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

汝州刺史劉玄意要想着大局出發,但對臨汝、樑縣、郟城三縣來說,隔着一條汝水,還是他們汝北人先爽了再說。

一條“汝水路”修了辣麼久,這還沒見着回頭錢呢,何必跟汝南老鐵們瞎扯淡。

共同富裕這個事情吧……當然是先富起來的人,把一直沒富起來的踩在腳下,才能維持同一個生活水準不是?

三縣一鎮串聯,搞個小竈,對郟城縣縣令源寶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反正也沒有道德潔癖,坑誰不是坑?汝南老鐵他又不熟,作爲“百里侯”,也沒說還幫着別人看崽帶孩子啊。

“操之,路是現成的,官道本來就有。就是這路,要是能一口氣修到南陽去,那就更好不過。”

“修路不要錢的?”

張德笑眯眯地看着劉玄意。

一看張德這模樣,老劉也不端着揣着,直接道:“這不是汝州沒錢,朝廷也不甚中意麼。這汝州南北貫通的官道,走馬走車都還行,可涉水翻山的,就不是個好路。過了魯陽關,方城山以西那一段,鄧州也不甚打理,進南陽還要過淯水的,這橋時不時都是破敗不堪,着實傷人。”

“鄧州刺史是東陽公?”

“正是。”

東陽公陳君賓,是南陳鄱陽王陳伯山的兒子,跟張德也是有交情的。基本上南朝宗室眼下跟張德都是有交情,實力使然。

別說是陳君賓,就是孫吳後裔,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江東孫氏”,也是託了張氏的關係,再和會稽錢氏搭上了線。

如今孫氏,就是跟錢穀廝混,算是欽定徵稅司衙門中的一個小山頭。

而且“江東孫氏”還攀扯上了孫伏伽,有點“弘農楊氏”和楊堅之間那點貓膩的意思,只是孫伏伽比較無所謂。

孫師兄對出身不怎麼在乎,他對將來更感興趣。

“陳東陽照理說不至於啊,施政治理從來都是有口皆碑,早先爲邢州刺史時,頗得二聖讚賞。怎麼到了鄧州,反而搞這等把戲?”

“非是陳公如何,實在是南陽地界修路都是往南修的,這往北的路,都是坐看着破敗下去。”

“往南修,噢……”

張德連連點頭,鄧州治所不在南陽,而是在穰縣。往南走官道,卯足了勁趕路,一天幾個來回不成問題。

而且穰縣張德去過,順路還去過新野縣,幾個縣都有一個特點,往襄州的路,那是真他孃的修得好。

從穰縣到襄陽,就是一條大直道,騎馬根本不用擔心有什麼障礙,可以說是一路暢通。

直道往東五十里就是淯水,往西一百里則是漢水。交通極爲便利,環境也相當好,沿途都是優質良田。

雖說地理上的確有割裂,鄧州北面是伏牛山和方城山,入京就是走魯陽關。但南北官道的對比極爲強烈,這就絕對不僅僅是地理環境能夠解釋的。

人爲因素顯而易見。

“玄意兄,老夫若是迴轉武漢,這修路的事情,倒是可以規劃。不過,錢不能湖北一家出。”

“這是自然。”

劉玄意見張德“聞弦知雅意”,就知道這事兒有得談。

整個汝州最不缺的就是糧食,而武漢糧食從來都是多多益善,有多少糧食砸進去,兩百萬人一張嘴,什麼都能吃的乾乾淨淨。

只是想要把汝州的糧食運到武漢去,也從來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貞觀二十五年的漕運固然發達,但想要佔用通渠使用時間,沒點關係可不行。

可想要打點關係,劉玄意最近手頭有點緊。

“老夫有個想法,這汝州的礦產,拿來修路充抵,可好?”

“怎麼個充抵法?”

“汝北通往南陽這一段,沿途礦山,武漢優先開採,如何?”

“這算個甚麼充抵,還不如前往登萊,橫豎就是兩條板軌的事情,直接通到港口碼頭。船運何等便當,哪裡要恁多的麻煩。”

“礦洞開挖,這‘田骨’價錢好說。”

“玄意兄,我不做生意的。此事,都是武漢商人自己的事情。”

“那操之給個章程?”

“行。”

張德點點頭,“不若就先開個會,坐下來慢慢談。老夫也不急於一時,就在這汝州多待上幾天。”

“當真?”

“當真。玄意兄都開口到這般地步,我還能不給這個方便?”

“好!那就多謝!”

空對空的事情,說再多都是廢話。張德這個大金主自己不下場,那就只能汝州的“福利”給得到位不到位,到位了,武漢大中小商社,自然會有冒險家出來冒險。

至於說是被汝州坑了殺了吃了,還是說自己撿漏撿了一條大魚,賺個盆滿鉢滿,都是各自的本事、眼力。

不過兩家大佬既然都出了面,這個官方保證還是有的。就算劉玄意走人,不再汝州幹了,這汝州地面上的吏員,也不可能說劉玄意走了就開始帶着新上任的汝州刺史到處殺豬。

打狗看主人,殺豬也是如此。

老張跟鄭玄意定了調子之後,武漢訪問團的第一次全面“招商引資”座談會,居然是在臨近京城的汝州開辦。

事情傳出去之後,一路上那些招待過武漢訪問團的州縣,都是悔不當初捶胸頓足。

早知道汝州人這麼不講究,他們一開始矜持個毛啊。

要知道武漢商團再怎麼有錢,這錢也是有定數的。這裡投資多了,那裡就會少。汝州人吃了頭湯,這要是嘴巴牙齒再狠一點,怕不是半點渣滓都不會剩下。

聲勢不過幾天光景就造了出去,老張在汝州逗留幾天,就有幾天的熱鬧和消息。

聽說張德人在汝州陪着劉玄意賞菊的時候,京城有些人來了精神,其中就有康德的徒子徒孫們。

“大人,張樑豐莫不是要在汝州做點文章?”

入秋之後,康德的日子就好過了一些,氣候適宜,皇帝只要不到處亂跑,就不怕着涼受了風寒。

也養了點肥膘準備過冬,康德喝着還算溫熱的茶水,慢條斯理地看着前方一盆明黃大菊花:“做甚麼文章?你們想說個甚麼?這汝州就在京城腳下,又有甚麼文章可以做?”

“大人……”

“行啦。你們有人想要做個‘路橋太監’,我還不知道麼?”

康德沒好氣地搖了搖頭,“路橋總司、路政司……變着花樣地試探工部、都水監、將作監,還真是膽大包天。”

“大人恕罪!”

幾個身穿青袍的內侍頓時跪了下來,額頭上慢慢地滲透出了汗珠子。

不過康德卻只當沒看見,反而淡然道:“這又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動不動就下跪,這是怎麼了?”

“兒子跪老子,天經地義……”

“呵。”

康德冷笑一聲:“你們以爲這還真是汝州人運氣好,正好碰上了江漢觀察使路過?也不想想,走哪裡不是走,偏要走汝州?你當武漢幕府都是吃素的,連劉玄意、源寶、白無極、葉子袂的根腳都不知道?”

“嗯?”

一個匍匐在地的閹人頓時反應過來,他身上青袍料子極好,是上等的絲綢,裡頭還有蜀錦改的內襯,皁靴加了膠底,全身上下看着樸素,實則名貴。

這閹人目光明亮,壯膽道:“大人,莫不是江漢觀察使……不,是武漢幕府在算計沿途州縣?”

“這怎是算計呢?”

康德失望地搖搖頭,“你們動動腦子,這修橋鋪路,於兩位陛下,於朝廷,是好事,還是壞事?”

“往來交通便利,姿勢好事。”

“那武漢人去汝州修路,不正是爲君分憂?不正是忠於國事?”

“……”

竟是無法反駁,幾個趴地上的內官也琢磨過味兒來,感情自家乾爹是樂見其成的?

“汝州是有礦山,甚麼瑪瑙、煤炭、石灰……可沒人挖出來,那就是一堆石頭。石頭有個甚麼用?京城百幾十萬人人口,每年往來千幾百萬人次,這眼見着就要入冬,往年都是要用木炭,如今都是用起了石炭,這才能活得人多。汝州的煤,來京再少,救濟數千上萬,總是有的吧。”

康德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盤起了兩顆玉膽,嘎啦嘎啦作響,好一會兒,他才低眉說道,“武漢人幫着把汝州煤挖出來、運出來,這難道不是爲君分憂,這難道不是服務百姓?”

說到“服務”的時候,康德另外一隻手還壓在座椅的副手上,一張《洛陽日報》的頭版下方,還有一條小廣告,說的是新南市某某酒樓招募服務生。

這服務生三個字,是京中學堂的學生叫出來的,“服務”二字,京城中原本不怎麼用,如今卻用得比誰都勤快。

“是、是……大人所言甚是,是孩兒們太過愚昧。”

“不!”

擡高了音量的康德將兩枚玉膽一收,身子向前一探,微微向下壓低,然後語氣平靜地說道:“你們幾個狗崽子想要分了工部、都水監……沒問題,放心去做就是。”

趴地上的內官們都是一頭霧水,完全搞不清楚狀況了。之前被康德一提,他們還以爲這是要死定了,要被幹爹清理門戶。

現在話頭轉了七八個彎,陡然說放心去做,他們一點底氣都沒有。

完全不知道康德是不是在說反話。

但是很快,這羣趴地上的內官們都是猛地撐起了上半身,跪在那裡目瞪口呆。

只聽康德不緊不慢半點菸火氣都沒有地說道:“這幾年,工部膨脹何止十倍二十倍?幾個大工程下來,金山銀海的現錢跟流水一般過手。再要這麼下去,工部豈不是天下第一部?這還得了?”

話盡於此,幾個內官連忙表忠心,紛紛表示一定給皇帝老子做好看家護院的活兒,絕對不讓宵小挖天家半塊牆角!

第五章 和藹可親我李氏第二十章 問程老三借錢第五十二章 程處弼又來了(一更)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五十五章 田地產出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八十章 免稅成兵第四十二章 風口第九十八章 西域錢糧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四十七章 聯繫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四十九章 做官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十九章 平淡是福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三十五章 靈醒做事第五十五章 田地產出第七十三章 預見第四十一章 吃麪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六章 震驚第六十七章 瘋了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六十一章 複雜的事情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四十八章 忠第五章 傳道第十七章 光第六章 癡女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十四章 另外一個孩子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二十一章 取悅之道第十一章 看透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七十一章 研究偏差第三十六章 程家往事第四章 製圖狗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十四章 野性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三十四章 有價無市香辛料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七十章 事有偏差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五十六章 背鍋俠(遲到的一更)第十三章 孃舅親第八十六章 標誌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第三十二章 勝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十五章 成交第三十四章 仗劍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十九章 數學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二十一章 完工驗收(第二更)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九章 朝會第六十六章 熟爛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二十九章 闖關第二十三章 關注點不同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九十章 前瞻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三十章 約談第五章 皇帝的憤怒第五十章 白糖倉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六十四章 暗箭
第五章 和藹可親我李氏第二十章 問程老三借錢第五十二章 程處弼又來了(一更)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五十五章 田地產出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八十章 免稅成兵第四十二章 風口第九十八章 西域錢糧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四十七章 聯繫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四十九章 做官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十九章 平淡是福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三十五章 靈醒做事第五十五章 田地產出第七十三章 預見第四十一章 吃麪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六章 震驚第六十七章 瘋了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六十一章 複雜的事情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四十八章 忠第五章 傳道第十七章 光第六章 癡女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十四章 另外一個孩子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二十一章 取悅之道第十一章 看透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七十一章 研究偏差第三十六章 程家往事第四章 製圖狗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十四章 野性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三十四章 有價無市香辛料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七十章 事有偏差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五十六章 背鍋俠(遲到的一更)第十三章 孃舅親第八十六章 標誌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第三十二章 勝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十五章 成交第三十四章 仗劍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十九章 數學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二十一章 完工驗收(第二更)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九章 朝會第六十六章 熟爛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二十九章 闖關第二十三章 關注點不同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九十章 前瞻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三十章 約談第五章 皇帝的憤怒第五十章 白糖倉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六十四章 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