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

“扶桑金”“扶桑銀”“扶桑銅”,這三樣對唐朝各個階層來說,都是咬住了不肯鬆嘴的肥肉。

內廷外朝通力合作,給予牛進達極大的支持,也正是因爲有利可圖。

對閹人們而言,在給皇帝做家奴的同時,平壤宮修起來也能撈點外快。不是所有閹人都能像敦煌宮那幫人碰上程處弼這種頂級奇葩,旱澇保豐收,只要管好後勤,金山銀海滾滾而來。

能夠在平壤宮做個二道販子,就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美差。

現在牛進達一路趕鴨子一樣把扶桑小朝廷趕到了島東地區,陸續又在島西海岸建立了大量據點,連扶桑小朝廷早年在難波修建的“宮城”也被攻克,可以說已經初步有了建制的基礎。

只是內廷外朝還在猶豫是羈縻統治還是直接建立州縣,成本太過高昂。每年的投入不可忽視,而且“扶桑地”每年的颱風,也算是讓唐軍領教了一下。

中央政府還沒有徹底下大決心,就在於財政上的壓力太大,連續多年的擴張,朝廷也是舉債度日。而且諸如蕃地、草原、黑水、大室韋、崑崙海、劍南等地,都是純投入,想要看到利潤,最少也是五年以後的事情。

除此之外,中原核心地區還要搞大建,工部和將作監已經迫不得已走上了技術追蹤的道路,每年從武漢挖人才入京,這筆投入,不比干掉一個超級世家來得輕鬆。因爲不是說你掏錢之後,人才過來就能立刻產生效益。

僅僅是整合人事資源,解決內部人事內耗,就是一個極其消耗精力的事情。一個進士科的科舉達人,根本沒可能服氣一個武漢土鱉站在他的頭上。同樣的,在武漢寬鬆的環境下學習、工作,進入到朝廷慣有的體制之中,整個適應的過程,無疑是一場試煉。

絕大多數武漢官僚,都很難迅速轉變角色,往往會爲了官帽子,直接把下限擊穿,進而成爲舊友體制中的一份子,而原先的鑽研動力,自然而然地,轉移到了爭權奪利的道路上。

這所有的一切,全都要靠錢來擺平,每年的硬性開銷,在武漢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但這是中央朝廷不得不支出的“學費”,而且別無選擇。

所以,當民間勢力通過海上貿易顯露,進入到“扶桑地”之後,他們展現出來的財力物力人力,自然就成爲了唐朝鎮壓“扶桑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朝需要這些民間力量,同樣的,民間力量同樣需要官方的那張皮。

相互之間有了需求,於是就勾肩搭背,形成了現有的“扶桑地”資源分配格局。

舊年扶桑小朝廷曾經的京城之一“難波京”,如今就是民間巨頭們在“扶桑地”的大本營。

這裡有相當豐富的土地資源,還有不錯的海港,加上離伊予島又近,補給能力極強,鎮壓扶桑諸地“叛亂”的動員力也是極高。

“難波京”被攻佔之後,因爲整個地區就是個極爲廣大的坡,唐朝民間武裝,就把這個地方稱作“大坡”。

一般到了筑紫島或者伊予島之後,但凡港口妓院、賭場之中,都會有專門做跑路業務的掮客。

因爲大多都是做兩島前往“大坡”的業務,所以這些掮客,在兩島諸多據點中,又被稱作“大坡客”。

時間一久,連唐軍上報給朝鮮道行軍總管府的正式軍報、公文中,也不再使用“難波”這個詞,而是“大坡”。

近兩年遼州、徐州兩個民間集團看上去是要爭奪和泉山南,實際上是爲了爭奪“大坡”往東的貿易通道。兩個民間集團在“大坡”做不了主,頭上還有經營據點的唐軍,所以想要有話語權,掌握“交通要道”也就成了必然。

畢竟說到底,不管遼州也好,徐州也罷,他們在遠海運輸上是沒有優勢的,兩家都嚴重依賴外部勢力。而“大坡”往東,沿着大陸架的海岸線,可以做近海運輸,這是兩家都能掌握,並且有相當經驗的。

老張對於遼州、徐州爭奪什麼其實不感興趣,但總的來說,這種地方勢力在外延伸,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實際可用勞動力會增加,舊地區的新生兒數量,也會每年穩步增長。

說白了,當徐州一部分的青壯以“冒險家”的形式離開鄉土之後,他們對本土資源的消耗就大大減少,也就足夠讓徐州或者遼州中下階層,有了更多的資源去養活更多的子女人口。

同樣的,當遼州或者徐州的“冒險家”前往“扶桑地”之後,整個過程從駐紮到掠奪到經營到積累,時間短一點都要三年。

三年時間,在沒有更加崇高理想來自我約束的情況下,想要讓這些牲口管住自己的褲襠,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這也是爲什麼筑紫島、伊予島兩地船港,往往交易市場的鋪面數量,可能也不會比妓院多上多少。

至於“扶桑地”的有識之士,也早早地進行了投機。那些出身中土名門的子弟或者家生子,就是他們改頭換面的好機會。

相較原先扶桑諸國的“血親政治”,唐朝哪怕是舊有體制,也早早地打破了這種權力繼承通過“血親”的方式。

對“扶桑地”的中下階層來說,擁抱皇唐天朝,是正確的不能再正確的事情。

而且隨着唐朝民間勢力進入“扶桑地”之後,唐朝中央政府對於管理海外疆土的信心大增,也進一步促使了“扶桑地”中下階層的成功投機。

大量擁抱唐朝地方世族的土著貴族,迅速以“流外官”的身份,去協助皇唐臨時官僚來管理本土。

其表現形式,既有在奴隸貿易中充當幫兇,也有在遼州集團和徐州集團的激烈對抗中,充當鼎灰。

遼州人和徐州人其實在衝突中並沒有死傷多少,真正“慷慨赴死”或者“吃飽了赴死”的,大多都是這些土著貴族的“家臣”。

這些“家臣”,有點乞丐版“關隴軍頭”的意思,但隨着兩大民間集團的劇烈衝突,已經迅速衰退,土著領主貴族此時承擔的角色,更像是唐朝地方州縣那些掌握一定資源的豪強,離世家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到貞觀二十五年的夏天,徐州、遼州兩大利益集團終於要選擇坐下來談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土著貴族們的“家臣”快要消耗一空,接下來很有可能就要“硬碰硬”,這對徐州、遼州兩大集團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雙方各自陣營中的盟友,組團前往蘇州,找張德出面調停,絕非是什麼偶發性事件,而是必然。

只不過,張德雖然指出了一條明路,雙方已經可以接受不再激烈碰撞,但是,在現有的環境下,如何分贓,卻又立刻產生新的分歧。

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七十八章 生意第五十六章 老規矩(第一更)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八十二章 衍生需求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談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九十章 這是什麼力量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五十六章 背鍋俠(遲到的一更)第二章 西行第十章 毒啊第六十六章 良心(良心票!)第三十章 單道真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七十章 死人活人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四十八章 加速時代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七十五章 另類孤臣第九十六章 會晤之前第九十五章 再議第二十一章 會見第二十八章 邊緣第四十五章 人要有夢想第四十章 探底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四十二章 刑天舞干鏚第六十四章 自有變化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綻第五十五章 田地產出第五十二章 祖孫閒談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二十二章 爲何加班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二十章 吃蘋果第六十二章 毀的徹底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三十二章 改變第四十六章 娶對老婆第九十八章 冒進第二十三章 奇特畫風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七十八章 進京打牌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二十章 小白師兄有進步第五章 很像(求票)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五十一章 無豚不成家第八十一章 張德贈書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八十章 皇后詫異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四十二章 東南形勝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八十八章 讓利第三十四章 日上三竿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七章 予其誓第三章 拜第八十一章 黑鍋難背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一章 站街女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四十六章 表哥的進化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五十五章 都要發(第三更)第九十八章 貝州第十章 撒手鐗第七章 親姊妹
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七十八章 生意第五十六章 老規矩(第一更)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八十二章 衍生需求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談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九十章 這是什麼力量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五十六章 背鍋俠(遲到的一更)第二章 西行第十章 毒啊第六十六章 良心(良心票!)第三十章 單道真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七十章 死人活人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四十八章 加速時代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七十五章 另類孤臣第九十六章 會晤之前第九十五章 再議第二十一章 會見第二十八章 邊緣第四十五章 人要有夢想第四十章 探底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四十二章 刑天舞干鏚第六十四章 自有變化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綻第五十五章 田地產出第五十二章 祖孫閒談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二十二章 爲何加班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二十章 吃蘋果第六十二章 毀的徹底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三十二章 改變第四十六章 娶對老婆第九十八章 冒進第二十三章 奇特畫風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七十八章 進京打牌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二十章 小白師兄有進步第五章 很像(求票)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五十一章 無豚不成家第八十一章 張德贈書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八十章 皇后詫異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四十二章 東南形勝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八十八章 讓利第三十四章 日上三竿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七章 予其誓第三章 拜第八十一章 黑鍋難背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一章 站街女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四十六章 表哥的進化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五十五章 都要發(第三更)第九十八章 貝州第十章 撒手鐗第七章 親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