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

“主公,葛將軍已經收兵了,襄邑城被我軍拿下,葛將軍率軍追擊大齊軍數十里,長驅楊希古,將其逼向宋城方向。”謝瞳和袁敬初熬了一夜之後纔在清晨時分接到了外面征戰歸來的葛從周和張歸霸等人。只不過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人人帶傷,甚至受傷最終的葛從周本人還沒到營門口就一頭栽倒在地,徹底暈了過去。所以這前來彙報昨夜戰果的只能是留守大營的謝瞳和袁敬初。

“往東去了?沒有往南的嗎?”其實謝瞳此時前來也只是向朱全忠彙總一下昨夜的信息,大體上的情況朱全忠自己就能分辨的清楚。只不過對於楊希古往東而不是往南他卻還有些意猶未盡。

“不過,南線太康地區的楊行愍日前已經接到命令北上,想來昨夜大戰之後的亂兵也會對他造成衝擊的。”和謝瞳不同,袁敬初對此沒什麼忌諱,所以一五一十將最新的情報都說了出來。

“我軍昨夜戰死受傷者有多少?”朱全忠沒有看到謝瞳的臉色,依舊在自顧自的問道。

不過他這句話之後,不論是謝瞳還是袁敬初,臉色都變得異常凝重,兩人相互對視一眼之後,謝瞳咬了咬牙道:“我軍昨夜戰死受傷者達到近兩萬人,還不算河陽軍的損失。”

“也就是說此戰之後,我軍能戰之兵實際上只剩下不到三萬人了是嘛?”朱全忠倒吸一口涼氣之後,直愣愣的問道:“葛從周呢?他這個敗家子,這才一戰啊,就敗光了我一半的人馬。那接下來我們還打什麼?還不如回家種地去。”

“葛將軍受了重傷,在率軍返回之後就暈了過去,到現在還未醒來。”謝瞳在旁邊繼續道:“昨夜參戰的各軍將領幾乎都人人受傷,很多下層的軍將一去不回。”

“軍師,那現如今我們該怎麼辦?”朱全忠被謝瞳的這句話說的有點沉默了,隨後也徹底清醒過來,一屁股坐在旁邊,操着沙啞的聲音問道,之前那種意氣風發的模樣徹底消失不見。

“如今我軍雖然傷亡慘重,但是其基本謀算卻已經實現,楊希古大軍被擊潰之後我軍已經從原本兩面受敵的境地轉向汴州東南,獨自佔據一角。”謝瞳在旁邊開口道:“而反觀大齊軍,在楊希古敗退之後尚讓在宋城就變成了孤軍,難以持久。下一步他一定會從宋城儘快啓程北上,到時候我軍就可以趁機收復宋州,以此爲根基,在各路官軍進入山東圍剿黃巢之時,擇機在後方拿下汴州。然後據兩州之地,主公纔有在中原站穩腳跟的能力。”

“主公,此言不差。”袁敬初在旁邊道:“宋州雖然目前被黃巢佔據,但是在當初我袁家等宋州士族就有所準備,事先將錢糧人口藏匿於周邊州郡,爲的就是應付如今這個局面。所以只要主公能夠堅持到黃巢從宋州退走,則我軍立即可以在宋州得到補充,錢糧兵員都不會發愁。”袁家如今是決定要跟着朱全忠一條道走到黑了,所以在見到朱全忠意志消沉之後,袁敬初當即將宋州各大家族當初採取的措施一一說了出來。

“其實敬初說的只是其一,臣以爲主公現如今應該考慮一下即將開始的其他幾路諸侯的事情。”謝瞳見到朱全忠臉色稍緩之後在一邊道:“昨夜的這場大戰只怕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傳到所有人耳中,到時候我軍之虛實也會隨之顯現在衆人眼前。主公,此時必須選定好我宣武軍的盟友,在我軍虛弱之時依靠着對方的實力阻止來自北方寒流的威脅。”

“軍師以爲何人才能夠爲我借勢?”朱全忠木然的點了點頭,謝瞳的意思他一清二楚,實際上不光諸葛爽對李克用的沙陀集團警惕很深,他也不例外。這其中除了中原各州一馬平川,對方大規模的騎兵實力太強之外,還在於李克用雖然被賜姓,但是骨子裡依舊是少數部族的習性,沙陀軍所過之處幾乎是不分敵我,搶掠一空,甚至比黃巢的大齊軍還要厲害。

“主公已經選好了,又何必問我?鄭將軍此時不正在淮南軍中嗎?主公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令他立即邀請薛相公率軍北上和我軍匯合,從西面一起驅趕黃巢軍。如此一來在淮南軍和我軍合二爲一之後,就可和河東兵馬相抗衡了。”謝瞳似乎帶着一絲奇異的神色,但是這個主意卻得到了袁敬初的贊同。

“既然如此那就有勞軍師了。”朱全忠將這件事交給謝瞳,自己則在隨後和袁敬初開始安撫士兵,重新整頓兵馬,並將昨夜被俘的大齊軍士兵一點一點整合,然後補充進入自己的軍隊之中。

襄邑的這場大戰的確如謝瞳和袁敬初兩人所料,在隨後斷斷數天時間裡飛速傳到了所有人的耳朵裡,甚至纔剛剛越過黃河進入滑州的李克用都被李克修飛馬告知。更別提已經意氣風發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汴州地界的河中王重榮了。此時確實如謝瞳所料,在楊希古被朱全忠擊潰之後,整個宣武軍的虛弱一下子暴露在所有人的眼前。而不論是李克用還是王重榮,對於中原這塊土地都有着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朱全忠的耳朵裡幾乎每天都在聽聞這兩路大軍行進的距離和速度。而他自己此時最心急的還是淮南軍的反應。

“啓稟主公,襄邑一戰,朱全忠確實受損嚴重,宣武軍目前可戰之兵不足三萬,這其中好包括不少戰俘。葛從周等領兵大將幾乎各個深受重傷,短期內只怕無法出現在戰場之上。”和其他各路諸侯得到的只是大概消息不同,此時此刻,薛洋身邊,沈勇和向傑的彙報當中就詳細的多了,甚至比之參戰一方的宣武軍自己都不遑多讓。

“楊希古的兵馬損失怎麼樣?”袁襲和李振對視一眼之後,幾乎是異口同聲問出了其他人都沒怎麼在意的問題。

“其實當夜之戰,葛從周兵力不足,雖然我們勸說王建和秦賢二人率部離開,但是大齊軍戰損頂多和宣武軍相差不多。宣武軍只是將大齊軍擊潰,亂兵四散而逃之後導致大局崩壞的。”沈勇在旁邊道:“所以楊希古應該能夠在尚讓那邊逐步將失散在其他各處的大部分人手都召回去。”

“那也就是說其實大齊軍本身的軍力損失並不大,而是後勤糧草被宣武軍連續兩把大火少了個乾淨?”李振在旁邊皺眉道:“主公,如此一來只怕楊希古收攏的兵力越多,尚讓那邊需要做出的決斷就越快,也唯有如此才能夠確保大軍失去糧草輜重之前尋到一個可靠的落腳點。”

“是啊,這是宣武軍特使送過來的信函,朱全忠請我們北上和他匯合,然後聯手東向進軍宋城。”薛洋在旁邊點了點頭,對於朱全忠的心思一行人都是心知肚明。只不過李振剛剛說到的糧草的問題讓他忽然想起,按照歷史史籍記載,黃巢軍中發生吃人現象或者說黃巢自己開始將人肉當做軍糧的時間也就是在他們轉戰山東的那段時間。

“楊行愍抵達何處了?”薛洋見到只有向傑和沈勇將這封信拿起來在旁邊琢磨,袁襲和李振甚至根本都對此不屑一顧,忍不住一笑道。

“主公的意思是?”袁襲原本要和李振說宋城的事情,但是此時忽然聽到薛洋詢問楊行愍的行蹤,頓時來了興趣,轉而笑道:“主公英明,我們完全可以讓楊行愍率軍北上和朱全忠先行匯合,先幫助朱全忠穩住軍心和局勢,避免他被人趁勢吞併,然後讓陸明、陳瑜和王成三人合兵一處,威懾尚讓南線安全,逼迫他儘早離開宋州,給朱全忠一點喘息之機。”

“軍師的意思是要在河東和河中兵馬抵達之前設法將大齊軍從宋州驅趕出去?”李振和薛洋對視一眼,瞬間察覺到袁襲的盤算,相互點了點頭。尚讓的兵馬只要在李克用和王重榮抵達之前離開宋城,那麼這兩股兵馬就不得不繼續追趕大齊軍的進軍步伐,從而朝着山東各地移動。如此一來受損最嚴重的宣武軍也可以避開和這兩股大軍合兵一處的處境,從而有能力得到恢復和修養。

“好了,既然如此,向傑你馬上給楊行愍傳訊,責令他立即率軍北上襄邑,和朱全忠匯合,助他一臂之力。”薛洋稍一沉吟之後道:“另外讓柘城的陳瑜率軍難移,監督楊行愍北上。”

“主公,這是一點面子都不給楊行愍留啊!”旁邊陸明和王成對視一眼之後,捂嘴笑道。淮南軍上下對於楊行愍的廬州軍集團基本上都是沿襲着袁襲的態度,喜歡使用強硬的手段逼迫對方按照自己的部署來調動,在廬州的時候如此,現如今楊行愍一路打到陳州之後還是如此。

“軍師,稍後你代我回復宣武軍特使,直接告知他我軍的部署,這個鄭特使,可不是那麼簡單的。”薛洋忽然神秘一笑,一句話挑動了袁襲的興趣的同時,也讓旁邊的向傑猛然間擡頭,看着薛洋的眼神也充滿了差異。

薛洋的這一番調動,很快就讓襄邑附近的局勢開始發生變化,雖然楊行愍此時很不情願,但是在陳瑜率軍從柘城南下之後,不論是戴友歸還是劉威都開始勸說楊行愍不要對抗薛洋的命令,並且很快就做出了由劉威和李神福領兵兩萬前出襄邑的決定。

楊行愍的廬州軍在抵達襄邑之後讓朱全忠迅速鬆了口氣,有了這兩萬大軍和張全義的河陽軍在旁邊,三者連爲一體之後,也就有了對抗河東和河中大軍的底氣。

而此時匆匆返回的鄭璠也將薛洋的最新部署告知了朱全忠和謝瞳,和朱全忠尚且有些不甘心不同,謝瞳幾乎是當場臉色一驚,隨後疾步走到旁邊的掛起來的地圖面前,手指頭在宋城附近不斷指指點點。

“淮南軍是否還有其他的兵馬在谷熟?”謝瞳的動作甚至讓袁敬初都有些疑惑,但是隨即對方的一句話卻讓他立即反應過來了,臉色開始急變。

“淮南軍在我軍進行襄邑之戰前,從蔡州方向調來了兩萬多人,現如今谷熟城外應該有不到四萬人吧。”鄭璠有些不確定,但是隨即道:“但是柘城方向還有兩萬人,陳州附近的楊行愍所部足有五萬人左右。”

“難怪啊,只需以一支偏軍即可助我軍牽制住各路諸侯,而自己的本部兵馬一旦集中就可立即威脅大齊軍整個南向防線,逼迫黃巢不得不提前率軍北上,以免徹底陷入合圍之中。”謝瞳此時此刻的臉上浮現出來的神色讓所有人都膽戰心驚。在自己這些人還在爲一場勝利而慶賀,爲了自保不得不多方籌措兵力的時候,淮南軍那邊已經在部署整個大局了。

“主公,我們也率軍從襄邑東進吧。”半晌之後謝瞳忽然道:“配合薛相公的部署,擠壓尚讓,讓他們早日離開宋州。只有這樣,河東和河中的兵馬纔沒有由頭留在宋州,也唯有如此我軍纔有喘息之機。如今是中原戰局一啓,各方雲動,就看這執棋人到底能夠給予我們多長的時間了。”

“軍師莫要嘆氣,我老朱還在,我們就不會倒下。”謝瞳的這一番話說的朱全忠等人無言以對,對於他這種謀算天下的人來說,對方這已經不是和自己在一個水平線上了,其一舉一動都可以讓自己的處境瞬間出現劇變,所以由不得他不灰心喪氣。但是朱全忠此時卻忽然一笑道:“如今這天下不就是爭來的嗎?不去拼死一搏,如何能夠知曉這天下究竟意屬於誰?”此時在帳中的幾人都是他的絕對心腹,所以朱全忠說話絲毫不在乎,不過這句話倒是讓謝瞳點了點頭,笑道:“既然如此,主公傳令吧!儘早趕過去,也免得敬初他們幾家存的家當被黃巢尋到帶走。”

“哈哈,子明兄放心,我們這些宋州人要想藏個東西,黃巢那幫人就算是掘地三尺都不會想得到在哪。”袁敬初哈哈一笑,拍着胸脯道。

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擴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嶺南第一戰(上)第八百二十五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零四章 震懾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江州之戰(中)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全局震動第八百三十八章 恩怨兩清(上)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爭鋒相對第九百三十二章 中央突破(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六百二十九章 前後夾擊(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六百二十九章 前後夾擊(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毋爲鳳尾第六百四十一章 步騎對決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錯再錯第六百七十四章 爭鋒相對(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湖州夜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翻越羅浮山(下)第四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八百七十九章 落花有意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六十四章 府城鉅變(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潼關之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千年根基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九十七章 逃逸第五百二十三章 有女南兮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七百零二章 提前一戰(上)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八百零七章 步騎混戰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勾動中原(上)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九百零四章 檀州大捷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洪州(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九百五十二章 藍田關對峙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從一而終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九百九十七章 順手牽羊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八百六十一章 出川通道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棋高一籌第五百四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七百五十章 撐不住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上)第十三章 首戰告捷(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沖天火光第八百五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四百一十五章 下南洋(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中取栗(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聯手(上)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五百零五章 再戰臨武(上)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氣數已盡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七百零七章 萬源之戰(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山東底定第七百九十六章 蜀軍撤圍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攻心(下)第九百三十六章 三路進攻第五百三十一章 活捉錢鏐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九百七十六章 千軍萬馬闖渭南楔子 再回首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
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擴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嶺南第一戰(上)第八百二十五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零四章 震懾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江州之戰(中)第九百九十四章 進退不得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八百九十章 見面(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全局震動第八百三十八章 恩怨兩清(上)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爭鋒相對第九百三十二章 中央突破(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第三百八十八章 譁變第六百二十九章 前後夾擊(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四章 舒州疑雲第六百二十九章 前後夾擊(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毋爲鳳尾第六百四十一章 步騎對決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錯再錯第六百七十四章 爭鋒相對(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湖州夜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翻越羅浮山(下)第四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七十八章 乾封大戰第八百七十九章 落花有意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六十四章 府城鉅變(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潼關之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千年根基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爭鋒相對第二百九十七章 逃逸第五百二十三章 有女南兮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七百零二章 提前一戰(上)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八百零七章 步騎混戰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勾動中原(上)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九百零四章 檀州大捷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洪州(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九百五十二章 藍田關對峙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從一而終第四百七十一章 南北吞併(上)第九百九十七章 順手牽羊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八百六十一章 出川通道第九百八十章 偷襲長安(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棋高一籌第五百四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七百五十章 撐不住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上)第十三章 首戰告捷(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沖天火光第八百五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四百一十五章 下南洋(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中取栗(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聯手(上)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五百零五章 再戰臨武(上)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氣數已盡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七百零七章 萬源之戰(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山東底定第七百九十六章 蜀軍撤圍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攻心(下)第九百三十六章 三路進攻第五百三十一章 活捉錢鏐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九百七十六章 千軍萬馬闖渭南楔子 再回首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僖宗傳詔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