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赤霄紅蓮

狄晴臉色忽青忽白,她咬着嘴脣,死死的攥住李滄海的手。

看得出來,她很害怕,因爲她攥住李滄海的手心全是汗水。

李滄海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讓她放鬆下來,兩人便手牽着手穿過秦廣王殿,往後面走去。

常言道十殿閻羅,這裡自然也有十座殿堂,而且一座比一座高,宮殿重重,似乎直達天際。

兩人小心翼翼地順着隱藏於枯樹下的羊腸小道走去,很快便來到那口井邊。

自從上次在這裡出現幻象之後,李滄海對這口井就充滿了忌憚。

此時,樹林中突然響起一陣‘沙沙’聲響。

聽到這種聲音,李滄海猛地打了個激靈。

這種沙沙聲,好像是某種動物在地上爬行時的聲響,在寂靜的樹林中顯得異常刺耳。

嘶嘶~

忽然,一條巨蟒竄了過來,那巨蟒張開血盆大口,對着李滄海就咬了過去。

狄晴見李滄海竟然不閃不避,而是在那閉着眼睛自言自語,她情急之下,狠狠地對着他屁股踹了一腳。

李滄海哎呦一聲,直接給踹了地上,而就在那一剎那間,巨蟒正好咬在他原本站立的位置。

李滄海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呆了一下,突然神經般的罵道:“他孃的,我還以爲又是幻象,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那巨蟒一擊撲空,立即將蛇頭對準了狄晴。

比碟子還要大上一圈的蛇頭豎了起來,猙獰的蛇頭上,兩隻蛇眼閃爍着冰冷兇光,死死的盯着狄晴。

動物的直覺比人類要敏銳,同樣兩人,這條巨蟒很敏銳的感應到,誰更具有危險性。

嘶嘶~

那巨蟒的三角眼冒出猩紅兇光,繼而閃電般的攻向狄晴。

李滄海大驚失色,他生怕狄晴受傷,猛地撲了過去,死死的抱住了巨蟒的身體。

巨蟒察覺到身體被敷,立即調轉蛇頭,長長的蛇身頓時將李滄海給捲了起來。

狄晴罵了聲笨蛋,明知道自己打不過巨蟒,還要上去送死。

狄晴抽出適才李滄海掉下的長劍,明晃晃的秋水長劍自空中劃過一道寒芒,猛地斬到巨蟒身上。

然而,那巨蟒並沒有被直接斬斷,反而是她手中鐵劍竟崩成了兩截。

李滄海被裹在蛇身裡面,巨蟒不斷收縮,他都能聽到自己的骨頭髮出的聲響。

眼看着鐵劍成了兩半,李滄海心想,這下才真的完了。

他感覺自己已經無法呼吸,意識也已經模糊,他甚至開始想,自己是不是還有機會重生活命。

就在他眼珠子上翻,口吐白沫之際,一道猶如飛瀑流泉般的劍光自他眼前猛然劃過。

緊接着,一顆猙獰的蛇頭沖天而起,李滄海頓時被噴了一臉的滾燙血水,而纏繞在他腰間的蛇體也軟了下來。

李滄海急促的喘了口氣,他抹掉臉上血污,愕然看到狄晴手持一柄鋒利異常的寶劍,俏臉冰冷的站在原地。

此劍劍身鋒利異常,劍柄處似蓮花綻放,鋒利的劍身上散發着淡淡煞氣。

他聽狄晴說過,此劍名爲‘赤霄紅蓮’,乃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時所用之劍,後歷經戰亂,此劍殺人無數,煞氣逼人。

後被她師傅尋到,以精金之術重塑其形,並放置於道門聖地數十年,消其煞氣。

但具其師傅所說,此劍凶煞之氣甚重,出劍必見人血,否則無法還劍入鞘。

所以,狄晴從未用過此劍。

此番前來尋找寶藏,狄晴爲防萬一纔將此劍帶上,但一路上也是放在劍匣之中,背在身後。

而今,狄晴爲了救他,不得已讓‘赤霄紅蓮’重見人間。

“晴兒,你……沒事吧?”李滄海見她臉色發白,急忙問道。

初次使用‘赤霄紅蓮’,她似乎難以控制劍身煞氣,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她右手持劍,左手凝聚真氣,自劍身奮力一抹,噌的一聲,劍身上散發的煞氣頓時被壓制了下去。

“我沒事,不過這把劍……。”狄晴秀眉微蹙,她思忖了片刻,覺得沒必要讓李滄海擔心,便轉移話題道:“這蟒蛇鱗甲堅實,普通刀劍很難傷其分毫,幸好‘赤霄紅蓮’削鐵如泥,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

李滄海也覺得奇怪,他擦了擦身上腥臭的蛇血,用腳踢了下碩大的蛇頭,他忽然說道:“我想起來了,這是條‘蜃蛇’!”

李滄海涉獵甚廣,對於奇聞軼事頗爲了解,他看着蛇頭忽然想起,古籍上所說。

相傳,這種‘蜃蛇’是‘蜃龍’的直屬後代,以‘蜃魚’爲食,其額頭上結出的‘蜃珠’,乃無價之寶。

可是,讓他奇怪的是,這條‘蜃蛇’頭上並沒有‘蜃珠’,不過這蟒蛇頭上倒是有着一個嬰兒拳頭大小的凹陷,似乎原本生出的‘蜃珠’被人給掰斷弄了去。

李滄海這才明白,難怪上次來時會出現那麼多幻象,原來全是這‘蜃蛇’在搞鬼。

不過這次,這蜃蛇頭上的‘蜃珠’被人弄走,反倒沒能力施展幻術,卻仍然差點要了他的命。

“看這‘蜃蛇’額頭上的傷勢,似乎不久之前才被人取走‘蜃珠’,難道是慧光大師所爲?”李滄海略感詫異地道。

狄晴臉色忽青忽白,她握着劍柄的右手不斷髮抖,卻又怕李滄海看到,便將右手放在了背後,道:“既然如此,咱們就快去尋找慧光大師吧。”

李滄海點了點頭,這‘幽冥地界’鬼氣森森,多待一秒就多一分的危險,還是趕緊找到慧光大師,然後找到寶藏離開這鬼地方爲好。

兩人穿過枯木林,面前竟出現一片巨石林。

石林高聳,層層疊疊,猶如迷陣一般。

李滄海只看了一眼,他就看出了石林是以九宮之勢所排布。

兩人對視了一下,隨即手牽着手走入了石陣之中。

九宮者,‘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爲奸,六八爲足,五居中央。’

再分別配之與五行,依其生剋制化,便可找到出路。

可這個陣型卻似乎有些古怪,倆人在裡面兜兜轉轉了半個時辰,別說出口了,就連入口在哪也不得而知。

第76章 節外生枝第620章 魂兮歸來第48章 意外發現第283章 明爭暗鬥第60章 蹊蹺之處第691章 針鋒相對第222章 懶人饞鬼第627章 殺人老僧第155章 針鋒相對宴鴻門第771章 巖壁龍珠第776章 真正的麟主第101章 伏龍地脈藏玄機第82章 再入幽冥第104章 生離死別第318章 以血爲引第695章 絲絲入扣第70章 疑團第557章 勸降書第788章 當面對質第694章 鹽巴引發的血案第704章 質疑第321章 拼死一擊第71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396章 酷吏第59章 半幅畫卷第58章 地鼠門第743章 老神仙第390章 裝瘋賣傻第372章 質疑第650章 意有所指第6章 殺人兇手第707章 御狀第474章 第二個死者第404章 洛陽府,升堂!第601章 障眼法第684章 赴宴肅王府第722章 刺客第30章 陳年府志第66章 藏寶之謎第219章 茶之一道第660章 禁軍遇難第364章 懷柔之策第724章 受審大理寺第226章 節外生枝第66章 藏寶之謎第44章 離奇的真相第354章 斬立決!第39章 花和尚?第471章 排查真兇第495章 藥房賬本第499章 提示第213章 你是兇手?第530章 甕城捉鱉第194章 嫌貧愛富第614章 決戰三江口(一)第576章 初試兵陣第7章 真相大白第112章 意外頻發第59章 半幅畫卷第551章 古浪之礁第704章 質疑第593章 天工開物第471章 排查真兇第139章 狗命無常第355章 奪命無常第388章 殺人道具第358章 逆賊名單第593章 天工開物第661章 暗潮涌動第692章 鐵證如山第474章 第二個死者第395章 悔不當初第151章 家徒四壁老嫗情第494章 暗夜良辰第590章 九鼎神力第86章 藏經樓第156章 真相究竟如何?第611章 海戰之計第559章 攻城!第783章 回返長安第706章 焚燒痕跡第624章 報國寺第419章 鯊魚第181章 爲官一任第57章 黃雀在後第659章 賭徒心理第263章 胖瘦兩矮子第734章 飛龍在天第460章 長生之秘第375章 毫針兇器第738章 推測第739章 探查飛龍崖第629章 證道菩提第144章 往事堪追第592章 金蟾劍去向第6章 殺人兇手第93章 針鋒相對第459章 三大神器第181章 爲官一任
第76章 節外生枝第620章 魂兮歸來第48章 意外發現第283章 明爭暗鬥第60章 蹊蹺之處第691章 針鋒相對第222章 懶人饞鬼第627章 殺人老僧第155章 針鋒相對宴鴻門第771章 巖壁龍珠第776章 真正的麟主第101章 伏龍地脈藏玄機第82章 再入幽冥第104章 生離死別第318章 以血爲引第695章 絲絲入扣第70章 疑團第557章 勸降書第788章 當面對質第694章 鹽巴引發的血案第704章 質疑第321章 拼死一擊第71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396章 酷吏第59章 半幅畫卷第58章 地鼠門第743章 老神仙第390章 裝瘋賣傻第372章 質疑第650章 意有所指第6章 殺人兇手第707章 御狀第474章 第二個死者第404章 洛陽府,升堂!第601章 障眼法第684章 赴宴肅王府第722章 刺客第30章 陳年府志第66章 藏寶之謎第219章 茶之一道第660章 禁軍遇難第364章 懷柔之策第724章 受審大理寺第226章 節外生枝第66章 藏寶之謎第44章 離奇的真相第354章 斬立決!第39章 花和尚?第471章 排查真兇第495章 藥房賬本第499章 提示第213章 你是兇手?第530章 甕城捉鱉第194章 嫌貧愛富第614章 決戰三江口(一)第576章 初試兵陣第7章 真相大白第112章 意外頻發第59章 半幅畫卷第551章 古浪之礁第704章 質疑第593章 天工開物第471章 排查真兇第139章 狗命無常第355章 奪命無常第388章 殺人道具第358章 逆賊名單第593章 天工開物第661章 暗潮涌動第692章 鐵證如山第474章 第二個死者第395章 悔不當初第151章 家徒四壁老嫗情第494章 暗夜良辰第590章 九鼎神力第86章 藏經樓第156章 真相究竟如何?第611章 海戰之計第559章 攻城!第783章 回返長安第706章 焚燒痕跡第624章 報國寺第419章 鯊魚第181章 爲官一任第57章 黃雀在後第659章 賭徒心理第263章 胖瘦兩矮子第734章 飛龍在天第460章 長生之秘第375章 毫針兇器第738章 推測第739章 探查飛龍崖第629章 證道菩提第144章 往事堪追第592章 金蟾劍去向第6章 殺人兇手第93章 針鋒相對第459章 三大神器第181章 爲官一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