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晉王開府

氏族是同一血緣關係結合的人類社會羣體,其成員出自一個共同的祖先。

先秦時,姓和氏是分開的,例如秦始皇便是嬴姓,趙氏,名政。但秦漢以後,姓氏漸漸合而爲一。

所謂《氏族志》,便是一本統計、整理、排列天下姓氏的文獻。

既有排列,便自然有先後順序。

很遺憾,唐朝沒有按照姓氏首字母,或者筆畫多少這樣公平而不得罪人的排序方式。

即便有,也不會採納。

自漢朝以來,尤其魏晉實行九品中正制,到了隋唐已經形成士族統治的貴族社會,門第族望格外重要。

坐龍椅的是皇帝,但皇帝卻少不得依賴士族,或是士族代言人,甚至與士族共治天下。

掰指頭算算,朝廷官員除了少數寒門子弟,大部分都出身世家大族。最主要的便是山東士族、關隴貴族和南方士族三大集團。

編撰《氏族志》,首先登榜,排列在前的自然是這些門閥世家。

按照高士廉的排序,排第一等是山東士族,崔盧鄭李王,天下皆知的五姓七望。

因爲這些家族大都是從漢朝,甚至先秦時便奠基,傳承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世家門閥。

他們實力雄厚,不僅經濟上財大氣粗,門生故吏更是滿天下,朝堂政界影響巨大,還有便是家學淵源,比如范陽盧氏便是漢末大儒盧植的後裔。

相比之下,靠軍功起家的關隴貴族在底蘊和傳承上,多有不及,自然就略遜一籌。

所以高士廉自然而然,將五姓七望列在第一等,其中以黃門侍郎崔(民)幹爲首,出身於博陵崔氏。

不想《氏族志》呈上去,李世民看過之後勃然大怒。

從前次洛陽東巡時便能看出一些端倪。李世民對山東士族不感冒,甚至有意打壓。

而今怎麼能容忍他們排列於《氏族志》榜首,位列一等?

要知道此卷是要刊印頒行天下的,某種程度上還有法律效力,等於是朝廷承認的門第族望排行。

這不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局面!

所以有人捱罵了,中書侍郎岑文本,韋挺、令狐德等人少不得灰頭土臉,甚至連申國公高士廉都沒能倖免。

高士廉是誰?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兄妹倆是在高家長大,所以高士廉等於是半個“國丈”。

連“老丈人”都捱罵了。可見李二陛下的憤怒,旁人想要說點什麼,見此狀況,自然也就知難而退。

當然了,李世民罵人的理由很充分,爲了不顯的他小家子氣,自然就顯得冠冕堂皇。

山東崔、盧、李、鄭等世家大族,素喜標榜門第族望,雖已有衰落之相。但非世族人家想與他們通婚,定要多索財物。

甚至有人丟棄原本貫,冒稱名門士族,有的兄弟二人族望相等。便以妻族背景相互攀比內鬥。

這是理由之一,意思是世家大族過分標榜門第,有損民風淳樸,不利於安定團結。

朝堂之上。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李世民更振振有詞道:“漢高祖劉邦,賢相蕭何、曹參、名將樊噲、灌嬰等人均以布衣起兵。至今仍然受人推重景仰,乃是一代英豪,難道在乎他們的世卿世祿地位嗎?

高氏(北齊皇室)偏守山東,樑、陳二朝僻居江南,雖然也有個別英豪,又何足掛齒?

何況他們的子孫才氣衰竭,德行澆薄,官爵降低,然而還很驕傲地以門第族望自負,掛羊頭賣狗肉,依賴高貴人家,寡廉鮮恥,不知道世上的人爲什麼要尊貴他們?

如今三品以上公卿大臣,有的以仁德行世,有的以功勳稱道,有的以文章練達,致身顯赫。相比之下,那些衰微的世族們,不值得羨慕。

然而那些希望與世族們通婚的,即使多供給金銀財物,還爲他們所看不起,朕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如今想要釐正錯謬,捨棄虛名追求實際,而你們仍然將崔幹列爲第一位,這是輕視大唐的官爵而依循流俗的觀念。”

謝逸站在遠處,看着,聽着李二陛下高聲宏論,同樣是文辭通順,理由充足,引經據典,列舉事實論證。

一句句反問雖偶有那麼點強詞奪理,卻也都說得過去,尤其是在這等氣勢如虹,振振有詞的時候,顯得更有說服力。

李二陛下的即興演講能力很不錯嘛,完全脫稿的,不過……也許李二陛下的腹稿準備了很長時間也說不定。

想想這幾日朝堂上驚雷不斷,李二陛下的反應更是特別,先是剛愎固執,對羣臣反對刺史世襲一事不爲所動。而今又對《氏族志》暴跳如雷,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到底要搞什麼啊?

朝堂上總是有明白人的,今日他們算聽出來了,毋庸置疑,這《氏族志》肯定是要重修。至於如何重修,其實皇帝陛下的言辭中已經有暗示了。

李二陛下特意強調了三品以上公卿大臣的仁德、功勳、文章練達,還特意點名“相比之下,那些衰微的世族們,不值得羨慕”。

由此可見,這重新修訂版《氏族志》需要重點考慮當前情形,家世族望是一方面,當前在朝中的品級,功勳爵位,以及才學名望都在參考之列。

這意味着什麼?

只要你的出身還算可以,人有才能,在朝中博得高官顯爵,那麼你的家族姓氏便會跟着沾光。

某種程度是上,算是對士子官員的暗示和鼓勵,努力拼搏,忠於王事,真的可以光耀門楣。

當然了,只能是一定程度上,卻也算打開了一個缺口,一個對世家門閥有衝擊的缺口。或許治標不治本,但至少眼下有些作用。

果然,李世民下旨,令申國公、吏部尚書高士廉重新查證史料、譜牒,並輔以當朝官員履歷,官爵和功績,重新修訂《氏族志》。

……

走出太極殿,高士廉長嘆一聲,和莫名灰頭土臉的黃門侍郎崔(民)幹一樣,都很鬱悶。

編撰《氏族志》實在是個苦差事啊!

稍有偏頗,不僅皇帝不滿,那些在意名望的世家大族也可能不買賬,少不得要得罪人。

這重新編撰,該怎麼編,還真是個難題。

也許……也許該去請教一下外甥長孫無忌,自己已經老了,但那傢伙“人小鬼大”,常伴君側,想必頗懂聖心。

不過得晚點再去,剛剛朝會結束,長孫無忌被召去了承慶殿,想必就是和皇帝探討此事。

然而高士廉並不知道,他想錯了。

甚至連長孫無忌都有些意外,李世民要和他談的竟然是——晉王開府事宜!

……(……)

ps:崔民幹,因避諱李世民之名,稱崔幹;

但當時六部之一的民部並不在避諱之列,高宗李治時才改稱戶部。

文中還是稱“戶部”吧,這樣大家更習慣些,特此說明。

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93章 曲江池畔麗人來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14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388章 朕失一鏡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41章 磨損的馬蹄第400章 棘手的尺度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343章 命中註定的剋星第94章 鄭女難嫁第351章 舊事重提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120章 上元佳節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104章 尋蛛絲而追馬跡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109章 情之所起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75章 刺王殺駕(下)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94章 鄭女難嫁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20章 令人惆悵的勝局第138章 來日之路何以擇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129章 他們眼裡的落水狗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12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58章 花露清香蚊蟲遠第49章 問罪納諫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77章 佳人無恙,事有蹊蹺第309章 龍擡頭第393章 宮變始第284章 定襄微寒時第100章 長安夜不寧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39章 騎青牛的老仙翁第117章 天上掉餡餅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43章 靜候佳音第56章 魏王發願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284章 定襄微寒時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83章 初入長安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99章 白衣刺客突襲來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86章 暗箭雛形第122章 報復式提親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114章 氏族志
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93章 曲江池畔麗人來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14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388章 朕失一鏡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41章 磨損的馬蹄第400章 棘手的尺度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343章 命中註定的剋星第94章 鄭女難嫁第351章 舊事重提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120章 上元佳節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323章 蒙圈的侯君集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104章 尋蛛絲而追馬跡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374章 偷香尋玉第109章 情之所起第38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136章 莫使杜若花謝去第75章 刺王殺駕(下)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21章 春/宵一刻值千貫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94章 鄭女難嫁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20章 令人惆悵的勝局第138章 來日之路何以擇第156章 才女的疑問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129章 他們眼裡的落水狗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12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310章 謝氏長子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58章 花露清香蚊蟲遠第49章 問罪納諫第380章 風雨將至第53章 任性熊孩子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77章 佳人無恙,事有蹊蹺第309章 龍擡頭第393章 宮變始第284章 定襄微寒時第100章 長安夜不寧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283章 期望的怨恨第39章 騎青牛的老仙翁第117章 天上掉餡餅第187章 古怪兄妹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112章 新歲朝會第43章 靜候佳音第56章 魏王發願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284章 定襄微寒時第362章 亂始平,民未安第281章 山崩地裂第83章 初入長安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99章 白衣刺客突襲來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177章 恩威並施第86章 暗箭雛形第122章 報復式提親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114章 氏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