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

貞觀殿,李世民正來回踱着步子。

這是他一如既往的習慣,每次遇到難事,都這樣讓自己靜心沉思,思索對策。

此番的難事便是虞世南辭官乞養!

一個八十歲的官員請辭,看似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此人身份特別,意義便不同尋常了。

虞世南是越州餘姚人,出身會稽虞氏,是南方人,更是江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

自魏晉實施九品中正制後,直到隋唐,都是士族興盛的貴族社會。某人想要登上,並坐穩皇位,少不得士族的支持。

有鑑於東晉以來的南北東西分裂,天下士族也因地域而分爲不同的集團,比如關隴貴族、山東士族和南方士族。

自東晉司馬氏南渡開始,南北分裂達數百年之久,隋朝滅陳,一統南北也不過數十年時間,南北隔閡焉能輕易消除?

隋煬帝修運河是爲加速南北融合,隋唐兩朝皆重用一些南方俊傑,亦是爲了籠絡南方士族,加速南方百姓歸心。

而今大唐朝廷裡有分量的南方人不多,蘭陵蕭氏的蕭禹算一個,乃是南樑皇室後裔。

還有昔日西樑蕭銑麾下的岑文本也算,禮部尚書王珪雖祖籍河東,但是南樑尚書令王僧辯之孫,亦算南人代表。

還有便是永興縣公虞世南,虞家是南方高門大戶,其兄虞世基在前隋時便是內史侍郎,等同於唐朝的中書侍郎,可謂位高權重。

而今虞世南要辭官,且年已八旬,王珪的身體也不大好,如果這二人不在了……朝中有名望的南方重臣便只有蕭禹和岑文本了,兩個人能完全代表南方士族嗎?江南與荊湖的世家大族,士子百姓能滿意嗎?

更何談南人歸心,南北融合?更重要的是朝堂上微妙的平衡也會被打破,少了些許分權和制衡,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權勢必將擴充,越發尾大不掉。

這不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局面,在離不開關隴和山東世家的情況下,只能以分權和制衡的手段來達到集權。自從實施三省六部制,宰相不止一人後,皇帝便深諳此道。

南方士族相對勢力最弱,卻是李世民必須重視,十分需要的一支力量。而今因爲虞世南的辭官,王珪衰病,而使其力量減弱。

不行,絕對不行!必須要想辦法彌補,重新加強南方士族的力量。

沒了虞世南,再從江南高門大戶子弟中扶持一個便是了。可是……放眼看去,朝中而今鮮少有出身南方的優秀人才,頗有幾分爛泥扶不上牆的感覺。

好似除了蘭陵蕭氏興旺如故,南方的吳郡陸氏、吳興沈氏,甚至與蕭氏同爲過江“四大僑姓”的琅琊王氏、陳郡袁氏、謝氏都日益衰落,再無昔日興盛,亦難出頂尖人才。

慢着,陳郡謝氏!

念及此處,李世民猛然想到一個人,他剛剛擢升的淮陽縣子謝逸,可不就出身陳郡謝氏嘛!亦屬江淮俊傑,南方士子……

用他?李世民旋即搖搖頭,嘴角還露出一絲自嘲的笑意。用個十八歲的少年頂替八十歲的虞世南,似乎有些兒戲……

不過轉念一想,爲什麼不可以呢?李世民嘴角的笑意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悠遠的沉思。

眼下謝逸是年輕,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後呢?蕭禹和岑文本又能再活多少年?那會勢必要從南方挑選新的人才,與其將來矮子裡拔將軍,揠苗助長,還不如今日及早培養,未雨綢繆。

就算不爲自己考慮,也得爲兒子考慮,不管怎麼說自己是馬背上打過天下的,能鎮得住世家門閥和驍勇武將。

但自家兒子們生來富貴,什麼風浪都不曾經歷過,能夠撐起江山已然不易。豈能再留給他們個爛攤子?有些事情,該爲他們鋪路的必須及早進行。

謝逸是個人才,將來或許堪當大任,年紀小不是問題…畢竟他已經是淮陽縣子。要知道,幾年之前,虞世南也只不過是永興縣子而已,岑文本至今亦只有江陵縣子的爵位。

更何況,虞世南答應明歲年初再辭官,還有半年時間。以謝逸的能耐,再加上些許點撥培養,說不定還能有所提升,頗讓人期待!

一個難題有點眉目,李世民緊縮的眉頭微微舒展。對了,還有虞世南最後的諫言,關於伊闕佛龕修造之事,兒子李泰究竟犯了怎樣的錯誤?

“來人,派人去伊闕看看佛龕修造情形,再查查魏王是否知曉。”

李世民吩咐一聲,立即有侍衛領命而去,交專人查辦。很湊巧,恰在此時,李治、兕子和李欣幾人玩耍歸來,配李世民用午膳。

機靈的李欣隱約聽到皇祖提及父王,下意識留了個心眼,準備回去向父王顯擺顯擺,說不定還能有獎賞。

李世民見到兒孫,心情大好,什麼都沒有在意。不過五歲的孫子,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小孩,他沒有絲毫戒備之心。

……

但事實上,李欣卻牢記心中,陪皇祖用過午膳之後,機靈小鬼便不動聲色地回了住處,像獻寶一樣,將聽到的隻言片語告知父王李泰。

魏王李泰聞言頓時大驚失色,讓兒子入宮更多是爲了爭寵,卻沒想到發揮了密探的作用,今日竟派上大用場。

雖只是隻言片語,但聰明的李泰稍微推測,便得出了接近事實的真相——父皇知曉了伊闕修造佛龕,監工爲進度而虐打工匠之事,並且懷疑自己。

按理說這算不得大事,但自打上次謝逸以幾株莊稼迫他道歉後,凡事李泰便多長個心眼。天家無小事,任何一丁點的事情都有可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引起軒然大波。

虐打苛待工匠有失仁愛,只此一點便有可能被人詬病德行有虧。再者,爲亡母盡孝之事卻急功近利,難免被人懷疑初衷。

尤其是君父知曉,並心生疑慮,更是極其危險的訊號。

“怎麼辦?”

“殿下,不若快些派人去伊闕準備,將有傷患的工匠全都換走,讓所有人封口,如何?”說話之人正是那晚福爾摩斯附體的隨從,名叫劉軒,此人是魏王府招募的學士,有些能力,頗爲忠心,因而成爲李泰的心腹。

“不行!”李泰略微沉吟,斷然拒絕。

“爲何?殿下,眼下還來得及……”

李泰搖頭道:“父皇能派人去查,說明已經收到風聲,如果現在換人封口,豈非說明我們事先知曉,做了準備?試問……我們是怎麼知道父皇調查的?”

“這……”

李泰冷冷道:“窺探君王,探知禁中密語是什麼罪過,你應該清楚。”

劉軒頓時冷汗直流,虧得魏王殿下理智,否則就會犯下天大的罪過。對於帝王而言,神秘感很重要,宮廷私語更是絕對秘密,容不得他人窺探,乃是帝王大忌。

縱然是親生兒子,也絕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輕則永久失寵,重則萬劫不復。

皇家無親情這話並非全無道理,父子兄弟相互猜忌更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經歷過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迫父親李淵退位的李世民,定然更爲敏感。

“殿下,那該怎麼辦?”劉軒一邊擦汗,一邊輕聲道:“難不成就此擔下罪過?”

“當然不能全部擔下,否則父皇就真的要猜忌本王的用心了。”李泰悠悠道:“你去告訴鄭斌,本王只能擔下失察之罪,他應該知道怎麼辦。”

劉軒忐忑應允道:“是!”

李泰擺手道:“別擔心,本王主動認錯便是了,不見得全是壞事。聖人言: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殿下所言甚是。”

“不過…”李泰紅着眼睛,冷冷道:“本王很想知道,父皇是如何知曉此事的?究竟是何人在背後意圖謀害本王?”

*

PS:李泰身邊這個隨從蠻重要的,以後還會有戲份,所以取個名字。龍套劉軒已發出,請查收。

第235章 東宮策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88章 敗家子屬性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169章 輞川別墅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211章 疑陣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80章 黑夜裡的心境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47章 逍遙農夫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299章 除夕第159章 高手登門第395章 一觸即發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四一七章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240章 程駙馬的邀請第385章 皇子心病第134章 麗琬探監有所謀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321章 徐慧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69章 百鬼洛陽行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365章 嫵媚的傾聽者第252章 湊熱鬧的皇子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111章 楊妃教子第49章 問罪納諫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59章 儲君之憂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355章 戰地玫瑰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393章 宮變始第269章 慕少艾第24章 東巡計劃第81章 永爲君倚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299章 除夕第191章 推恩令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61章 意外的邀請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120章 上元佳節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282章 薛仁貴第四一七章第393章 宮變始第28章 莫負春/光燦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365章 嫵媚的傾聽者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398章 大局已定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93章 曲江池畔麗人來第393章 宮變始第193章 君明臣賢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140章 軒然大波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88章 敗家子屬性第186章 夜半馬蹄急第346章 狠心的舅舅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214章 長安驚第221章 王欲興師第176章 越描越黑
第235章 東宮策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35章 藥到待病除第88章 敗家子屬性第73章 西向長安行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169章 輞川別墅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211章 疑陣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80章 黑夜裡的心境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223章 兩君一臣第47章 逍遙農夫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299章 除夕第159章 高手登門第395章 一觸即發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四一七章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240章 程駙馬的邀請第385章 皇子心病第134章 麗琬探監有所謀第177章 出使的倒黴蛋第207章 紫衣徐娘第321章 徐慧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72章 名滿天下意何爲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69章 百鬼洛陽行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365章 嫵媚的傾聽者第252章 湊熱鬧的皇子第121章 謝郎負卿歸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111章 楊妃教子第49章 問罪納諫完本兼新書宋揚天下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59章 儲君之憂第257章 並非不堪一擊第355章 戰地玫瑰第250章 李泰的算計第393章 宮變始第269章 慕少艾第24章 東巡計劃第81章 永爲君倚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7章 何人筆下出佳作第246章 貴客盈門第299章 除夕第191章 推恩令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61章 意外的邀請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120章 上元佳節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282章 薛仁貴第四一七章第393章 宮變始第28章 莫負春/光燦第217章 峰迴路轉第365章 嫵媚的傾聽者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118章 甜棗與臺階第398章 大局已定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93章 曲江池畔麗人來第393章 宮變始第193章 君明臣賢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184章 憤怒的結社率第140章 軒然大波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88章 敗家子屬性第186章 夜半馬蹄急第346章 狠心的舅舅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214章 長安驚第221章 王欲興師第176章 越描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