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省內直屬

早先籌備豫章師範學院的時候,洛陽方面各部門各種掣肘,背後糾纏自然是相當複雜,世家豪門新舊勳貴,涉及到了羣體實在是範圍太廣。

諸如孔穎達、褚遂良冒酸一句“你也配師範”,直接被房玄齡一句“你家阿公我說配就配”懟了回去。

“師範”兩個字,並不是那麼好用的,倘若換成老張來硬上,最起碼是要借用一下馬周外加一干勳貴的力量。

但這樣一來,“師範”的含金量就大大降低。

房玄齡頂上去就是兩回事,他說這是“師範”,那就是“師範”。不管是學術上還是權術上,能跟他較量的人少之又少,爲數不多的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還都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暫時都在一個戰壕中抱團。

皇帝“卸磨殺驢”是可惡,但總歸沒有真的殺,只不過是“廢相”,越發集權而已,感情上不能接受,理性上卻又是認可的。

皇帝那裡找補不來的,只能另闢蹊徑,而張德、武漢,就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渠道。

至於其它,那就是一羣豬,輪到殺哪頭,哪頭豬老老實實被捆紮好就行了,免得到時候血還濺了一地。

“師範”不在中央在地方,且皇帝沒有公開反對,那毫無疑問的,這個“師範”要殺的豬,顯而易見也是在地方。

至於是地方世族還是土豪還是說大大小小新貴,這又是另外的說道。孔穎達、褚遂良雖說各有跟腳各有郡望,但到底還是在中樞做官,且是“清貴無雙”的官,前幾年好處撿了便宜,連老張起家用的白糖,孔穎達也沒少分一杯羹,這光景也就是個看透不說透,算是擡了一手,只是冒冒酸,卻沒來搗亂。

不過作爲國朝經學魁首,孔祭酒也不是看不懂房玄齡的手筆,那讀作“江西”寫作“武漢”的勾當,要不是還有兩級政府遮掩,簡直是撲面而來的嘲諷感。

侮辱中樞世族子弟的智商麼,“師範”個鬼的“師範”,說到底,還是要一屁股坐在老大世族身上“吃飯”。

“機關幼兒園”第一屆入學典禮結束之後,抽空來了一趟武漢的房喬就跟張德討論起了陸續的事宜。

“操之,依照老夫的意思,若是師範學院能掛在禮部名下,那是最好的。”

“相公想法雖好,可長遠來看,弊端還是不少。”

一旁長孫無忌只聽不說,他支持建立“豫章師範學院”的原因比較純粹,就是希望學院一二期的畢業生,能夠分流一部分前往西域,進而支持他兒子的“事業”。現如今妹妹和妹夫是很難考得上了,當年的《威鳳賦》也成了廁紙,要麼做“老烏龜”要麼指望下一代。

現在來看,“老烏龜”不止他一個,但“榻上蘇武”獨樹一幟,名聲是不好聽,但好歹現在“河中事業看伯舒”,鴻臚寺、禮部、兵部誰不要賣面子?

光情報販子就養活多少了?

更何況現在景教大主教阿羅本也已經前往西域、河中,可以說長孫衝的前程簡直光明無比,只是根基着實不穩。

老陰貨現在琢磨的另外一條退路,就是萬一中國有變,混個“河中長孫氏”也不差,再退一步,“西域長孫氏”總可以了吧。

“老夫也知道弊端甚多,只是,若有禮部支持,學院諸生,前去遴選的機遇,也要更多一些。”

講白了,掛在禮部名下,怎麼地和禮部相關的衙門,也該照顧照顧,畢竟是部委院校,“自己人”不照顧,難不成照顧一幫窮酸措大?

房玄齡厚厚臉皮找老闆討個“學院前程”,倒也沒什麼問題,但後遺症相當大。人情麼,越用越少。

“相公說的在理,識文斷字之輩,唯‘前程’二字方可打動。”張德點點頭,很同意房玄齡的觀點,這年頭的“學生”,給他們錢自然是高興的,但真正能打動他們的,過一百年一千年,還是“做官”。

只要“做官”,還怕沒錢?

後來演變出來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其實哪裡是書中有?不過是讀了書能做官,做官之後自然而然就有的好處。

一旦讀書不能做官,那就是“風流藪澤”之地買醉,或是寫詩狂噴朝政,或是被反噴“且填詞去”,總歸“前程”是萬萬沒有的。

至於那點“風流薄倖名”,有個屁用?人死鳥朝天,那點微薄名聲能燒到九泉去不成?

房玄齡所思所謀,也是長久的,雖是取巧,可要說拿來收買“師範生”,綽綽有餘。

“只是長遠來看,要緊處弊端有二。其一,風聞之下,雲集‘豫章師範學院’者,必定不計其數,會被摻多少沙子,自不必我多加贅言;其二,房相在江西時,禮部自不敢伸手,不過長此以往,學院早晚爲禮部的自留地,入此學院者,多爲‘借雞生蛋’,空耗我等心血。”

一旁長孫無忌聽了,連連點頭,這種情況不是說有可能發生,而是鐵定發生。從禮部可以當下拿到好處,但學院建設持續投入,都是消耗江西內部的資源。

到時候耗不起了,想要裁撤,不過是平白給人翻白眼狂噴,絕對是吃力不討好。

“若是江西自持,怕是有些艱鉅。”

“無妨的。”

張德淡定地說道。

“噢?”

房玄齡有些訝異。

“房相比照武漢就是了,武漢一地,不管江夏、漢陽,官吏數量較之長安、洛陽,如何?”

聽了張德這麼一反問,房玄齡立刻反應過來,頓時道:“不錯,若比照武漢,‘豫章郡’之地,做個‘小武漢’還是做得。到時官吏空缺,總歸是多的。”

“房相既爲江西總督,上稟朝廷增補官吏缺額就是。武漢一個市令、局正,管轄人員之多,堪比上縣縣令。如江夏令、漢陽令,也不過時品級比不上萬年令、長安令罷了,若論實務,勝出五六倍都不止。”

“在理。”

房玄齡立刻下了決定,“如此,老夫就奏疏皇帝,讓這‘豫章師範學院’,劃爲江西總督府直屬。”

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三十八章 最後指望第四十一章 吃麪第九十章 落腳(年初三第三更!)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師(求推薦票)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三十八章 編排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三章 時過境遷第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七章 至漢水第三十章 真有肥缺第六十八章 開闊的思維(二更)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員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五章 關係網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六十七章 繼續修路第十二章 過冬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八十三章 一樁“富貴”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六十二章 果實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十七章 少年立論第二十章 仙人指路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十三章 等級差距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計我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七十五章 保護費第七章 大舞臺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六章 震驚第五十五章 蘇將軍在草原(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六十八章 封王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七十五章 “滅國”第三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二十三章 走私品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三十六章 登場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六十三章 點到爲止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十三章 話不能亂說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五十七章 和說好的不一樣第六十一章 俱靜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二十五章 西京第四十七章 封建和建設第八十九章 都是坑第六十四章 榨乾良心第九十七章 態度第五十幾章 惡劣第二十八章 歸去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四十三章 有點意思第八十九章 傷離別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二十九章 “狂妄”第二十八章 浪費感情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
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三十八章 最後指望第四十一章 吃麪第九十章 落腳(年初三第三更!)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師(求推薦票)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三十八章 編排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三章 時過境遷第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七章 至漢水第三十章 真有肥缺第六十八章 開闊的思維(二更)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員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五章 關係網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六十七章 繼續修路第十二章 過冬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八十三章 一樁“富貴”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六十二章 果實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十七章 少年立論第二十章 仙人指路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十三章 等級差距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計我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七十五章 保護費第七章 大舞臺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六章 震驚第五十五章 蘇將軍在草原(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六十八章 封王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七十五章 “滅國”第三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二十三章 走私品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三十六章 登場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六十三章 點到爲止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十三章 話不能亂說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五十七章 和說好的不一樣第六十一章 俱靜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二十五章 西京第四十七章 封建和建設第八十九章 都是坑第六十四章 榨乾良心第九十七章 態度第五十幾章 惡劣第二十八章 歸去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四十三章 有點意思第八十九章 傷離別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二十九章 “狂妄”第二十八章 浪費感情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