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局

“大將軍,主公怎麼突然傳來急令?是否是需要我第三衛出兵增援?”高濟在楚州屯兵,本身的任務就非常重,除了威懾徐州時溥和泗州的畢師鐸,拱衛揚州北部安危的重擔,更需要作爲第四衛的援軍,根據戰情變化隨時出兵北上。第三衛數萬大軍囤積楚州,才一方面確保陸翊坐鎮揚州籌備南進方略,一方面讓薛洋和第四衛在亳州安穩征戰。此時這一道急令傳來頓時讓高勳等人坐不住了。

“主公讓我等今日想辦法威逼時溥出兵,沿運河北上兗州。”高濟將手中的命令遞給高勳和楊易道:“而且,這上面還寫着,黃巢亂軍不日將從宋州突出中原包圍圈進入兗州等地。看樣子主公已經在籌劃下一階段的部署了。”

“只是我們能有什麼辦法讓時溥出兵呢?這個老傢伙已經沿着運河待了好幾個月了,第四衛出征之前他就在構築運河防線,現如今主公都已經去亳州將近兩個多月他還在運河附近。”高勳苦笑道:“這道軍令還真是不好完成。”

“馬上上報揚州大本營陸翊將軍,將這道軍令附上,就說我第三衛決意以將時溥打到北方去,讓大將軍以主公的名義傳訊徐州,責令徐州軍限期北上。傳令給水師運河船隊指揮使***,讓他做好準備,第三衛將在八月初出兵泗州,攻佔泗州、臨淮和盱眙等地,切斷洪澤湖四周聯絡,隔斷濠州和四周之間的陸上通道。”高濟此時倒是想到了主意,所以當即道:“讓十三司協同將這個消息儘快散佈到徐州城,務必要讓時溥明白。”

高濟在南線一系列的動作在傳到揚州坐鎮後方的陸翊手中的同時也讓消息飛速送到了徐州,和北方向傑領銜的十三司還需要用其他手段去通知王重榮和李克用不同,高濟依仗着兵勢直接揮軍攻打洪澤湖附近的泗州和臨淮等地,直接用畢師鐸來警告時溥。這種近乎於威逼的辦法在一開始讓時溥火冒三丈,但是在***運河船隊忽然大舉在徐州境內遊弋,源源不斷的戰船不斷逼近各處關卡的時候,時溥就再也不敢妄動了。徐州目前的局勢非常尷尬,西面就是薛洋親自率領的第四衛兵馬駐紮的亳州,現如今高濟在南線攻略臨淮和泗州,這根本就不是對付畢師鐸,而是將矛頭直指徐州。要知道徐州南部疆界是和泗州連在一起的。而且在時溥眼中,泗州也一直都是徐州的後院,如果不是南線楚州地區淮南軍一直大軍雲集,而黃巢又突然竄入中原,只怕徐州軍早就開始和畢師鐸的軍隊大打出手了。

高濟此時的這一出和隨後陸翊派人高調進入徐州的傳令使者讓時溥明白過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陸翊直接以薛洋天下兵馬副都統的名義傳令時溥,責令其限期率軍北上。這和高濟的大舉進軍,一剛一柔之下,時溥立時明白了這其中的原委。

只不過明白歸明白,但是時溥卻對這道命令嗤之以鼻,薛洋的這個天下兵馬副都統的頭銜根本就沒有人認,只不過是當初田令孜想要讓他北上取代高駢時隨手在聖旨詔書中添加的,只不過後來不知道是疏忽還是故意的,就一直沒有被去掉。但是此時被薛洋突然拿出來,頓時讓周邊的各州郡諸侯如鯁在喉。

時溥沒有動作,但是高濟卻鎮定自若,在水師的配合之下攻下盱眙之後馬不停蹄進攻臨近的臨淮和泗州,三天之內連下兩城,將畢師鐸派來的援軍打得丟盔卸甲,領兵大將樑纘如果不是跑得快都被他直接給活捉了。這一戰之後整個洪澤湖地區畢師鐸的兵馬全線撤退,被直接切割成兩半,一半是他親自坐鎮堅守的泗州,另一部則是樑纘逃回的濠州。

被打蒙的畢師鐸成了最冤枉的人,在兵敗之後再也不敢面對高濟的鋒芒,只得親自派人前往高濟軍營請罪。他倒是將自己的架子擺的很低,而且他本身和高濟以前就認識,在高濟任揚州節度使府司馬的時候,兩人還曾經爲了對抗呂用之而站在同一立場。所以他到第三衛前鋒大營之後,雖然高勳恨不得宰了他,卻還是被高濟給攔住了,並且屏退了身邊的親衛,和他密談了兩個時辰之後,畢師鐸才離開。

“兄長,你該不會是打算讓畢師鐸投誠吧?這種大事還是稟告主公或者是陸將軍之後再做決定爲好。”畢師鐸走後,高勳急忙勸說自己的兄長。如今高家就剩下他們二人在淮南軍中出任高職,而高濟更是位居統軍大將軍,此時此刻是絕對不能出意外的。

“畢師鐸桀驁不馴,怎麼可能輕易投誠?再說他手中可是還有幾萬大軍的。”高濟擺擺手笑道:“我只是跟他說明白一件事,我此次出兵不是針對他,而是威逼時溥,若是他能夠從泗州出兵和時溥作戰,和我軍對時溥進行合圍,那我也不會動手去打他,待到黃巢被剿滅之後臨淮等地也可以還給他。”

“兄長,還是你行。”高勳看着風輕雲淡的高濟,嘆息道:“如此一來時溥要是不想徐州被我趁勢奪佔,就只能率軍北上了。”

高濟這邊突如其來的一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當中和三年八月初九,原本應該和淮南軍廝殺的畢師鐸忽然率軍全力出擊徐州,和淮南軍從東南兩面壓迫徐州軍之後,被打了個猝不及防的徐州軍全線潰退,短短數日之內,畢師鐸親率大軍佔領了符離和蘄縣等地,幾乎是將徐州攔腰斬斷。

而也幾乎就在同時,高濟大軍也放棄眼前的濠州不管不顧,率軍從渙水和運河兩路出擊,沿途越過固鎮,進入蘄縣,和畢師鐸會師。

這樣奇奇怪怪的組合,之前還在臨淮等地打生打死,但是一轉眼就直接在徐州合力攻打時溥,成了和宋州急促而來的戰事一樣的奇景。但是身處其中時溥卻如坐鍼氈。他根本沒有料到畢師鐸會轉變的這麼快,前一刻鐘還和高濟在臨淮大戰不止,短短數日之內就直接率軍從泗州來攻打自己。此前徐州軍所有的佈置不是針對亳州境內的淮南軍就是直接針對高濟所部,對於畢師鐸根本沒多少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之下不僅僅損兵折將,而且徐州境內無險可守,一馬平川,在南部重鎮符離被拿下之後,徐州城立馬成了對方的首要目標,而且讓他坐立不安的還有境內四處遊弋的淮南軍水師船隊。他們依仗着自身的實力可是可以隨時運送大批淮南軍直奔徐州城的。

事情走到如今這個地步的時溥,只得一面拼命部署軍隊沿途設防,一面秘密派遣信使星夜前往亳州覲見薛洋。在南線高濟強勢威逼之下,時溥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呵呵,主公,高濟該真辦成了,這可比向傑他們速度要快多了。”袁襲在時溥的試着抵達譙縣尚未前來鹿邑的時候就走進了大軍帥帳,一臉笑意的看着他道。

“高濟確實不錯,是個帥才。”薛洋接過他遞過來的情報看了看之後笑道:“能夠將畢師鐸也利用起來,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高相公能有這位後嗣,高家也不會從此凋零了。”

“主公,時溥的使者也已經快到鹿邑了,他一走,我們也該動一動了。”袁襲點了點頭道:“另外,向傑那邊傳來消息,說是楊行愍還是沒忍住,派兵朝陳州而去,陳州刺史趙犨大概這一次是在劫難逃了。”

“趙犨能夠獨力堅守陳州數月之久,也算是個人才,讓十三司去提醒他一下,然後就不要管了。陳州之地楊行愍想要就拿去好了。從廬州到陳州,這南北相距千里之遙,一旦發生戰事,我倒向看看他是不是能長出一雙飛毛腿飛過去。”薛洋一臉壞笑的看着袁襲道:“他想要,回頭亳州都可以讓給他。”

“讓陸明整頓兵馬擇日返回譙縣,然後威逼谷熟。”薛洋說完之後袁襲在旁邊記錄,稍後道:“若是我軍北上,王成那邊是否需要退回申州,我軍如今三面出擊,只怕揚州的嚴先生要叫苦連天了,而且還有這麼多百姓運回去安置。”

“讓他們退回去,申州那邊第一衛不是已經和後勤部聯手屯田了嗎?如今已經是八月份了,蘄黃之地歷來都是魚米之鄉,錢糧的問題至少第一衛的兵馬可以自籌解決。嚴先生不會叫苦的。”薛洋一笑道:“如今是大爭之世,我軍如今北上往小了說是爭取在南進方略執行之後北部有一個安穩的局勢,往大了了說,我也是想切切實實解決掉黃巢,讓中原能夠少一點戰火,讓百姓能夠早日安定下來。這中原若是再亂下去的話,只怕我大唐國運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薛洋這句話讓袁襲也跟着沉默了,半晌之後才道:“主公放心,臣必竭盡全力,輔佐主公,早日平定亂世,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作爲淮南軍的執棋人,袁襲是深切知道薛洋整個戰略的核心的,只有先南後北,纔有可能儘可能的穩住大唐的元氣,爲百姓爭取更多的機會。

“主公,軍師也在啊。吳明和沈勇那邊傳來好消息了。”向傑突然走進來打斷了兩人的感慨,興沖沖道:“王重榮那邊已經得到消息,河中兵馬前出陝州,已經逼近河南府,應該是近期就要進入新安和孟津等地。李克用那邊也有南下的跡象,只是目前沙坨騎兵尚在幷州以北,只有李罕之等人的步軍南下澤州,在晉城附近駐紮。”

“呵呵,這還真是個好消息。”薛洋微微一笑道:“讓陸明即可整軍返回譙縣吧。”

“讓沈勇和吳明盯着李克用和王重榮不放,一有動靜立即上報。”袁襲在旁邊將自己剛剛擬定的幾道命令遞給向傑,同時道:“可以嘗試給張全義傳訊,給他說明厲害,讓他放開河南府防線,必要的時候謹守城池,讓河中兵馬過境。”

“張全義只怕未必會聽我們的。”薛洋搖了搖頭,不過隨即笑道:“不過他已經不重要了,王重榮只要東出,不管他心思如何,中原局勢他就已經卷入進來了。”

向傑很快將薛洋的這幾道命令發了出去,而第四衛在從淮陽和鹿邑等地轉回譙縣的時候,薛洋也見到了時溥的使者。對於時溥所言的淮南軍破壞疆界,入侵徐州的廢話薛洋同樣是不屑一顧,反倒是直接以上司的身份怒斥時溥不遵軍令,破壞勤王大業,同時警告時溥,八月十五之前徐州軍必須進入藤縣地區待命。

這番毫不留情的斥責讓時溥的使者灰頭土臉的返回徐州,但是十三司卻將第四衛大軍屯兵譙縣的消息放了出去,這讓在宋州堅持守尾的袁敬初鬆了口氣,雖然淮南軍的動作有點慢,但是好歹是趕上了時候,在尚讓大軍朝着宋城發動進攻的時候忽然出現,必然會讓尚讓首尾難以兼顧,從而不敢在汴州方向投入重兵圍攻宣武軍主力。

不過雖然袁敬初鬆了口氣但是此時朱全忠面臨的局勢還是非常危險,襄邑城在楊希古手中,他短期內根本無法奪回來,而謝瞳帶着大隊百姓只能匆匆趕回杞縣附近,不僅沒辦法給他更大的支援,反而拖累葛存周的兵馬,使得他只能在原地和黃皓對峙。作爲黃巢的大齊軍中最精銳的一支兵馬,黃皓的虎狼軍可是曾經和李克用的沙坨騎兵硬碰硬而不落下風的存在,他只是在雍丘附近停駐不前,就已經讓葛存周如臨大敵了,根本沒有辦法支援朱全忠本部。

“主公,河中兵馬已經入境陝州。”這道比淮南軍遲到的消息讓此時拼命攻城的宣武軍上下興奮不已,但是卻讓朱全忠一下子砸了手中真愛的青花瓷茶盞。

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唐皇的心思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邊打邊談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一百一十九章 曬鹽之法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輿圖玄機(下)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斷敵退路第八百三十三章 新的舉措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五百二十二章 落難聚首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四百五十三章 士氣之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前方打仗(上)第九百五十四章 巷戰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六十章 兵進舒州第四百七十四章 借勢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八百六十章 變局之關鍵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包圍圈第五百二十三章 兵出江州第九百七十二章 同樣的戰術第四百三十三章 建號立制(下)第八百零三章 橫掃西南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影響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二百零五章 宋城之變(下)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九百五十一章 兵髮長安第三百一十章 唐皇病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財富迴流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火燒新泰第九百七十八章 正面對決第一千零七章 動亂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六百二十五章 說降李環第三百零九章 那你把我一起娶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七百九十一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爭暗鬥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城逼問第六百四十一章 步騎對決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郡主的心思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九百七十八章 正面對決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八百七十二章 真相第九十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兵進湞陽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魂斷交州(中)第六百九十二章 關門(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輿圖玄機(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陵風雲(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挖坑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插楚丘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軍會盟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十八章 以戰養戰(中)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嶺南第一戰(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勝一擊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洪州(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眉縣大戰(下)第九百六十章 合兵一處(上)第七十一章 作假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扶不起來(下)
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唐皇的心思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邊打邊談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隕落之謎第一百一十九章 曬鹽之法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輿圖玄機(下)第三百零七章 反制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斷敵退路第八百三十三章 新的舉措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五百二十二章 落難聚首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四百五十三章 士氣之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九百零一章 遭遇戰(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前方打仗(上)第九百五十四章 巷戰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六十章 兵進舒州第四百七十四章 借勢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八百六十章 變局之關鍵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包圍圈第五百二十三章 兵出江州第九百七十二章 同樣的戰術第四百三十三章 建號立制(下)第八百零三章 橫掃西南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影響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二百零五章 宋城之變(下)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不掌兵第九百五十一章 兵髮長安第三百一十章 唐皇病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財富迴流第十章 撿來一位軍師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火燒新泰第九百七十八章 正面對決第一千零七章 動亂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六百二十五章 說降李環第三百零九章 那你把我一起娶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決戰(四)第七百九十一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爭暗鬥第九十九章 收網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城逼問第六百四十一章 步騎對決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郡主的心思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九百七十八章 正面對決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八百七十二章 真相第九十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兵進湞陽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魂斷交州(中)第六百九十二章 關門(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輿圖玄機(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陵風雲(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挖坑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插楚丘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軍會盟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湞陽大戰(中)第十八章 以戰養戰(中)第一千零八章 朔方底定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嶺南第一戰(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勝一擊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洪州(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眉縣大戰(下)第九百六十章 合兵一處(上)第七十一章 作假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扶不起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