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當世名臣

當朝老臣體恤百姓,很正常嘛。

尚書左僕射給廣州獠、俚謀了福利,再給黔中蠻、苗撈好處,宰相度量,老臣風骨,堪稱是當世“忠臣”之楷模;國朝棟樑之風範。

至於皇帝老子有些吃味,感覺自己好像在遼東有點不上檔次,這就純粹是心理問題。

要不是怕“瘴痢”,李董也未必不會南方走一遭。

“賓王,玄齡此舉,是何用意?”

李董有點吃不準了,你要說廣州,那還可以接受,海運發達又產甘蔗,糖稅幾近鐵稅,有利可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可黔中有什麼?“黔驢技窮”這個典故還沒有誕生,其名聲的巔峰,大概就是後漢末年有三國,然後吳蜀分別跟武陵蠻幹了一炮。

之後的武陵蠻,大多都是魏晉之後的“蠻化”漢人,幾百上千年之後,加上舊有土著,就形成了紅苗和北苗。雖說這年頭已經江湖謠傳“養蠱”,然則實際上風俗跟谷地漢家並無特別,便是服裝,同漢人一樣,唯貴族方能有“民族服裝”。

尋常洞寨之民,和漢人百姓是一毛一樣的,就髮髻稍有區別,至於穿着,都是麻衣赤腳,忙着地裡刨食……

管仲說被髮左衽是蠻子,武陵蠻紛紛表示我們這兒那都是右衽!

和武陵蠻比起來,老張那江陰老家的泥腿子們,只要不是“詩書傳家”的,別說戴個撲頭了,沒整個殺馬特總裁風就不錯了。也就是因爲要跑中央亮個相,否則大部分江陰老鐵,還真就是髮型隨意,偶有效仿“祖風”。

這“祖風”,就是被髮左衽,讓孔夫子都覺得蛋疼的酷炫造型。

隋末以來的江南劍客,都特麼跟古裝劇裡的土鱉男主角一個德行,就是長得醜了點。識別率相當高的原因,就是因爲江南劍客多是披頭散髮、麻衣芒鞋,腰裡別個大腰子……不是,大劍。

與其共享盛名的,也就是河北刀客,形象識別率也相當高,基本就是江南劍客多了條保暖的披風外加一匹祖傳老馬。

所以不難看出,貞觀年間的“武陵蠻”,和江南河北的“有活力社會團體”積極分子比起來,還是更加好說話一些,至少形象上“武陵蠻”算人,而前面兩個,基本屬於牲口之流。

真正屬於“南蠻”祖傳染色體貞觀繼承者的,那都要往矩州以西去尋,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感謝諸葛武侯了。

但實際情況是實際情況,李董根本沒理由去了解這地界的實際情況,諸如遼東是因爲能有產出能有回報率,那可以深耕發展謀求紅利。可西南地區對李董而言,就一個要求:你特麼別折騰,朕給你發鼓纛。

一把的羈縻州縣,也就是劍南好一點,黔中大部分地區,整個一大型遊樂場,由着當地廣大人民羣衆撒歡去。

毫無疑問,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的概念是清晰的,這破地方要是能賺錢養家,老子直播剁屌。

然而技術是發展的,時代也是發展的,李董的一貫常識,偶有跟不上節奏,也是實屬正常。

房玄齡陡然來了這一出,李董琢磨着,是不是因爲廣州甜頭有點大,所以老房準備平衡一下,免得被人噴?

因爲“巡狩遼東”的緣故,冉氏根本沒辦法過去亮相。

而且級別到了御前,和“環渤海高速公路”比起來,冉氏要是到了地頭就說老闆我發現了個大銅礦,你看有沒有興趣一起開發一下。

可以這麼說,冉氏只要敢在遼東開這麼一個口,就不用活着回去了。

被自殺可能談不上,馬車突然掉落河中然後淹死,倒是很有希望。

就皇帝的尿性,一聽說有大銅礦,他還管個屁的遼東,說不定就直接又把都城遷回長安,要是銅礦特別大,興許遷到成都都沒問題。

皇帝一走,這遼東的資金、人員、物資安排,找誰鎮壓?總不能找朝鮮道行軍總管牛進達吧?

冉氏只要這麼幹,就是得罪了整個河北、遼東、朝鮮的官商集團。鬧到那個地步,就不是“來信砍”了,而是“去信砍”。

好在冉氏智商在線,沒有自取滅亡,窩在京城瑟瑟發抖的同時,連詛咒一下某個團伙都不敢。

長孫無忌、房玄齡、張德、李道宗、李恪……組團黑金黑裝備,冉氏除了委曲求全之外,別無出路。

西南銅礦金脈之廣泛,足夠讓這幫賤人行險玩“肉體毀滅”,到時候就沒有什麼冉氏不冉氏了。

皇后雖然厲害,面對這種鐵了心要學習老闆好榜樣的“毛會”,也只能“望毛興嘆”,徒呼奈何。

馬周作爲張德的“老部下”,對自己這個“老上司”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化不可能爲可能”。他估摸着張德肯定是又有什麼好處,然後拿房玄齡出來頂缸,這是張德的做派風格,素來不願意在人前顯貴。

只是猜想是猜想,實際是實際,馬周沒有真憑實據,也不敢“黑”自己的老上級。畢竟,現在他在遼東“主持”工作,重要業務的具體負責人薛大鼎,當年可是滄州的一把手,跟老張那是合作愉快一直愉快。

然而既然老闆提了問,作爲職業經理人,馬周也不能說我特麼知道個屌,只好小心翼翼回道:“黔中毗鄰江西,房公略有感懷,類比嶺南,也是正常。”

李董一聽,覺得這個解釋是靠譜的。做官的,既然權力削弱,那就爭實利。說到底無非名利二字,廣州獲利,黔中得名,的確是相得益彰。

“起詔批覆吧。”

“是。”

事情,就這麼過去了。皇帝老子還專門讓許敬宗寫了個賦,好好地把房玄齡給誇了一遍,說是全天下的官吏要是都向房喬學習心繫百姓,還愁什麼不能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呢?

夸人的文章傳到江西,房二郎看完之後,感慨萬千:朝廷還是講道理的啊,陛下還是英明神武的啊。沒錯,我家大人,就是這樣一個心繫百姓的當世名臣。

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五十四章 吃雞第十章 罕見策略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九十四章 抵達第二章 胡漢三的威力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六十七章 唱賣第五十四章 體面第六章 茫然熱鬧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五十二章 龍門客棧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六十六章 開飯了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五十三章 多一個不多(第一更)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二十五章 西京第四十一章 天后宮第三十八章 吃魚不易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一章 拜佛第九章 套路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三十二章 法不傳六耳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八十八章 快上車!(第二更)第六十三章 輕鬆第六十章 聚餐第五十二章 龍門客棧第五十八章 公子哥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三十章 謀生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四十五章 洛陽來客第五十五章 蘇將軍在草原(第三更)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七十四章 身毒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五十一章 講義氣的寄生蟲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四十七章 翁婿會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九章 朝會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十五章 唐代閃婚(一更)第八十二章 論禽畜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十八章 大哥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七十三章 勤奮好學李思摩(票!)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一章 共識第十七章 馬爾薩斯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三十三章 東海共識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二十九章 直播剁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醬缸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會兒還有)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八十七章 劫營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四十章 巨響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七十八章 起用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一章 放手第十章 瞬間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二十八章 歸去第三章 新的發現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五十九章 凜冬將至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四十一章 天后宮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十五章 唐代閃婚(一更)
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五十四章 吃雞第十章 罕見策略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九十四章 抵達第二章 胡漢三的威力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六十七章 唱賣第五十四章 體面第六章 茫然熱鬧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五十二章 龍門客棧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六十六章 開飯了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五十三章 多一個不多(第一更)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二十五章 西京第四十一章 天后宮第三十八章 吃魚不易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一章 拜佛第九章 套路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三十二章 法不傳六耳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八十八章 快上車!(第二更)第六十三章 輕鬆第六十章 聚餐第五十二章 龍門客棧第五十八章 公子哥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三十章 謀生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四十五章 洛陽來客第五十五章 蘇將軍在草原(第三更)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七十四章 身毒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五十一章 講義氣的寄生蟲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四十七章 翁婿會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九章 朝會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十五章 唐代閃婚(一更)第八十二章 論禽畜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十八章 大哥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七十三章 勤奮好學李思摩(票!)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一章 共識第十七章 馬爾薩斯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三十三章 東海共識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二十九章 直播剁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醬缸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會兒還有)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八十七章 劫營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四十章 巨響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七十八章 起用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一章 放手第十章 瞬間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二十八章 歸去第三章 新的發現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五十九章 凜冬將至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四十一章 天后宮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十五章 唐代閃婚(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