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安心糟心

“叔,給個話。俺們現在是留在長安,還是去京城?”

長安史家要說世家肯定談不上,但要說寒門,又差點意思。畢竟這個史家能夠起來,還得追溯到大興城剛剛落成那光景。

作爲最早內遷的一批阿史那氏,前兩代有六七個小支都換了種,是從主人那裡借來的種。因爲不少小支都是宦官,伺候過楊皇帝,也伺候過李皇帝,還有伺候過王世充這種癟三的。

眼下史家扛旗的人物,就是死在京洛板軌上的史大忠。

即便是死了,史家也不敢有當家人出來挑大樑,依舊得用史大忠留下來的人脈關係。皇親國戚、武勳文臣、地方大員……甚至是江湖上的豪傑,史大忠都能有點關係。

給李皇帝當差,那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比如當年長孫皇后爲了展現模範皇后的姿態,給老公蒐羅小老婆,滎陽鄭氏和洛陽白氏的鄭琬、白潔,都是差點就被史大忠接到長安去的。

只是兜兜轉這兩個女郎,居然給某條江南土狗生了了野種……多少也算是讓史大忠用另類的方式,和滎陽鄭氏、洛陽白氏有了干係。

儘管閹人頭子實際上跟張德的交情更加深厚一些。

吧嗒、吧嗒……

史家的年輕人都湊在大廳裡說話,隔壁偏廳還有幾個本宗的嫡子嫡孫,卻是不在意死了史大忠還是史大奈,火麻烤製得當,捲成了卷,湊在燭火上燒了,整個人都快樂起來。

着急史大忠死了的年輕後輩,往往都是各家小支。

有些人已經換了門面,可以科舉,只是因爲出身不好,鮮有權貴願意幫忙行卷,哪怕知道史大忠是皇帝家奴,也是不敢伸手。

“大哥這一去,咱們史家,就算是敗了。”

年紀最大的老者也是個閹人,和史大忠長相彷彿,不過他是有子嗣的,二十多歲宮裡缺人手,對外招聘的時候,他這才自己請了最好的閹割能手,在家裡給自己來了一刀。

史大忠無奈之下,才把他安排到了身旁做個苦力,後來調到太原宮做事,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前幾年才退休。

“但就算是敗了,家不能散,也不能倒。”

言罷,他隔着門簾,看着隔壁偏廳吸火麻的子孫眉頭微皺,嘆了口氣,“南方來了消息?”

“華潤號一早就來問候,是張公千里傳訊。”

“大哥跟操之公,是有情分在的。”

微微點頭,老者鬆了口氣,“謀個差事吧,大哥那裡,大概會有賜官封爵,藉着這股風,怎麼地也能再挺個一二十年。我就不信咱們家都是笨瓜腦袋,二十年也養不出個人纔來。”

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又看了一眼偏廳,忍不住“呸”了一聲,然後對衆多史家子弟道,“操之公想來也會有些安排給咱們家,武漢如今開了公共交通局,這衙門原本隆慶宮的殿下也想在長安做,可惜做不成,這才作罷。你們若是有本事的,操之公給你們安排在地方混個小差事,也不成問題。”

勳貴鮮有願意跟宦官之家繼續糾纏不清的,除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外,宦官本身就是被歧視的羣體。

而張德是個例外,屬於奇葩中的奇葩,當年史大忠帶着張德在太極宮裡兜兜轉,還在公主們面前亮個相,多少也是因爲張德待人尤爲“寬宏”。

視天子如豬狗,視蒼頭亦如豬狗……天地大同啊!

“那……俺們是留在長安?”

“京城不是咱們應該去的,大哥到底也是有兒子的。”

幾個稍微年輕一點的老者微微點頭,然後有個老者開口道:“家主新喪,但這喪事不是咱們家能碰的。要知道,家主是亡故在路上。他是受了皇命,這才動身去的京城。倘使有賊子攻訐聖人,怕是會拿來說事。這光景,家主的喪事,只會操辦的妥妥帖帖,纔會堵了風言風語。先頭操之公差人過來安撫,也是這般說法。”

“是……”

一種史家子弟都是鬆了口氣,他們是懵懂無知的。史大忠去洛陽,又不是自己要去,他已經老年癡呆失了智,人都不認識幾個。是皇后硬要讓他去,說是要犒賞,說是要讓他和皇帝陛下好好地親近親近敘敘舊。

結果死在路上,一個不好,就是史家死一半的人。

因爲聖人是不會錯的,的確有膽子大的要拿皇后辦事不地道說事兒,可更多的是拍馬屁的。

聖人不會錯,那錯的肯定是凡人,是閹人。

如果不是你史家子弟沒有把史大忠照看他,他怎麼會死呢?

你說史公這麼好的一個人,跟着皇帝陛下走南闖北的,大風大浪都見過了,在長安還好好的,怎麼一出長安,就死了?

這不是你們照顧不周,還會是什麼原因?

而史家能反駁什麼?說不是我的錯,錯的是皇后?

那就不是死一半,而是死全家。

如今張德早早地讓華潤號的人過來慰問安撫,史家長輩首先鬆了口氣,眼下這麼一解釋,小輩們自然也明白了其中的彎彎繞繞,當下也就輕鬆起來,甚至還有點暢想張德給的那點福利。

“這史公會給個幾品?”

“不好說。”

京城六部之中,玩弄筆桿子的聰明人這時候也腦筋不夠用。皇后爲了挽回“聲譽”,肯定多少要補償一下史大忠的。

原本就要封爵,說不定就會提高一級半級的,至於原本的賜官,說不定就會拉高到四品,就算是三品,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史大忠是皇帝親信老人,而且是爲數不多退休之後還得到榮養的。

可真要是給三品,說不定會有人發飆。

嘴巴厲害一點的,興許直接來一句“恥於閹人爲伍”,到時候皇后還能殺人不成?

這就是進退兩難的事情,所以,怎麼給史大忠賜官,都是要事前斟酌斟酌再斟酌,而且還得有一個背鍋俠出來挑大樑。

提出給史大忠什麼品級,不能用中旨,得有大臣建言或者上疏,這樣將來萬一出了岔子,也好有迴轉的餘地。

只是史大忠這種情況,一般的背鍋俠還沒什麼用。

一羣六部年輕俊才,遠遠地看着弘文閣的辦公大樓,不由得表情複雜起來,這一刻,他們真不怎麼羨慕“弘文閣大學士”的名頭。

弘文閣中,李泰走了過場,就留下孔穎達、褚遂良一干人等面面相覷,唯有馬週一副便秘臉,這特麼比修了個文宣王廟然後塌了還要糟心。

你說我一個弘文閣大學士,怎麼就過來做背鍋俠了呢?

這一刻,馬周很懷念薛大鼎,專心做一件事情不用操心其它,真特麼爽啊。

第七十七章 貞觀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八十八章 口嫌體正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七章 百年大計第十五章 老陰貨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十七章 不殺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七十一章 洛陽漸變第四十一章 奔頭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五十三章 寶貝第九十九章 誰的銀元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二十二章 等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八十四章 江湖險惡第二十五章 閒談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六十章 不行第五十七章 何來不妥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三十五章 朋友圈很重要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五十二章 青少年的心理衝擊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七十一章 未來第六十四章 現狀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三十章 進學(求推薦票)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變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三十四章 做文章第三十六章 雛形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魚第八十五章 尋思着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六章 癡女第三十九章 打工第五十幾章 惡劣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三十六章 震驚第四十三章 不必多言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九十八章 當世名臣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十五章 碰瓷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飄第八十章 長孫之謀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二十七章 繼續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八十二章 新政令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竈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十五章 運氣第九十章 隱藏的躁動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三十八章 錢老闆故智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薦票)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十一章 備份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三十四章 躁動第十章 毒啊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七十章 分析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二十八章 浪費感情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
第七十七章 貞觀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八十八章 口嫌體正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七章 百年大計第十五章 老陰貨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十七章 不殺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七十一章 洛陽漸變第四十一章 奔頭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五十三章 寶貝第九十九章 誰的銀元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二十二章 等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八十四章 江湖險惡第二十五章 閒談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六十章 不行第五十七章 何來不妥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三十五章 朋友圈很重要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五十二章 青少年的心理衝擊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七十一章 未來第六十四章 現狀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三十章 進學(求推薦票)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變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三十四章 做文章第三十六章 雛形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魚第八十五章 尋思着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六章 癡女第三十九章 打工第五十幾章 惡劣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三十六章 震驚第四十三章 不必多言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九十八章 當世名臣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十五章 碰瓷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飄第八十章 長孫之謀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二十七章 繼續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八十二章 新政令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竈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十五章 運氣第九十章 隱藏的躁動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三十八章 錢老闆故智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薦票)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十一章 備份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三十四章 躁動第十章 毒啊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七十章 分析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二十八章 浪費感情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