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致用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尋歡君,這千里石塘既產五金,中國不拿,將來小心連個銅子都拿不到!”

“可南海廣大,朝廷豈能照顧?”

“朝廷要照顧作甚?我等既爲漢皇臣民,理應爲君上分憂……”

江王殿下實習單位的本地官僚,表情毅然,神色決絕,儼然是“國之棟樑”“朝廷心腹”的模樣。

要不是知道這羣“狗官”乾的事情簡直喪心病狂,李元祥差點就信了。

和洛陽傳統官僚喜歡刷“官聲”不同,武漢這裡流行“演技”,就那麼個意思,到位就行。重點還是得看實惠不是?

畢竟,來武漢做官的老哥,誰家還沒兩個江湖上奔跑的親戚?這一條船的利潤,光靠做官那點死工資,做死也別想啊。

“我還是以爲,千里石塘遠離中國,倘使有變,怕也是難以迅速平定。長此以往,難保不會尾大不掉。”

“尋歡君此言差矣。”

又一個官僚跳了出來,他把手頭的筆擱在筆架上,這才正色道,“彼時中國,知天下之大者,可謂英才,朝廷遴選,必擇其能。今時中國,江夏學堂的童子,如今都知道中國之外,更有洞天。”

這素袍小官眼神頗爲自得:“好叫尋歡君知曉,我武漢佈政,不拘土木工程、農林水產、桑蠶養殖,非是各自爲政,而是使君總攬全局,互相配合。此間道理,曰‘統籌’二字。”

“無錯!今時之武漢,不謀一時,而謀一世;不看今時,而觀後來。此間道理,曰‘發展’二字。”

又一個官僚“與有榮焉”地跳出來說話,更是對李元祥道:“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他日縱有草莽豪傑‘尾大不掉’,一句話:再打回來就是!”

“中國披堅執銳,千里石塘尚未在手,便擔憂他日脫手,那也不必做事了,回家帶孩子豈不鬆快?”

聽得一羣武漢官僚的吹逼,雖說心中不爽,可李元祥還是感覺慚愧。他堂堂皇族,堂堂親王,魄力居然連個九品芝麻官都不如,當真還不如回家玩鳥。

拿起茶杯,淺飲了一口臨漳山茶,這並非是雀舌那般的高檔貨色,炒制後茶香不濃,但勝在澀苦提神,倒也成了武漢官場的最愛。

辦公室中的座椅相當舒適,還有靠背,朝後仰去,李元祥舒了口氣,正要調整情緒,卻見辦公室的一頭,居然掛着一幅畫。

“那是……輿圖?”

“西廠舊年繪製的,能比照蔥嶺和獅子國,瞧見蔥嶺以西那個小點沒?用銅頭做的小點。”

“嗯,看到了,那是甚麼意思?”

“金礦。”

那官僚掩嘴衝李元祥小聲說道,“說出來我怕嚇着尋歡君,不過既然你能來此間行走學習,那早晚也是自己人。這地界,原本是有幾個土邦的。不過呢,被侯氏舉債借兵,湊了人馬,一口氣滅了乾淨。”

“甚……甚麼?!”

江王殿下眼珠子鼓在那裡,他從來不知道,民間居然有這麼瘋狂的事情。

然後他猛地反應過來:“老哥方纔說侯氏,是哪個侯氏?”

“還能哪個?自然是天官家那個侯啊。”

“……”

三觀又一次被揉搓的李元祥感覺自己真特麼是一隻土鱉,他在京城的時候,看兵部尚書侯君集,似乎對皇兄忠心耿耿還特別狗腿諂媚,可誰能想到,背地裡居然還有這等大買賣?

可是問題來了,侯氏哪來的力量摸到蔥嶺以西去的?

“這當真是蔥嶺以西?”

“就是這麼一說,到底在哪個地界,豈能讓我等知曉?整個武漢,能知道侯氏金礦所在的,怕也沒幾個人。”

回話的官僚嘿嘿一笑,“尋歡君,看到這地圖上的小點沒有?凡是被標註出來的地方,要麼產五金,要麼產石炭,最不濟,瓷土總歸是有的。”

“老哥哥,多謝指點,沒曾想……這事情,還能這麼幹。”李元祥感慨間,忽見除了內陸,海上也是不少小點,便問道,“內陸有這些小點,我能明白道理,可這海上,海上還能打撈五金不成?”

“打撈五金自然是不成的,可打撈魚蝦,卻也不難。尋歡君難道沒發現,這些小點都連成一線了麼?”

“噢?這是爲何?”

“凡是成一線處,必有潮流,必有魚羣。朝鮮道行軍總管,可是專門讓兵部幫忙採買魚乾。尋歡君知道這是按照什麼量來採買麼?不拘正兵輜兵,一天三頓,每頓二兩蒸魚乾,一年的量。”

“一年的量!”

李元祥扳着手指頭,只覺得這數量簡直恐怖。這種數量,放在以前,怎麼可能專門去採買魚乾?能吃糜子加點豬油加點鹽,那就不錯了。

當年提着褲腰帶滅突厥,如今財大氣粗到這種程度?

而且讓李元祥震驚的,卻不是什麼有錢任性。而是牛進達提出了這個要求,兵部並不覺得奇怪,還真的就認爲可以滿足。

魚乾啊,換做前朝,民間怎可能儲存那麼多魚乾?

“放前隋,這怕不是連楊老皇帝攢的家底都敗進去。可這在貞觀朝,算個甚麼?橫豎十幾二十條船的事情。尋歡君,你可知道,如今東海捕殺巨鯤,船隊回港,少說也能五六七八十頭。換做旁的,自是不行,可我武漢所產麻繩,那能是一般貨色嗎?”

“巨鯤不是說不是魚麼?魚是卵生,巨鯤彷彿胎生。”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那官僚嘿嘿一笑,然後接着道,“尋歡君沒見過拖網吧?武漢這裡的水庫,也是能下拖網的,只是倘若真的下拖網,水庫魚蝦,就絕戶了。倒是大江大海使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別家所產拖網,用上幾回,便不行了。武漢所產,曬曬補補,回本是不成問題的。”

“若如此,怕是往常海鮮,如今便也不稀奇了。怪不得,我來武漢之前,家鄉便多了許多海產,多是乾貨之類。”

“對啊!”

芝麻官擊掌道,“就說這墨魚、章魚,尋歡君,你可曉得這捕獲的法子?”

“莫非這魚兒還有獨特法子?”

“墨魚用釣,章魚也用釣。可這章魚,卻有個習性,愛鑽個洞穴,越是緊緻越是喜好。於是這船上,便多備些細頸子的瓶瓶罐罐,用繩索繫着,沉入水中。老行家是能尋摸魚跡的,只消探得地方,這些歌瓶瓶罐罐,便能勾引章魚入甕。”

“若是入甕,便一時出脫不得,倘使上岸,便成了海鮮……”

李元祥也是明白過來,連連點頭,“此間道理,倒也不簡單。”

“哪有簡單的道理?都是人命摸索出來的。就這麼個章魚,還是多虧了吳王殿下喜好奇珍,這纔有了這發現。”

“當真不簡單。”

李元祥再一次說道,心中卻更是讚歎:海濱漁家未必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此等道理,卻也變不成開元通寶,唯有這裡,道理就能變了金銀,能穿衣吃飯。

桌上,正擺放着一袋切片的碳烤章魚足。因爲是甜口的,倒是極爲受歡迎,又因爲嚼勁十足,尋常人也不見得就當飯吃。

武漢公事繁忙,官僚時常在辦公室中喝粥吃早飯,這碳烤章魚足,便成了佐餐的小菜,成了一時風氣。

哪怕是一包小小的零食,又何嘗簡單得了?碳烤章魚足旁邊,還有一袋核桃仁。這並非是那種大核桃,而是小核桃山核桃,滋味固然上佳,可想要吃個囫圇的核桃仁,卻沒有那麼簡單。

要是別的地方,用小錘子砸上一天,一百個山核桃能出二十個完整的核桃仁,這砸核桃的人,技術已經是相當的不錯。

可在武漢,管你多少山核桃,都是往專門的破殼機中倒。這種專門調教過的機器,一天加工兩三千斤核桃根本不成問題。

整個大唐,知道有這個機子的山貨商多不勝數,可能夠製造這種機器的,卻只有武漢一家。

原因很簡單,因爲只有武漢可以生產極爲不起眼的彈簧。

倘若真有厲害的鐵匠,拿了鋼料真個做了一排彈簧出來,調教又成了問題。一套工序下來,怕不是成本都夠全家老小一年到頭拿核桃仁當飯吃了。

江王殿下思緒變換,他陡然發現,在武漢司空見慣的東西,甚至大唐別處習以爲常的物事,它未必就是如“春華秋實”一般自然而然。

今天有點忙,本來是要碼字的,結果幫人弄了一天水電。就不求票了,不好意思啊。

第八十三章 形象第四十六章 風物第九章 無奈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二十九章 不需要牛頓第八十四章 家業(一更求票)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四十七章 所要何物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四十章 發達第九十章 這是什麼力量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八十二章 舊時之言,今日之見第七十四章 女兒國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五十一章 天家子女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四十五章 結果註定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二十二章 社長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四十七章 階級屬性第四章 最後問對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二十八章 還有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五十一章 初具規模的市場第二十二章 等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八十一章 黑鍋難背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三十五章 瘋了第二十二章 拉投資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十七章 馬爾薩斯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三章 江山如畫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十章 興致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五十四章 體面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計我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五章 和藹可親我李氏第四十章 巨響第二十章 定下章程第八十五章 見君王第五十一章 無豚不成家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四章 喝湯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第二十二章 何來體面第四章 喝湯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十八章 都有誠意(第四更)第三十章 約談第八十六章 繼續尋思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七十五章 奮鬥第六十八章 開闊的思維(二更)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九十九章 衝殺第三章 拜第三章 江山如畫第三十四章 盼國強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二十六章 好姐妹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七十二章 水墨畫第十五章 碰瓷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五十三章 杜斬仙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十一章 天氣太熱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六十六章 南行之利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七十三章 戲言不戲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八十三章 推舉
第八十三章 形象第四十六章 風物第九章 無奈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二十九章 不需要牛頓第八十四章 家業(一更求票)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四十七章 所要何物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四十章 發達第九十章 這是什麼力量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八十二章 舊時之言,今日之見第七十四章 女兒國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五十一章 天家子女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四十五章 結果註定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二十二章 社長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四十七章 階級屬性第四章 最後問對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二十八章 還有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五十一章 初具規模的市場第二十二章 等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八十一章 黑鍋難背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三十五章 瘋了第二十二章 拉投資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十七章 馬爾薩斯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三章 江山如畫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十章 興致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五十四章 體面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計我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五章 和藹可親我李氏第四十章 巨響第二十章 定下章程第八十五章 見君王第五十一章 無豚不成家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四章 喝湯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第二十二章 何來體面第四章 喝湯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十八章 都有誠意(第四更)第三十章 約談第八十六章 繼續尋思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七十五章 奮鬥第六十八章 開闊的思維(二更)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九十九章 衝殺第三章 拜第三章 江山如畫第三十四章 盼國強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二十六章 好姐妹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七十二章 水墨畫第十五章 碰瓷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五十三章 杜斬仙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十一章 天氣太熱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六十六章 南行之利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七十三章 戲言不戲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八十三章 推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