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兵進舒州

雖然薛洋最後沒有同意提前出兵,但是嶽西兵馬使府後院的陳瀟瀟等陳家人卻發現,這場軍事會議居然開了整整三天三夜,一直開到了廣明元年的除夕下午。期間無數的十三司傳令使不斷進出,把新的命令傳送給各部。而且在向衝等人不斷加入之後,幾乎舒州軍中留在嶽西的所有將領都陸續到會,袁襲和陸翊兩人緊急修改了之前的一些部署之後形成加急命令送往各地,着令各軍緊急準備。同時嚴明也接到命令參加了會議,就之前民政司接管舒州政務也和軍政司進行對接,提前做好一切準備。

當大家走出軍政司大樓的時候,雖然所有人都是滿臉疲憊,但是向衝等人卻是帶着喜悅的神情,不斷的竊竊私語,而袁襲和嚴明兩人最後出來的時候還似乎在小聲的爭論着什麼。

“好了,今日已經是除夕大年,你們這些沒有家室的就跟着我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個年,其他有家室的也都回去吧,不耽誤你們的年假。”薛洋揉了揉乾澀的雙眼之後笑道。

不過此時所有人都沒什麼心思過這個年節了,向天在薛洋身邊笑道:“主公說笑了,這裡除了嚴先生和霍縣令等幾人之外,剩下的可都是孤家寡人一個。主公,大娘子的年夜飯要是做得不夠多我們怕是吃不飽。”

“向二哥放心,年夜飯早就準備好了,保證所有人來都管夠。”陳瀟瀟不知何時從後面鑽了過來,身後還跟着陳南嶽這個小尾巴,笑吟吟的看着所有人道:“天色不早,大家都進去坐吧。”

這個年節雖然紛亂不斷,但是在此時安排好了一切之後,薛洋領着大傢伙還是熱熱鬧鬧的過了個新年,期間後勤部還給遠在蒲州和大江之上剿匪的李孝常和雷凌等人送去了勞軍慰問品。舒州軍上下雖然都知道即將開始大戰,但是這個年節卻過得異常熱鬧。薛洋甚至帶着衆人在隨後幾天參加了太湖縣百姓組織的歡慶年節的大型表演,從外表看來的確是好一派軍民祥和歡度佳節的景象。

但是從大年初十開始,所有將領開始陸續趕回各地,所有的物資也開始加速運輸。陸翊帶着第一都主力開始迂迴佯動,大量的後勤隊在大軍秘密開拔之後進入軍營,冒充正軍矇蔽了府城那邊的密探眼睛。

位於望江整訓的獨立營也在何兵的率領之下啓程朝太湖而來,和陸明的翊衛營一起承擔從南北兩面切斷舒州城內通往外界的通道,並且在必要的時候還要抽調人手協助從東面而來的李孝常的第二都作戰,防止貝翊禮外逃。

十三司此時更是全速運轉,來往各地的飛鴿傳書和飛騎信使來往不斷,把最新的命令和部署送到前線甚至吳明這樣的身處敵佔區的將領手中,以便他們配合大軍征戰。

“主公,民政司已經和霍縣令交接完畢,從三縣共計抽掉了一百多吏員隨軍前出,確保我軍能夠放手打仗,後方政務由他們和後勤部協調處置。”嚴明也收拾好一切站在薛洋身邊,雖然這幾日外面看他們是和百姓聯歡,但是內部卻在不斷交接,不斷的抽調人手。但是不論是嚴明還是袁襲此時看起來都是意氣奮發,渾然沒有疲憊之色。

“既然如此,軍師隨獨立營行動,嚴先生和我隨翊衛營行動。”薛洋點了點頭翻身上馬之後笑道:“兩位,嶽西一年蟄伏,今日到了水落石出檢驗我等辛苦努力的時刻了,還請諸君奮發努力,不忘初心,出征府城,一統舒州。”

兩支大軍在薛洋招手之後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萬勝”呼喊聲,這是所有的將士在呼應這位最高統帥的意志,也是在呼喚所有人踐行舒州軍的宗旨。

“瀟瀟,人都走了,你還在看啊。”大軍開拔,浩浩蕩蕩的朝東而去,而在兵馬使府門口陳瀟瀟還在那獨自看着薛洋遠去的背影發呆,冷不防的身後傳來了張沐雪的聲音,嚇了她一大跳。

“姐姐你是屬貓的嗎?走路都不出聲啊。”陳瀟瀟被她說的面色緋紅,忍不住抱怨道。

“好了好了,你放心好了,他這一年裡征戰無數,身邊還有那麼多人護衛,不會出事的。”張沐雪拉着她邊往裡面走邊道:“你也趕緊收拾收拾,說不得過幾天就要搬家前往府城了。”

“嘻嘻,姐姐對他這麼有信心?”陳瀟瀟笑道:“那年節裡他邀請你出去看花燈你爲何不去?人家可是真心誠意的想和你緩和關係的,結果你倒好,直接給了個冷臉。姐姐你也收拾收拾,這幾日我已經讓安叔安排人接手成衣作坊了,到時候姐姐隨我一起去府城,在那邊再開一家更大的作坊如何?”

張沐雪被陳瀟瀟說的一呆,隨即臉色也變得有些紅潤起來,低着頭不說話了,倒是陳瀟瀟拉起她的手離開了前院。

“主公,我軍應該在何處等待指揮使的大軍到來?”此刻已經率軍出發的薛洋不知道兩女的心思,他將手中的騎兵衛隊交給袁襲帶到南邊,自己和嚴明跟着陸明帶着翊衛營開始從朝着天柱山的方向前進。

“翊衛營從天柱山走山道往北進入鳳凰山,在那裡隱蔽等待。”薛洋一邊走一邊道:“鳳凰山原本是府兵的哨所,只不過這幾年不論是林遠圖還是貝翊禮都忙着爭權奪利,這個哨所也就廢了,我軍在那裡等待。今日已經是十一,至鳳凰山最少三日,就在那裡停軍兩日然後等待攻擊。”

由於不論是翊衛營還是獨立營都不是主攻舒州的人馬,他們要做的就是防止東西兩路大軍攻擊的時候會有城內人馬逃竄而出。所以這一路上倒是很悠閒,甚至在晚間行軍歇息的時候陸明還派人打了不少野味,在天柱山的一處山腳燒起無數的篝火,大家嘻嘻鬧鬧開心不已。

而此時陸翊的大軍卻沒有那麼輕鬆了,在從天柱鎮秘密迂迴到黃泥鎮以南待了三日得到十三司彙報已經清除眼線的消息之後,大軍才正式開拔朝着舒州府城急匆匆而去。

第一都歷經一年的征戰,一直是舒州軍的主力部隊,在陸翊的親自調教之下,這支軍隊可謂是攻防兼備,精銳異常,指揮起來也是如臂使指,短短兩日時間大軍已經開始出現在府城西面的二龍山,後續的輜重隊也隨軍而行,沒有拉下半步。

“指揮使,城內已經準備完畢。十六日晚間,舒州守城廂兵會在方毅的率領下開城迎接大軍進城。”向傑匆匆從後方追上了大軍,向陸翊彙報。

“城內情況如何?”陸翊點了點頭,讓向衝去安排各部在二龍山各處隱蔽紮營之後問道。

“貝翊禮已經率軍入城,不過不是防備我軍。碗口城傳來最新消息,關天印已經接見了林遠圖和貝翊禮聯合派遣過去的信使,想來是有大動作。”向傑搖頭道:“如果我軍再延遲出兵的話,難保關天印不會被其拉攏過去。”

“關天印缺人缺糧,和林遠圖正好可以互相利用,倒是打得好主意。哼,真是白眼狼,上次我舒州軍出兵助他的情誼竟自被他忘在腦後了。”陸翊冷哼一聲道:“待我收拾完貝翊禮和林遠圖,必出兵徹底掃平了這個兩面三刀的小人。”

“指揮使放心,我已命陳武暗中聯絡此前佈下的暗子,如果情況緊急可以自由決斷是否公開反對關天印。”向傑將此前收到的情報遞給陸翊道:“陳武這段時日是想爭取關天印副將關寧起兵投誠,關寧曾經秘密前來我嶽西等地數次,對我嶽西抱有極大興趣。”

“那就隨他,由他自由掌握。”陸翊點了點頭問道:“第二都目前到什麼位置了?”

“昨日傳來消息,李孝常已經率部過了同安縣界,此時應該是已經到了高河,應該和我軍大致同時出現。”向傑點了點頭道:“從高河至舒州只有六十里,兩日時間足矣。”

“通知各軍明日晚間發起攻擊,各部除向衝所部延城外迂迴至南城,其他各部從西往東逐次攻擊前進,重甲兵居中殺向刺史府,給我抓住林遠圖父子,務必不使其走脫。”陸翊開始下達軍令安排入城之後的攻城部署,同時讓向傑隨他一起行動,以便策應各部。

“向衝,按照此前主公交代,軍師率領獨立營在南邊,如果關天印率軍前來,你必須第一時間殺出支援獨立營。”陸翊轉頭對着接過軍令的向衝道:“十三司會密切關注碗口城動向,隨時向你通報消息。”

向衝躬身一諾接過軍令之後和其他人一起離去,陸翊單獨留住了向傑問道:“此前我和軍師安排你辦的事辦得如何?”

“指揮使放心,已經辦好,就等明日晚間了。”向傑點了點頭,兩人說了一句之後就不再說話,倒是讓偌大的一個帥帳之中的空氣顯得有些神秘。

而在第一都準備完畢的時候,李孝常也帶着自己的第二都越過高河匆匆往北而來。爲了確保行軍隱秘,他和陸翊不同,選擇的是晝伏夜行,每次行軍宿營儘量選在山區,利用長江北岸那些連綿起伏的丘陵隱去蹤跡,防止被提前發現。這也使得雖然他出發時間比嶽西早但是最後卻落後陸翊一步。不過倒是沒有耽誤日期,在正月十六當天趕到了舒州府城的轄地之內。

舒州軍近乎於全軍出動,對於府城是勢在必得。而城內貝翊禮和林遠圖雖然沒有確切消息,但是還是有預感年節之後舒州軍不會甘於繼續蟄伏於嶽西一隅之地,所以在年節之中兩人不斷商議,就連久病之中的林度都出面了。最終貝翊禮的軍隊成功進入城內,林遠圖也說服貝翊禮和他一起派人前往碗口城,說服關天印一起來府城,協防嶽西兵馬東進。

不過此時關天印也處在糾結和危難之中,在現實的壓力面前他可以暫時和貝翊禮聯手,但是自從和嶽西接觸之後他手下的江防軍將士對於嶽西就非常好奇和嚮往,甚至自己的副將關寧都每每一說到嶽西和舒州軍就讚不絕口,言談舉止之中是恨不得親身加入。這種短時間內就能夠動搖自己軍心,將自己數年心血毀於一旦的現象讓他對於嶽西保持着足夠的警惕。這也是此前他一次次拒絕關寧提議向薛洋求援的原因,只要他開口求援那麼碗口城的江防軍只怕就再也不屬於他關天印所有了。雖然他對於舒州軍也很感激,但是感激是一回事,真要將兵權拱手相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在猶豫,同城而居的陳武也在此時向十幾名安插在江防軍內部的暗子傳達了最後的命令,要求他們務必在第一時間阻止關天印的異動,一旦江防軍出城他們就要立即動手控制住自己掌握的部隊。而他本人也打算親自前往關寧的住所,勸說後者加入舒州軍。他此前和這位年輕的江防軍副將接觸過幾次,對其很看好,不管是能力還是眼光都屬於上上之選。

廣明二年正月十六如約而至,不論關天印有沒有下達最後的決心,舒州軍東西兩部都已經做好了攻城準備。兩部人馬陸續出現在府城之外,大軍號角響徹入耳。一隊隊人馬開出之後讓整個府城陷入徹底的混亂,城門在不斷的催促之下倉皇關閉,林遠圖被驟然而現的東西兩路大軍給驚呆了,匆忙去找貝翊禮商議,後者得知嶽西出兵也是大吃一驚。但是隨即就傳來了東線李孝常也到來的消息,這倒是讓他稍微有些驚喜,當即派人出城聯絡。此前他的確是和李孝常商議年後出兵來府城的事情,但是對方如此悄無聲息的出現只怕其中有其他的緣故,所以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大開城門。

“大郎君莫急,李孝常此前曾經和我約定會來府城助我一臂之力,我派人前往一問便知。”貝翊禮說這句話的時候渾不在意林遠圖的臉色變得不好看。但是在等了一上午之後自己的信使親衛卻被對方直接梟首送到了城門外,這一下讓他也坐不住了。

李孝常殺信使這是等於直接和他決裂,貝翊禮的後路一下子全部被斷。而且此時他的人馬都處在城內,雖然可以依靠城牆防備,但是孤城能守多久?和薛洋打過一次慘敗的他對於舒州軍的戰力絲毫不懷疑。所以除了一面安排高金波率軍嚴守城樓防止對方進攻之外,悄悄安排貝翊青暗中準備朝南城秘密隱蔽。而幾乎與此同時刺史府衛隊也在悄然往北城集結。大戰尚未開始府城之內的首腦的心思卻已經變了。

第七百九十九章 留下命來(上)第九百二十三章 惡行傳天下(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火燒新泰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四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東劇變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五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四十七章 說降奎發(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字當頭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九十章 動盪不安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湞水阻擊戰(上)第五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八百六十章 變局之關鍵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四百五十二章 夜襲戰第九百六十三章 祁山舊道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禪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全忠的謀算(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毋爲鳳尾第二百六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二百九十九章 尤溪城夜戰第二十六章 處置戰俘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第六百七十四章 爭鋒相對(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九百零九章 長驅三百里(下)第四百三十章 聯手(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四十二章 水落石出(上)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七百九十八章 火光沖天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千年根基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帝都第二百九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第四百五十八章 攻伐虔州(下)第九百九十章 被拋棄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四衛的任務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八百四十一章 全軍衝鋒第三百八十八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七十五章 改元第二百三十二章 金陵歷風雨(五)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地一千零四章 邊軍之殤(中)第七十四章 高駢來信第九百零二章 鐵壁合圍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大戰(上)第六十八章 佛宗故事(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局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零二章 威壓嶺南第二百章 殺父之仇第九百零九章 長驅三百里(下)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歸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被算計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情出無悔第四百一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五百九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七百一十一章 牽扯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九百六十八章 斬將奪旗第三百一十八章 王建下西川(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關門(下)第九百六十二章 子午谷奇謀第二百五十七章 聯兵作戰第七十二章 雷澤水戰(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下)第七百九十四章 興元府之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曬鹽之法第二百三十九章 窮途末路(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八百一十二章 縱橫捭闔第四百三十三章 建號立制(下)
第七百九十九章 留下命來(上)第九百二十三章 惡行傳天下(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火燒新泰第三百一十二章 分裂神策軍第九百八十二章 偷襲長安(下)第四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東劇變第三十六章 陰謀陽謀(下)第五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四十七章 說降奎發(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字當頭第六百二十一章 荊州大戰(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九十章 動盪不安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湞水阻擊戰(上)第五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八百六十章 變局之關鍵第四百一十章 劉氏內訌(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四百五十二章 夜襲戰第九百六十三章 祁山舊道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禪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全忠的謀算(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毋爲鳳尾第二百六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二百九十九章 尤溪城夜戰第二十六章 處置戰俘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第六百七十四章 爭鋒相對(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九百零九章 長驅三百里(下)第四百三十章 聯手(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擊(中)第四十二章 水落石出(上)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七百九十八章 火光沖天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千年根基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帝都第二百九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零八章 撤道並省第四百五十八章 攻伐虔州(下)第九百九十章 被拋棄第七百三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第四衛的任務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八百四十一章 全軍衝鋒第三百八十八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七十五章 改元第二百三十二章 金陵歷風雨(五)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添油戰術第六百二十六章 魯陽關對峙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地一千零四章 邊軍之殤(中)第七十四章 高駢來信第九百零二章 鐵壁合圍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大戰(上)第六十八章 佛宗故事(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局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零二章 威壓嶺南第二百章 殺父之仇第九百零九章 長驅三百里(下)第九百五十章 順水推舟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家國(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歸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被算計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情出無悔第四百一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五百九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七百一十一章 牽扯第一百四十五章 虛則實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九百六十八章 斬將奪旗第三百一十八章 王建下西川(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關門(下)第九百六十二章 子午谷奇謀第二百五十七章 聯兵作戰第七十二章 雷澤水戰(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下)第七百九十四章 興元府之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曬鹽之法第二百三十九章 窮途末路(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激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八百一十二章 縱橫捭闔第四百三十三章 建號立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