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我來,我騙,我殖民 完

轉眼就是大宋大觀元年正月初一了。

新年的第一天對於北方的大宋本土而言,是用來走親訪友的假日。不過南心島上,卻又是一個忙碌的日子。除了昨天晚上大傢伙好好吃了一頓,年節什麼的,就當沒有發生吧。

在分了黃金之後,南心島上的人們也陡然繁忙起來了——紀憶這個黑心資本家的錢是那麼好拿的?

在紀大資本家的命令下,所有的水兵水手,除了必須的執勤和訓練之外,都要去工地或是船場幫忙。

而備戰的命令,也同時由南洋巡檢司下達了。等到所有在作戰和航行中受損的船隻修復,以及南心島上的防禦設施完工,大家就要踏上新的征程了。

殖民和戰爭幾乎就是一對孿生兄弟,紀憶和呼延慶此時也已經有了新的開戰對象。就是朱羅帝國庇護下的小邦迦陀訶——這個小國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卻佔據了日後被稱爲克拉克地峽的地盤。

後世就有人想在那裡開挖運河以繞過馬六甲海峽,而在北宋年間,往來於東西方的印度教商人們也想到了利用克拉克地峽進行貿易。地峽的兩邊都有港口,兩個港口之間又有道路連接,雖然比較麻煩,但是卻可以避開三佛齊海峽的收費站……

爲了這個可以繞開“收費站”的通道,朱羅王國和三佛齊王國還在四十年前爆發過一場戰爭。

而戰爭的結果自然是朱羅王國取勝,控制克拉克地峽的小邦迦陀訶繼續爲朱羅王國所控制——迦陀訶是在朱羅王國的第一次東征期間(發生在1017年)被朱羅王國控制的。在1067年時親三佛齊的迦陀訶國貴族發動起義,推翻了朱羅王國指派的傀儡王室,引發了第二次戰爭。在這次戰敗後,三佛齊國就承認了朱羅王國對迦陀訶的宗主權,直到現在。

現在,三佛齊海峽的收費權已經易主。紀憶又怎麼能允許一個可以繞過收費站的通道存在呢?

這是對三佛齊海峽攔路收費事業的嚴重威脅啊!

“朱羅人實在太可恨了,竟然敢奪取三佛齊國的土地!”紀憶色如嚴霜,羅列於桌上的各種海鮮一口未動,只見他浮在面孔上的怒意之中,卻帶着一絲不易察覺到得意,“現在亞齊已經歸順,我大宋的兵馬也整備完畢,正好一起出兵!”

坐在紀憶對面的,是三佛齊國的大相皮襪。

他現在算是領教到了紀憶這個國際奸臣的手段了!本來以爲他會派兵去攻打亞齊,沒有想到卻用了招安的辦法,把亞齊變成了同時向大宋和三佛齊稱臣的存在。

這還沒完!昨日賽義德.宛思聖和墨娘子剛剛帶着蒲阿布的使臣還有10萬兩黃金抵達。今天紀憶就準備拉着阿拉伯人一起去打朱羅人控制的迦陀訶了……

這事兒怎麼看都不對勁兒啊!

蒲阿布好像上了紀憶的當了……不對,不僅蒲阿布上當了,三佛齊國好像也被套進去了。

朱羅國可不是好相與的,在過去的近100年中,三佛齊國被他們打了兩回,其中第一次戰爭整整打了8年,打得三佛齊國元氣大傷!

現在紀憶拉着蒲阿布再去打迦陀訶,豈不是又要把朱羅國的兵招了來?朱羅兵來以後,肯定不會攻打大宋的南心島——好像也打不下來。而亞齊其實也不怕捱揍,那幫阿拉伯人歸根結底是海盜,又不是封建領主,只要在迦陀訶搶飽了,大不了棄了亞齊跑路。

朱羅帝國再怎麼兇悍,也不可能禁止阿拉伯商人通過印度洋(印度洋這個名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啊。朱羅的水軍沒這樣的實力,而且他們也得收稅啊。

所以最後倒黴的,不用說,一定是三佛齊國了!

皮襪大相看得分明,卻不能點破,只能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一定不願意看到刀兵再起的……”

“這是除魔衛道!”坐在紀憶身邊,正在大吃大喝的元覺大師馬上插話,“婆羅門外道最是可恨,本來教派之爭,大家動動刀兵也沒什麼。打生打死都是上面的事情,和下面的老百姓有個鳥關聯?可他們卻把我佛的信徒一律貶爲賤民,世世代代做他們的奴隸,你說可恨不可恨?”

可恨當然是可恨的……

婆羅門教的這條規矩真的有點坑,本來老百姓的宗教信仰是跟上面的君王走的。君王要皈依我佛了,讓下面的人拜佛,誰敢不拜?可是這個信佛的君王一旦失敗了,婆羅門教再當道,就不許下面的人改回皈依佛教前的種姓,統統得當賤民!

這在印度可不是鬧着玩的!

如果下面的老百姓不想當賤民怎麼辦呢?當然就是皈依天方教了……所以孟加拉和馬來亞、東印度羣島這種歷史上佛教婆羅門教反覆爭鬥的地方,最後都變成了天方教的地盤——看看那裡的人種就知道,那些地方的天方教並不是靠子宮取勝的,而是婆羅門教的昏招幫了天方教大忙。

“是啊!”紀憶一拍桌子,當時臉色就沉下來了,“這等惡徒如何不好好教訓,使之改邪歸正,我等還能稱爲佛弟子嗎?

而且迦陀訶乃是三佛齊故地,難道你們的大王就不想收復那裡嗎?”

真的不想……皮襪話到嘴邊,卻是生生忍住了。

他也知道,無論自己說什麼話,紀憶這位虔誠的佛教徒一定會出兵幫助三佛齊國收復迦陀訶的……

“紀正使啊,”皮襪大相搖搖頭道,“朱羅國乃是強國,稱霸南天竺100多年,可不比天方教的海賊。他們不僅有水軍,而且在陸地上也有強兵啊。”

紀憶正色道:“有我大宋天兵在此,朱羅王國算得了什麼?皮襪大相,你就儘管放心,等到東南風一起,本使就親率大軍,前去攻打迦陀訶!”

……

將一肚子苦水沒處倒的皮襪大相送上了開往末羅瑜的船隻後,紀憶就開始佈置對迦陀訶的戰爭了。

“夏都,攻打迦陀訶的方略做好了嗎?”

在尚沒有完全建成的龍牙門港城堡內的巡檢司大堂上,紀憶召集了幾個將領還有元覺和尚,還有副使李綱,商議起了即將開始的又一場戰爭。

幸好沒有御史跟在一塊兒來南洋,要不然非得狠狠參上他幾十本!之前和三佛齊國的蒲家水軍開戰已經有擅開邊釁的嫌疑——先下手的可是紀憶的艦隊!

現在更不得了,要私自發動一場滅國戰爭了!

“已經準備好了!”呼延慶跟在武好古混了幾年,膽子也肥了,也不管朱羅國和大宋是有過友好邦交的,就根據紀憶的命令準備好了作戰計劃。

地圖已經鋪在了一張木坯方桌上面,呼延慶指着被後世稱爲馬來半島的半島地形,“屬下想兵分兩路,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迦陀訶。”

“好!”紀憶點點頭,“亞齊的兵力算上了沒有?”

“亞齊?”呼延慶搖搖頭,“蒲家怕不肯跟隨吧。”

“容不得他們不跟!”紀憶道,“西路軍要路過亞齊的,逼着蒲家出兵即可。

另外,在迦陀訶拿到的戰利品分姓蒲的一半!”

打婆羅門教徒當然得拉上天方教徒了!要不然他們雙方聯手怎麼辦?

“喏。”呼延慶應了一聲。

紀憶又問:“有沒有在迦陀訶東面港口築城的方略?”

“在東面築城?”呼延慶又是一愣,“東面築城防備誰?”

“堵路啊!”紀憶道,“不堵上迦陀訶東面,三佛齊海峽的船隻就會減少許多。”

“那爲什麼不在迦陀訶西面築城?”

紀憶看了一眼呼延慶,笑道:“在西面築城不就是給三佛齊當盾牌了?我們只管打迦陀訶,打完後不必防禦,只需堵住通往南洋的港口就行了。”

“這是爲何啊?”呼延慶問,“三佛齊不是咱們的盟友嗎?”

“三佛齊是盟友,”紀憶笑道,“但是三佛齊海峽上的霸主只能有一個,就是咱們!而且三佛齊海峽上最大的商市,也只能是南心島!

如果朱羅國和三佛齊打起來,亞齊也捲入,那麼大宋庇護下的南心島,就是整個三佛齊海峽最太平的所在了。到時候末羅瑜的商人,亞齊的商人都會到咱們南心島來。”

還是界河商市的老辦法……不過手段更加狠毒,更加無恥!

“憶之,”李綱這時插話問,“朱羅國如果知道了是咱們下的手,會不會把矛頭指向南心島?”

“不會。”紀憶搖頭道,“朱羅國一定把賬算在三佛齊頭上。”

“爲什麼?”

紀憶一笑:“因爲三佛齊大而弱,到處透風,朱羅國打三佛齊一定可以撈個盆滿鉢溢。而我們在三佛齊海峽的據點只有一個南心島……夏都,等使團走後,你一定要好好經營。如果兵馬甲械不足,就向制司索要。總之,一定要把南心島經營的固若金湯。”

“下官明白。”

李綱又問:“憶之兄,咱們如果對朱羅國的屬國下了手,朱羅國會不會不讓咱們通過西洋?”

紀憶笑着搖頭,“哪兒那麼快知道?咱們這一次西上,拿下迦陀訶後就和大隊分開,帶上光明之神號、天理號,再加上阿拉丁的六艘船,一塊兒去巴格達了。

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再回來時,三佛齊海峽這邊應該已經打完了。”

第605章 安得房奴兮 上第1145章 延禧攻略 三第1057章 戰爭與和平——和平的曙光第1483章 拖雷的奮戰第1010章 這是洋務運動?第1092章 妖法厲害第二十七章 洗洗才能用?(求收藏,求推薦)第207章 大機遇第791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八第1131章 篡國和賣國第783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第521章 話語權 七第205章 妙不可言的徒弟第472章 難兄難弟 一第433章 神棍 二第400章 客自遠方來 中第291章 叛徒,都是叛徒!第1171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七第1242章 大石頭來了第665章 緊逼,對峙第十二章 醉羅漢 上 (求收藏,求推薦)第885章 臭名昭著紀憶之 二第604章 老武也當官了第1249章 四方滅金策第578章 論道 八第242章 北慕容第101章 明教(求收藏,求推薦)第785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二第718章 不會打仗武好古 三第二十三章 唱賣 二(求收藏,求推薦)第696章 強盜來了 上第143章 模範官(月票滿150的加更)第1318章 阿骨打之死 七第626章 大宋終究是挫的第753章 沒有實力武大郎 手握重兵是童貫 三第457章 殿前武士 完第389章 好男兒 上第1405章 莫須有第1119章 國賊,軍亂 完第544章 奸黨的崛起 十二第1309章 維新變法裱糊 八第403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43章 遼人的盤算第1334章 敵在避暑宮 二第115章 黃河在咆哮(求收藏,求推薦)第1420章 武家的時代到來了第129章 當童貫遇上了馬植(求收藏,求推薦)第791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八第174章 一起來修書吧第898章 存天理,滅邪魔 完第337章 好徒兒乖乖第1046章 南征北伐——玩得就是心跳第243章 好大一個儒第551章 以德服人 三第777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四第十六章 鬼市子 (求收藏,求推薦)第1228章 大遼真的崩了第207章 大機遇第1047章 南征北伐——幽州鎮第930章 要去羅馬?第363章 武大郎的第一次第355章 才子們的節日第四章 保人高俅第418章 大儒 五第857章 請蔡入甕 四第779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六第411章 養馬、育人、招商第856章 請蔡入甕 三第1412章 忠臣趙匡胤,孝子東海王第793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完第438章 雲臺門徒 三第247章 自由市 上第878章 鍾大頭,冤大頭 上第1159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五第1058章 戰爭與和平——黎陽之盟?第五十七章 神秘少年(漏章已補上)第537章 奸黨的崛起 五第1311章 維新變法裱糊 完第551章 以德服人 三第1148章 現在要進攻!讓契丹人去防守吧!第163章 向太后第487章 這很封建 二第858章 請蔡入翁 五第632章 小人物和大歷史第241章 大遼趙家人第1440章 段譽危險!第七十五章 不要領便當(求收藏,求推薦)第1131章 篡國和賣國第140章 端王的挑戰(第一更,求首訂)第501章 這很封建 十六第九十一章 武好古的平臺和標準第五十九章 無房戶林沖第1232章 降維第1403章 西宋的暴政猛於龍第1326章 阿骨打之死——女真民工第236章 破壞民族和諧的反賊第1339章 好一個武義久第739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十五第928章 存天理,滅逆虜 完第119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下(求收藏,求推薦)
第605章 安得房奴兮 上第1145章 延禧攻略 三第1057章 戰爭與和平——和平的曙光第1483章 拖雷的奮戰第1010章 這是洋務運動?第1092章 妖法厲害第二十七章 洗洗才能用?(求收藏,求推薦)第207章 大機遇第791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八第1131章 篡國和賣國第783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第521章 話語權 七第205章 妙不可言的徒弟第472章 難兄難弟 一第433章 神棍 二第400章 客自遠方來 中第291章 叛徒,都是叛徒!第1171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七第1242章 大石頭來了第665章 緊逼,對峙第十二章 醉羅漢 上 (求收藏,求推薦)第885章 臭名昭著紀憶之 二第604章 老武也當官了第1249章 四方滅金策第578章 論道 八第242章 北慕容第101章 明教(求收藏,求推薦)第785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二第718章 不會打仗武好古 三第二十三章 唱賣 二(求收藏,求推薦)第696章 強盜來了 上第143章 模範官(月票滿150的加更)第1318章 阿骨打之死 七第626章 大宋終究是挫的第753章 沒有實力武大郎 手握重兵是童貫 三第457章 殿前武士 完第389章 好男兒 上第1405章 莫須有第1119章 國賊,軍亂 完第544章 奸黨的崛起 十二第1309章 維新變法裱糊 八第403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43章 遼人的盤算第1334章 敵在避暑宮 二第115章 黃河在咆哮(求收藏,求推薦)第1420章 武家的時代到來了第129章 當童貫遇上了馬植(求收藏,求推薦)第791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八第174章 一起來修書吧第898章 存天理,滅邪魔 完第337章 好徒兒乖乖第1046章 南征北伐——玩得就是心跳第243章 好大一個儒第551章 以德服人 三第777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四第十六章 鬼市子 (求收藏,求推薦)第1228章 大遼真的崩了第207章 大機遇第1047章 南征北伐——幽州鎮第930章 要去羅馬?第363章 武大郎的第一次第355章 才子們的節日第四章 保人高俅第418章 大儒 五第857章 請蔡入甕 四第779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六第411章 養馬、育人、招商第856章 請蔡入甕 三第1412章 忠臣趙匡胤,孝子東海王第793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完第438章 雲臺門徒 三第247章 自由市 上第878章 鍾大頭,冤大頭 上第1159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五第1058章 戰爭與和平——黎陽之盟?第五十七章 神秘少年(漏章已補上)第537章 奸黨的崛起 五第1311章 維新變法裱糊 完第551章 以德服人 三第1148章 現在要進攻!讓契丹人去防守吧!第163章 向太后第487章 這很封建 二第858章 請蔡入翁 五第632章 小人物和大歷史第241章 大遼趙家人第1440章 段譽危險!第七十五章 不要領便當(求收藏,求推薦)第1131章 篡國和賣國第140章 端王的挑戰(第一更,求首訂)第501章 這很封建 十六第九十一章 武好古的平臺和標準第五十九章 無房戶林沖第1232章 降維第1403章 西宋的暴政猛於龍第1326章 阿骨打之死——女真民工第236章 破壞民族和諧的反賊第1339章 好一個武義久第739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十五第928章 存天理,滅逆虜 完第119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下(求收藏,求推薦)