還有那麼多的兒子,彼此的爭鬥纔剛剛開始。

太子李承乾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他都看在眼裡,失望自然是有的,李泰則是春風得意,氣勢如虹,兩個都是長孫家的外甥,自家至少一碗水端平。何況皇帝警告過自己,不讓自家參與到皇子們的爭鬥中去,所以現在只能默默地做個旁觀者……

如此也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在一旁仔細觀察,能夠看得更爲清楚一些。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下來,長孫無忌隱約有種感覺,李承乾和李泰這兩個外甥似乎都有些……

長孫無忌心裡最害怕的便是一句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長孫家的外甥內鬥,會不會兩敗俱傷,最後便宜了旁人?會不會這樣他?尤其是想到那位身在宋州,英武不凡的吳王李恪。

此番出兵齊州,幸好最終主事的會是謝逸,否則李恪將會再立大功。

想到謝逸,長孫無忌便想到了另外一個外甥李治,因爲年紀的原因他一直不曾正視過這個外甥,但是現在看來,似乎……

李治現在已經成婚,而且成長很快,某種程度上算是個文武全才,且立有功勞。且是嫡出的皇子,深得皇帝寵愛。

假設沒有了李承乾和李泰,似乎李治完全可以與李恪一爭高下,而且晉王府的背景可非同一般。

自己這個舅舅不消說,晉王妃出身太原王氏,整個山東世家估計都會出現在背後,而且晉王府還有個了不得的長史——謝逸!

沒錯,先前在承慶殿,心裡還唸叨着謝逸欠了吳王李恪多少人情,將來會怎麼還。可是他無論怎麼還,能超過的晉王府嗎?

畢竟謝逸是晉王府正經的長史,而且謝逸本人與晉王李治最有淵源,私交最厚,所以這高下自然不消說。

猛然間,長孫無忌有種錯覺,這個自己猜剛剛準確認識到的事情,似乎謝逸早有先見之明。

這些年謝逸在晉王府的投入非同小可,謝逸寧願意同時得罪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也毫無畏懼,難道就是因爲李治的緣故?

謝家上下和晉王府關係親厚,謝逸這些年對李治也可謂是悉心培養教導,李治在定襄立下的大功,甚至與太原王家女之間的婚事實際上都是謝逸促成的。

這些事情的分量真的不輕,過去以爲只是巧合,沒當回事,但是現在看來似乎非同小可。

不經意間,謝逸用了一衆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晉王李治成長起來,走到了人前,然後悄無聲息給李治早就了讓人讚歎的背景履歷,以及強大的後援力量。

真是有備而來啊!

由此可見,謝逸是一早就看中了晉王李治,且爲此努力準備多年;但是對自己卻是剛剛在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下才想到了這個小外甥。

怎麼說呢?

一直以來長孫無忌對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都有着非凡的自信,他自認爲能夠知曉,甚至掌控大唐朝廷的諸多大事。

但似乎在李治的問題上自己略遜一籌,眼光,甚至是看待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竟然比不上二十多歲的謝逸。

不簡單啊,實在不簡單。

轉念長孫無忌又輕輕搖搖頭,今時今日再用這幾個詞彙去評價謝逸似乎顯得有些蒼白,有些不足。

在很久之前便知道謝逸不簡單,但從未想想他竟然“複雜”到了這個地步,無聲無息地做成了這許許多多的大事。

現在想想,當真讓人害怕。

也許放眼望去,整個大唐朝廷裡將來會和長孫家成爲對手的不是房家,不是山東世家或者關隴貴族,而是這個名爲謝逸的年輕人。

此人年紀輕輕,有着非凡的智慧,眼光與判斷力更是驚人,而且他還有這許許多多旁人所不具有的才能。今時今日,自己憑藉着幾十年的經驗尚且這般費勁才能看透他,想要擊敗或者掌控他估計是不可能了。

而且某種程度上,長孫無忌有種被算計的感覺,倘若真的有一天,是李治可能走上那個位置。自家該怎麼做?能反對嗎?

李治走上那個位置是完全符合長孫家利益的,所以某種程度上謝逸和長孫家算得上是聯盟,將來自家少不得在背後出力支持。

但是再往後呢?最初是聯盟,但將來是對手,這是千年以來驗證過無數次的道理。自己在世的時候還能夠與謝逸一較高下,倘若有一天自己死去的話,兒子長孫衝會是謝逸的對手嗎?

突然之間,長孫無忌有種深深的憂慮感覺,謝逸這個潛在的對手着實太過可怕。(。)

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212章 隱遁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7章 紫袍文武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24章 姻緣事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347章 齊州亂第309章 龍擡頭第267章 被歷史綁架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194章 國舅難當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216章 盼救兵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298章 武媚娘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258章 謝逸難封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183章 薛延陀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9章 縱馬小紈絝第386章 事到臨頭第336章 強人所念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98章 風雪同車行第252章 湊熱鬧的皇子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12章 繞不開的侯君集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268章 蒲津關第92章 初雪邀宴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183章 薛延陀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201章 夷男的小心思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85章 唱出大戲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258章 謝逸難封第359章 暗棋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53章 大唐的盤口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49章 問罪納諫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170章 紅袖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242章 李二問策第5章 行卷難第239章 燈下錯辨美人顏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279章 李治的興奮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24章 東巡計劃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170章 紅袖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299章 除夕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151章 閨中諸葛第235章 東宮策終章幸有你們第175章 熟悉的陌生笑臉第80章 黑夜裡的心境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19章 再賭一把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
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212章 隱遁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7章 紫袍文武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24章 姻緣事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347章 齊州亂第309章 龍擡頭第267章 被歷史綁架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194章 國舅難當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216章 盼救兵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298章 武媚娘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258章 謝逸難封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183章 薛延陀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375章 女兒嬌羞第9章 縱馬小紈絝第386章 事到臨頭第336章 強人所念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98章 風雪同車行第252章 湊熱鬧的皇子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12章 繞不開的侯君集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268章 蒲津關第92章 初雪邀宴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183章 薛延陀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201章 夷男的小心思第397章 危急時刻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308章 輕紗難掩俏臉紅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85章 唱出大戲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258章 謝逸難封第359章 暗棋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53章 大唐的盤口第172章 落魄阿史那第49章 問罪納諫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170章 紅袖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97章 燙手的獎品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256章 頻發幺蛾子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242章 李二問策第5章 行卷難第239章 燈下錯辨美人顏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279章 李治的興奮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24章 東巡計劃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170章 紅袖第420章 新人舊人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266章 睡個安靜的好覺第299章 除夕第260章 雙喜臨門第151章 閨中諸葛第235章 東宮策終章幸有你們第175章 熟悉的陌生笑臉第80章 黑夜裡的心境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19章 再賭一把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11章 討厭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