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章 稅警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稅警,顧名思議,稅務警察。是稅和警的結合,大華如今有稅務部署,也有警察總署,這是兩個分開的衙門。兩署類似於五寺九監這樣的機構,朝廷上的寺和監其實是獨立的中央職能部門。

在職級上,和六部是平級,與六部也並沒有法定的隸屬關係。但職權與六部重疊很多,實際存在分工和制約關係。

六部主管政令,各寺監則分別負責某一方面的具體事務。比如鴻臚寺,主外賓之事,掌朝會儀節等。太僕寺,掌馬政。大理寺,掌刑獄。太府寺,掌財政庫藏。司農寺主管農業。

將作監管建築,都水監管舟船及水運還有水利運河等事務。

諸寺監都是專管一方面的具體事務。

大華立國以來,在寺和監之外,又新設不少署。

比如鹽務署、教育署、出版署、衛生署、海關署、工商署、警察署、稅務署、交通署、審計署等。

這些署,與寺監相當,都是中央職能部門,各負責一塊具體事務。稱署而不稱寺監,是因爲級別上要比寺監要低上一級。

設立這麼多個署,也是爲了適應大華的新形勢。

而現在,皇帝又提出要建立稅警,這又是一個新東西。

“稅收是朝廷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朝廷的支柱。稅收好比是朝廷的血液,沒有血液,朝廷是撐不住的。此前朝廷設立了稅務署,也有警察署,但除了海關署下有緝私隊,有一些稅警的性質外,朝廷並沒有真正的稅警。”

朝廷在中央設有稅務署,在各地也設立了稅務廳和稅務局,負責徵收稅務。大華的稅收不比過去,過去以丁稅爲主,徵稅的時候比較簡單,按照戶籍丁冊,按人丁徵稅。丁稅爲主,工商稅爲輔。

而大華如今百工興盛,工商繁華。

朝廷的正稅是兩稅,兩稅是按田畝和財產徵稅。而其餘的工商這塊稅收,則相對複雜,有按工坊店鋪營收徵稅的,也還有鹽茶酒糖香料等徵專賣之稅的。

正因爲稅收復雜,所以朝廷纔在戶部之外,專門設立了稅務署,並在地方道州縣各級也設立了相應的稅務機構,建立了一支專門的稅務人員隊伍。

但如今,在稅收這方面還是有不少問題出現。

比如偷稅漏稅,甚至是逃稅抗稅時有發生。

因爲稅收導致的糾紛十分多,每次遇到那些不合作的納稅人,稅務部門也只能求助於各地衙門或者是駐軍。

但各地的警察雖然也獨立出來,有了專門的部門,人員也大增。但城鎮人口大增,人口居住密度更高,也帶來許多社會治安問題。

警力相對來說,還是十分緊張的。

就是各地法院審理稅務案件也是十分佔用時間精力的。

因爲這些原因,張超纔打算建立一支稅警部隊,這就是一支特警,專門用以協助稅務部門徵稅的,用來對付那些不肯老實納稅的人,尤其是那些試圖暴力抗稅之人。

稅警直接隸屬於稅務部門,張超甚至要給予他們對涉稅犯罪的偵察、預審、審判、檢查之權。

以後涉及稅務的案子,稅警既相當於警察又相當於檢察官還相當於法官,他們有權偵察、審判。

“他們可以凍結存款、查封私宅、收繳財產,直至納稅人繳清稅款。他們還將擁有查處權,可調查納稅人賬戶、存款,遇特殊情況,也可以查封納稅人私有財產,有權進行拍賣。”

說白了,在稅務這個領域,稅警擁有全部司法權。從調查到審查到判處,張超雖然也決定大理寺和御史臺、刑部這三法司對稅警的案子有調閱和審覈權,但這不過是一個監督程序而已。

稅警的權力依然是巨大的。

爲了保障稅警的這個權力得到實行,張超準備給稅警配備特種警察部隊。這樣他們就集情報、偵查以及行動、審判等爲一體了。

“爲徵稅而專門建立一支部隊?”房玄齡還是覺得這有些驚人。

“現如今,稅收,尤其是商稅這塊,偷稅漏稅越來越多,我們的徵稅工作越來越難。有的時候,雖然能查到,但要強制執行卻難。朕認爲很有必要建立一支稅務司法隊伍,專門負責這塊。”

稅警不算軍隊,算是一支特種警察部隊。

他們專責負責涉稅案件的司法,稅警署下分偵察、執法、預審、審判、檢查五個部門,其中執法部門,就是專門負責執行的。稅警與警察一樣,裝備一些武器,但主要是以刀棒盾爲主。

至少數量,張超認爲可與警察部隊相當。

各縣州道設立各級稅警衙門,配合稅務局對涉稅案進行處置。

稅務署只負責徵稅,而稅警署是負責對逃稅漏稅抗稅進行處置的。以後有了這個專門的稅警部門,那麼涉稅的案件就專由他們處理,警察署和稅務署甚至是地方法院、檢察院也能減輕很大負擔。

有了專門的稅警之後,張超打算以後把緝私這塊也交給稅警負責。大華的鹽茶糖酒香料等許多商品都是有特稅,比如鹽這種商品,生產成本很低,朝廷的稅很高,如果賣私鹽,那麼就能把朝廷徵稅的重稅收入自己的腰包成爲暴利。

哪怕朝廷對販私鹽處置極重,可暴利之下,依然有許多人鋌而走險。朝廷對走私私鹽的偵緝打擊一直很嚴,但這種打擊過去還主要是依靠地方官府。

現在有了稅警之後,張超準備把緝私這塊也交給稅警。打擊私鹽販、私茶販等各種走私販的責任,主要交經稅警,地方衙門也給予配合,民兵、聯防隊、巡檢隊、治安隊、巡邏隊等等這些民間的治安隊伍也一樣給予配合。

“按照我們大華如今的鹽專賣制度,朝廷每年在鹽稅上的損失就相當嚴重。”

大華如今人口破億,按照正常情況來算,人均一年消耗鹽十斤左右,這個十斤裡也還包括了不少工業用鹽,商用食品加工等消耗。而大華的鹽價是相當穩固的,一斤鹽一百一十文,從唐貞觀到現在就沒變過。

按一人一年十斤鹽算,一億人口就需要十億斤鹽,一斤一百一十文,除去成本的十文,一斤稅百文。十億斤鹽就是一千億文鹽稅,折一億貫。

而大華如今每年的鹽稅收入是多少呢?

大約四千萬貫左右,這意味着大華每年損失了六千萬貫的鹽稅收入。哪怕把人均耗鹽數量減少一點,實際上鹽稅損失依然很大。

這損失的鹽稅,最大的漏洞就是私鹽。

不但私鹽走私厲害,茶酒糖香料等一樣走私嚴重,還有進出口的走私,逃關稅,每年給海關的稅收也造成了極大損失。

理論上來說,若大華能夠杜絕走私,那麼收回的各種專稅以及關稅,能增加近億貫。

當然,想要一點走私都沒有,這不可能。

但加大緝私和查稅力度,減少這個稅收損失,卻還是可以的。

不說一年增加一億,哪怕是能追回一半,朝廷也能多增加五千萬的稅收。

增加五千萬稅收,朝廷哪怕養上幾十萬的稅警都劃的來。畢竟稅警的最大支出是稅警的薪水,裝備這方面其實開銷不大。稅警也不比軍隊,經常打仗等,獎賞撫卹這塊也佔很大比重的軍費。

稅警與警察差不多,要求不高,只要能保證薪水,那麼就足夠了。按時發薪水,薪水不要太低,也能防止這些稅警到時腐敗。

朝廷一年抽出一兩千萬奪回的稅收來養這些稅警,都還能有一年兩三千萬的剩餘,可以說,這是相當划算的買賣。

另一方面來說,有這麼一支專業的稅警隊伍,還能淨化社會治安。畢竟走私販,都是些亡命之徒,唐末元末的那些反王,可個個都是私鹽販子。

“先在扶桑試個點,弄五千稅警,讓太子先試試看好用不好用。”

扶桑剛征服,接下來肯定是要全面徵收征服稅,到時徵稅任務很重。征服稅後,夏稅也差不多要徵了,這支稅警部隊好不好用,就先讓太子來試點一下。

一個稅警如果平均費用五十貫,一千萬貫就足夠招募二十萬稅警,兩千萬貫錢,可以維持四十萬數量的稅警。

有這麼龐大的一支稅警部隊,大華的稅收肯定能夠減少很多偷稅漏稅抗稅,甚至緝私方面也能更加有效。

花掉兩千萬,但能賺回五千萬,張超認爲很賺。朝廷一年能多賺三千萬的稅收同時,還等於擁有了一支四十萬的準軍事部隊。

“四十萬稅警?會不會太多了?”鄭元璹有些驚訝的問。

大華現在有七十六萬常備國防軍,還有一百萬民兵,現在再來四十萬稅警,這確實不少了。要知道,大華全國還有一支同樣數量很龐大的警察部隊呢。

“也算不上多,要知道我們大華如今人口總數可是突破了一個億。”

正常情況下,人口自然增長率是很快的,尤其是沒有大的戰爭和災害的情況下,自然增長率能達到將近百分之二左右。太平年間,人口出生率一般能超過百分之二,而死亡率也就百分之零點五零左右,所以自然增長率正常下一般會超出百分之一。

突破一億人口大關的大華帝國,按照現在的這個環境,那麼一年增長一百萬左右人口,那是極正常的。更別說,大華每年還不斷的對外征服開拓,要知道從貞觀之初的大唐幾千萬人口到現在大華的一億人口,人口翻了一翻,只用了二十年時間。

一個億人口,擁有軍警民兵兩百萬左右,也確實不算多了。

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134章 小將軍第663章 大地主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478章 意想不到的會面第1329章 只羨大唐不羨仙第838章 八十萬唐軍第254章 衆籌第447章 頡利又搞事第1179章 獨掌朝政第1446章 官媒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1028章 越國王第1477章 審判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第1293章 萬歲第303章 大唐半月談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894章第1222章 清君側第997章 勤王軍第1263章 張若華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1407章 登基前夕第224章 臣超曰第1444章 錦衣衛第86章 搖錢樹、聚寶盆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320章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世代榮華!第705章 李超不回來了第1437章 始作俑者第903章 十三太保第804章 灰姑娘第747章 李氏受降城第1187章 大婚第609章 當爲天下主第712章 開始殺人第1355章 天賜第865章 能當錘子用第五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1031章 王對王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1133章 杯酒釋兵權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三十三章 長安城裡開家店第422章 三十六將第863章 火槍兵第1423章 閹人僱傭軍第1077章 太子第919章第96章第775章 六扇門第225章 知遇之恩第353章 陌刀無敵,鐵騎爭鋒第1423章 閹人僱傭軍第1330章 等額本息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1000章 三天第1031章 王對王第636章 白條第628章 九世善人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82章 管家、賬房第165章 酒後第1433章 十王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961章第902章第810章 朕知道了第1376章 萬不得已第1359章 大決戰第1346章 王不見王第413 李家女兒不可能嫁給太子第331章 去洮州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585章 廟會第1144章 宋青書第1488章 皇協軍第九十章 本王倒想見一見他了第1018章 李世民第997章 勤王軍第850章 廢奴第三十三章 長安城裡開家店第923章 倒貼第208章 姓氏排行榜第1503章 草原十八部第962章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196章 起兵吧,趙王第1453章 公主采邑、皇后采邑第1480章 無知無畏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第1216章 王玄策第1334章 吸血鬼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271章 鳥盡弓藏
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134章 小將軍第663章 大地主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478章 意想不到的會面第1329章 只羨大唐不羨仙第838章 八十萬唐軍第254章 衆籌第447章 頡利又搞事第1179章 獨掌朝政第1446章 官媒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1028章 越國王第1477章 審判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第1293章 萬歲第303章 大唐半月談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894章第1222章 清君側第997章 勤王軍第1263章 張若華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1407章 登基前夕第224章 臣超曰第1444章 錦衣衛第86章 搖錢樹、聚寶盆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320章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世代榮華!第705章 李超不回來了第1437章 始作俑者第903章 十三太保第804章 灰姑娘第747章 李氏受降城第1187章 大婚第609章 當爲天下主第712章 開始殺人第1355章 天賜第865章 能當錘子用第五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1031章 王對王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1133章 杯酒釋兵權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三十三章 長安城裡開家店第422章 三十六將第863章 火槍兵第1423章 閹人僱傭軍第1077章 太子第919章第96章第775章 六扇門第225章 知遇之恩第353章 陌刀無敵,鐵騎爭鋒第1423章 閹人僱傭軍第1330章 等額本息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1000章 三天第1031章 王對王第636章 白條第628章 九世善人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82章 管家、賬房第165章 酒後第1433章 十王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961章第902章第810章 朕知道了第1376章 萬不得已第1359章 大決戰第1346章 王不見王第413 李家女兒不可能嫁給太子第331章 去洮州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585章 廟會第1144章 宋青書第1488章 皇協軍第九十章 本王倒想見一見他了第1018章 李世民第997章 勤王軍第850章 廢奴第三十三章 長安城裡開家店第923章 倒貼第208章 姓氏排行榜第1503章 草原十八部第962章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196章 起兵吧,趙王第1453章 公主采邑、皇后采邑第1480章 無知無畏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第1216章 王玄策第1334章 吸血鬼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271章 鳥盡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