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淮陽縣男

“玄齡,謝逸所言……”

謝逸不知何時已經告退離去,偌大的貞觀殿裡,李二陛下沉默了許久,向足智多謀的宰相發出一聲疑問。

陛下所疑慮者——騎青牛的老仙翁也!

這個說法,着實有點匪夷所思。

房玄齡沉聲道:“陛下,若謝逸所言不虛,當是受太上玄元皇帝點撥恩賜。”

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是也,道家尊奉的太上老君。

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淵下詔封老子李耳爲始祖,追封爲太上玄元皇帝。目的在於標榜自家出身高貴,乃天命所歸,漢家正統,好讓天下人信服。

謝逸稱老仙翁白鬚白髮,仙風道骨,騎青牛離開。衆所周知,當年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不是他老人家又是誰呢?

李世民沉聲問道:“你相信嗎?”

房玄齡遲疑了,顯然皇帝似乎不大相信,可是……

“陛下,太上玄元皇帝親賜良種,使大唐子民果腹飽食,此乃祥瑞吉兆,天佑大唐,天佑陛下。”

李世民神情微動,他知道房玄齡不是在拍馬屁,而是在提醒自己此事的政治意義。

天下尚有很多人與李唐離心離德,指責李家得位不正。而今李家先祖,道門始祖突然現身,指點一位少年,賜下良種造福大唐,這意味着什麼?

這可比李淵舔着臉皮攀附先祖好得多,效果更是百倍甚之。若真如謝逸所言,玉米和土豆填飽百姓肚子的同時,“老子賜食”說法則能強化李唐君權神授的地位,穩固統治。

這對於李唐皇室,李世民本人而言都大有好處,意義非凡。

按理說,這種事情多是皇家自導自演,穿鑿附會,用某些手段來製造輿論,博取民心與聲望。

可這件事,李世民什麼都沒做,甚至連想都沒想,謝逸開口便言之鑿鑿,堅稱是一位騎青牛的老仙翁所賜所授。

有那麼一瞬間,還曾讓李世民產生了一種錯覺,難道自家真是天命所授?老祖宗保佑?兒子李治的病情好像也在意料之中,得先祖庇佑,早備靈藥,只是……這未免也太巧了。

李二陛下比誰都清楚,老李家有胡人血統,與太上老君沒有半文錢關係,祖宗保佑這個說辭顯然不成立。

李世民目光灼灼道:“謝逸在說謊。”

“興許是,若果真如此,此子可謂聰明之至。”房玄齡道:“不過陛下,臣以爲,朝廷該相信他所言屬實。”

“哦?”

房玄齡道:“只要他能種出作物,果實現世,舉世皆驚,天下悠悠之口必無言以對,自然也就是確鑿事實。”

“是這個道理!”

“陛下手中有了糧食,則民心歸附。今秋收穫之時,陛下只需在賜宴上展示新品菜蔬糧食,想必……此番東巡必能圓滿,天下歸心指日可待。”房玄齡恰如其時地提出建議。

“好,安排下去,此事先行保密,讓謝逸好好培育種植,待到金秋,好讓那羣世家老頭們驚掉眼珠子,驚掉下巴。”

李世民冷笑兩聲,旋即話鋒一轉道:“謝逸此子,玄齡以爲如何?”

“就近幾日來看,此子年少有爲,才思敏捷多智謀,是個人才。”房玄齡悠悠道:“臣有直覺,他身上的神奇之處遠不止此,將來恐怕還會有新鮮物事誕生,讓人驚訝欣喜。”

李世民點頭道:“既然是個人才,那就得留住……不過先前他曾拒絕侯君集的招攬,似喜歡魏晉逸士山野狂放不羈那一套,不願出仕爲朝廷效力。”

房玄齡搖頭道:“陛下,臣以爲他只是拒絕了侯君集,出於何種原因臣不知曉。但此子並非隱逸之士,偶有倨傲卻也言行有度,出仕求前程的心思頗爲迫切。”

“何以見得?其實適才他可以直接開口……”

“陛下,先前謝逸開口能要什麼?陛下又能給什麼?”房玄齡這麼一問,李世民心思爲之一動,可不就是如此嘛!

“先前他只是救了晉王殿下,是有功勞,但功勳不著,且未能顯露足夠的才能和分量,未必能得陛下青睞重視,所以他…以退爲進。”

房玄齡分析道:“名義上他只向陛下求一園苗圃,但實際卻是向陛下獻寶,獻祥瑞。只要籽種開花結果,他便有功於朝廷,有功於天下,到時候陛下能不重視?賞賜又能少嗎?”

“這小子,和朕玩心機啊!”李世民突然笑了。

“此乃謝逸聰明之處,也算無奈之舉。”房玄齡的說辭很是公允。

“是啊,此子確是個人才,又在爲朕辦一件大事,若還是個布衣白身似乎說不過去。”李世民轉身問道:“玄齡啊,你看給他個什麼官爵比較合適?”

房玄齡略微沉吟,建議道:“陛下,不若暫讓其任司農寺上林署丞吧。上林署掌苑囿園池,植果蔬,以供朝會、祭祀及尚食諸司常料。正當其職,亦不顯眼。”

“從八品,會不會過於低微?看得出此子心氣很高,朕不想落下薄待人才的名聲。”

李世民算是個伯樂,但凡看中的人才大都會重用。比如侍御史馬周,從一箇中郎將的門客到承慶殿天子近臣,沒用多少時間,可謂是一步登天。

房玄齡悠悠道:“若陛下欲厚待之,不若加個淮陽縣男的爵位;待秋後糧果熟,或其另立新功,再予升遷,陛下以爲如何?”

“好,就按你說的辦,擬旨吧!”

李二陛下發了話,一身布衣的謝逸便成了從八品到底上林署丞,淮陽縣男。

有了爵位,便距離貴族更近一步,眼下畢竟只是公侯伯子男最末一等,在大唐一抓一大把,不值錢。

不過十八歲的年紀,憑自己本事掙來爵位的少年郎卻不多,所以還是值得驕傲的。況且這纔是開始,往後升遷的機會多着呢!

至於“騎青牛的老仙翁”自然是杜撰之語,沒辦法啊,穿越這種事說不出口。爲了讓自己的才能來歷,以及穿過來的東西顯得正常些,必須得有個很好的說辭,以神仙爲藉口無疑最好不過。

畢竟這年頭,神仙鬼怪深入人心,多有敬畏,還是蠻有市場的。

至於搬出老子,蓋因爲李唐攀附他老人家爲始祖,自己杜撰出這個說辭來,李世民應該會很喜歡。其利用價值和政治意義,肯定不用自己多說,皇帝信了,旁人也自然就不會再質疑。

從此以後,自己做出了驚人“舉動”,便可拉出“騎牛老仙翁”這杆大旗,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接下來這段時間,好好當個農夫種地便是了。將種子獻給朝廷,也是謝逸深思熟慮的結果,自己單獨種植能有多大效益?

賣菜賣糧食?新鮮事物需要有個接受過程,沒見得沒吃過,有多少人願意嘗試?縱然銷路很好,又能賺多少錢?被朝廷發覺後,恐怕還會問藏私之罪,得不償失。

想要賺錢很容易,謝逸真正缺的是權勢地位,以此爲敲門磚,躋身大唐朝堂貴族行列,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由朝廷主持,新作物便能儘快推廣,也算是造福大唐百姓,何樂而不爲呢?

李世民將苗圃選在洛陽宮中,謝逸求之不得。

雖說宮中少了許多自由,但靠近中樞,自然也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哪天抽空去看看李治,得趁着眼下難得的機會,與這位晉王殿下搞好關係,以備來日站上不敗之地。

至於當前,趕緊修書一封給家中的嫂子,讓她帶上小蠻,帶上自己珍藏的種子前來洛陽。侯君集派人護送,那自然最好不過,安全不必擔心。

另外,也得讓陸通儘快北上,洛陽作坊的建造計劃恐怕要加快了。

以程知節的酒量,瓊花釀斷了供應,後果會很嚴重,老程宣花斧在手,再耍上那麼三板斧,實在讓人怕怕的。

*

PS:感謝書友150801223728341、書友140612102457304的打賞!

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69章 百鬼洛陽行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39章 騎青牛的老仙翁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341章 相對浴紅衣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104章 尋蛛絲而追馬跡第292章 太極殿上響驚雷第368章 新氣象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99章 李治的疑問第161章 二丫要報官第44章 洛水紅霞映佳人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8章 邊角料的利用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151章 閨中諸葛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268章 蒲津關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66章 莫名黑鍋附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46章 御筆題招牌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378章 小村夜襲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114章 氏族志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75章 刺王殺駕(下)第59章 儲君之憂第83章 初入長安第56章 魏王發願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202章 農夫與蛇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227章 謝郎歸第262章 河東行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43章 靜候佳音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174章 九成宮變第267章 被歷史綁架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199章 小小僵局第211章 疑陣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79章 喜憂參半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193章 君明臣賢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141章 君父心思第3章 同炕而眠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章細嗅薔薇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340章 提親
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69章 百鬼洛陽行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39章 騎青牛的老仙翁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341章 相對浴紅衣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104章 尋蛛絲而追馬跡第292章 太極殿上響驚雷第368章 新氣象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99章 李治的疑問第161章 二丫要報官第44章 洛水紅霞映佳人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8章 邊角料的利用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151章 閨中諸葛第200章 真珠可汗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372章 久別重聚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268章 蒲津關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66章 莫名黑鍋附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46章 御筆題招牌第280章 大膽的設想第378章 小村夜襲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114章 氏族志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128章 風雲突變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75章 刺王殺駕(下)第59章 儲君之憂第83章 初入長安第56章 魏王發願第251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第202章 農夫與蛇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227章 謝郎歸第262章 河東行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43章 靜候佳音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174章 九成宮變第267章 被歷史綁架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416章 母以子貴第349章 事已至此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199章 小小僵局第211章 疑陣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285章 草原校軍第337章 癩蛤蟆包藏禍心第228章 有女亭亭初長成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79章 喜憂參半第332章 教子之方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193章 君明臣賢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141章 君父心思第3章 同炕而眠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章細嗅薔薇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289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第340章 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