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

“主公,袁敬初已經開始撤離宋城,而且朱全忠還抽調了兵馬前去接應。”向傑原本在宋城附近駐紮的,結果在薛洋趕到谷熟城下的時候,他以匆匆前來匯合,還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袁襲和李振相視而笑,隨即道:“主公,看樣子朱全忠已經開始採取動作了,只不過他對我軍這麼放心啊,直接放空宋城,難不成真以爲我淮南軍會幫他牽制住後路不成?”

“他這是篤定我軍北上不會坐視局勢朝着不可逆轉的方向轉變,所以纔會將後路全部交給我淮南軍。”薛洋搖了搖頭道:“不過這樣也好,少了別人的掣肘,至少在谷熟方向,我軍可以自由把控戰局,不受限制。”

“我不擔心我軍目前的處境,只是主公,我和興緒都各自盤算過,就算是按照目前朱全忠全面放空宋州,然後集中起所有能集中的兵力,他能打贏黃浩的虎狼軍的成算還不足五成。如果中間稍有差池,可能就要全軍覆沒。除非他真的願意看着李克用和王重榮入境,然後跟着他們兩位後面,將中原之地的控制權徹底讓出去。”

“王重榮未必對中原之地有什麼興趣,他遠在河中,夾在中原和關中之間,東面還有李克用這麼龐大的勢力威懾,北部尚有党項等邊疆部族在。只有李克用如今勢力正值鼎盛之時,若是讓他執中原牛耳的話,那朱全忠才真的沒有一絲一毫崛起的機會。”袁襲皺眉道:“只是形勢如此,就算是朱全忠不想賭,只怕也未必能如他所願。”

“你們怎麼把朱全忠的狀況說的這麼差?”向傑在旁邊道:“十三司在襄邑傳來的消息說,他可是已經在大營外面構築了好幾道防線,全軍大張旗鼓,還一度發起了好幾次反擊,楊希古沒有預料到,被狠狠打了幾次之後,這幾日原本的攻勢都逐漸變緩了。”

“朱全忠動了。”薛洋白了一眼向傑,笑道:“這麼大的消息你如何不早說?”

“主公,既然朱全忠在襄邑鐵了心要擺虛則實之的把戲,那我們就配合他一下。”袁襲拍手笑道。

“看樣子這一次朱全忠真的是準備掏老本了。”薛洋跟着一笑道:“既然如此,就給他一點助力,讓陸明立即進攻谷熟縣城,把聲勢造大一點。”

淮南軍這邊緊緊是根據十三司的兩條情報就迅速定下了攻擊谷熟的策略,而朱全忠的宣武軍那邊也在楊希古和尚讓兩人面前擺出了一個迷魂陣,伴隨着袁敬初手中的最後一支兵馬和朱全忠派過來接應的精銳匯合之後,依靠着從宋城撤離的大批百姓和後勤輜重的掩護,悄無聲息之間從尚讓的眼前消失,然後悄然轉道,從寧陵北上考城,從曹州南部邊界進入雍丘隱蔽。

而爲了繼續吸引楊希古的視線,掩蓋宣武軍主力轉移,朱全忠親自留守襄邑大營,甚至親自出現在楊希古的視線之內,牢牢的將對方的注意力吸引在襄邑附近。

這一番佈置除了事先就有所預料和針對性偵查的淮南軍和向傑的十三司之外,其他人根本就無從察覺。而且朱全忠爲了掩蓋自己大軍轉移的跡象,在袁敬初這返回的一路上,動用了自己一直以來都未曾出現在世人眼前的秘密部隊,清一色由袁家等宋州豪門私兵組成的新軍換上了宣武軍的軍服,沿途和尚讓派來攔截和試探的部隊連續血戰三次。其中最兇險的一次,袁敬初指揮的這支兵馬以三千之數硬抗尚讓手下悍將張言的連續攻擊,雙方殺得血流成河。戰後這三千兵馬近乎全員戰死,但是卻硬生生的啥的張言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再對袁敬初進行攻擊。

而如此硬拼和慘烈的代價,甚至連帶着護送的百姓和後勤輜重都損失慘重的情況之下,也成功瞞過了尚讓的耳目。再確定宣武軍兵馬護送後勤輜重和百姓和主力匯合之後,放下了心的楊希古甚至一改之前每天進行的攻擊,慢悠悠的派兵包圍住了宣武軍在襄邑的大營,然後安心等待黃皓的虎狼軍抵達。

“主公,袁傢俬兵接替宣武軍和尚讓派出去的張言兩萬大軍從宋城一路廝殺到襄邑,成功瞞過了尚讓。”在向傑的親自指揮之下,宋州境內的十三司眼線幾乎是親眼沿途觀摩了這場截擊戰的經過。所以當向傑彙總了所有的消息前來彙報的時候,臉上尚且有些不相信。

“這就是中原這些大家族的可怕,區區幾大豪門的私兵匯合在一起,加上有一個出色的指揮將領,就足以支撐起一路諸侯。”李振感慨了一聲之後道:“這應該是朱全忠在宋州不惜代價拉攏袁家的原因所在。袁傢俬兵當年應該是參加過圍剿黃巢的大戰,在當初黃巢經過鄆城的時候,阻擊過他們。有了實戰的歷練加上這些年充足的錢糧供應,有此戰力倒也不稀奇。而且中原大戰歷來都持續不斷,那些戰場之上被打散的散兵遊勇也被這些他們陸續收入旗下。”

“現在是亂世,這些大家族存在了數百年,甚至有些還有千年歷史,他們自然是知道在亂世,兵權比什麼都重要。”薛洋點了點頭道:“不過這些都交給朱全忠去頭疼吧,我們去城外看看,陸明有沒有準備好攻城。”

“陳瑜不是在試驗新式武器嗎?興緒,隨我去看看。”袁襲跟着一笑道:“雖說陳燁那邊是準備對抗騎兵用的,但是現在拿來試試威力倒也可以。”

袁襲所說的就是此前薛洋讓陳燁秘密研製的弩炮,這種西方戰場之上的大殺器帶有的神秘色彩實在是太多了。薛洋也是前世看過一篇文章詳細分析過弩炮的製作過程以及材料,所以後勤部纔會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並且針對東方戰場的現狀進行了繼續改進,在和弩機進行結合之後,將原本的單一發射機括改成了聯發裝置,利用弩炮發射速度快、裝填方便的優勢,結合了弩機和牀弩在射程準頭的優勢之後,這種龐大的戰爭機器終於出現在衆人面前。

“這個體型和比我預想的要大啊。”薛洋在旁邊嘀咕了一句之後道:“找人先去試試威力,向傑,你通知陳燁,讓後勤部和沈家想辦法繼續改進,要縮小個頭和重量,同時研究其他的樣式,如果用來對抗騎兵衝鋒,就必須要大量部署,不然的話就算威力強悍,也無法阻攔千軍萬馬的衝擊。”其實對抗騎兵進攻,還有一種高效武器,準確的說是建材——水泥。只不過薛洋自己並不清楚水泥是如何燒製的,所以雖然和陳燁說了個大概,但是後勤部目前依舊無法掌控溫度,燒出來的都是些殘次品。不過饒是如此,這種劣質的水泥用來鋪路卻效果比這個時代簡陋的官道要好得多,至少在揚州和舒州境內,這種水泥路面已經逐漸成形。

“對着城樓,試射幾次看看。”薛洋的一句話讓陳瑜有些犯傻,吶吶道:“這前軍尚未準備好,是不是等秀峰他們準備好之後再投入試射?”

“笨,主公是想看看威力如何,你別管前軍了,讓他們繼續準備。”袁襲瞪了一眼這傢伙之後,陳瑜才反應過來,急忙將十架弩炮全部推到陣前,這種雖然安裝了輪轂,但是卻要好幾名士兵才能夠一起推動的大傢伙一出現在戰場上就吸引了許多淮南軍士兵的好奇,暗自對這個比弩機還要龐大的傢伙到底能夠起到什麼效果。

不過此時的陳瑜卻渾然沒有注意到這些,反倒是興致勃勃的看着士兵們將準頭調整好之後,在一字排開三層箭槽上排滿了新式弩箭,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氣開始瀰漫整片戰場。

“這是專門對付城樓等工事的破障箭,一箭下去足以掀翻一塊女牆。”向傑在旁邊笑道:“我之前在陳燁試射的時候湊過去看了看,其威力確實比我們先行的弩機要大不少。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能夠一次性發射十五枚弩箭,而且速度也比弩機快上不少。”

“發射。”陳瑜在前方一陣怒吼之後,只聽得無數的金屬破空聲在一瞬間響起,無數黑漆漆的弩箭在一剎那間騰空而起,然後直奔遠處的谷熟縣城的城樓而去,其速度快如閃電,甚至那些在旁邊圍觀的士兵還沒看清楚之前,數百丈的距離就一閃而逝,下一刻,無數慘烈的死後就在城樓之上響起,在衆人肉眼可見的範圍之內,那些往日裡可以掩護士兵躲避攻擊的城牆上騰起一陣陣煙霧,緊接着那些牆磚直接轟然爆碎,四散的石塊形成二次打擊,將那些此前躲過攻擊的大齊軍再次殺傷一大片。

“我的天,這陳燁到底是怎麼造出這種大殺器的?”袁襲在旁邊目瞪口呆,但是陳瑜那邊卻在第一輪發射之後緊接着第二輪再次發射。弩炮的發射需要的彈力是扭力,所以不僅威力大,而且反彈復位很容易,再加上發射箭槽裝填容易,所以就在袁襲和李振等人的驚詫聲中,第二輪發射再次響起。

“只怕用不了幾次,非把谷熟縣城的城樓給拆了不可。”向傑在旁邊笑道:“黃巢做夢都不會想到我們會有這種大殺器,可憐城內的守軍很多人連身鎧甲都沒有齊備。”

“走吧,把這裡交給陸明和陳瑜。”薛洋點了點頭,對於攻城,弩炮不是什麼好選擇,而且消耗也大,也只有自己手下的淮南軍才能夠毫無顧忌的在戰場上普及這種消耗巨大的武器,換做其他諸侯,能夠給手下兵馬配備一身甲冑就非常不易了,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財力去裝備這種武器。

薛洋這邊還有閒心去試驗新式武器,算得上未雨綢繆。而雍丘地區,葛存周幾乎是在黃皓率軍啓程離開自己正面的第一時間收到了朱全忠的命令。

“虛則實之。”葛存周深深吸了口氣,他是戰場宿將,不僅僅一身武藝和驚人的箭術之外,更是對於戰場指揮有着過人的造詣。這也是爲何他跟隨朱全忠不久就能夠獨立領兵的原因。他只是瞬間就猜出了朱全忠的意圖,只不過這一招實在是太兇險了,虎狼軍的實力他和朱全忠都非常清楚,就算是自己兩萬大軍全體出動,在匯合了宣武軍主力之後也難以取勝。再說如今中原處在大爭之時,如果宣武軍殘勝,那麼一定會被其他各路諸侯趁勢吞併,這和失敗沒有什麼區別。

“黃皓從通許方向轉進襄邑,必走桃陵,看來也只有在桃陵和黃皓打一場了。”葛存周獨自沉默良久之後才暗自嘆了口氣,一面讓人秘密去通知朱全忠,一面將視線定在了西面,其實在葛存周看來,朱全忠此時定下此等險招有些冒險了,宣武軍在中原其實還有一支援軍可以使用,那就是控制了河南府的諸葛爽的河陽軍。在擊敗了韓簡之後,諸葛爽控制的河陽大軍已經徹底拿下了整個河南府的控制權,在張全義等人的輔佐之下,手下三萬大軍都是經過了大戰洗禮。只要能夠協調好王重榮和諸葛爽的關係,未必不能將他吸引過來幫助自己。而且和王重榮等人不同,諸葛爽如今病重,實際上也在尋找一個可靠的人幫扶諸葛家,所以按照葛存周的想法,是足夠說服諸葛爽的。而且張全義本身對於朱全忠就非常看好,此前還曾幫助過宣武軍。

“讓齊猛留守雍丘,虛兵守營,廣豎旌旗,迷惑往來大齊軍斥候。”葛存周沉思良久之後找來張歸厚道:“你我今日秘密帶領所有兵馬,從北部繞道前往桃陵以南埋伏,預先埋伏,和主公匯合,一定要想辦法拿下虎狼軍。”

葛存周臉色嚴肅,讓張歸厚點了點頭。二人一出動代表着朱全忠此時所有的謀劃全都開始完成。這招虛則實之被兩人聯手施展開來之後,成功的瞞住了大齊軍的所有耳目,由此也拉開了整個大戰的序幕。而在戰場之外,伴隨着尚讓和黃巢二人進入宋城的同時,淮南軍也開始正式發動進攻,爲朱全忠的謀劃填上了最後一子。只不過此時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此前葛存周心心念唸的河陽軍卻在河陽等地堵住了南下的河東大軍,以黃河浮橋尚未修築好拒絕了對方從懷州過境,並且派遣重兵守住橋頭,和李克修的河東新軍隔着黃河對峙。

第三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亂紛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洪州(中)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九百三十三章 四路奔襲(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挺進雲安第七百六十三章 挺進雲安第六百四十六章 先斬後奏第六百二十三章 成汭投誠第九百一十二章 角力長安(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建下西川(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襲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討伐河東第一百五十章 反攻第八百五十四章 決堤洪水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襲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沖天火柱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決戰(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七十九章 鏖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湞陽大戰(下)第二十六章 處置戰俘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一千零二十章 攻山大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龍潛底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援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挖坑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九百三十四章 四路奔襲(下)第八百零八章 功敗垂成(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婚(下)第五百六十章 不動如山第七百一十章 金帛換和平(下)第四百零三章 勸降的辦法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決戰(中)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一千零三十章 智慧不敵神通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四百九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燕子樓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八百三十三章 新的舉措第五百零九章 金帛換和平(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皇的謀算第七百五十八章 符離之戰(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震動天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六百三十七章 風火連天(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漁翁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三百二十四章 進軍番禺第一百七十九章 鏖戰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
第三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第二百四十四章 江州水戰(上)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內亂紛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洪州(中)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九百零三章 冰火兩重天第九百三十三章 四路奔襲(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挺進雲安第七百六十三章 挺進雲安第六百四十六章 先斬後奏第六百二十三章 成汭投誠第九百一十二章 角力長安(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建下西川(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襲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討伐河東第一百五十章 反攻第八百五十四章 決堤洪水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襲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沖天火柱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決戰(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號立制(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七十九章 鏖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湞陽大戰(下)第二十六章 處置戰俘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兵臨漳水(中)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一千零二十章 攻山大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第四百零一章 收復廣州(下)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龍潛底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九百零八章 長驅三百里(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援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挖坑第一千零五章 邊軍之殤(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兵臨漳水(上)第九百三十四章 四路奔襲(下)第八百零八章 功敗垂成(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一決勝負(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劉謙病逝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婚(下)第五百六十章 不動如山第七百一十章 金帛換和平(下)第四百零三章 勸降的辦法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決戰(中)第七百零一章 開發山南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一千零三十章 智慧不敵神通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南北通途第四百九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燕子樓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八百三十三章 新的舉措第五百零九章 金帛換和平(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皇的謀算第七百五十八章 符離之戰(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震動天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道山阻擊戰(下)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六百三十七章 風火連天(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衆叛親離(中)第四百六十八章 二道山阻擊戰(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前後夾擊(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漁翁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二百四十一章 會師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三百二十四章 進軍番禺第一百七十九章 鏖戰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塹變通途(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